第一百六十九章
謝邀:人在古代,當共享小孩 作者:發財大土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奉祠看著她那半長不短的頭發,老早就想問了:“你這腦袋是怎麽迴事兒?才還俗嘛?”
小孩跟他也不是很熟,不太想說這個,隻是含糊道:“原來的沒了,新長的更好。”
張奉祠不知道她原來的頭發什麽樣,不過這新長的確實好,黑鴉鴉的又濃又密,光澤順滑。
和白裏透紅的皮膚一樣,看著就康健。
也算是這孩子唯一的亮眼之處了。
亮了好兩個多月呢,然後張奉祠驚奇的發現,這童子被曬的有點像新打下來的小麥,人也胖了一圈。
不用他驚奇。
小孩自己也發現了,遂城的七、八月好熱,太陽又大又曬,廚娘們都不愛出門了,她幫著跑了好久的腿,就換了個顏色。
一熱她就想喝那些又甜又涼的飲子,一累她就想吃東西。
然後她就變得越來越……結實。
偏白的小麥色,肉乎乎的臉蛋兒,結實勻稱的胳膊,個子也還在長,已經有些大姑娘模樣了。
是那種,看起來就很能幹活,很能扛住摔打,很堅強倔強的樣子,沒法讓人產生一點憐幼惜弱的感覺。
所以在她種死了所有菜之後,張奉祠舉起戒條狠狠的抽了她十下手心。
小孩:……一般。
身嬌體弱什麽的顯然已經過去了,
雖然挨抽有點疼,手上也起了紅道道,但比起磕一下碰一下就一身青紫的時候,好太多了,而且好的也很快。
第二天就看不出來了。
張奉祠的怒氣倒是還掛在臉上,吃飯的時候還在抱怨呢:“我說什麽來著,讓你小心點小心點,你可好,給我小心的弄死了。”
“那不也是小心嘛……”
“還頂嘴!”他氣的四處找戒條。
小孩抓起一張餅塞嘴裏就跑,邊跑邊說:
“生什麽氣呀,天這麽熱,九月還能種呢!”
“我把你種嘍!”
一根憤怒的戒條被丟了出來。
小孩跑的更快了,不跑不行啊,他是真抽,一點都不帶猶豫的。
從沒見過這種人,打別人家的孩子,跟打自家的一樣,一點兒都不帶客氣的。
但要說他不好,也不是。
小孩在他這裏吃到了各種各樣的素齋,早飯和宵夜都很好吃。
小孩幹活時他總坐在一邊,雖然是為了看著她,但也和她說了許多話,講了許多事。
很多話都是大人知曉,卻不會和她說的,比如人情往來。
虞大娘花光了她們的錢,送了安家人護腕,鞋襪等物,害的她們過的很拮據,買柴的錢都快拿不出了,可那些東西對安家人來說,平平無奇,小孩聽到王姨隨口就賞了下人。
這事讓她有點兒生氣,但張奉祠說她沒有理由生氣,東西送出去怎麽用都是別人的事,安家人對她們很不錯了,沒少替她操心,要是不相幹的人想送人家都不會收,更別提叫她們住在家裏了,人家又不缺那個錢。
他說小孩她們應該早點搬出去,不然時日久了,再多的情分也磨沒了,她們住的別扭,人家也不方便。
虞大娘確實有在找房子,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八月中的時候他替小孩她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有些遠,而且很小,周圍的鄰居也很吵鬧,但租金很低,房主人也是在府裏做事的,不過他們搬去更大的房子了,這間就空了出來。
小孩搬進去後,每天要早起半個時辰,才能確保一切都不晚,但她開始修煉了,睡的很少仍然很精神。
安大人和希姐姐他們送了些府裏的舊物給她們,小孩仍去他們那裏學按蹺,每天學一刻鍾左右,安大人他們忙時,王姨會給她教她找穴位,似乎比以往更熱情了些,還格外有耐心。
張奉祠說那是因為她喜歡懂事上進的孩子。
小孩不太喜歡這話,懂事上進好累的,每天要腳不沾地的團團轉。
張奉祠說等她長大就好了。
難道長大就不累不需要懂事上進了嘛?
張奉祠說等她長大,就習慣了。
小孩有時候真的不愛聽他說話,她最喜歡的事去他的雜物房裏翻找他的舊物,不管看中什麽都可以帶走。
有次小孩找到了六個打成蓮花的金錁子,他明顯有些肉疼,可還是擺了擺手,他說那是他從宮裏帶出來的,原以為被人偷去了。
小孩不在乎那是哪裏來的,他敢給,她就敢要。
小孩把那六個金錁子放在荷包裏,難過了就拿出來摸一摸,心情就會好起來了。
張奉祠說她小家子氣,他說他當年在宮裏時,這種東西要多少有多少,看都懶得看一眼。
小孩覺得他是吹牛的,他要是那麽有錢,幹嘛不雇幾個更厲害的異人幫他做事?
他氣的直瞪眼,最後憋出一句:“小孩子家家,懂什麽,幹你的活去。”
一提到這樣的事,他就像希姐姐那些被雨淋過的炮仗一樣,啞了火。
他從不為這些事打她,唯一能使他摸出戒條的就是那塊菜地。
最討人厭的事是,他總也不好好叫小孩的名字,天天童兒、小童子、孩兒、小孩子的亂叫。
除此以外。
小孩就是昧著良心,也不能說他不好。
但有時候死一顆苗也想打人,還是太過分了!
打了一次還想打第二次也很過分!
不過…她把菜全弄死了,也很心虛就是了。
小孩吃光了餅,快步走進廚房。
同柴娘子打了個招唿,就裝模作樣拿起一把菜,到邊上擇去了。
這也是張奉祠教的,他教她偷懶,活兒沒點到她頭上,絕不冒頭去幹,找個活慢吞吞的磨蹭著就好了。
小孩覺得這不大好,可這麽幹真的很快樂。
運氣好的時候,她打了一天盹都沒人能想起來她。
今天運氣就不錯。
一個上午都很清閑,打個盹聽聽閑話,就過去了。
聽那些廚娘們說,劉玉娘和張秀才家的婚事已經定下了,就在九月十五。
玉娘她娘,也就是李廚娘高興的很,還邀大家到時一起去熱鬧熱鬧呢。
但這是不可能的。
那天不湊巧,和她相熟的幾個人都不能休息,柴娘子也不樂意放這麽多人。
所以隻能禮到了。
“到時候我叫我男人去湊湊熱鬧。”
有人這麽說道。
好信的問了一句:“你家玉娘是怎麽定下日子來的?不是一直都不肯定嘛?”
李廚娘笑眯眯的:“誰知道,忽然開竅了吧,前日裏去法圓寺了燒香,轉天就定下了,我忙找那邊商量了,這下心裏的石頭也算落地了。”
“阿彌陀佛,那還真是神佛保佑了。”
小孩托著腮聽熱鬧,李廚娘不經意間看到她,還邀了她去玩。
可惜小孩那日也不得空,而且和她不太熟,連禮也不想送。
隻是說:“要是能,我一定去。”
小童一聽又翻起了白眼,真是討人厭。
小孩跟他也不是很熟,不太想說這個,隻是含糊道:“原來的沒了,新長的更好。”
張奉祠不知道她原來的頭發什麽樣,不過這新長的確實好,黑鴉鴉的又濃又密,光澤順滑。
和白裏透紅的皮膚一樣,看著就康健。
也算是這孩子唯一的亮眼之處了。
亮了好兩個多月呢,然後張奉祠驚奇的發現,這童子被曬的有點像新打下來的小麥,人也胖了一圈。
不用他驚奇。
小孩自己也發現了,遂城的七、八月好熱,太陽又大又曬,廚娘們都不愛出門了,她幫著跑了好久的腿,就換了個顏色。
一熱她就想喝那些又甜又涼的飲子,一累她就想吃東西。
然後她就變得越來越……結實。
偏白的小麥色,肉乎乎的臉蛋兒,結實勻稱的胳膊,個子也還在長,已經有些大姑娘模樣了。
是那種,看起來就很能幹活,很能扛住摔打,很堅強倔強的樣子,沒法讓人產生一點憐幼惜弱的感覺。
所以在她種死了所有菜之後,張奉祠舉起戒條狠狠的抽了她十下手心。
小孩:……一般。
身嬌體弱什麽的顯然已經過去了,
雖然挨抽有點疼,手上也起了紅道道,但比起磕一下碰一下就一身青紫的時候,好太多了,而且好的也很快。
第二天就看不出來了。
張奉祠的怒氣倒是還掛在臉上,吃飯的時候還在抱怨呢:“我說什麽來著,讓你小心點小心點,你可好,給我小心的弄死了。”
“那不也是小心嘛……”
“還頂嘴!”他氣的四處找戒條。
小孩抓起一張餅塞嘴裏就跑,邊跑邊說:
“生什麽氣呀,天這麽熱,九月還能種呢!”
“我把你種嘍!”
一根憤怒的戒條被丟了出來。
小孩跑的更快了,不跑不行啊,他是真抽,一點都不帶猶豫的。
從沒見過這種人,打別人家的孩子,跟打自家的一樣,一點兒都不帶客氣的。
但要說他不好,也不是。
小孩在他這裏吃到了各種各樣的素齋,早飯和宵夜都很好吃。
小孩幹活時他總坐在一邊,雖然是為了看著她,但也和她說了許多話,講了許多事。
很多話都是大人知曉,卻不會和她說的,比如人情往來。
虞大娘花光了她們的錢,送了安家人護腕,鞋襪等物,害的她們過的很拮據,買柴的錢都快拿不出了,可那些東西對安家人來說,平平無奇,小孩聽到王姨隨口就賞了下人。
這事讓她有點兒生氣,但張奉祠說她沒有理由生氣,東西送出去怎麽用都是別人的事,安家人對她們很不錯了,沒少替她操心,要是不相幹的人想送人家都不會收,更別提叫她們住在家裏了,人家又不缺那個錢。
他說小孩她們應該早點搬出去,不然時日久了,再多的情分也磨沒了,她們住的別扭,人家也不方便。
虞大娘確實有在找房子,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八月中的時候他替小孩她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有些遠,而且很小,周圍的鄰居也很吵鬧,但租金很低,房主人也是在府裏做事的,不過他們搬去更大的房子了,這間就空了出來。
小孩搬進去後,每天要早起半個時辰,才能確保一切都不晚,但她開始修煉了,睡的很少仍然很精神。
安大人和希姐姐他們送了些府裏的舊物給她們,小孩仍去他們那裏學按蹺,每天學一刻鍾左右,安大人他們忙時,王姨會給她教她找穴位,似乎比以往更熱情了些,還格外有耐心。
張奉祠說那是因為她喜歡懂事上進的孩子。
小孩不太喜歡這話,懂事上進好累的,每天要腳不沾地的團團轉。
張奉祠說等她長大就好了。
難道長大就不累不需要懂事上進了嘛?
張奉祠說等她長大,就習慣了。
小孩有時候真的不愛聽他說話,她最喜歡的事去他的雜物房裏翻找他的舊物,不管看中什麽都可以帶走。
有次小孩找到了六個打成蓮花的金錁子,他明顯有些肉疼,可還是擺了擺手,他說那是他從宮裏帶出來的,原以為被人偷去了。
小孩不在乎那是哪裏來的,他敢給,她就敢要。
小孩把那六個金錁子放在荷包裏,難過了就拿出來摸一摸,心情就會好起來了。
張奉祠說她小家子氣,他說他當年在宮裏時,這種東西要多少有多少,看都懶得看一眼。
小孩覺得他是吹牛的,他要是那麽有錢,幹嘛不雇幾個更厲害的異人幫他做事?
他氣的直瞪眼,最後憋出一句:“小孩子家家,懂什麽,幹你的活去。”
一提到這樣的事,他就像希姐姐那些被雨淋過的炮仗一樣,啞了火。
他從不為這些事打她,唯一能使他摸出戒條的就是那塊菜地。
最討人厭的事是,他總也不好好叫小孩的名字,天天童兒、小童子、孩兒、小孩子的亂叫。
除此以外。
小孩就是昧著良心,也不能說他不好。
但有時候死一顆苗也想打人,還是太過分了!
打了一次還想打第二次也很過分!
不過…她把菜全弄死了,也很心虛就是了。
小孩吃光了餅,快步走進廚房。
同柴娘子打了個招唿,就裝模作樣拿起一把菜,到邊上擇去了。
這也是張奉祠教的,他教她偷懶,活兒沒點到她頭上,絕不冒頭去幹,找個活慢吞吞的磨蹭著就好了。
小孩覺得這不大好,可這麽幹真的很快樂。
運氣好的時候,她打了一天盹都沒人能想起來她。
今天運氣就不錯。
一個上午都很清閑,打個盹聽聽閑話,就過去了。
聽那些廚娘們說,劉玉娘和張秀才家的婚事已經定下了,就在九月十五。
玉娘她娘,也就是李廚娘高興的很,還邀大家到時一起去熱鬧熱鬧呢。
但這是不可能的。
那天不湊巧,和她相熟的幾個人都不能休息,柴娘子也不樂意放這麽多人。
所以隻能禮到了。
“到時候我叫我男人去湊湊熱鬧。”
有人這麽說道。
好信的問了一句:“你家玉娘是怎麽定下日子來的?不是一直都不肯定嘛?”
李廚娘笑眯眯的:“誰知道,忽然開竅了吧,前日裏去法圓寺了燒香,轉天就定下了,我忙找那邊商量了,這下心裏的石頭也算落地了。”
“阿彌陀佛,那還真是神佛保佑了。”
小孩托著腮聽熱鬧,李廚娘不經意間看到她,還邀了她去玩。
可惜小孩那日也不得空,而且和她不太熟,連禮也不想送。
隻是說:“要是能,我一定去。”
小童一聽又翻起了白眼,真是討人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