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郡。
李氏在建營地。
自周雲攻破阿骨部起,意味在馬邑西側方圓上百裏,北狄的勢力被清除了。
雪林裏的楚國良家子,再也不用擔心草原人的掃蕩。
周雲下令斥候,帶著蒸好的胡餅,一路散布消息。
號召雪窩子裏的楚兵前往阿骨部河穀地。
李氏將會提供吃食,住所,甲胄。
“截止到昨日,已經有三百二十五名大楚士兵來到營地,但是他們很多人不願意解散人手,依舊要求獨立。”
“阿骨部的奴隸裏,會騎馬的人不少,會騎射的也有,三騎營擴充至六百人的目標已經完成。”
……
崔中書每三日按例匯報工作,劉庶,李崗,駝子等李氏核心都會在這天,集聚周雲的旗帳。
這相當於朝廷的早朝,這是改成三日一次。
“又想吃好的,又想不入夥。想屁吃呢。”銅鑼腦袋對這些個上杆子的人沒有好感。
他們腦袋別在腰帶上,打下的阿骨部。
物資富足了,這幫楚兵竟然來吃大戶。
“就是,特麽的,搶劫還搶到我青山寨頭上來了。”鐵坨子也很不服。
“給他們,沒事。在幾裏外,再設立一處據點。他們就安置在那裏。”
周雲這次要他們來,是會盟的。
很快就會有一場大戰。
北狄人摸清虛實,就會立刻進攻。
可能至少是上萬人。
這個時候,必須有足夠多得炮灰。
李氏的便宜,豈是那麽好拿的。
有吃有喝,沒有代價?
雪地裏的楚兵很快都會出來的。
周雲隻是要他們的部分功能,並沒有想合並。
不動刀劍,誰都不會加入李氏這種小宗族。
真正要消化的是小部分楚兵,和阿骨部的兩千多奴隸。
他們才會是李氏的中堅力量。
“文教之事如何了?”
識字,是周雲最關心的。
李氏目前武將並不缺乏。
李興,李泰,野豬等已經長大。
劉黑子,楊延也是武藝不俗。
五當家李全也在發揮餘熱。
文士,就是李氏最大的短板了。
大字不識一個,連軍令都看不懂的大有人在。
周雲在十幾天前就已經下令。
全軍上下,包括十營統領,識字不達標,一律撤職。
“稟將軍,目前所有人都在全力學習,尤其是焦鐵統領,傳聞連入廁的時間都沒有放過。”
崔中書報告了此事的進度。
周雲很滿意,同這些大老粗講道理是沒用的,撤職威脅下,不由他們不學。
今後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李氏的壯大,這些人還得是核心。
軍權不可能交給外人。
大部分實力,必須還是在李家和周雲嫡係手裏。
後續的議事上。
劉庶提出了養馬策,阿骨部有不少種馬,可以建立一個不大的馬營。
每年出產幾百匹也是好的。
瞎子提出要建立一個獨立的財富和職能部門。
財富和後勤必須分成兩個部門,否則後續會出問題。
等等等
……
周雲不禁頭大。
一個數千人盤子,都這麽多事。
大楚的皇帝想必也不輕鬆。
難怪皇帝大多短命。
不是操勞死,就是被人弄死。
你總得選一個。
傍晚時分。
鐵坨子的鐵器作坊傳來好消息。
周雲帶著劉貞,一起前往了新建的冶鐵房。
這裏在圍屋一層北角,靠近清水河位置。
既是李家營地的下遊,又取水簡單。
一套嶄新的甲胄,掛在鐵器作坊的架子上。
工匠係統下,周雲根據曆代甲胄的特點。
進行了綜合革新。
真正意義上的甲胄,起源於春秋時代,於唐宋發展到巔峰。
當下,大楚最底層的盔甲是二擋鎧,就是胸前一麵甲,背後一麵甲,用背帶吊起,漢末三國時期大量使用了這種盔甲。
莫以為二擋鎧不重要,中國曆史上,著甲率最高的是隋唐,其覆甲者,不過四成,大多數時候,各王朝不到二成。
穿的二擋鎧的都是少數,大部分穿皮甲或者厚布衣。
大楚方麵,裝備倒是非常符合曆史。
可北狄這個bug,似乎得到版本加強,著甲率,遠遠超越常規。
大楚的良家子出戰,製式盔甲就是二擋鎧,隻是多了甲裙,護肩。稍稍增加了防禦。
隻是如今大楚腐敗,良家子都是帶著舊鐵皮上,二檔凱莫提了,根本沒有。
其實,任何盔甲都是在二擋鎧的基礎上演化而來。
漢代,增加了盆領,用於保護頸部和肩部,並增加了臂甲,形成了後世甲胄的雛形。
但盆領極度影響視野,高高拱起的脖圍,既難轉身,也難以看到後方。
所以後期盆領被淘汰。
護肩與護脖相繼出現。
又因為馬戰,甲裙出現了改動。
隋朝時期,皮甲甲裙被改為葉片鐵甲,前後襠甲縮短,並有護心鏡等輔助裝備。
來到唐朝,武力被推崇至巔峰,甲胄也到了巔峰。
唐書記載了十三種盔甲,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明光鎧。
何謂明光鎧?顧名思義,護心鏡等多塊整板機構的鐵甲被磨的發亮,陽光下,閃爍敵方眼睛,為明光鎧。
明光鎧先是第一層甲胄,二擋鎧帶甲裙。
前後有襠甲,手臂有臂甲。
肩部有甲吞,護肩。
頸部有自頭盔下的甲片,有些有護脖,甚至麵甲。
在外甲穿搭好後,帶上護臂吊腿,加上重型的護心鏡與護腰。
大名鼎鼎的明光鎧,就完成了。
但是,這一套下來,裏三層外三層的。
唐朝甲胄穿搭好後,加上武將魁梧,就像一個巨型胖子。
膀大腰圓,就是古代巔峰武將的形象稱唿。
且甲胄昂貴,非富足之家,不得擁有。
其中百花戰袍就是在這一時期,比較流行。
宋朝之後,就沒有參考價值了,宋代甲胄之重量來到了巔峰,步人甲接近西方的甲胄了,其重量有五十千克,甚至更重,乃是曆朝最重的甲。
宋朝重文抑武,即使甲胄並不弱,成就遠遠比不上唐朝輝煌。
西方甲胄裏的鏈式板甲,客觀來說,從防禦力講,絕對高於東方各類盔甲。
但是其機動性過於低下,重甲騎士一旦落馬,自己無法站起。
且西方大多為騎士戰爭,人數不多,且大多是約戰形式。
少量而重視防禦的盔甲更適合歐洲。
東方的盔甲講究大量生產,對機動性有很高的要求。
蒙古騎兵的出現,讓歐洲人脫下貴族騎士重甲。
並告訴了歐洲各大王國裏的貴族,沒有機動性,就是靶子。
自元之後,以防禦為核心的盔甲漸漸演變成以機動為核心,明光鎧布人甲等中國盔甲的巔峰之作,漸漸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綿甲和簡易山文甲,除開滿清入關期間的三重重甲曇花一現,之後基本是綿甲的世界。
李氏當下,棉甲肯定是不合適的。
這次周雲製作的甲胄,是改進後的紮甲。
牛皮特殊處理後,形成皮甲。
在這個基礎上,一塊塊被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鐵片,被製甲作坊裏的女子,小心用牛皮繩子紮好。
再配合護心鏡,護肩,腰帶等配件。
李氏的甲胄水平,達到這個時代的頂級,甚至超過這個時代。
騎甲和步甲還做了針對性的改進。
騎甲更重視機動。
步甲更重視防禦。
“火力全開,十五天能生產多少?”
周雲冷哼道。
“十五天,時間太少了吧。最多就一千多吧。”
鐵坨子同瞎子對視一眼後,迴答道。
這要在以前,尼瑪能造一千多套鎧甲,那不得上天。
可如今,李氏的工業水平很高。
不僅工具成熟,還有很多熟練的工人。
加上流水線等方式,李氏才有如此恐怖的能力。
“十五內,必須生產出六營的甲胄。弓弩的事放後麵,這次大戰肯定趕不上了。”
周雲思索片刻後答道。
“有怎麽急?二爺。”
瞎子不是很理解,現在李氏做的事太多了
識字,製甲,建城,招兵,還有各種養殖等。
甲胄隻有十五天時間,根本就不夠。
“也許,十五天都沒有,李泰的消息隨時會來,隻要北狄人一動,我們就再沒機會製甲了。”
周雲目視遠方,那裏是渾部的方向。
李氏在建營地。
自周雲攻破阿骨部起,意味在馬邑西側方圓上百裏,北狄的勢力被清除了。
雪林裏的楚國良家子,再也不用擔心草原人的掃蕩。
周雲下令斥候,帶著蒸好的胡餅,一路散布消息。
號召雪窩子裏的楚兵前往阿骨部河穀地。
李氏將會提供吃食,住所,甲胄。
“截止到昨日,已經有三百二十五名大楚士兵來到營地,但是他們很多人不願意解散人手,依舊要求獨立。”
“阿骨部的奴隸裏,會騎馬的人不少,會騎射的也有,三騎營擴充至六百人的目標已經完成。”
……
崔中書每三日按例匯報工作,劉庶,李崗,駝子等李氏核心都會在這天,集聚周雲的旗帳。
這相當於朝廷的早朝,這是改成三日一次。
“又想吃好的,又想不入夥。想屁吃呢。”銅鑼腦袋對這些個上杆子的人沒有好感。
他們腦袋別在腰帶上,打下的阿骨部。
物資富足了,這幫楚兵竟然來吃大戶。
“就是,特麽的,搶劫還搶到我青山寨頭上來了。”鐵坨子也很不服。
“給他們,沒事。在幾裏外,再設立一處據點。他們就安置在那裏。”
周雲這次要他們來,是會盟的。
很快就會有一場大戰。
北狄人摸清虛實,就會立刻進攻。
可能至少是上萬人。
這個時候,必須有足夠多得炮灰。
李氏的便宜,豈是那麽好拿的。
有吃有喝,沒有代價?
雪地裏的楚兵很快都會出來的。
周雲隻是要他們的部分功能,並沒有想合並。
不動刀劍,誰都不會加入李氏這種小宗族。
真正要消化的是小部分楚兵,和阿骨部的兩千多奴隸。
他們才會是李氏的中堅力量。
“文教之事如何了?”
識字,是周雲最關心的。
李氏目前武將並不缺乏。
李興,李泰,野豬等已經長大。
劉黑子,楊延也是武藝不俗。
五當家李全也在發揮餘熱。
文士,就是李氏最大的短板了。
大字不識一個,連軍令都看不懂的大有人在。
周雲在十幾天前就已經下令。
全軍上下,包括十營統領,識字不達標,一律撤職。
“稟將軍,目前所有人都在全力學習,尤其是焦鐵統領,傳聞連入廁的時間都沒有放過。”
崔中書報告了此事的進度。
周雲很滿意,同這些大老粗講道理是沒用的,撤職威脅下,不由他們不學。
今後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李氏的壯大,這些人還得是核心。
軍權不可能交給外人。
大部分實力,必須還是在李家和周雲嫡係手裏。
後續的議事上。
劉庶提出了養馬策,阿骨部有不少種馬,可以建立一個不大的馬營。
每年出產幾百匹也是好的。
瞎子提出要建立一個獨立的財富和職能部門。
財富和後勤必須分成兩個部門,否則後續會出問題。
等等等
……
周雲不禁頭大。
一個數千人盤子,都這麽多事。
大楚的皇帝想必也不輕鬆。
難怪皇帝大多短命。
不是操勞死,就是被人弄死。
你總得選一個。
傍晚時分。
鐵坨子的鐵器作坊傳來好消息。
周雲帶著劉貞,一起前往了新建的冶鐵房。
這裏在圍屋一層北角,靠近清水河位置。
既是李家營地的下遊,又取水簡單。
一套嶄新的甲胄,掛在鐵器作坊的架子上。
工匠係統下,周雲根據曆代甲胄的特點。
進行了綜合革新。
真正意義上的甲胄,起源於春秋時代,於唐宋發展到巔峰。
當下,大楚最底層的盔甲是二擋鎧,就是胸前一麵甲,背後一麵甲,用背帶吊起,漢末三國時期大量使用了這種盔甲。
莫以為二擋鎧不重要,中國曆史上,著甲率最高的是隋唐,其覆甲者,不過四成,大多數時候,各王朝不到二成。
穿的二擋鎧的都是少數,大部分穿皮甲或者厚布衣。
大楚方麵,裝備倒是非常符合曆史。
可北狄這個bug,似乎得到版本加強,著甲率,遠遠超越常規。
大楚的良家子出戰,製式盔甲就是二擋鎧,隻是多了甲裙,護肩。稍稍增加了防禦。
隻是如今大楚腐敗,良家子都是帶著舊鐵皮上,二檔凱莫提了,根本沒有。
其實,任何盔甲都是在二擋鎧的基礎上演化而來。
漢代,增加了盆領,用於保護頸部和肩部,並增加了臂甲,形成了後世甲胄的雛形。
但盆領極度影響視野,高高拱起的脖圍,既難轉身,也難以看到後方。
所以後期盆領被淘汰。
護肩與護脖相繼出現。
又因為馬戰,甲裙出現了改動。
隋朝時期,皮甲甲裙被改為葉片鐵甲,前後襠甲縮短,並有護心鏡等輔助裝備。
來到唐朝,武力被推崇至巔峰,甲胄也到了巔峰。
唐書記載了十三種盔甲,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明光鎧。
何謂明光鎧?顧名思義,護心鏡等多塊整板機構的鐵甲被磨的發亮,陽光下,閃爍敵方眼睛,為明光鎧。
明光鎧先是第一層甲胄,二擋鎧帶甲裙。
前後有襠甲,手臂有臂甲。
肩部有甲吞,護肩。
頸部有自頭盔下的甲片,有些有護脖,甚至麵甲。
在外甲穿搭好後,帶上護臂吊腿,加上重型的護心鏡與護腰。
大名鼎鼎的明光鎧,就完成了。
但是,這一套下來,裏三層外三層的。
唐朝甲胄穿搭好後,加上武將魁梧,就像一個巨型胖子。
膀大腰圓,就是古代巔峰武將的形象稱唿。
且甲胄昂貴,非富足之家,不得擁有。
其中百花戰袍就是在這一時期,比較流行。
宋朝之後,就沒有參考價值了,宋代甲胄之重量來到了巔峰,步人甲接近西方的甲胄了,其重量有五十千克,甚至更重,乃是曆朝最重的甲。
宋朝重文抑武,即使甲胄並不弱,成就遠遠比不上唐朝輝煌。
西方甲胄裏的鏈式板甲,客觀來說,從防禦力講,絕對高於東方各類盔甲。
但是其機動性過於低下,重甲騎士一旦落馬,自己無法站起。
且西方大多為騎士戰爭,人數不多,且大多是約戰形式。
少量而重視防禦的盔甲更適合歐洲。
東方的盔甲講究大量生產,對機動性有很高的要求。
蒙古騎兵的出現,讓歐洲人脫下貴族騎士重甲。
並告訴了歐洲各大王國裏的貴族,沒有機動性,就是靶子。
自元之後,以防禦為核心的盔甲漸漸演變成以機動為核心,明光鎧布人甲等中國盔甲的巔峰之作,漸漸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綿甲和簡易山文甲,除開滿清入關期間的三重重甲曇花一現,之後基本是綿甲的世界。
李氏當下,棉甲肯定是不合適的。
這次周雲製作的甲胄,是改進後的紮甲。
牛皮特殊處理後,形成皮甲。
在這個基礎上,一塊塊被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鐵片,被製甲作坊裏的女子,小心用牛皮繩子紮好。
再配合護心鏡,護肩,腰帶等配件。
李氏的甲胄水平,達到這個時代的頂級,甚至超過這個時代。
騎甲和步甲還做了針對性的改進。
騎甲更重視機動。
步甲更重視防禦。
“火力全開,十五天能生產多少?”
周雲冷哼道。
“十五天,時間太少了吧。最多就一千多吧。”
鐵坨子同瞎子對視一眼後,迴答道。
這要在以前,尼瑪能造一千多套鎧甲,那不得上天。
可如今,李氏的工業水平很高。
不僅工具成熟,還有很多熟練的工人。
加上流水線等方式,李氏才有如此恐怖的能力。
“十五內,必須生產出六營的甲胄。弓弩的事放後麵,這次大戰肯定趕不上了。”
周雲思索片刻後答道。
“有怎麽急?二爺。”
瞎子不是很理解,現在李氏做的事太多了
識字,製甲,建城,招兵,還有各種養殖等。
甲胄隻有十五天時間,根本就不夠。
“也許,十五天都沒有,李泰的消息隨時會來,隻要北狄人一動,我們就再沒機會製甲了。”
周雲目視遠方,那裏是渾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