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十分平靜,恬靜的生活一如既往,小道士們依舊是挑水種菜,儼然一副平凡小村落的樣子。
除了換了一個掌門,其餘的仿佛一點都沒變,每當朝陽或是日暮時分,文英殿殿門便會開啟,這是尺道人的習慣,雖然早已換了掌門,可這些終究沒有變。
縱使曆史前行,塵埃飛揚,縱使歲月裏流光閃爍,風霜過後,終會歸於平靜,千百年來,武當山始終未改舊麵。
山腳林木泛黃,枝椏縱橫交錯,橫豎延伸著,枯藤繞著粗枝攀緣而上,一片山林,像鋪在武當山腳的一張網,一張生機勃勃的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武當山天柱峰南麵,這一麵光禿禿的,常言道:身在山中,不識山麵。站在這裏卻能將整個武當山盡收眼底。
文英殿殿門輕啟,一眼便看見日出的模樣,朝氣蓬勃一如既往。
景知遙走出大殿,望著初升的太陽,心似有無限感慨,而麵色依舊,毫無痕跡。
武當山那座孤峰之上,尺道人靜坐搖椅之上,他依舊喜歡每天的朝陽,隻是今日的朝陽,仿佛比往日豔了不少,他道:“日出了,一切該換新了,江湖也好,朝堂也罷,也該有番新的模樣。”
景知遙召武當四子——行一善、蕭海碧、修淺珩、淩昭。文英殿內卻隻到了除淩昭以外的三人,淩昭早已下山去了,他終究是半個江湖人。
淩昭走了,武當山閑散小道士黃小肉卻到了。
山上幾十年,行一善等三人卻幾乎沒有見過景知遙幾麵,眾人知景知遙孤僻,以往自然也不去打擾,而現在眼前站著這個武當山神秘的掌門,突然召見三人,應該是有事情要交代,此時三人也都是麵露疑惑。
景知遙道:“武當山傳承數百年,世人都以為武當山應該是世外仙境,而我武當山隻算得上避世桃源罷了,可武當山終究是這世間一座山,武當山眾人也隻是芸芸眾生之一。”
殿內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說些什麽,這個久居孤峰的武當掌門,今日竟說了這麽多話。
他接著道:
“孤峰之上看日出與斜陽,我這一生,太過於平靜了,今日,我要下山了!”
“師叔,武當山雖然平時也無事,也需要您時時主事,師父他老人家已經退上孤峰,清閑去了。師叔若要雲遊,武當山沒了掌門……”行一善說道。
“武當山無需一個掌門,誰都是掌門,天下千百山,卻唯有一座武當山……”景知遙說道。
如此前言不搭後語的話,從他口中說出來,倒也不讓人訝異,隻是他麵色凝重,仿佛心中壓了千斤重擔,堅定的語氣也表明了他的決心。
他要下山,武當山孤峰之上住了一生的景知遙要下山,武當孤僻寡語的新掌門要下山了。
他對行一善等人道:“武當山暫且交給你們打理了,我若不迴來了,一善,你便是武當新掌門。”
轉而對黃小肉道:“文英殿三清像要用浮塵掃,不可用尋常掃帚,師兄以往都是這樣做的;窗台之上的植株每日澆兩次水,早晚各一次;老宅周圍的柵欄早已舊的輕輕一碰便會折斷,是時候翻新了;還有冬日一到,園內桃樹要剪去繁枝,夏日記得除草……”
“倘若有一日,洞庭的雲先生再來訪我,櫃中有好茶,替我好好招待……”
他頓了頓,望著黃小肉,這個陪了他十來年的孩子,滿眼慈愛,像一個父親望著孩子一般,他道:“孩子,你待世間如流水,溫柔細膩,你命裏有些事,我願你也溫柔對待……”
這真的是往日那個言語極少的武當掌門景知遙嗎?誰都覺得訝異,武當三子尚且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得呆站在原地,他們突然發現,這個看起來和他們差不多年紀的師叔,並不是出離凡塵的冷峻仙人,更像極市井小百姓,他比世間所有平凡人更像一個平凡人。
景知遙轉身便出門去,他的背影,逆著朝陽的光,仿佛更加高大,陽光透過他飛揚的白發,照入文英殿內,那裏,有一個修長的影子。
武當三子看著景知遙的背影,深知武當山又有一個掌門出遊,和以往所有武當的掌門一樣,不是靜候“飛升”,便是雲遊而後不知所蹤,隻是縱觀百年來,好像沒有選擇雲遊的武當掌門。
黃小肉始終不是行一善那樣的老道士,他滿眼不舍,眼前這個修長影子的主人,正是養他十餘年的師父,在他心裏,早當這人是他父親。
黃小肉心裏道不出的恐慌,他覺得師父走了,他再無依靠,以後他替誰挑水?替誰洗衣?替誰種菜?……武當山那座孤峰之上雖不寂寞,可終究是少了一個景知遙。
黃小肉含糊不清的聲音問道:“師父,你要去哪?我到哪裏去找你?”
景知遙道:“武當山待膩了,再不看看外麵的世界,我豈不白活了一生,你也不必找我,從今而後,我隻希望你一切順心……”
景知遙離了文英殿,再未迴頭。
武當山所有人看著他沿著石階一階一階走下去,從文英殿向下,是武當山道士修劍道的地方——一處大廣場。廣場之上立著八棵巨大的白玉石柱,石柱之白,勝過冬日雪。
武當山一眾道士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們的掌門,這個隻做了武當山一月左右的掌門,尺道人將掌門之位交給他,武當山眾道士清心寡欲,沒有不服,隻有疑惑,可今日武當山的新掌門,從文英殿走下來仿佛走了很久,所有人都不禁投之以敬仰的目光,他,終究是掌門。
景知遙走到白玉石柱旁,伸手摸了摸光滑的白玉石柱,他吹了個口哨,所有人屏息以待。
長空之上,一聲鶴唳響徹雲霄,迎著朝陽,一隻白鶴落在廣場之上,景知遙再無話說,他騎上白鶴,輕拍白鶴修長的頸,白鶴便展翅而飛,他迴首望一眼武當山,幾十年光景,並非一朝一夕,別離時自當迴首相望,以作告別。
這座山,便是他的一生。
往日很長,景知遙仔細迴顧;來日方長,再無一座孤山一個神秘道士。
他是個凡人,隻願做凡人的事情,他滿腹離愁,武當之外,都是他鄉。
武當山新掌門騎鶴而走,剩下一座塵世間的武當山,一座常年人煙罕至的孤峰,還有孤峰之上一座小廬。
廣場之上眾道士麵麵相覷,修道隻為飛升,傳聞中多少人騎鶴飛升,而今日親眼見到有人騎鶴而走,是飛升為仙了嗎?可為何不是直上雲霄,而是向南而去?
凝望著遠去的白鶴,眾道士放下手中劍,心有所念,今日終於見道有人乘鶴而去,信仰便更加堅定,所有人都想著,將來騎鶴遊四方有有何不可?
文英殿之內,武當三子和黃小肉凝望著遠去的白鶴,黃小肉問道:“師父他去哪裏了?他還會迴來嗎?”
行一善見他眼有淚光,便道:“師叔雲遊去了,你見天上的雲了嗎,隻有行遍天下,才能得證大道,我們修道之人窮盡一生,隻為道。”
黃小肉道:“他會迴來嗎?”
蕭海碧道:“當某天,有一朵雲能在我武當山常駐之時,師叔才會迴來。”
黃小肉心至純,可他不是傻子,世間萬物,誰能留住一片雲,他沒說話,便走出了文英殿,澆水和修繕柵欄是師父交代下來的,他要去做,按師父的吩咐去做。
武當山直至南海,一隻白鶴劃破長空,一聲聲鶴唳,引的無數人抬頭仰望。仔細看的人發現白鶴身上有一個人影。
“仙人,是仙人……”
“是仙人,騎鶴的仙人!”
官道之上有人大聲喊著,他要讓所有人看到,一個仙人騎鶴而過。
趕路的人早已忘記前路遙遙,隻是膜拜這騎鶴的仙人。
仙人,景知遙自認為他不是,他隻是一個凡人,就像東海李青蓮說自己是一個凡人一樣,景知遙也一樣,摔倒了會疼,餓了會難受,看到滿園的桃子會想吃……
還有,離開了會不舍,這不是凡人又是什麽?
武當山的一個老道士,久居武當山孤峰之上,誰聽過他的名字?世人隻說他這一生,便隻有這座武當山,他從未下過山。
不,世人不知道,其實他去過南海,十多年前去過一次,而如今,他再次去南海。
這一次,景知遙騎鶴下南海。
除了換了一個掌門,其餘的仿佛一點都沒變,每當朝陽或是日暮時分,文英殿殿門便會開啟,這是尺道人的習慣,雖然早已換了掌門,可這些終究沒有變。
縱使曆史前行,塵埃飛揚,縱使歲月裏流光閃爍,風霜過後,終會歸於平靜,千百年來,武當山始終未改舊麵。
山腳林木泛黃,枝椏縱橫交錯,橫豎延伸著,枯藤繞著粗枝攀緣而上,一片山林,像鋪在武當山腳的一張網,一張生機勃勃的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武當山天柱峰南麵,這一麵光禿禿的,常言道:身在山中,不識山麵。站在這裏卻能將整個武當山盡收眼底。
文英殿殿門輕啟,一眼便看見日出的模樣,朝氣蓬勃一如既往。
景知遙走出大殿,望著初升的太陽,心似有無限感慨,而麵色依舊,毫無痕跡。
武當山那座孤峰之上,尺道人靜坐搖椅之上,他依舊喜歡每天的朝陽,隻是今日的朝陽,仿佛比往日豔了不少,他道:“日出了,一切該換新了,江湖也好,朝堂也罷,也該有番新的模樣。”
景知遙召武當四子——行一善、蕭海碧、修淺珩、淩昭。文英殿內卻隻到了除淩昭以外的三人,淩昭早已下山去了,他終究是半個江湖人。
淩昭走了,武當山閑散小道士黃小肉卻到了。
山上幾十年,行一善等三人卻幾乎沒有見過景知遙幾麵,眾人知景知遙孤僻,以往自然也不去打擾,而現在眼前站著這個武當山神秘的掌門,突然召見三人,應該是有事情要交代,此時三人也都是麵露疑惑。
景知遙道:“武當山傳承數百年,世人都以為武當山應該是世外仙境,而我武當山隻算得上避世桃源罷了,可武當山終究是這世間一座山,武當山眾人也隻是芸芸眾生之一。”
殿內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說些什麽,這個久居孤峰的武當掌門,今日竟說了這麽多話。
他接著道:
“孤峰之上看日出與斜陽,我這一生,太過於平靜了,今日,我要下山了!”
“師叔,武當山雖然平時也無事,也需要您時時主事,師父他老人家已經退上孤峰,清閑去了。師叔若要雲遊,武當山沒了掌門……”行一善說道。
“武當山無需一個掌門,誰都是掌門,天下千百山,卻唯有一座武當山……”景知遙說道。
如此前言不搭後語的話,從他口中說出來,倒也不讓人訝異,隻是他麵色凝重,仿佛心中壓了千斤重擔,堅定的語氣也表明了他的決心。
他要下山,武當山孤峰之上住了一生的景知遙要下山,武當孤僻寡語的新掌門要下山了。
他對行一善等人道:“武當山暫且交給你們打理了,我若不迴來了,一善,你便是武當新掌門。”
轉而對黃小肉道:“文英殿三清像要用浮塵掃,不可用尋常掃帚,師兄以往都是這樣做的;窗台之上的植株每日澆兩次水,早晚各一次;老宅周圍的柵欄早已舊的輕輕一碰便會折斷,是時候翻新了;還有冬日一到,園內桃樹要剪去繁枝,夏日記得除草……”
“倘若有一日,洞庭的雲先生再來訪我,櫃中有好茶,替我好好招待……”
他頓了頓,望著黃小肉,這個陪了他十來年的孩子,滿眼慈愛,像一個父親望著孩子一般,他道:“孩子,你待世間如流水,溫柔細膩,你命裏有些事,我願你也溫柔對待……”
這真的是往日那個言語極少的武當掌門景知遙嗎?誰都覺得訝異,武當三子尚且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得呆站在原地,他們突然發現,這個看起來和他們差不多年紀的師叔,並不是出離凡塵的冷峻仙人,更像極市井小百姓,他比世間所有平凡人更像一個平凡人。
景知遙轉身便出門去,他的背影,逆著朝陽的光,仿佛更加高大,陽光透過他飛揚的白發,照入文英殿內,那裏,有一個修長的影子。
武當三子看著景知遙的背影,深知武當山又有一個掌門出遊,和以往所有武當的掌門一樣,不是靜候“飛升”,便是雲遊而後不知所蹤,隻是縱觀百年來,好像沒有選擇雲遊的武當掌門。
黃小肉始終不是行一善那樣的老道士,他滿眼不舍,眼前這個修長影子的主人,正是養他十餘年的師父,在他心裏,早當這人是他父親。
黃小肉心裏道不出的恐慌,他覺得師父走了,他再無依靠,以後他替誰挑水?替誰洗衣?替誰種菜?……武當山那座孤峰之上雖不寂寞,可終究是少了一個景知遙。
黃小肉含糊不清的聲音問道:“師父,你要去哪?我到哪裏去找你?”
景知遙道:“武當山待膩了,再不看看外麵的世界,我豈不白活了一生,你也不必找我,從今而後,我隻希望你一切順心……”
景知遙離了文英殿,再未迴頭。
武當山所有人看著他沿著石階一階一階走下去,從文英殿向下,是武當山道士修劍道的地方——一處大廣場。廣場之上立著八棵巨大的白玉石柱,石柱之白,勝過冬日雪。
武當山一眾道士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們的掌門,這個隻做了武當山一月左右的掌門,尺道人將掌門之位交給他,武當山眾道士清心寡欲,沒有不服,隻有疑惑,可今日武當山的新掌門,從文英殿走下來仿佛走了很久,所有人都不禁投之以敬仰的目光,他,終究是掌門。
景知遙走到白玉石柱旁,伸手摸了摸光滑的白玉石柱,他吹了個口哨,所有人屏息以待。
長空之上,一聲鶴唳響徹雲霄,迎著朝陽,一隻白鶴落在廣場之上,景知遙再無話說,他騎上白鶴,輕拍白鶴修長的頸,白鶴便展翅而飛,他迴首望一眼武當山,幾十年光景,並非一朝一夕,別離時自當迴首相望,以作告別。
這座山,便是他的一生。
往日很長,景知遙仔細迴顧;來日方長,再無一座孤山一個神秘道士。
他是個凡人,隻願做凡人的事情,他滿腹離愁,武當之外,都是他鄉。
武當山新掌門騎鶴而走,剩下一座塵世間的武當山,一座常年人煙罕至的孤峰,還有孤峰之上一座小廬。
廣場之上眾道士麵麵相覷,修道隻為飛升,傳聞中多少人騎鶴飛升,而今日親眼見到有人騎鶴而走,是飛升為仙了嗎?可為何不是直上雲霄,而是向南而去?
凝望著遠去的白鶴,眾道士放下手中劍,心有所念,今日終於見道有人乘鶴而去,信仰便更加堅定,所有人都想著,將來騎鶴遊四方有有何不可?
文英殿之內,武當三子和黃小肉凝望著遠去的白鶴,黃小肉問道:“師父他去哪裏了?他還會迴來嗎?”
行一善見他眼有淚光,便道:“師叔雲遊去了,你見天上的雲了嗎,隻有行遍天下,才能得證大道,我們修道之人窮盡一生,隻為道。”
黃小肉道:“他會迴來嗎?”
蕭海碧道:“當某天,有一朵雲能在我武當山常駐之時,師叔才會迴來。”
黃小肉心至純,可他不是傻子,世間萬物,誰能留住一片雲,他沒說話,便走出了文英殿,澆水和修繕柵欄是師父交代下來的,他要去做,按師父的吩咐去做。
武當山直至南海,一隻白鶴劃破長空,一聲聲鶴唳,引的無數人抬頭仰望。仔細看的人發現白鶴身上有一個人影。
“仙人,是仙人……”
“是仙人,騎鶴的仙人!”
官道之上有人大聲喊著,他要讓所有人看到,一個仙人騎鶴而過。
趕路的人早已忘記前路遙遙,隻是膜拜這騎鶴的仙人。
仙人,景知遙自認為他不是,他隻是一個凡人,就像東海李青蓮說自己是一個凡人一樣,景知遙也一樣,摔倒了會疼,餓了會難受,看到滿園的桃子會想吃……
還有,離開了會不舍,這不是凡人又是什麽?
武當山的一個老道士,久居武當山孤峰之上,誰聽過他的名字?世人隻說他這一生,便隻有這座武當山,他從未下過山。
不,世人不知道,其實他去過南海,十多年前去過一次,而如今,他再次去南海。
這一次,景知遙騎鶴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