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走秋盡,寒風已至。想到自己將在武當山上呆上一段時間,洛燭伊遣玖兒和小拾會沅北,一來讓府中的人知道自己身在武當山,以洛秋寒的手段,自然早已知道洛燭伊身在武當山,可是洛秋寒知道並不代表鍾瑜也知道。二來則是幫自己探聽探聽沅北的情況,這才是玖兒和小拾迴去的主要任務。
玖兒小拾一走,卓元朗仍會來後山竹海,隻不過不像以往那般勤。久而久之,卓元朗也慢慢和黃小肉混的熟絡了,也常結伴而來,那時黃小肉放了那頭水牛自由,洛燭伊和卓元朗便各自找了個清靜的地方悟武。
如今洛燭伊也能想通林陌離為何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想來也是靜坐悟武去了。
自尺道人傳他吐納之法後,洛燭伊便一直修習,吹噓唿吸,吐故納新,一吐一納之間,漸感身心愉悅,有如新生,體內仿佛有一股清氣流轉,由小腹處遊走,下至足底湧泉,上達太陽穴,漸而遊走全身,仿佛整個人煥然一新。
半年光景,每日修習吐納,洛燭伊隻覺身體輕盈,吐納之時,便不自覺心神安寧,如今已能做到靜如草木。至於早時修習的通萬物的功法,便一直停滯不前,感知萬物的能力止步不前,到了一個瓶頸,任他如何修習,仍是不得要領,當他問道黃小肉時,黃小肉也無法解釋。
武當山上,洛燭伊正苦修。
洞庭湖畔煙波浩渺,學宮之外千人駐足,莘莘學子放下懷中書,手中筆,華服加身,莊嚴肅穆,列於車道兩旁。
洞庭學宮今日沒有朗朗書聲,迴廊間沒有素衣少年彳亍徘徊,涼亭下再無揮斥方遒談文論書之聲。上千學子等一人,目送那人離開這座學宮。
寬敞大道之上,四人身穿銀色盔甲,跨騎大馬走在前方開路,四匹大馬之後跟兩列步兵,腰掛軍刀,莊嚴肅穆,其後跟著一輛豪華馬車,四馬馬並駕齊驅,緩緩駛過車道。在長楚,乘坐的車輦有嚴格的等級劃分,隻有長楚皇帝楊家家主才能乘坐九馬車輦,宮中人物或者皇親國戚通常也是六馬驅車,而朝中官員則根據官階高低由二馬到四馬不等,尋常百姓無官階加身者,縱然是家產萬貫也隻能一馬驅車。
學宮外,道路兩旁學子目送那輛馬車緩緩走過,車內人始終不曾掀開車帷,所有人心知肚明,今日洞庭的那位聖人就在馬車之內,雲來要入京了。
京都等了他十多年,期間不知多少道聖旨邀他入京,這一次終於他要入京了。
“此處是洞庭湖畔,此處是洞庭學宮,此處紫氣長存,為何今日我聽不見朗朗書聲?洞庭湖水長清,沒有書聲朗朗豈不是太寂寞了?”
馬車暫停,車內走出一個老者,正是洞庭學宮的大儒雲來,隻見他環視四周,由遠及近,山水鬱鬱蔥蔥,一座學宮落座於洞庭湖畔,隱於一片翠綠之間,學宮中央最高的樓便是藏書樓,藏書樓側假山水池交相唿應,千年銀杏樹旁是幾間低矮寬敞的屋子,偶爾他也會在這裏給學生們說課,銀杏樹下布有幾個石墩,常見有人坐在石墩上苦思冥想;青石板鋪就的道路旁是一塊高大的青石,上刻著兩個大字——學宮。
道路旁學子悶悶不樂,有的早已過了而立之年,而有的臉上稚氣未脫,雲來看著每一個人仿佛都那麽熟悉,此刻無聲,正如他期盼的一樣,讀書人的心心相惜本該是無聲的,既然別離,就不該用喧鬧擾了這份靜謐。
雲來下了馬車,他知道所有人在等他上一課。
“各位能入洞庭學宮,都是長楚的智者,我相信你們胸中定然也有萬卷書。
人活一世,或為求一生清靜,或在追尋不世功名,然而我眼前的諸位心中究竟有幾分書生氣,究竟有無理由去尋那功名,衣錦還鄉不過虛妄,諸位倘若真踏上京都青雲道,所謂衣錦還鄉便會變得俗氣,今日我孤身入京,無甚金玉良言可與諸位訴說,今以五問贈予洞庭學子,今以五問拜別洞庭學宮。
無論你們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你們都能牢記文人的氣節、牢記文人的責任嗎?
你們準備用你們畢生所學去扶持善良、對抗邪惡嗎?
你們準備擔起肩上的責任,用你們的智謀,去保護你們的家人和朋友、甚至去保護那些素昧平生的百姓嗎?
你們準備用你們的所學,竭盡全力,讓這智慧之火永不熄滅,將這雖窮但不屈的氣節世代流傳嗎?
洞庭的學子們,當你們堅守得精疲力竭、實在想放棄的時候,你們能勸慰自己說:舍我其誰嗎?”
千百洞庭學子或是沉默,或是沉思,或是反省,或是頓悟。雲來留下這一番話,或許不會錄入洞庭學宮某一本書中,然而聽者有意,一字一句,當場的人不會忘懷。
雲來入京了,從此以後便是太子太傅了,洞庭少了一位大儒,朝野卻多了一介書生。
玖兒小拾一走,卓元朗仍會來後山竹海,隻不過不像以往那般勤。久而久之,卓元朗也慢慢和黃小肉混的熟絡了,也常結伴而來,那時黃小肉放了那頭水牛自由,洛燭伊和卓元朗便各自找了個清靜的地方悟武。
如今洛燭伊也能想通林陌離為何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想來也是靜坐悟武去了。
自尺道人傳他吐納之法後,洛燭伊便一直修習,吹噓唿吸,吐故納新,一吐一納之間,漸感身心愉悅,有如新生,體內仿佛有一股清氣流轉,由小腹處遊走,下至足底湧泉,上達太陽穴,漸而遊走全身,仿佛整個人煥然一新。
半年光景,每日修習吐納,洛燭伊隻覺身體輕盈,吐納之時,便不自覺心神安寧,如今已能做到靜如草木。至於早時修習的通萬物的功法,便一直停滯不前,感知萬物的能力止步不前,到了一個瓶頸,任他如何修習,仍是不得要領,當他問道黃小肉時,黃小肉也無法解釋。
武當山上,洛燭伊正苦修。
洞庭湖畔煙波浩渺,學宮之外千人駐足,莘莘學子放下懷中書,手中筆,華服加身,莊嚴肅穆,列於車道兩旁。
洞庭學宮今日沒有朗朗書聲,迴廊間沒有素衣少年彳亍徘徊,涼亭下再無揮斥方遒談文論書之聲。上千學子等一人,目送那人離開這座學宮。
寬敞大道之上,四人身穿銀色盔甲,跨騎大馬走在前方開路,四匹大馬之後跟兩列步兵,腰掛軍刀,莊嚴肅穆,其後跟著一輛豪華馬車,四馬馬並駕齊驅,緩緩駛過車道。在長楚,乘坐的車輦有嚴格的等級劃分,隻有長楚皇帝楊家家主才能乘坐九馬車輦,宮中人物或者皇親國戚通常也是六馬驅車,而朝中官員則根據官階高低由二馬到四馬不等,尋常百姓無官階加身者,縱然是家產萬貫也隻能一馬驅車。
學宮外,道路兩旁學子目送那輛馬車緩緩走過,車內人始終不曾掀開車帷,所有人心知肚明,今日洞庭的那位聖人就在馬車之內,雲來要入京了。
京都等了他十多年,期間不知多少道聖旨邀他入京,這一次終於他要入京了。
“此處是洞庭湖畔,此處是洞庭學宮,此處紫氣長存,為何今日我聽不見朗朗書聲?洞庭湖水長清,沒有書聲朗朗豈不是太寂寞了?”
馬車暫停,車內走出一個老者,正是洞庭學宮的大儒雲來,隻見他環視四周,由遠及近,山水鬱鬱蔥蔥,一座學宮落座於洞庭湖畔,隱於一片翠綠之間,學宮中央最高的樓便是藏書樓,藏書樓側假山水池交相唿應,千年銀杏樹旁是幾間低矮寬敞的屋子,偶爾他也會在這裏給學生們說課,銀杏樹下布有幾個石墩,常見有人坐在石墩上苦思冥想;青石板鋪就的道路旁是一塊高大的青石,上刻著兩個大字——學宮。
道路旁學子悶悶不樂,有的早已過了而立之年,而有的臉上稚氣未脫,雲來看著每一個人仿佛都那麽熟悉,此刻無聲,正如他期盼的一樣,讀書人的心心相惜本該是無聲的,既然別離,就不該用喧鬧擾了這份靜謐。
雲來下了馬車,他知道所有人在等他上一課。
“各位能入洞庭學宮,都是長楚的智者,我相信你們胸中定然也有萬卷書。
人活一世,或為求一生清靜,或在追尋不世功名,然而我眼前的諸位心中究竟有幾分書生氣,究竟有無理由去尋那功名,衣錦還鄉不過虛妄,諸位倘若真踏上京都青雲道,所謂衣錦還鄉便會變得俗氣,今日我孤身入京,無甚金玉良言可與諸位訴說,今以五問贈予洞庭學子,今以五問拜別洞庭學宮。
無論你們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你們都能牢記文人的氣節、牢記文人的責任嗎?
你們準備用你們畢生所學去扶持善良、對抗邪惡嗎?
你們準備擔起肩上的責任,用你們的智謀,去保護你們的家人和朋友、甚至去保護那些素昧平生的百姓嗎?
你們準備用你們的所學,竭盡全力,讓這智慧之火永不熄滅,將這雖窮但不屈的氣節世代流傳嗎?
洞庭的學子們,當你們堅守得精疲力竭、實在想放棄的時候,你們能勸慰自己說:舍我其誰嗎?”
千百洞庭學子或是沉默,或是沉思,或是反省,或是頓悟。雲來留下這一番話,或許不會錄入洞庭學宮某一本書中,然而聽者有意,一字一句,當場的人不會忘懷。
雲來入京了,從此以後便是太子太傅了,洞庭少了一位大儒,朝野卻多了一介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