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的聲音聽起來很是開心:“如果下個任務也成功的話我就可以擁有實體了!”
“呀?!”徐晚狐疑:“你一個係統還能有實體?”沒實體都這麽皮,等有實體了豈不是要翻天了?
係統有些驕傲,又有些委屈的解釋道:“哼!那又怎麽樣,到時候我也要吃香的喝辣的!”
徐晚呀了一聲,頓時覺得自家的係統“好了不起啊!”,她眉頭卻皺了起來,她總覺得係統身後有什麽不可言說的秘密沒有告訴她:“下個任務是什麽?”
“是個古代位麵的任務。”係統應著,給了徐晚劇情。
徐晚就歪在床上,仔細的看了起來。
女主叫唐靈犀,乳名晴娘,是越州大族唐家五房的嫡次女,及笄第二年,就嫁給了自幼定下親事的宋臨春為妻。
成親之後,她跟宋臨春兩個人琴瑟和鳴,十分恩愛,但是宋臨春父親早亡,家中沒有男人支應門庭,不得已,就去投奔了淮南宋氏的本家,寄人籬下,靠著族人供給過活,宋臨春就在宋氏族學讀書,一心一意想掙個功名,光耀門楣。
兩個人成親之後,唐夫人覺得宋氏族學中的先生講的雖然好,但是卻顧不得那麽多的學生,大多時候都是顧著本家嫡出子弟,並不太過關注宋臨春,宋臨春資質又不怎麽好,這樣下去隻怕耽擱了學問。所以就和丈夫商量,每個月由他們出資二十兩銀子,專門送宋臨春去五台山。
五台山書院的山長曾是閣老,又任過太子帝師,是飽學鴻儒,知識淵博。尤其是製藝學問,和那些落第的秀才先生有天壤之別。
宋臨春就收拾了行囊,辭別母親和妻子,往五台山去讀書了。
起初,唐夫人出這個主意的時候,是想讓宋臨春帶著晴娘一起去的,也好照顧他的衣食,有個人噓寒問暖的,還替她們買了三進三出的一個院子。
但是宋母不同意,覺得夫妻兩個新婚燕爾的,在一起隻知道閨房之事,哪有心思讀書?而且遠在五台山,天高皇帝遠的,沒她這個婆婆在旁邊看著,兒媳婦豈不是要上天?所以就把晴娘留在了身邊,把自己貼身的一個丫鬟送給了宋臨春,要宋臨春抬了通房
沒了兒子的晨昏定省,宋母就深覺無聊,閑來無事,開始給兒媳婦立規矩,還美其名曰“教養兒媳”,一年之後,宋臨春考上了秀才,免除徭役,見知縣時也不用下跪,有了一點社會地位。
宋母的腰板就挺直了些,家待她的態度又親昵了些,讓她心底大為得意。
她就覺得兒子以後一定能一飛衝天,肯定有更風光的時候呢。
說話什麽的,都不一樣了起來。
宋臨春就暫時迴了家,在家裏住上幾天,就又要啟程去五台山了。
他跟晴娘本來就是表兄妹,有著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
宋母本是晴娘父親唐修遠的一個庶妹,唐家人丁興旺,卻偏偏沒有女兒命,到最後,也隻有了唐氏這麽一個庶女,雖是庶女,卻是被唐太夫人親自教養的,和唐修遠他們這些嫡出子弟也有幾分情份。那個時候唐氏的丈夫,還有些官身,做著正五品的知縣,政績年年得優,又有宋家在身後扶持著,所以前途一片大好。
唐夫人又拗不過唐氏的遊說,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誰曾想到,宋臨春還沒長大,宋知縣卻去世了。
唐氏隻好依附著本家生活。
唐夫人舍不得女兒嫁過去受苦,就商量著想尋個由頭退了這門親事,唐修遠卻覺得兩家是姑表親,打斷骨頭還連著筋,這個時候退婚不就是落井下石給唐氏雪上加霜嗎?
唐夫人對宋臨春看了又看,覺得他老實穩重,處事什麽的也有章法,對人溫和有禮,就也同意了,想著憑他們唐家家大業大,朝中有人,難道還扶不起一個女婿嗎?
僅是嫁妝就給了一百八十多抬,陪嫁的房產、鋪子、田產更是不在少數。
誰知道成親之後,這些東西就被唐氏給拿了過去,說是要幫兒媳婦保管,說晴娘年紀小不懂這些,那些鋪子田產虧了也不知道,還不如她幫忙掌管著。
晴娘性子溫順,也就隨她去了。
反正唐氏隻有宋臨春這一個兒子,將來東西還是她們的。
誰知道,唐氏拿了晴娘的陪嫁在手裏,就給自己置辦了許多衣服、首飾、丫鬟,打賞府裏的下人什麽的也大手大腳的,動不動就拿幾兩銀子、十幾兩銀子的打賞晴娘自幼跟著母親學管家,眼看婆婆這樣下去隻怕是要把下人養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再加上她打賞的銀子什麽的,都越過宋家的太夫人過去了難免叫別人笑話她們不知禮數。
又不好意思提點婆婆,忍了很久,找了個由頭提了一下。
誰知道這就觸動了唐氏的逆鱗,覺得兒媳婦想拿捏她。
又越看越覺得兒媳婦嬌氣,還喜歡侍弄花草,那多花銀子啊,大把的銀子投下去,也不過養出幾朵小花,還這房送一朵,那房給一朵,簡直是敗家。
整天穿的跟朵花似的,打扮的嬌滴滴的,也不知道是要勾引誰,又想著,她們都是唐家的人,為何她日子過得這般淒苦,晴娘就有那麽多的陪嫁更加不甘心,更加難受,覺得唐太夫人雖然表麵上對她好,可實際上還嫌棄她是個庶出的,不肯多給嫁妝什麽的。
才讓她日子過得這般淒苦。
所以就越發看晴娘不順眼,兩個人成親也有那麽久了,兒子都有了功名在身上了,考上了秀才,往後舉人進士什麽的,不是輕而易舉嗎到時候入朝做了官說不定能找個閣老家的小姐做妻子呢,又想著晴娘連一兒半女都沒有生下來,簡直是不孝。
就逼著兒子休妻。
宋臨春自然不肯。
但是兒子哪能扭得過母親呢?一頂不孝的帽子扣下來,別說考功名了,宋臨春以後能不能在讀書人的圈子裏立足都是一迴事。
宋氏還天天假裝自己頭疼啊什麽的,明著是讓晴娘去侍疾,暗著卻是刁難她,宋臨春想著自己在家的時候就這樣,那不在家晴娘豈不是更要吃苦?所以就下定決心把妻子帶去書院。
宋氏知道了,幹脆一條白綾掛了自己的脖子。
幸好沒死。
宋臨春被逼的無可奈何,隻能和晴娘分開了。
休妻他不同意,就和離了。
宋氏聽說宋臨春是和晴娘和離的,當場就又被氣暈了。
罵著這個不孝子簡直是忤逆,吵著要去官府告他。
“呀?!”徐晚狐疑:“你一個係統還能有實體?”沒實體都這麽皮,等有實體了豈不是要翻天了?
係統有些驕傲,又有些委屈的解釋道:“哼!那又怎麽樣,到時候我也要吃香的喝辣的!”
徐晚呀了一聲,頓時覺得自家的係統“好了不起啊!”,她眉頭卻皺了起來,她總覺得係統身後有什麽不可言說的秘密沒有告訴她:“下個任務是什麽?”
“是個古代位麵的任務。”係統應著,給了徐晚劇情。
徐晚就歪在床上,仔細的看了起來。
女主叫唐靈犀,乳名晴娘,是越州大族唐家五房的嫡次女,及笄第二年,就嫁給了自幼定下親事的宋臨春為妻。
成親之後,她跟宋臨春兩個人琴瑟和鳴,十分恩愛,但是宋臨春父親早亡,家中沒有男人支應門庭,不得已,就去投奔了淮南宋氏的本家,寄人籬下,靠著族人供給過活,宋臨春就在宋氏族學讀書,一心一意想掙個功名,光耀門楣。
兩個人成親之後,唐夫人覺得宋氏族學中的先生講的雖然好,但是卻顧不得那麽多的學生,大多時候都是顧著本家嫡出子弟,並不太過關注宋臨春,宋臨春資質又不怎麽好,這樣下去隻怕耽擱了學問。所以就和丈夫商量,每個月由他們出資二十兩銀子,專門送宋臨春去五台山。
五台山書院的山長曾是閣老,又任過太子帝師,是飽學鴻儒,知識淵博。尤其是製藝學問,和那些落第的秀才先生有天壤之別。
宋臨春就收拾了行囊,辭別母親和妻子,往五台山去讀書了。
起初,唐夫人出這個主意的時候,是想讓宋臨春帶著晴娘一起去的,也好照顧他的衣食,有個人噓寒問暖的,還替她們買了三進三出的一個院子。
但是宋母不同意,覺得夫妻兩個新婚燕爾的,在一起隻知道閨房之事,哪有心思讀書?而且遠在五台山,天高皇帝遠的,沒她這個婆婆在旁邊看著,兒媳婦豈不是要上天?所以就把晴娘留在了身邊,把自己貼身的一個丫鬟送給了宋臨春,要宋臨春抬了通房
沒了兒子的晨昏定省,宋母就深覺無聊,閑來無事,開始給兒媳婦立規矩,還美其名曰“教養兒媳”,一年之後,宋臨春考上了秀才,免除徭役,見知縣時也不用下跪,有了一點社會地位。
宋母的腰板就挺直了些,家待她的態度又親昵了些,讓她心底大為得意。
她就覺得兒子以後一定能一飛衝天,肯定有更風光的時候呢。
說話什麽的,都不一樣了起來。
宋臨春就暫時迴了家,在家裏住上幾天,就又要啟程去五台山了。
他跟晴娘本來就是表兄妹,有著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
宋母本是晴娘父親唐修遠的一個庶妹,唐家人丁興旺,卻偏偏沒有女兒命,到最後,也隻有了唐氏這麽一個庶女,雖是庶女,卻是被唐太夫人親自教養的,和唐修遠他們這些嫡出子弟也有幾分情份。那個時候唐氏的丈夫,還有些官身,做著正五品的知縣,政績年年得優,又有宋家在身後扶持著,所以前途一片大好。
唐夫人又拗不過唐氏的遊說,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誰曾想到,宋臨春還沒長大,宋知縣卻去世了。
唐氏隻好依附著本家生活。
唐夫人舍不得女兒嫁過去受苦,就商量著想尋個由頭退了這門親事,唐修遠卻覺得兩家是姑表親,打斷骨頭還連著筋,這個時候退婚不就是落井下石給唐氏雪上加霜嗎?
唐夫人對宋臨春看了又看,覺得他老實穩重,處事什麽的也有章法,對人溫和有禮,就也同意了,想著憑他們唐家家大業大,朝中有人,難道還扶不起一個女婿嗎?
僅是嫁妝就給了一百八十多抬,陪嫁的房產、鋪子、田產更是不在少數。
誰知道成親之後,這些東西就被唐氏給拿了過去,說是要幫兒媳婦保管,說晴娘年紀小不懂這些,那些鋪子田產虧了也不知道,還不如她幫忙掌管著。
晴娘性子溫順,也就隨她去了。
反正唐氏隻有宋臨春這一個兒子,將來東西還是她們的。
誰知道,唐氏拿了晴娘的陪嫁在手裏,就給自己置辦了許多衣服、首飾、丫鬟,打賞府裏的下人什麽的也大手大腳的,動不動就拿幾兩銀子、十幾兩銀子的打賞晴娘自幼跟著母親學管家,眼看婆婆這樣下去隻怕是要把下人養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再加上她打賞的銀子什麽的,都越過宋家的太夫人過去了難免叫別人笑話她們不知禮數。
又不好意思提點婆婆,忍了很久,找了個由頭提了一下。
誰知道這就觸動了唐氏的逆鱗,覺得兒媳婦想拿捏她。
又越看越覺得兒媳婦嬌氣,還喜歡侍弄花草,那多花銀子啊,大把的銀子投下去,也不過養出幾朵小花,還這房送一朵,那房給一朵,簡直是敗家。
整天穿的跟朵花似的,打扮的嬌滴滴的,也不知道是要勾引誰,又想著,她們都是唐家的人,為何她日子過得這般淒苦,晴娘就有那麽多的陪嫁更加不甘心,更加難受,覺得唐太夫人雖然表麵上對她好,可實際上還嫌棄她是個庶出的,不肯多給嫁妝什麽的。
才讓她日子過得這般淒苦。
所以就越發看晴娘不順眼,兩個人成親也有那麽久了,兒子都有了功名在身上了,考上了秀才,往後舉人進士什麽的,不是輕而易舉嗎到時候入朝做了官說不定能找個閣老家的小姐做妻子呢,又想著晴娘連一兒半女都沒有生下來,簡直是不孝。
就逼著兒子休妻。
宋臨春自然不肯。
但是兒子哪能扭得過母親呢?一頂不孝的帽子扣下來,別說考功名了,宋臨春以後能不能在讀書人的圈子裏立足都是一迴事。
宋氏還天天假裝自己頭疼啊什麽的,明著是讓晴娘去侍疾,暗著卻是刁難她,宋臨春想著自己在家的時候就這樣,那不在家晴娘豈不是更要吃苦?所以就下定決心把妻子帶去書院。
宋氏知道了,幹脆一條白綾掛了自己的脖子。
幸好沒死。
宋臨春被逼的無可奈何,隻能和晴娘分開了。
休妻他不同意,就和離了。
宋氏聽說宋臨春是和晴娘和離的,當場就又被氣暈了。
罵著這個不孝子簡直是忤逆,吵著要去官府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