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瞧著皇帝和曾進福漸行漸遠的身影,徐晚若有所思的低下了頭。
手中捧著的是剛剛太後點名要的西湖龍井,轉身穿過走廊,準備往殿裏去,門口打簾子的丫鬟卻說攔住了徐晚,瞧瞧在她耳邊說道:“聖上走了,這茶也不必要了。”
徐晚應了一聲,隔著虛晃的珠簾,隱約可以瞧見一地的狼藉和太後斜臥的身姿,她端著茶水又下去了,本來這種場合她是不必在跟前伺候的,輪不到她,可是當值的丫鬟告假了,孫嬤嬤便安排了她來。
沒曾想卻瞥見剛剛那一幕。
這麽看來,那個曾進福倒是個聰明的,比草包皇帝要好上許多。
隻可惜,皇帝似乎並不聽勸。
太後和皇帝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沒有破綻的,姬恪似乎也不是個沒用的人,為何會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隻要挑撥的皇帝起了殺心,與太後窩裏鬥。
他們兩敗俱傷,姬恪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瓦解陳家的兵權便不是什麽難事。
轉眼便到了端午,皇帝與皇後齊齊到康寧宮用午膳。
因著皇後在,太後的臉『色』慈善了許多,頻頻把自己覺得可口的菜夾到皇後的碗裏,皇後一麵吃一麵謝恩,太後眉目間全是慈愛,轉身便和皇帝說道:“皇後雖然『性』子綿軟了些,但勝在溫柔小意,你們若是琴瑟和鳴,哀家的心便也放下了。”
太後何曾這般溫柔的與皇帝說過話,皇帝一聽,便覺得五髒六腑都是感動,一麵應下,一麵命丫鬟們把自己先前做好的長壽麵端了進來。瞧著太後說道:“今日是母後的生辰,兒子未曾有一日忘記,便親自去禦膳房煮了一碗長壽麵給母後,先前怕廚藝不精惹母後不喜,如今瞧著您開懷些,便嚐一口吧。”
太後望著那一碗長壽麵,不由得有些心酸,她當年以京城第一貴女的身份入宮,卻不曾承寵,元後薨了之後,她是最有望當皇後的人,奈何皇帝偏寵宋淑妃,宋淑妃生辰與她的生辰隻錯了三日,沒到宋淑妃生辰之後便大『操』大辦,闔宮送禮,朝臣參拜,輪到她,便連一碗上不了台麵的長壽麵也沒有,從那之後,她再也為過過生辰。
多年來,便也不記得這一茬了。
如今皇帝竟然費心記得,親自做了一碗長壽麵,禮雖輕,情意卻重,太後瞧著他,覺得從前過於刻薄他了,總歸還是個二十來歲的人,再曆練幾年總歸會好。
含笑點頭應下,挑了根麵條送入口中,味道雖然不大好,陳太後卻覺得心裏暖暖的。
吃了少半碗本想放下,皇帝又勸道:“長壽麵象征母後福壽無邊,您不如用完了這一碗,然後兒子陪您去禦花園走走,消消食。”
太後心下更是一暖,又想起那些淒冷時光裏,全是因為皇帝的陪伴才走了過來,便又用了些。
一碗麵將要見底的時候,陳太後的眉頭皺了起來,腹痛如鉸,手也拿不住那半大的白瓷繪纏枝青蓮玉碗,砰的一聲落在了地上,僅有的幾根麵條黏在了陳太後的衣擺處,碧綠的蔥花落了一地,她緊緊捂著自己的肚子,額頭上不時有冷汗冒出來,她瞧著皇帝,眼前昏花,腦中一片眩暈,直直的栽了下去。
孫嬤嬤眼疾手快的扶住了太後,眼見太後的口鼻都往外流著烏黑的血珠,心頭又急又怒,高聲喊著:“宣太醫!”一隻手去掐太後的人中,還不忘迴頭冷冷的瞪了皇帝一眼。
皇帝嚇傻了,呆坐在原地臉『色』慘白,瞧著眼前的一幕不知如何是好。
皇後更不如他,雙腿一軟,險些從紫檀博古紋下卷式木椅上滑下去。
太醫匆匆忙忙的來了,一診斷,太後中了分量極大的砒霜,幸好她平日老山參燕窩什麽的吃著,身體又康健,雖然兇險,但還是有驚無險。
那分量極大的砒霜,正好是在皇帝親手做的那碗長壽麵裏。
太醫心中有數,又是太後的人,自然不會偏袒皇帝,雖然為對著皇帝和皇後言明,私下裏卻告訴了孫嬤嬤。
皇帝雖然有時候厭煩太後東管西管,讓他皇帝不像皇帝的,卻也明白,這不是跟太後撕破臉的時候,陳家的人並非以他馬首是瞻,真正聽的還是太後的話,隻是有時候他也控製不住自己,和太後鬧上幾句,吵上幾句,但終究是他嫡親的母後,從未想過要把她置於死地。
他日夜守在康寧宮中,盼著太後醒來還他清白。
太後昏睡了一天一夜方才醒過來,病體尚且孱弱,望見皇帝的頭一眼,便是冷笑,語氣虛弱的說道:“真是讓皇帝失望了,哀家命大沒死!”
皇帝忙下跪,磕了幾個頭:“母後冤枉兒臣了。”
“冤枉?”太後如冰淩一樣的目光箭一般的朝著皇帝『射』了過去,她與皇帝不睦已久,她想廢帝,隻待宮中妃子產下皇子,扶持幼子登上帝位,她垂簾聽政將權利緊握手中,誰知道皇帝這般等不及,先動了手。
她垂下眼睫,掩蓋住眸中的狠厲之『色』,將臉別向一邊,默默的沒有出聲,皇帝驀然的跪了一會兒,眼瞧著孫嬤嬤打簾子進來了,將手上的湯『藥』放在案幾上,攙扶著皇帝起身,勸他先迴去,等太後病好了些,心情好點兒再過來告罪不遲。
皇帝並沒有去計較“告罪”的意思,思索了幾下,便一甩袍子走了,他沒做的事情誰也不能摁著他的頭說做了不是?
太後這才翻過身來瞧著孫嬤嬤,有些黯然神傷:“皇帝如今年紀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
孫嬤嬤歎了口氣,為太後掩了掩被子,方勸道:“您還是想開點兒的好,為了這麽個畜生計較太不值當了。”
太後無神的眼睛盯著糊了高麗紙的窗子,半響後才語氣冷寂的說道:“犧牲他一個棋子無所謂,隻是苦了我的柔兒。”
孫嬤嬤嚇得心驚肉跳的,四下看了看,空無一人,才放下心來:“太後您竟說些胡話,往後可莫要再說。”
太後隻是望著窗外,半響沒有出聲。
心中卻想著柔兒那一幅膽小怯懦的模樣,說話都不敢大聲似的,心中就一陣荒涼的苦痛,若是當初,她把柔兒留在身邊,又該是怎樣一幅場景?
手中捧著的是剛剛太後點名要的西湖龍井,轉身穿過走廊,準備往殿裏去,門口打簾子的丫鬟卻說攔住了徐晚,瞧瞧在她耳邊說道:“聖上走了,這茶也不必要了。”
徐晚應了一聲,隔著虛晃的珠簾,隱約可以瞧見一地的狼藉和太後斜臥的身姿,她端著茶水又下去了,本來這種場合她是不必在跟前伺候的,輪不到她,可是當值的丫鬟告假了,孫嬤嬤便安排了她來。
沒曾想卻瞥見剛剛那一幕。
這麽看來,那個曾進福倒是個聰明的,比草包皇帝要好上許多。
隻可惜,皇帝似乎並不聽勸。
太後和皇帝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沒有破綻的,姬恪似乎也不是個沒用的人,為何會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隻要挑撥的皇帝起了殺心,與太後窩裏鬥。
他們兩敗俱傷,姬恪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瓦解陳家的兵權便不是什麽難事。
轉眼便到了端午,皇帝與皇後齊齊到康寧宮用午膳。
因著皇後在,太後的臉『色』慈善了許多,頻頻把自己覺得可口的菜夾到皇後的碗裏,皇後一麵吃一麵謝恩,太後眉目間全是慈愛,轉身便和皇帝說道:“皇後雖然『性』子綿軟了些,但勝在溫柔小意,你們若是琴瑟和鳴,哀家的心便也放下了。”
太後何曾這般溫柔的與皇帝說過話,皇帝一聽,便覺得五髒六腑都是感動,一麵應下,一麵命丫鬟們把自己先前做好的長壽麵端了進來。瞧著太後說道:“今日是母後的生辰,兒子未曾有一日忘記,便親自去禦膳房煮了一碗長壽麵給母後,先前怕廚藝不精惹母後不喜,如今瞧著您開懷些,便嚐一口吧。”
太後望著那一碗長壽麵,不由得有些心酸,她當年以京城第一貴女的身份入宮,卻不曾承寵,元後薨了之後,她是最有望當皇後的人,奈何皇帝偏寵宋淑妃,宋淑妃生辰與她的生辰隻錯了三日,沒到宋淑妃生辰之後便大『操』大辦,闔宮送禮,朝臣參拜,輪到她,便連一碗上不了台麵的長壽麵也沒有,從那之後,她再也為過過生辰。
多年來,便也不記得這一茬了。
如今皇帝竟然費心記得,親自做了一碗長壽麵,禮雖輕,情意卻重,太後瞧著他,覺得從前過於刻薄他了,總歸還是個二十來歲的人,再曆練幾年總歸會好。
含笑點頭應下,挑了根麵條送入口中,味道雖然不大好,陳太後卻覺得心裏暖暖的。
吃了少半碗本想放下,皇帝又勸道:“長壽麵象征母後福壽無邊,您不如用完了這一碗,然後兒子陪您去禦花園走走,消消食。”
太後心下更是一暖,又想起那些淒冷時光裏,全是因為皇帝的陪伴才走了過來,便又用了些。
一碗麵將要見底的時候,陳太後的眉頭皺了起來,腹痛如鉸,手也拿不住那半大的白瓷繪纏枝青蓮玉碗,砰的一聲落在了地上,僅有的幾根麵條黏在了陳太後的衣擺處,碧綠的蔥花落了一地,她緊緊捂著自己的肚子,額頭上不時有冷汗冒出來,她瞧著皇帝,眼前昏花,腦中一片眩暈,直直的栽了下去。
孫嬤嬤眼疾手快的扶住了太後,眼見太後的口鼻都往外流著烏黑的血珠,心頭又急又怒,高聲喊著:“宣太醫!”一隻手去掐太後的人中,還不忘迴頭冷冷的瞪了皇帝一眼。
皇帝嚇傻了,呆坐在原地臉『色』慘白,瞧著眼前的一幕不知如何是好。
皇後更不如他,雙腿一軟,險些從紫檀博古紋下卷式木椅上滑下去。
太醫匆匆忙忙的來了,一診斷,太後中了分量極大的砒霜,幸好她平日老山參燕窩什麽的吃著,身體又康健,雖然兇險,但還是有驚無險。
那分量極大的砒霜,正好是在皇帝親手做的那碗長壽麵裏。
太醫心中有數,又是太後的人,自然不會偏袒皇帝,雖然為對著皇帝和皇後言明,私下裏卻告訴了孫嬤嬤。
皇帝雖然有時候厭煩太後東管西管,讓他皇帝不像皇帝的,卻也明白,這不是跟太後撕破臉的時候,陳家的人並非以他馬首是瞻,真正聽的還是太後的話,隻是有時候他也控製不住自己,和太後鬧上幾句,吵上幾句,但終究是他嫡親的母後,從未想過要把她置於死地。
他日夜守在康寧宮中,盼著太後醒來還他清白。
太後昏睡了一天一夜方才醒過來,病體尚且孱弱,望見皇帝的頭一眼,便是冷笑,語氣虛弱的說道:“真是讓皇帝失望了,哀家命大沒死!”
皇帝忙下跪,磕了幾個頭:“母後冤枉兒臣了。”
“冤枉?”太後如冰淩一樣的目光箭一般的朝著皇帝『射』了過去,她與皇帝不睦已久,她想廢帝,隻待宮中妃子產下皇子,扶持幼子登上帝位,她垂簾聽政將權利緊握手中,誰知道皇帝這般等不及,先動了手。
她垂下眼睫,掩蓋住眸中的狠厲之『色』,將臉別向一邊,默默的沒有出聲,皇帝驀然的跪了一會兒,眼瞧著孫嬤嬤打簾子進來了,將手上的湯『藥』放在案幾上,攙扶著皇帝起身,勸他先迴去,等太後病好了些,心情好點兒再過來告罪不遲。
皇帝並沒有去計較“告罪”的意思,思索了幾下,便一甩袍子走了,他沒做的事情誰也不能摁著他的頭說做了不是?
太後這才翻過身來瞧著孫嬤嬤,有些黯然神傷:“皇帝如今年紀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
孫嬤嬤歎了口氣,為太後掩了掩被子,方勸道:“您還是想開點兒的好,為了這麽個畜生計較太不值當了。”
太後無神的眼睛盯著糊了高麗紙的窗子,半響後才語氣冷寂的說道:“犧牲他一個棋子無所謂,隻是苦了我的柔兒。”
孫嬤嬤嚇得心驚肉跳的,四下看了看,空無一人,才放下心來:“太後您竟說些胡話,往後可莫要再說。”
太後隻是望著窗外,半響沒有出聲。
心中卻想著柔兒那一幅膽小怯懦的模樣,說話都不敢大聲似的,心中就一陣荒涼的苦痛,若是當初,她把柔兒留在身邊,又該是怎樣一幅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