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碑文明陷入了扭曲的空間,而詭異的是,這裏並沒有任何引力源,靈碑文明一番研究,最終隻提出了一個猜想。
在“宇宙”的完全空曠帶,“空間”會呈現出非常規的姿態,可能是扭曲,可能是拉伸,也有可能是擠壓。
“在經曆了許多之後,我認為這個猜測需要修改。”係統說:“並非是宇宙的完全空曠帶,而是宇宙的邊緣,靈碑文明的母星,是一顆脫離了主體宇宙的孤獨行星,它一頭衝進了宇宙邊緣不斷膨脹‘生長’的空間中,偶然被一顆同樣是意外闖入的恆星所捕獲。”
當時的靈碑文明自然不會知道,自己的母星其實已經快要衝出宇宙了。那顆恆星帶著他們的母星,在宇宙邊際那洶湧澎拜的空間浪潮中飄蕩。
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他們一頭衝進了宇宙中最危險的地方。
靈碑文明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隻遭遇了一個空間的畸變區域,但僅僅隻是這樣一個空間畸變區域,就足以讓這個小小的文明踏進墳墓。
靈碑文明迷失了方向,艦隊內部的慣性導航已經在日複一日的偏移中徹底失去了作用,母星環繞的那顆恆星的蹤影也消失不見,原因未知。
現在,艦隊隻剩下唯一的一個光點作為導航了。
“能源總量有限,隻會越來越少,誰也不知道艦隊究竟什麽時候能夠走出這片詭異的空間,我們不得不減少日常的能量消耗,提前關停加速引擎,以比預定速度更低的速度航行。”
設備開始老化,迴收資源,製造新零件,維持生態圈,修複故障裝置……艦隊的每一項活動都在消耗能量,盡管他們竭盡全力迴收廢能,儲備的能源還是越來越少。
終於,靈碑文明的人類撐不住了。
金屬的艦船比人類的精神堅硬得多,當艦船還在艦載計算機的引導下朝著目的地堅定不移的前進時,人類的精神卻已經瀕臨崩潰,在共情這一特性的加持下,這種絕望的情緒迅速的感染了艦隊的每一個人。
沒有人知道艦隊還需要走多遠,所有人都知道艦隊的能源還能撐多久。
絕望是瘟疫,而共情,是滋養瘟疫的溫床。
“我終究隻是個人工智能,我無法理解那種絕望的情緒,更加無法理解那絕望猶如瘟疫一般擴散的現象,我管理艦隊,用最優方案維持艦隊的漂流,但那些人卻率先崩潰了。”
艦載計算機隻是艦載計算機,她沒有壽命限製,承載她活動的計算機是用最好的材料建造的,其運行壽命長達數萬年,若是維護得當,定期更換損壞零件,這個時間還會更久。
即便是最後能源耗盡,艦載計算機也能憑借著微弱的光能保持休眠狀態,因為艦隊的能源必定是先提供給艦載計算機的。
終有一日,艦隊會飄出這片空間畸變區域,而那時候,艦載計算機依舊能保證最低限度的運轉。
但靈碑文明的人類,不行。
沒有了能源,生態圈會迅速崩潰,作為整支艦隊中最脆弱的一部分,靈碑文明的人類,必定會最先壞掉。
死亡日複一日的懸掛在所有人的頭頂,崩潰在所難免,當艦隊進入空間畸變區五千靈碑年後,就連艦隊的最高執政官也陷入了崩潰。
五千靈碑年了,按照原計劃,艦隊應該已經駛入新的星係,開始製動減速了。
五千靈碑年,艦隊內的科研一直沒有停過,隻是受限於種種條件,那種高端的實驗很難展開,相反的,那些消耗極少的研究,以及幾乎不需要消耗的理論研究卻開展的十分順利。
完全沉浸式精神交匯係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出來的。
這項研究最初是為了降低艦隊成員的壓力而研究的,但是很快的,美好的虛擬世界便成為每一個人都無法擺脫的必需品,那種絕對真實的美好體驗,是任何一種娛樂方式都無法替代的。
艦隊進入畸變區第三千五百靈碑年,艦隊文明通過了上傳法案,上傳,即將個人的精神思維,用程序的方式複製進網絡,同時消滅肉體的精神,這本質上應是一種安樂死,但當時靈碑文明的人類,幾乎沒有人持有反對意見。
倒不如說,他們寧願相信上傳後的自己還是自己,上傳後的自己還活著,上傳後的自己將在無限美好的世界中獲得永生。
底層的平民支持上傳,高層的統治者也支持上傳,因為每上傳一個人口,就意味著現實中少了一個人口,意味著生態圈的壓力減少了一個人的份額,意味著能源的消耗……減少了一個人的份額。
維持程序消耗的能源,可比維持生命消耗的能源少得多。
上傳法案通過之後,有百分之七十的靈碑文明人類申請了上傳,這些人類是族群中處於底層的那一批,每日的生活已經被壓縮到十分艱苦的程度了。
人口的大銳減,讓艦隊的日子稍微好轉了一些,十三艘母艦經過整合之後隻剩下四艘,能源看起來似乎變得多了,日常的必要消耗看起來少得多了,備用零件多了不少,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用製造新的零件了,無論是上傳者還是未上傳者,都過上了好日子。
就這樣,艦隊又堅持了一千五百靈碑年。
然後再一次全麵崩盤,崩的無比徹底。
“那之後,我整合了所有的艦船,最終造就了塔法爾號。我舍棄了一切維生設備,讓塔法爾號變成了冰冷的鋼鐵墳墓,在那片空間畸變區內又漂泊了一萬五千靈碑年,直到那時,觀測係統才再次觀測到了明顯的相對位移。”
之後,已經是一座墳墓的塔法爾號又飄了近八千靈碑年,才終於靠近了最近的一個貧瘠的恆星係。接著又用了五百靈碑年減速,最終停靠進這個恆星係內的唯一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同步軌道上。
靈碑文明抵達了目的地。
出發時帶著百億人口,抵達時卻已隻剩下死亡的墓碑,一座保存著靈魂的墓碑。
在“宇宙”的完全空曠帶,“空間”會呈現出非常規的姿態,可能是扭曲,可能是拉伸,也有可能是擠壓。
“在經曆了許多之後,我認為這個猜測需要修改。”係統說:“並非是宇宙的完全空曠帶,而是宇宙的邊緣,靈碑文明的母星,是一顆脫離了主體宇宙的孤獨行星,它一頭衝進了宇宙邊緣不斷膨脹‘生長’的空間中,偶然被一顆同樣是意外闖入的恆星所捕獲。”
當時的靈碑文明自然不會知道,自己的母星其實已經快要衝出宇宙了。那顆恆星帶著他們的母星,在宇宙邊際那洶湧澎拜的空間浪潮中飄蕩。
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他們一頭衝進了宇宙中最危險的地方。
靈碑文明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隻遭遇了一個空間的畸變區域,但僅僅隻是這樣一個空間畸變區域,就足以讓這個小小的文明踏進墳墓。
靈碑文明迷失了方向,艦隊內部的慣性導航已經在日複一日的偏移中徹底失去了作用,母星環繞的那顆恆星的蹤影也消失不見,原因未知。
現在,艦隊隻剩下唯一的一個光點作為導航了。
“能源總量有限,隻會越來越少,誰也不知道艦隊究竟什麽時候能夠走出這片詭異的空間,我們不得不減少日常的能量消耗,提前關停加速引擎,以比預定速度更低的速度航行。”
設備開始老化,迴收資源,製造新零件,維持生態圈,修複故障裝置……艦隊的每一項活動都在消耗能量,盡管他們竭盡全力迴收廢能,儲備的能源還是越來越少。
終於,靈碑文明的人類撐不住了。
金屬的艦船比人類的精神堅硬得多,當艦船還在艦載計算機的引導下朝著目的地堅定不移的前進時,人類的精神卻已經瀕臨崩潰,在共情這一特性的加持下,這種絕望的情緒迅速的感染了艦隊的每一個人。
沒有人知道艦隊還需要走多遠,所有人都知道艦隊的能源還能撐多久。
絕望是瘟疫,而共情,是滋養瘟疫的溫床。
“我終究隻是個人工智能,我無法理解那種絕望的情緒,更加無法理解那絕望猶如瘟疫一般擴散的現象,我管理艦隊,用最優方案維持艦隊的漂流,但那些人卻率先崩潰了。”
艦載計算機隻是艦載計算機,她沒有壽命限製,承載她活動的計算機是用最好的材料建造的,其運行壽命長達數萬年,若是維護得當,定期更換損壞零件,這個時間還會更久。
即便是最後能源耗盡,艦載計算機也能憑借著微弱的光能保持休眠狀態,因為艦隊的能源必定是先提供給艦載計算機的。
終有一日,艦隊會飄出這片空間畸變區域,而那時候,艦載計算機依舊能保證最低限度的運轉。
但靈碑文明的人類,不行。
沒有了能源,生態圈會迅速崩潰,作為整支艦隊中最脆弱的一部分,靈碑文明的人類,必定會最先壞掉。
死亡日複一日的懸掛在所有人的頭頂,崩潰在所難免,當艦隊進入空間畸變區五千靈碑年後,就連艦隊的最高執政官也陷入了崩潰。
五千靈碑年了,按照原計劃,艦隊應該已經駛入新的星係,開始製動減速了。
五千靈碑年,艦隊內的科研一直沒有停過,隻是受限於種種條件,那種高端的實驗很難展開,相反的,那些消耗極少的研究,以及幾乎不需要消耗的理論研究卻開展的十分順利。
完全沉浸式精神交匯係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出來的。
這項研究最初是為了降低艦隊成員的壓力而研究的,但是很快的,美好的虛擬世界便成為每一個人都無法擺脫的必需品,那種絕對真實的美好體驗,是任何一種娛樂方式都無法替代的。
艦隊進入畸變區第三千五百靈碑年,艦隊文明通過了上傳法案,上傳,即將個人的精神思維,用程序的方式複製進網絡,同時消滅肉體的精神,這本質上應是一種安樂死,但當時靈碑文明的人類,幾乎沒有人持有反對意見。
倒不如說,他們寧願相信上傳後的自己還是自己,上傳後的自己還活著,上傳後的自己將在無限美好的世界中獲得永生。
底層的平民支持上傳,高層的統治者也支持上傳,因為每上傳一個人口,就意味著現實中少了一個人口,意味著生態圈的壓力減少了一個人的份額,意味著能源的消耗……減少了一個人的份額。
維持程序消耗的能源,可比維持生命消耗的能源少得多。
上傳法案通過之後,有百分之七十的靈碑文明人類申請了上傳,這些人類是族群中處於底層的那一批,每日的生活已經被壓縮到十分艱苦的程度了。
人口的大銳減,讓艦隊的日子稍微好轉了一些,十三艘母艦經過整合之後隻剩下四艘,能源看起來似乎變得多了,日常的必要消耗看起來少得多了,備用零件多了不少,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用製造新的零件了,無論是上傳者還是未上傳者,都過上了好日子。
就這樣,艦隊又堅持了一千五百靈碑年。
然後再一次全麵崩盤,崩的無比徹底。
“那之後,我整合了所有的艦船,最終造就了塔法爾號。我舍棄了一切維生設備,讓塔法爾號變成了冰冷的鋼鐵墳墓,在那片空間畸變區內又漂泊了一萬五千靈碑年,直到那時,觀測係統才再次觀測到了明顯的相對位移。”
之後,已經是一座墳墓的塔法爾號又飄了近八千靈碑年,才終於靠近了最近的一個貧瘠的恆星係。接著又用了五百靈碑年減速,最終停靠進這個恆星係內的唯一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同步軌道上。
靈碑文明抵達了目的地。
出發時帶著百億人口,抵達時卻已隻剩下死亡的墓碑,一座保存著靈魂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