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時間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大半天,彌蘭王和那先比丘雙方間不容發的精彩問答,此時,已經深深吸引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x
這樣的精彩辯論,可謂千古罕有,百年難逢。大家無不都在屏聲息氣地諦聽著,生怕漏掉了其中的一句話,忘記了中午還沒吃飯,連肚子已經咕咕叫喚了好一會兒,也都渾然不覺。
彌蘭王說:那先比丘,我且問你,人死之後,現在的這個身體,究竟有沒有辦法跟隨到來世去呢?
那先比丘答道:不能。大王,我們在此徹夜長談,殿上的燈火一直明如白晝,其間,宮女們已經更換過很多次蠟燭了,現在的光亮,早已不是原來的那些蠟燭發出的了。可因為我們隻是需要談話時有照明可看見對方而已,所以,滿殿之人,並沒有誰去在意現在的光明是過去的蠟燭發出的,還是新的蠟燭發出的。
大王,我再問您一個問題,您飽讀書籍,學問淵博,國人無不敬仰,請問大王,您從小以來所讀的各類書籍,都是讀的作者親筆的原稿嗎?都是作者親自教您解讀的嗎?
彌蘭王搖頭說:並非都是讀的作者原稿,也很少有機會遇到作者親自講解。多半都是讀的後世傳抄的版本,是各方麵的老師講解指導的。
那先比丘說:是啊,大王,因為大王所要的不過是學到知識罷了,所以大王不會非要務求原人原物。我們在生死之海中穿行,也是這樣。因為修道者所要的,是明白真相的智慧和麵對真相的力量,所想要的,乃是煥發生命本有的光明和無限潛力,所以,對於每次生命的曆程中,究竟是不是原來的那個身體在跟著,也就不會去在意了。事實上,誠如衣服穿破了就不弊體了,身體也這樣,換個新的,不好嗎?
彌蘭王說:可是,有件事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麽今生的身體作惡,惡業還會延續到後世的身體來受報呢?
那先比丘說:大王,我聽說前幾天您審理了一個案子,有位國民,幾年前在自己的院子裏栽了一棵小樹苗,後來樹長大了,結了果實,有個小偷把樹上的果子偷走了,於是這位國民告到官府,不知道大王是怎樣判決的?
彌蘭王說:我當然判小偷有罪,因為他侵犯了那位國民的所有權啊。
那先比丘說:那我就不明白了,那位國民種樹苗的時候,樹上並沒有果子啊,大王怎麽能判定果子屬於他呢?
彌蘭王說:因為他之前如果不種那棵樹,現在樹上也不可能有果子啊。
那先比丘說:大王,您幾天前在審判案件的時候,明明是不否認前因後果之間的相聯相續的啊,為何今日在殿上和我論道的時候,就斷然否認前因後果之間的相聯相續了呢。
彌蘭王說:你們沙門,一天到晚都說見佛見佛的,你們的佛在哪裏?你指一個出來,讓本王我,也見見?
那先比丘說:大王所想要見的佛,應該是指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吧。如果大王所指的佛,是悉達多太子,那麽我不能指給您看。
彌蘭王笑道:那麽,就是我等凡夫,都不能見佛了?
那先比丘說:我聽說,大王的一間側殿,上個月著了一次火,請大王把那個火光指出來給我們看看。
彌蘭王說:那場大火撲滅都已經過去很久了,我怎麽能現在指出火光來給你們看呢?
那先比丘說:悉達多太子圓寂也已經很久了,我又怎麽能指出來給大王看呢?
彌蘭王說:好吧,就算你狡辯成功了。可是,那先,我聽說沙門是不愛戀肉身的,既然不愛戀肉身,爾等為什麽也要像我們凡夫這樣地吃飯睡覺,冷了也要穿衣服,熱了也要扇風呢?
那先比丘問:請問大王,您可曾在戰鬥中受傷過嗎?
彌蘭王說:當然有過。我征戰沙場多年,哪能沒有負傷的情況呢。
那先比丘說:那麽,大王受傷之後,可曾好好照顧過傷口,清洗它、包裹它、給它敷藥嗎?
彌蘭王說:當然有照顧它。
那先比丘說:那麽,大王您愛戀這個瘡口嗎?
彌蘭王說:當然不會愛戀它。
那先比丘說:既然大王不愛戀它,為何又要這樣小心照顧它?
彌蘭王說:我是想讓它早日痊愈,恢複正常機能,不要耽誤我治理國家。
那先比丘說:我們沙門也是這樣啊。照料身體,不讓它搗亂,是為了不要耽誤開啟智慧,了見宇宙人生真相。沙門看待自己的身體,如同大王看待自己的瘡口,並沒有兩樣。
彌蘭王說:我們來探討一下更深層次的問題吧。世間凡人在父母過世的時候會悲慟哭泣,我看有的沙門,在奉讀佛經的時候,也涕淚交流,不能自已。這兩種哭,有什麽區別嗎?
那先比丘說:世人哭泣父母的逝世,無非是因為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對父母的離去眷戀不舍,或者怕別人責怪不孝,或者對死亡感到迷惘恐懼,無非皆是愛纏思念憂愁恐懼苦痛之類,無非都是作繭自縛。而沙門讀佛經的時候流淚,乃是因為,智慧開啟,對一切眾生油然而起慈悲哀憫之心,見一切眾生無始以來顛倒迷惑,自做自受,彼此傷毀,受盡流浪萬苦,故而從真誠、潔淨和柔軟的心裏流出眼淚來,這樣的流淚,其福甚大。
彌蘭王問: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都沒有了,人怎麽能一念之間想得起來呢?既然想得起來,是不是說明那些事情還是存在的?還是有的?
那先比丘說:大王,您認為人感知過去的方式,和感知現在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嗎?您認為現在的一切,並不是和過去的一切一樣,都存在於人的感知當中嗎?您認為現在的一切,並不是和過去的一切一樣,離開感知,就談不上存在嗎?您認為當前可以觸及的事物,就並不在“過去”的過程當中嗎?您認為當前可以觸及的事物,就一定是真的“存在”的嗎?
彌蘭王說:佛既然是全知全能的,為什麽不把全知全能都教給弟子,而隻教一點?這不是我說的喔,這可是佛自己說的。他說,我教給你們的,等於手中的樹葉,沒有教給你們的,等於森林中的所有樹葉。佛經上可有這句話?
那先比丘迴答:佛經上確有這句話。請問大王,您的禦醫是否知道天下成千上萬種藥材的用法?
彌蘭王說:當然知道啦,不然他也做不了本王的禦醫。
那先比丘說:那麽,每次他給大王看病,是否會把天下所有的藥材全部都用在大王身上?
彌蘭王說:當然不會,他每次都隻用對症的幾種而已,沒有病症的地方,當然不需要用藥。
那先比丘說:佛教導弟子也是這樣,沒病的地方,就不會下藥。
彌蘭王說:有沙門說,一個人一生作惡多端,如果能在臨終一刻,發起大痛悔之心,並一心念佛,最後也能往生光明去處。對此,我卻不信。
那先比丘說:大王,請問,如果把一塊小石頭放在水麵上,石頭會如何?
彌蘭王說:會沉。
那先比丘說:那麽,如果把許多大石頭,放在一條停在水麵的大船上,石頭會如何?
彌蘭王說:不會沉。
那先比丘:臨終一念痛悔向佛,就等於把一生的罪惡都放在一條船上。
彌蘭王說:大梵天距離此間那麽遙遠,有n多光年吧?我不相信大阿羅漢能在頃刻之間便飛上大梵天。
那先比丘說:請問,大王的家鄉在哪裏?
彌蘭王說:在希臘半島上。距此萬裏之遙啊。
那先比丘問:那麽,大王會不會常常思念故鄉的人和事呢?
彌蘭王說:當然會。本王無時不刻不在想念故鄉。
那先比丘說:大王在思念故鄉的時候,會不會在心裏經常見到故鄉的風景和故人?
彌蘭王說:正是如此,常常會如對目前。
那先比丘說:那大王看到這些的時候,距離想到的時候,有多長時間?
彌蘭王說:一想到,便看到。
那先比丘:阿羅漢到達大梵天的方式,和大王到達故鄉的方式是一樣的。誠如今後在未來世界中,所有人類在互聯網上的距離都不過是鼠標一點的距離而已,在大阿羅漢的境界裏,一切空間距離,也全都不過是一念的距離。rw
</br>
這樣的精彩辯論,可謂千古罕有,百年難逢。大家無不都在屏聲息氣地諦聽著,生怕漏掉了其中的一句話,忘記了中午還沒吃飯,連肚子已經咕咕叫喚了好一會兒,也都渾然不覺。
彌蘭王說:那先比丘,我且問你,人死之後,現在的這個身體,究竟有沒有辦法跟隨到來世去呢?
那先比丘答道:不能。大王,我們在此徹夜長談,殿上的燈火一直明如白晝,其間,宮女們已經更換過很多次蠟燭了,現在的光亮,早已不是原來的那些蠟燭發出的了。可因為我們隻是需要談話時有照明可看見對方而已,所以,滿殿之人,並沒有誰去在意現在的光明是過去的蠟燭發出的,還是新的蠟燭發出的。
大王,我再問您一個問題,您飽讀書籍,學問淵博,國人無不敬仰,請問大王,您從小以來所讀的各類書籍,都是讀的作者親筆的原稿嗎?都是作者親自教您解讀的嗎?
彌蘭王搖頭說:並非都是讀的作者原稿,也很少有機會遇到作者親自講解。多半都是讀的後世傳抄的版本,是各方麵的老師講解指導的。
那先比丘說:是啊,大王,因為大王所要的不過是學到知識罷了,所以大王不會非要務求原人原物。我們在生死之海中穿行,也是這樣。因為修道者所要的,是明白真相的智慧和麵對真相的力量,所想要的,乃是煥發生命本有的光明和無限潛力,所以,對於每次生命的曆程中,究竟是不是原來的那個身體在跟著,也就不會去在意了。事實上,誠如衣服穿破了就不弊體了,身體也這樣,換個新的,不好嗎?
彌蘭王說:可是,有件事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麽今生的身體作惡,惡業還會延續到後世的身體來受報呢?
那先比丘說:大王,我聽說前幾天您審理了一個案子,有位國民,幾年前在自己的院子裏栽了一棵小樹苗,後來樹長大了,結了果實,有個小偷把樹上的果子偷走了,於是這位國民告到官府,不知道大王是怎樣判決的?
彌蘭王說:我當然判小偷有罪,因為他侵犯了那位國民的所有權啊。
那先比丘說:那我就不明白了,那位國民種樹苗的時候,樹上並沒有果子啊,大王怎麽能判定果子屬於他呢?
彌蘭王說:因為他之前如果不種那棵樹,現在樹上也不可能有果子啊。
那先比丘說:大王,您幾天前在審判案件的時候,明明是不否認前因後果之間的相聯相續的啊,為何今日在殿上和我論道的時候,就斷然否認前因後果之間的相聯相續了呢。
彌蘭王說:你們沙門,一天到晚都說見佛見佛的,你們的佛在哪裏?你指一個出來,讓本王我,也見見?
那先比丘說:大王所想要見的佛,應該是指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吧。如果大王所指的佛,是悉達多太子,那麽我不能指給您看。
彌蘭王笑道:那麽,就是我等凡夫,都不能見佛了?
那先比丘說:我聽說,大王的一間側殿,上個月著了一次火,請大王把那個火光指出來給我們看看。
彌蘭王說:那場大火撲滅都已經過去很久了,我怎麽能現在指出火光來給你們看呢?
那先比丘說:悉達多太子圓寂也已經很久了,我又怎麽能指出來給大王看呢?
彌蘭王說:好吧,就算你狡辯成功了。可是,那先,我聽說沙門是不愛戀肉身的,既然不愛戀肉身,爾等為什麽也要像我們凡夫這樣地吃飯睡覺,冷了也要穿衣服,熱了也要扇風呢?
那先比丘問:請問大王,您可曾在戰鬥中受傷過嗎?
彌蘭王說:當然有過。我征戰沙場多年,哪能沒有負傷的情況呢。
那先比丘說:那麽,大王受傷之後,可曾好好照顧過傷口,清洗它、包裹它、給它敷藥嗎?
彌蘭王說:當然有照顧它。
那先比丘說:那麽,大王您愛戀這個瘡口嗎?
彌蘭王說:當然不會愛戀它。
那先比丘說:既然大王不愛戀它,為何又要這樣小心照顧它?
彌蘭王說:我是想讓它早日痊愈,恢複正常機能,不要耽誤我治理國家。
那先比丘說:我們沙門也是這樣啊。照料身體,不讓它搗亂,是為了不要耽誤開啟智慧,了見宇宙人生真相。沙門看待自己的身體,如同大王看待自己的瘡口,並沒有兩樣。
彌蘭王說:我們來探討一下更深層次的問題吧。世間凡人在父母過世的時候會悲慟哭泣,我看有的沙門,在奉讀佛經的時候,也涕淚交流,不能自已。這兩種哭,有什麽區別嗎?
那先比丘說:世人哭泣父母的逝世,無非是因為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對父母的離去眷戀不舍,或者怕別人責怪不孝,或者對死亡感到迷惘恐懼,無非皆是愛纏思念憂愁恐懼苦痛之類,無非都是作繭自縛。而沙門讀佛經的時候流淚,乃是因為,智慧開啟,對一切眾生油然而起慈悲哀憫之心,見一切眾生無始以來顛倒迷惑,自做自受,彼此傷毀,受盡流浪萬苦,故而從真誠、潔淨和柔軟的心裏流出眼淚來,這樣的流淚,其福甚大。
彌蘭王問: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都沒有了,人怎麽能一念之間想得起來呢?既然想得起來,是不是說明那些事情還是存在的?還是有的?
那先比丘說:大王,您認為人感知過去的方式,和感知現在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嗎?您認為現在的一切,並不是和過去的一切一樣,都存在於人的感知當中嗎?您認為現在的一切,並不是和過去的一切一樣,離開感知,就談不上存在嗎?您認為當前可以觸及的事物,就並不在“過去”的過程當中嗎?您認為當前可以觸及的事物,就一定是真的“存在”的嗎?
彌蘭王說:佛既然是全知全能的,為什麽不把全知全能都教給弟子,而隻教一點?這不是我說的喔,這可是佛自己說的。他說,我教給你們的,等於手中的樹葉,沒有教給你們的,等於森林中的所有樹葉。佛經上可有這句話?
那先比丘迴答:佛經上確有這句話。請問大王,您的禦醫是否知道天下成千上萬種藥材的用法?
彌蘭王說:當然知道啦,不然他也做不了本王的禦醫。
那先比丘說:那麽,每次他給大王看病,是否會把天下所有的藥材全部都用在大王身上?
彌蘭王說:當然不會,他每次都隻用對症的幾種而已,沒有病症的地方,當然不需要用藥。
那先比丘說:佛教導弟子也是這樣,沒病的地方,就不會下藥。
彌蘭王說:有沙門說,一個人一生作惡多端,如果能在臨終一刻,發起大痛悔之心,並一心念佛,最後也能往生光明去處。對此,我卻不信。
那先比丘說:大王,請問,如果把一塊小石頭放在水麵上,石頭會如何?
彌蘭王說:會沉。
那先比丘說:那麽,如果把許多大石頭,放在一條停在水麵的大船上,石頭會如何?
彌蘭王說:不會沉。
那先比丘:臨終一念痛悔向佛,就等於把一生的罪惡都放在一條船上。
彌蘭王說:大梵天距離此間那麽遙遠,有n多光年吧?我不相信大阿羅漢能在頃刻之間便飛上大梵天。
那先比丘說:請問,大王的家鄉在哪裏?
彌蘭王說:在希臘半島上。距此萬裏之遙啊。
那先比丘問:那麽,大王會不會常常思念故鄉的人和事呢?
彌蘭王說:當然會。本王無時不刻不在想念故鄉。
那先比丘說:大王在思念故鄉的時候,會不會在心裏經常見到故鄉的風景和故人?
彌蘭王說:正是如此,常常會如對目前。
那先比丘說:那大王看到這些的時候,距離想到的時候,有多長時間?
彌蘭王說:一想到,便看到。
那先比丘:阿羅漢到達大梵天的方式,和大王到達故鄉的方式是一樣的。誠如今後在未來世界中,所有人類在互聯網上的距離都不過是鼠標一點的距離而已,在大阿羅漢的境界裏,一切空間距離,也全都不過是一念的距離。rw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