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少年時,你認識我的時候,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都挺喜歡看電影的。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電影,後來就直接參與到電影的製作環節中去了。
我喜歡看電影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和寫作一樣,有著“創造宇宙”的功能。現實生活在我們心中留下的無數記憶印象,這些元素,你可以通過劇本和鏡頭,加以重新組合,演繹變幻出無窮無盡的世界和事件,讓人沉迷其中,信以為真,受其牽引控製。
第二,看電影是一種很獨特的活動。很多人聚集在一片黑暗中,各自沉浸於自己孤獨的心靈體驗。這種活動中,你既在群體中,也在獨處中。屏幕上有光亮,身邊卻也有黑暗。
你喜歡看電影的原因就很簡單。你其實不喜歡任何電影的內容。你喜歡電影這種形式。你一直覺得它是一種非常完美的教具,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演示,可以用來幫助學生,了解我們所處的真實。
我們在一起的訓練時光裏,一起看過很多部電影。
每一次看電影,你都會啟發我,離開上麵光怪陸離的內容,去探究那個內容之下隱藏著的真實。
每次和你看電影,都是激蕩心力和腦力的上課。
(二)
你離開之後,我也還是很喜歡看電影。因為喜歡看電影的這些原因都還沒變。
但我卻逐漸看得比較少了。
當電影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卻看得越來越少了。因為,同樣的電影,作為一個鮮明的參照物,映射出看電影的我,已經變了。
你離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我看電影的時候變得格外冷漠和冷酷。任是什麽真情感人的東西也不能讓我流淚。全場唏噓唯我無動於衷。
那個時候,我就非常恐慌。我在自己的心裏找啊找啊,想找到一點和別人一樣的眼淚,哪怕隻有一滴。但我就是找不到,整個心幹涸有如撒哈拉沙漠。不要說眼淚,就連水蒸汽也都欠奉。
所以,不止一次,我沒有看完電影就轉身離開了。
所以,很多故事我都不知道結局。
很多朋友看到過我這樣突然的離開。
他們以為我是因為感覺悲傷而要離開的。但不知道我卻是因為感覺不到悲傷而要離開的。
而另一方麵,我也很難被影片的內容逗笑。
經常是大家在看著諸如憨豆這一類的電影的時候,我顯得格外刺目的另類。我在全場爆笑當中沒有反應。我在別人笑得東倒西歪時,笑得噴茶噴飯時,產生不出一點笑意。每逢這樣的時刻,我就覺得格外尷尬。我不能不假裝出一些笑意來響應和配合,但這種假裝不僅讓我自己難過得要命,而且也讓別人一眼看穿。所以,最後的結果,通常也是我不能看到結尾就要離開。
這樣的離開重複得多了,無論是我還是別人,都慢慢地認識到,其實我不應該再去看電影了。
(三)
再後來,電影還是沒變,我的情況又變了。
和高雄開始合夥做和電影相關的生意,並在逸晨先生的帶領下逐步在電影內容創作的殿堂登堂入室之後,我慢慢地恢複了身為一個觀眾的正常。
我的冷漠和堅硬突然不見了。我一下子又變得極其柔軟了。
我看什麽電影的時候,都能悲喜外形於色。
我對此深以為羞,但我不能控製。
就算看一部非常蹩腳,非常牽強的搞笑片,我也能常常笑出聲來。當別人都不覺得怎樣好笑的時候,我卻會獨自笑個不停。
我心裏其實也不覺得這裏麵有什麽可笑的,但我同時又覺得可笑無處不在,就連我自己的發笑和別人的不能發笑也同樣可笑。
涉及到悲傷的電影,情況就更糟糕了。
我還記得那時候看一部名叫《不見不散》的馮小剛電影的情況。這部電影的末尾好像有個情節,當時讓我哭得很厲害。可我現在都忘記它是什麽了。
依稀迴憶起來,好像是說葛優在飛機上的一段幻想。葛優離開一個他牽掛的女人之後,坐在飛機上打瞌睡。在瞌睡當中,他夢見自己年紀老了,垂垂老矣地坐在一個老人院的輪椅上,這時候,他遇到了同樣已經年華老去的過去的那個女人,後麵就不記得他們發生何事了。最後葛優黃粱夢醒,發現風情萬種的徐帆正坐在他的旁邊。故事就這樣亦喜亦悲地結束了。
這時候,孫楠亮開他高亢而激情的嗓門開始反複喊著:“不見不散啊,不見不散啊。”
這個情節我不覺得有什麽動人的地方。但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我就在孫楠高唿“不見不散”的強大音響當中,一下子哭得就和淚人一樣。
我一直這樣哭著,直到放映廳裏麵所有的人全都走了,打掃衛生的人走了進來,我還無法停止下來。我踩不到刹車。
後來,走出電影院以後,我一個人還在深夜的街頭逛了很久,我一邊走著一邊流淚。我哭了很久,都還沒有哭夠。
我至今也不明白當時為什麽會哭成那樣。不明白。
(四)
所以,再後來呢,除了工作需要,我基本上就不看電影了,我也基本上離開電視了,我常常就麵對書本了。
我慢慢地就離開這個習慣遠了。就算是再次在屏幕的後麵看露天電影,也不能引起我的興趣了。
所以,當別人一再和我提到許多影片的名字時,我總是隻能迴答:沒看。沒看。沒看。沒看。
就算我看了,我也迴答說:沒看。沒看。沒看。沒看。
(五)
我最近一場看過的電影是《加菲貓2》,我是在開始寫這個故事以後看的。我當時是陪別人看的,自己並沒有意願要看。
就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大大鬆了一口氣:我的反應依然能和別人一樣。我終於能在別人覺得好笑的地方也感覺好笑,終於能在別人感動的地方也產生感動了,終於能在沒有必要感動的地方不莫明其妙地黯然神傷了。我就這樣,和周圍同步了。
當加菲貓和城堡的王子隔著一個灌木叢模仿照鏡子而翻來扭去的時候,我聽到自己的笑聲。
那是快樂的笑聲。
我一下子就認出了它。
我很久沒有聽到它了。這麽久了。太久了。
但我對此沒覺得高興。
(六)
作為一個涉足電影行業的人,除了工作需要之外,我現在仍然很少看電影。
無他,習慣變了。懶得看。
蒼老的人不願意總是照鏡子。大概是怕見物是人非,怕見歲月滄桑了吧。
就是這樣吧。
少年時,你認識我的時候,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都挺喜歡看電影的。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電影,後來就直接參與到電影的製作環節中去了。
我喜歡看電影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和寫作一樣,有著“創造宇宙”的功能。現實生活在我們心中留下的無數記憶印象,這些元素,你可以通過劇本和鏡頭,加以重新組合,演繹變幻出無窮無盡的世界和事件,讓人沉迷其中,信以為真,受其牽引控製。
第二,看電影是一種很獨特的活動。很多人聚集在一片黑暗中,各自沉浸於自己孤獨的心靈體驗。這種活動中,你既在群體中,也在獨處中。屏幕上有光亮,身邊卻也有黑暗。
你喜歡看電影的原因就很簡單。你其實不喜歡任何電影的內容。你喜歡電影這種形式。你一直覺得它是一種非常完美的教具,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演示,可以用來幫助學生,了解我們所處的真實。
我們在一起的訓練時光裏,一起看過很多部電影。
每一次看電影,你都會啟發我,離開上麵光怪陸離的內容,去探究那個內容之下隱藏著的真實。
每次和你看電影,都是激蕩心力和腦力的上課。
(二)
你離開之後,我也還是很喜歡看電影。因為喜歡看電影的這些原因都還沒變。
但我卻逐漸看得比較少了。
當電影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卻看得越來越少了。因為,同樣的電影,作為一個鮮明的參照物,映射出看電影的我,已經變了。
你離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我看電影的時候變得格外冷漠和冷酷。任是什麽真情感人的東西也不能讓我流淚。全場唏噓唯我無動於衷。
那個時候,我就非常恐慌。我在自己的心裏找啊找啊,想找到一點和別人一樣的眼淚,哪怕隻有一滴。但我就是找不到,整個心幹涸有如撒哈拉沙漠。不要說眼淚,就連水蒸汽也都欠奉。
所以,不止一次,我沒有看完電影就轉身離開了。
所以,很多故事我都不知道結局。
很多朋友看到過我這樣突然的離開。
他們以為我是因為感覺悲傷而要離開的。但不知道我卻是因為感覺不到悲傷而要離開的。
而另一方麵,我也很難被影片的內容逗笑。
經常是大家在看著諸如憨豆這一類的電影的時候,我顯得格外刺目的另類。我在全場爆笑當中沒有反應。我在別人笑得東倒西歪時,笑得噴茶噴飯時,產生不出一點笑意。每逢這樣的時刻,我就覺得格外尷尬。我不能不假裝出一些笑意來響應和配合,但這種假裝不僅讓我自己難過得要命,而且也讓別人一眼看穿。所以,最後的結果,通常也是我不能看到結尾就要離開。
這樣的離開重複得多了,無論是我還是別人,都慢慢地認識到,其實我不應該再去看電影了。
(三)
再後來,電影還是沒變,我的情況又變了。
和高雄開始合夥做和電影相關的生意,並在逸晨先生的帶領下逐步在電影內容創作的殿堂登堂入室之後,我慢慢地恢複了身為一個觀眾的正常。
我的冷漠和堅硬突然不見了。我一下子又變得極其柔軟了。
我看什麽電影的時候,都能悲喜外形於色。
我對此深以為羞,但我不能控製。
就算看一部非常蹩腳,非常牽強的搞笑片,我也能常常笑出聲來。當別人都不覺得怎樣好笑的時候,我卻會獨自笑個不停。
我心裏其實也不覺得這裏麵有什麽可笑的,但我同時又覺得可笑無處不在,就連我自己的發笑和別人的不能發笑也同樣可笑。
涉及到悲傷的電影,情況就更糟糕了。
我還記得那時候看一部名叫《不見不散》的馮小剛電影的情況。這部電影的末尾好像有個情節,當時讓我哭得很厲害。可我現在都忘記它是什麽了。
依稀迴憶起來,好像是說葛優在飛機上的一段幻想。葛優離開一個他牽掛的女人之後,坐在飛機上打瞌睡。在瞌睡當中,他夢見自己年紀老了,垂垂老矣地坐在一個老人院的輪椅上,這時候,他遇到了同樣已經年華老去的過去的那個女人,後麵就不記得他們發生何事了。最後葛優黃粱夢醒,發現風情萬種的徐帆正坐在他的旁邊。故事就這樣亦喜亦悲地結束了。
這時候,孫楠亮開他高亢而激情的嗓門開始反複喊著:“不見不散啊,不見不散啊。”
這個情節我不覺得有什麽動人的地方。但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我就在孫楠高唿“不見不散”的強大音響當中,一下子哭得就和淚人一樣。
我一直這樣哭著,直到放映廳裏麵所有的人全都走了,打掃衛生的人走了進來,我還無法停止下來。我踩不到刹車。
後來,走出電影院以後,我一個人還在深夜的街頭逛了很久,我一邊走著一邊流淚。我哭了很久,都還沒有哭夠。
我至今也不明白當時為什麽會哭成那樣。不明白。
(四)
所以,再後來呢,除了工作需要,我基本上就不看電影了,我也基本上離開電視了,我常常就麵對書本了。
我慢慢地就離開這個習慣遠了。就算是再次在屏幕的後麵看露天電影,也不能引起我的興趣了。
所以,當別人一再和我提到許多影片的名字時,我總是隻能迴答:沒看。沒看。沒看。沒看。
就算我看了,我也迴答說:沒看。沒看。沒看。沒看。
(五)
我最近一場看過的電影是《加菲貓2》,我是在開始寫這個故事以後看的。我當時是陪別人看的,自己並沒有意願要看。
就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大大鬆了一口氣:我的反應依然能和別人一樣。我終於能在別人覺得好笑的地方也感覺好笑,終於能在別人感動的地方也產生感動了,終於能在沒有必要感動的地方不莫明其妙地黯然神傷了。我就這樣,和周圍同步了。
當加菲貓和城堡的王子隔著一個灌木叢模仿照鏡子而翻來扭去的時候,我聽到自己的笑聲。
那是快樂的笑聲。
我一下子就認出了它。
我很久沒有聽到它了。這麽久了。太久了。
但我對此沒覺得高興。
(六)
作為一個涉足電影行業的人,除了工作需要之外,我現在仍然很少看電影。
無他,習慣變了。懶得看。
蒼老的人不願意總是照鏡子。大概是怕見物是人非,怕見歲月滄桑了吧。
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