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楊彪叛亂(5
(一
運京遠郊清涼山的皇家圍獵禦苑。
此地從前朝起,就一直是君王秋獵演兵的所在。雖然地處繁華城市的郊外,但是此地的風水格外與眾不同,一入圍場,就能感覺到強烈的王者之氣撲麵而來。
高聳入雲的清涼山起伏綿延,山勢開闊磅礴,山頂終年積雪,有著億萬年累積的冰川覆蓋,厚厚的冰舌一直延伸到山下流水淙淙的清涼溪邊。兩麵山坡上原始森林挺拔茂密,植被豐富,品種繁多,隨地勢的變化而層層分布,錯落有致,春日迭翠千層,秋日流金萬點,風吹鬆濤澎湃,月照流熒飛舞,當真是個超凡脫俗的人間仙境。
清涼山獵場是劉申一生當中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每次秋獵,他都會在這裏多住上十來天,放鬆一下常年起早貪黑,忙於國政而疲憊不堪的身心,在這裏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偉大與壯麗,體會一下年輕時候與你一起南北征戰,馳騁疆場的萬丈豪情。
為每年的皇家秋獵和演兵活動,這裏常年駐紮了一支禦林軍的衛戍部隊。目前這支部隊的將領周岱嶽乃是楊彪的老部下,因軍功卓著,在與勿吉翰克爾部的作戰中浴血拚殺,多次負傷而追敵不止而得到劉申的器重,被提拔到這個重要的位置上來。本來,他對於劉申也是忠心耿耿的,然而,劉申的裁軍令卻讓他非常不滿。
周岱嶽認為,經過這麽多年的戰火洗禮和錘煉,漢軍如今已經是威名遠揚,天下無敵,劉申應該好好利用這支力量,開疆拓土,大肆兼並征服中西亞和南亞的各族蠻夷,建立起疆土更為遼闊的巨大帝國,讓所有的軍人都能夠盡情發揮才能,在戰爭中盡享勝利的榮耀,獲得大量的戰利品。
然而,劉申新朝建立後,卻繼承了你堅持不與戎先、吐蕃二族貿然開戰的惜戰主張,注重民生,愛惜民力,與周邊國家部族大力發展和平的貿易關係,開展大量的文化交流,一直不主動向周邊發動侵略和兼並戰爭,導致漢軍長期沒有大仗可打,許多傑出的軍事人才在和平歲月中荒廢了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歲月。
因為沒有卓越的軍功持續支持,漢軍將領提拔緩慢,在朝中地位逐漸下降,在很多國內事務方麵,被漸漸邊緣化,話語權日漸喪失,文官階層對國家政務的影響力,開始遠遠超過武官集團。這位將領,認為這都是劉申小富即安,沒有稱霸天下的雄心壯誌,且劉氏一族始終對軍隊懷有忌憚之心所導致的。
如今,劉申又一意孤行,想要全麵裁軍,眼看著許多兄弟在軍中苦苦熬了這麽多年,好不容易剛剛出頭,有點進展眉目,還沒有熬到高等爵位,此次裁軍之後,仕途又因此中止,隻能領了遣散費用,重新迴到老家務農,混得不錯的,最多也就是做個當地的富裕地主和貴族縉紳,舒服度日而已。如果想要再度參與政事,就必須重新學習讀書,走應試科舉的道路,或者再被地方官吏推舉賢達孝廉,改走文官的路線,從頭開始,再次一路辛苦累積升遷。
周岱嶽覺得這樣的裁軍,對有著勃勃野心的將領們來說,是非常沉重的一個打擊,他覺得劉申這屬於典型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辜負了漢軍將士多年來的擁戴和奉獻。雖然在前期的爭論中,他作為禦林軍的重要將領,為保持對君王的絕對服從起見,一言未發,但在心裏,他非常理解和讚同楊彪的見地。
這次楊彪派人過來一勾串,就正中周岱嶽的下懷。他當即決定支持楊彪,和楊彪一起發動兵諫,更換君王,希望能夠從小影響和教育年幼的新君,樹立帝國的夢想,走上軍事立國的鐵血之路。
(二
根據與楊彪事先商定的計劃,劉申和隨行官員抵達圍場後的當天夜裏,他與楊彪的心腹部隊裏應外合,掌控了劉申行宮的防衛權。劉申及隨行官員熟睡之後,他們突然動手,襲擊了劉申從運京帶來的禦林軍衛隊,憑借出其不意和人數優勢,短兵相接不長時間後,就在沒有鬧出很大動靜的情況下解決了衛隊,踏著衛隊將士的屍體,舉著火把,一路衝入了劉申的寢宮。
劉申從睡夢中醒來,但見窗外火光閃爍,人聲、兵器碰撞聲響成一片,起床想要開門看時,一排利箭破窗而入,七零八落地射在廊柱上、桌椅上、窗欞上,更有幾隻直接命中了劉申剛剛還躺著的臥榻。劉申當即驚出了一身冷汗。隨後,不時有亂箭流矢飛入室內,情勢十分危險,劉申抓到自己的佩劍後,隻能隱蔽在廊柱的後麵躲避箭矢的襲擊,無法衝出去加入戰團組織衛隊抵抗。
經過不長時間的格鬥之後,外麵的砍殺之聲逐漸稀疏,最後歸於寂靜。劉申心知衛隊完了,自己落入了叛軍之手。正在這樣想時,臥室的大門被從外麵撞開了,雕花的門扇砰然落地,砸得灰塵四起。許多隻火把出現在門口。
周岱嶽率部出現在臥室的門口。他手持利刃,大聲唿叫著劉申,聲稱兵變非是反叛,乃是兵諫君王,欲令君王改變裁軍的錯誤主張,對君上並無殺害之心,懇請劉申主動走出來相見,不要逼迫臣等冒犯君威。
劉申手持佩劍,從廊柱後緩緩出來,直麵這一幫叛變的軍人。
劉申看著周岱嶽說:“爾等都做到這樣了,看看這房間的遍處箭矢,還說什麽不敢冒犯君威?”
他說:“周岱嶽,當年,朕愛惜你的英勇,提拔你做了禦林軍統領,把自己的性命交托於你,可是,沒想到,有朝一日,你會把自己的勇氣,用在叛君作亂上。你還記得當日在朕麵前的盟誓嗎?”
周岱嶽冷笑道:“此一時,彼一時。那時陛下對軍人視如同胞手足,臣等自然視陛下為一代英主。如今陛下過上了太平的日子,忘記了兄弟們的喋血犧牲,把軍人視同累贅,臣等自然也就不能再奉陛下為明君。陛下您一生的盟誓,全都兌現了嗎?還不是一樣因時而變,權宜行事?陛下久曆滄桑,洞悉人心,又何必用這些天真之辭,來指責臣等呢!臣等雖然是故大將軍帶出來的人,但是,臣等卻沒有故大將軍那樣的無私雅量,有平定天下之功,而始終自我貶抑,不受恩賞。臣等隻知道本朝的建立和強盛,全靠漢軍的英勇無敵,陛下不可以過河拆橋,天下承平之後就把漢軍的弟兄們擱置在一旁!如此忘恩負義,何能君臨天下!”
劉申說:“爾等意欲如何?”
周岱嶽說:“奉楊大將軍令,臣勸請陛下顧惜身體,適時退位,歸隱溫泉行宮,頤養天年。”
劉申說:“讓我退位?那麽,這個天下,爾等欲交給誰來操心呢?”
周岱嶽說:“當然是傳給陛下的好兒子來繼續做這個國家的皇上。”
劉申說:“你們選擇了朕的哪一個好兒子來即位呢?”
周岱嶽說:“皇九子廬陵王。”
劉申說:“皇九子雖然封王,但年齡幼小,哪裏懂得處理朝政?”
周岱嶽說:“他不懂,咱們懂啊,不是還有文臣武將們輔佐著嗎?而且,皇後也可以單獨留在宮中,繼續照拂新君,教他如何好好地做一個知恩圖報的皇上。陛下您可以放心去養生怡情,不用操心這麽多的事情了。”
劉申說:“那麽,現在的皇太子,你們打算如何對待?”
周岱嶽說:“現在的皇太子,政見主張和陛下如出一轍,對裁軍的熱心更勝於陛下。他當然不合適做這個國家未來的皇上。既然陛下已經下詔傳位給新的皇上,皇太子的位分,自然也要隨同廢黜了。陛下放心,我們和皇太子並無私仇,就像我們不欲謀害陛下一樣,我們也不欲加害皇太子。皇太子革除位分之後,會遷出京城,迴到故大將軍當年的封地安臨縣,在那裏,我們不會讓他知道朝堂上的任何消息,他可以超越塵俗,清心寡欲,盡情遊山玩水,風花雪月地度過風流雅致的一生。除非,他自己非要與我們為敵,自取滅亡。”
周岱嶽說:“陛下,你看,我們雖然這麽辛苦地殺入行宮,死傷折損了不少好兄弟,但是我們卻對陛下父子,仁至義盡,不唯不加虐待殺害,而且禮敬有加,該給予陛下和皇太子的,我們全都給了,一點也沒有短少。陛下見過這樣的叛亂和兵變嗎?”
周岱嶽說:“所以,我們這不是叛亂,也不是兵變,隻是貨真價實的兵諫。因為陛下一意孤行,不肯聽從眾多漢軍將士的聲音,我們被迫采取這樣的方式。我們對本朝的忠心擁戴,從未改變過。希望陛下愛惜我們的忠君報國之心,順應兵心所向,從速寫下退位詔書,令運京的皇太子開城接旨,尊旨奉行,讓楊大將軍的大軍順利入城,擁立新君,立民心安定,令朝政重迴太平。”
(一
運京遠郊清涼山的皇家圍獵禦苑。
此地從前朝起,就一直是君王秋獵演兵的所在。雖然地處繁華城市的郊外,但是此地的風水格外與眾不同,一入圍場,就能感覺到強烈的王者之氣撲麵而來。
高聳入雲的清涼山起伏綿延,山勢開闊磅礴,山頂終年積雪,有著億萬年累積的冰川覆蓋,厚厚的冰舌一直延伸到山下流水淙淙的清涼溪邊。兩麵山坡上原始森林挺拔茂密,植被豐富,品種繁多,隨地勢的變化而層層分布,錯落有致,春日迭翠千層,秋日流金萬點,風吹鬆濤澎湃,月照流熒飛舞,當真是個超凡脫俗的人間仙境。
清涼山獵場是劉申一生當中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每次秋獵,他都會在這裏多住上十來天,放鬆一下常年起早貪黑,忙於國政而疲憊不堪的身心,在這裏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偉大與壯麗,體會一下年輕時候與你一起南北征戰,馳騁疆場的萬丈豪情。
為每年的皇家秋獵和演兵活動,這裏常年駐紮了一支禦林軍的衛戍部隊。目前這支部隊的將領周岱嶽乃是楊彪的老部下,因軍功卓著,在與勿吉翰克爾部的作戰中浴血拚殺,多次負傷而追敵不止而得到劉申的器重,被提拔到這個重要的位置上來。本來,他對於劉申也是忠心耿耿的,然而,劉申的裁軍令卻讓他非常不滿。
周岱嶽認為,經過這麽多年的戰火洗禮和錘煉,漢軍如今已經是威名遠揚,天下無敵,劉申應該好好利用這支力量,開疆拓土,大肆兼並征服中西亞和南亞的各族蠻夷,建立起疆土更為遼闊的巨大帝國,讓所有的軍人都能夠盡情發揮才能,在戰爭中盡享勝利的榮耀,獲得大量的戰利品。
然而,劉申新朝建立後,卻繼承了你堅持不與戎先、吐蕃二族貿然開戰的惜戰主張,注重民生,愛惜民力,與周邊國家部族大力發展和平的貿易關係,開展大量的文化交流,一直不主動向周邊發動侵略和兼並戰爭,導致漢軍長期沒有大仗可打,許多傑出的軍事人才在和平歲月中荒廢了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歲月。
因為沒有卓越的軍功持續支持,漢軍將領提拔緩慢,在朝中地位逐漸下降,在很多國內事務方麵,被漸漸邊緣化,話語權日漸喪失,文官階層對國家政務的影響力,開始遠遠超過武官集團。這位將領,認為這都是劉申小富即安,沒有稱霸天下的雄心壯誌,且劉氏一族始終對軍隊懷有忌憚之心所導致的。
如今,劉申又一意孤行,想要全麵裁軍,眼看著許多兄弟在軍中苦苦熬了這麽多年,好不容易剛剛出頭,有點進展眉目,還沒有熬到高等爵位,此次裁軍之後,仕途又因此中止,隻能領了遣散費用,重新迴到老家務農,混得不錯的,最多也就是做個當地的富裕地主和貴族縉紳,舒服度日而已。如果想要再度參與政事,就必須重新學習讀書,走應試科舉的道路,或者再被地方官吏推舉賢達孝廉,改走文官的路線,從頭開始,再次一路辛苦累積升遷。
周岱嶽覺得這樣的裁軍,對有著勃勃野心的將領們來說,是非常沉重的一個打擊,他覺得劉申這屬於典型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辜負了漢軍將士多年來的擁戴和奉獻。雖然在前期的爭論中,他作為禦林軍的重要將領,為保持對君王的絕對服從起見,一言未發,但在心裏,他非常理解和讚同楊彪的見地。
這次楊彪派人過來一勾串,就正中周岱嶽的下懷。他當即決定支持楊彪,和楊彪一起發動兵諫,更換君王,希望能夠從小影響和教育年幼的新君,樹立帝國的夢想,走上軍事立國的鐵血之路。
(二
根據與楊彪事先商定的計劃,劉申和隨行官員抵達圍場後的當天夜裏,他與楊彪的心腹部隊裏應外合,掌控了劉申行宮的防衛權。劉申及隨行官員熟睡之後,他們突然動手,襲擊了劉申從運京帶來的禦林軍衛隊,憑借出其不意和人數優勢,短兵相接不長時間後,就在沒有鬧出很大動靜的情況下解決了衛隊,踏著衛隊將士的屍體,舉著火把,一路衝入了劉申的寢宮。
劉申從睡夢中醒來,但見窗外火光閃爍,人聲、兵器碰撞聲響成一片,起床想要開門看時,一排利箭破窗而入,七零八落地射在廊柱上、桌椅上、窗欞上,更有幾隻直接命中了劉申剛剛還躺著的臥榻。劉申當即驚出了一身冷汗。隨後,不時有亂箭流矢飛入室內,情勢十分危險,劉申抓到自己的佩劍後,隻能隱蔽在廊柱的後麵躲避箭矢的襲擊,無法衝出去加入戰團組織衛隊抵抗。
經過不長時間的格鬥之後,外麵的砍殺之聲逐漸稀疏,最後歸於寂靜。劉申心知衛隊完了,自己落入了叛軍之手。正在這樣想時,臥室的大門被從外麵撞開了,雕花的門扇砰然落地,砸得灰塵四起。許多隻火把出現在門口。
周岱嶽率部出現在臥室的門口。他手持利刃,大聲唿叫著劉申,聲稱兵變非是反叛,乃是兵諫君王,欲令君王改變裁軍的錯誤主張,對君上並無殺害之心,懇請劉申主動走出來相見,不要逼迫臣等冒犯君威。
劉申手持佩劍,從廊柱後緩緩出來,直麵這一幫叛變的軍人。
劉申看著周岱嶽說:“爾等都做到這樣了,看看這房間的遍處箭矢,還說什麽不敢冒犯君威?”
他說:“周岱嶽,當年,朕愛惜你的英勇,提拔你做了禦林軍統領,把自己的性命交托於你,可是,沒想到,有朝一日,你會把自己的勇氣,用在叛君作亂上。你還記得當日在朕麵前的盟誓嗎?”
周岱嶽冷笑道:“此一時,彼一時。那時陛下對軍人視如同胞手足,臣等自然視陛下為一代英主。如今陛下過上了太平的日子,忘記了兄弟們的喋血犧牲,把軍人視同累贅,臣等自然也就不能再奉陛下為明君。陛下您一生的盟誓,全都兌現了嗎?還不是一樣因時而變,權宜行事?陛下久曆滄桑,洞悉人心,又何必用這些天真之辭,來指責臣等呢!臣等雖然是故大將軍帶出來的人,但是,臣等卻沒有故大將軍那樣的無私雅量,有平定天下之功,而始終自我貶抑,不受恩賞。臣等隻知道本朝的建立和強盛,全靠漢軍的英勇無敵,陛下不可以過河拆橋,天下承平之後就把漢軍的弟兄們擱置在一旁!如此忘恩負義,何能君臨天下!”
劉申說:“爾等意欲如何?”
周岱嶽說:“奉楊大將軍令,臣勸請陛下顧惜身體,適時退位,歸隱溫泉行宮,頤養天年。”
劉申說:“讓我退位?那麽,這個天下,爾等欲交給誰來操心呢?”
周岱嶽說:“當然是傳給陛下的好兒子來繼續做這個國家的皇上。”
劉申說:“你們選擇了朕的哪一個好兒子來即位呢?”
周岱嶽說:“皇九子廬陵王。”
劉申說:“皇九子雖然封王,但年齡幼小,哪裏懂得處理朝政?”
周岱嶽說:“他不懂,咱們懂啊,不是還有文臣武將們輔佐著嗎?而且,皇後也可以單獨留在宮中,繼續照拂新君,教他如何好好地做一個知恩圖報的皇上。陛下您可以放心去養生怡情,不用操心這麽多的事情了。”
劉申說:“那麽,現在的皇太子,你們打算如何對待?”
周岱嶽說:“現在的皇太子,政見主張和陛下如出一轍,對裁軍的熱心更勝於陛下。他當然不合適做這個國家未來的皇上。既然陛下已經下詔傳位給新的皇上,皇太子的位分,自然也要隨同廢黜了。陛下放心,我們和皇太子並無私仇,就像我們不欲謀害陛下一樣,我們也不欲加害皇太子。皇太子革除位分之後,會遷出京城,迴到故大將軍當年的封地安臨縣,在那裏,我們不會讓他知道朝堂上的任何消息,他可以超越塵俗,清心寡欲,盡情遊山玩水,風花雪月地度過風流雅致的一生。除非,他自己非要與我們為敵,自取滅亡。”
周岱嶽說:“陛下,你看,我們雖然這麽辛苦地殺入行宮,死傷折損了不少好兄弟,但是我們卻對陛下父子,仁至義盡,不唯不加虐待殺害,而且禮敬有加,該給予陛下和皇太子的,我們全都給了,一點也沒有短少。陛下見過這樣的叛亂和兵變嗎?”
周岱嶽說:“所以,我們這不是叛亂,也不是兵變,隻是貨真價實的兵諫。因為陛下一意孤行,不肯聽從眾多漢軍將士的聲音,我們被迫采取這樣的方式。我們對本朝的忠心擁戴,從未改變過。希望陛下愛惜我們的忠君報國之心,順應兵心所向,從速寫下退位詔書,令運京的皇太子開城接旨,尊旨奉行,讓楊大將軍的大軍順利入城,擁立新君,立民心安定,令朝政重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