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兄弟情誼(下


    (一


    這時,皇太子再次開聲說話了。


    皇太子說:“弟弟。弟弟妹妹們今天過來,是舍不得你走,請準了父皇母後的許可,一起過來,給你送行的。而我,今天來,更是特為來向你負荊請罪和求你指教的。”


    “太子?向罪臣?負荊請罪?”崔承誌掩蓋不住內心的驚訝。他不相信地看著皇太子,在心裏揣摩著,他是不是在說反話諷刺自己,委婉責怪自己為何不去太子府負荊請罪。


    但是,他看著皇太子的眼睛,覺得他神情莊重嚴肅,不像是說反話的樣子。


    崔承誌說:“皇太子是來責問罪臣,為什麽還不去皇太子府上負荊請罪,懇請太子的原諒吧?”他說:“皇太子放心,今日奉旨搬家時間緊迫,走得急促,改日罪臣必定親往府上謝罪,任憑皇太子教訓。”


    皇太子搖頭道:“不。弟弟。應該先來請罪的是我。”


    他說:“昌平侯的事情出了之後,我感到非常震驚。反躬自省,檢討原因,覺得我們兄弟同父同母,自幼一起長大,兄弟情誼深厚,鮮少衝突。縱然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對朝政持有不同的看法而時有意見分歧,但這都是公事,各抒己見也是父皇所鼓勵的,兄弟之間,應該也並無私仇。弟弟之所以會聽從昌平侯的建議,想要爭取皇太子的位分,必定不會是因為兄弟間的私仇和貪婪權位之心,必定還是因為我做皇太子以來,做人有失德之處,做事有悖亂之舉,才會令弟弟覺得不能任由我居於高位,將來成為國家的禍患之由,才會下定決心,一定要設法取而代之。我思之再三,覺得非常慚愧惶恐。若我的德行,就連同胞手足,也不能認同擁戴,又怎麽能讓天下萬民、朝中百官心服口服,衷心擁戴呢?以這樣的德行,去承繼父皇的基業,怎麽能讓父皇母後放心呢?我高居太子之位,將為他日之君,我的失德失言之處,謬行亂舉之處,很多臣下可能投鼠忌器,不敢仗義執言,我可能也聽不到多少中肯的批評。所以,今天,我專程前來,一來是想要負荊請罪,請弟弟原諒我的失德亂行導致兄弟失和,令父母憂心,連累弟弟一家離開了皇宮,手足斷離,如果說此事有錯,錯的根源首先還在我這個做兄長的,首先也該我反省自責;二來是想要懇請弟弟,也懇請各位兄弟姐妹,不吝指教,我身為皇太子哪裏做得不好,哪裏不能令兄弟們服氣,哪裏不能讓天下人放心,好讓我有機會誠心改過。若是我真的德行不具,不能承擔讓天下人幸福安康的無上重托,我,非常願意代眾位兄弟去向父皇懇請,不一定就要因循祖製,立長立嫡,而可在兄弟們當中,選賢任能,務以萬民福祉為標尺,以社稷長遠為矢的。”


    皇太子坦誠地說:“昌平侯事發之後,我也已經進宮去求見了父皇謝罪,今天對弟弟說過的話,我也都對父皇一一陳明了,我也向父皇母後稟告過,在你離宮之前,將會來你的府上,求你原諒,求你指教。父皇母後都對我說,去吧,俗話說,兄弟之間的間隙,不可過夜,有些心結,若不當時解開,將來便會愈結愈深,終至難解。你們兄弟之間,有話不妨當麵講開,你做兄長的,做太子的,本來就應該更加主動,本來就該為兄弟們帶好頭。”


    皇太子說:“父皇對我說,隻可惜父皇年輕的時候心高氣傲,不肯在先皇太後麵前低頭,不肯去弟弟那裏真誠自省,沒有那樣的心性修養,能夠以一片赤誠,感動弟弟迴心轉意,才導致兄弟間的怨結不斷加深,終於悲劇收場。這是父皇終身的遺憾。父皇,真心地希望你們兄弟,吸取父皇的教訓,都能比父皇做得更好,讓天下人看到我們劉家,後繼有人,一代比一代賢德上進,也讓列祖列宗看到,我們沒有辜負他們的殷殷期望。父皇希望你們,能夠用實際行動,來鞏固天下的安定和樂,彌補愈合我們劉家兄弟失和給天下人造成的戰亂創傷。”


    長公主也接過皇太子的話頭,說:“是啊,母後也對我們說,她由自己一生的經曆,深深地明白了,別人的過失,說到底也包含了自己的行為過失在內。所以,在譴責別人之前,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錯什麽。母後也非常鼓勵我們兄弟姐妹一起前來,敞開心胸,把話都說出來,把道理都辨明說透。”


    (二


    崔承誌萬萬沒有想到皇太子會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問題,會有這樣一番秉承公心的無私之論。言談之間,皇太子不但沒有對自己的加害有任何的譴責怨恨,而且由此反躬自省,歸咎於自己的德行虧失不能服眾,更說出願意主動讓賢以利社稷的話來,崔承誌聽得是發自肺腑地震撼、感動、羞愧、慨歎,含在眼裏已久的委屈的眼淚,現在都變成了慚愧自責的眼淚,忍不住沿著臉頰流淌了下來。


    他聽了皇太子和長公主轉述的父母的話,默然良久,然後心悅誠服地認識到,父皇選人的眼光,的確是很準確的,父親所選的皇太子,的確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兄弟姐妹中最具備儲君資格的不二人選,自己不論是文治武功、德行涵養,都遠遠達不到皇太子目前的境界,自己這樣跳出來爭奪太子位,在百官群臣眼裏,實在是不自量力的跳梁小醜之舉啊。真是給父皇母後丟臉了。


    想到這裏,他再也掛不住,麵向皇太子,追悔莫及地雙膝跪倒。


    他真誠地向皇太子說:“皇太子這一番話,實在是出乎罪臣的意料。罪臣狂悖,原來自以為很多事情可以做得不輸給皇太子,乃至在行動果決,能謀善斷方麵,還可以做得更好,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光耀父皇的江山。現在,罪臣才真正地知道了什麽叫做仁君之德,什麽叫做君王的器量和心胸,才真正懂得了皇帝選擇皇太子的標準所在,原因所在。罪臣現在知道了,與皇太子的格局氣度相比,罪臣的心思實在是太陰暗齷齪了,罪臣的器量也實在是太卑下渺小了。皇帝陛下的選擇,的確是無比英明的,而下臣的罪行,也實在是罪不容赦的。皇帝皇後,以及皇太子對罪臣的寬恕大度,罪臣深深體悟到了,罪臣慚愧難言,沒齒難忘。罪臣,現在真正知道自己的過失罪惡所在了,罪臣想要篡奪皇太子位,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為天下未來的考慮,但絕大部分,都是出自個人的野心,出自對自身德行的無知倨傲,罪臣不敢冒充耿直之士,熱血之臣,罪臣為自己的小人之心、陰暗之念,在此誠心誠意地向皇太子坦白、道歉、請罪,祈請皇太子的鞭撻責罰。願皇太子在罪臣負罪離宮之日,當著眾位兄弟姐妹,代父母行使家法,懲戒罪臣,給其他幼小的兄弟姐妹們留個深刻印象,讓他們永遠記住罪臣的教訓,將來永遠不要被外人利用挑唆,被妄想迷惑蠱動,永遠都不要再像罪臣一樣誤入歧途,害人害己。”


    說著,他便迴頭要內侍管家去取皮鞭來,欲雙手奉上給皇太子。


    (三


    皇太子趕忙阻止。皇太子前行幾步走過來,親自雙手扶起淚流滿麵的崔承誌。


    皇太子說:“何須如此啊,何須如此!既然今日我們兄弟開誠布公地都講出了肺腑之言,以往的心結,便自今日全然消解。我,對天盟誓,絕不會將此事放在心裏,就比如我們幼時遊戲廝打爭鬥,我絕不會因為此事對弟弟心存芥蒂,此時不會,將來,也永遠不會。今日,我也隆重地拜托弟弟,弟弟畢竟與我,是同父同母的手足,休戚相關,榮辱與共,還望弟弟,以後多多監督我的做人做事,對於我的失德亂行,一定要直言不諱,及時提點,不吝批評,務要督促我改正為是。”


    皇太子也對諸位兄弟姐妹們說:“這也是我作為長兄,對於你們的一片期望。不管是今日,還是將來,不管何時,我們兄弟姐妹都要齊心協力,共同維護好天下人的安寧。我一個人做不到的,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必定能為天下人做到。我一個人做不對的,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也必定能為天下人做對。”


    崔承誌感動道:“罪臣也對天發誓,一定痛切反省,真誠改過,絕不會因為此事再起任何下劣之想,再存任何不軌之心。罪臣願終身遵從太子的號令,做我朝的忠臣、良臣、直臣,君臣同心,共謀天下人的福祉!”


    他伸手從前庭的花枝上折下一根枝條,一把折為兩截,他說:“臣若有食言,便有如此枝,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受到兄弟倆一片赤誠的感動,戎先、吐蕃兩宮貴妃的兒子們便也自省道:“說到此事,我們身為年長的皇子,也有過失。我們明明看到四弟和皇太子因為政見分歧而屢有言語衝突,卻沒有想到應該去替長兄分憂,去開解弟弟的心結,去彌合兄弟間已有的細小裂痕,而是覺得事不關己,未加聞問,平日,對於幼小弟妹們身邊的人也沒有主動留心,對於弟妹們的活動也不主動關懷,若我們平日能多往這方麵用心,今天也不至於出現這樣讓人感傷莫名的局麵,也不致於累父母憂心難過。”


    於是,兄弟姐妹們紛紛反省在這個事件中自己的過失。有的人說,曾經聽到昌平侯的狂悖言論,但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及時提醒皇太子和報告父皇母後;有的人說,沒有主動創造機會讓皇太子和皇四子多多交流溝通;有的人說事發之後沒有多去撫慰父皇母後,承歡膝下,讓父母開心。


    一時間,人人自責,互相道歉,真誠友愛的場麵讓隨侍的內侍宮女們都覺得非常感動,忍不住紛紛落淚。


    從小伺候皇四子長大的內侍管家,不由得老淚縱橫,在心裏感謝上蒼:都是皇帝的仁德,皇後的賢良,感召到了上天的愛憐,讓皇子公主們如此明禮,如此友愛,這實在是天下人的福氣,是國家社稷的福氣啊,本來因為與舊少主離別在即而鬱積在心頭的悲傷,也因此一掃而光。


    皇太子遂令人上酒,年幼的弟妹以白水代酒,帶領兄弟姐妹們共同盟誓,願以今日之事為深刻教訓,從今以後,兄弟姐妹團結一心,共同看護好天下的安寧,為天下的繁榮昌盛而共同努力。


    大家一起舉杯盟誓,同聲共祝:“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在孩子們少年熱血、發自肺腑的盟誓聲中,昌平侯事件就這樣落下了帷幕,它總算是有了一個能對天下人交代過去的結局。


    (四


    皇太子率領弟妹們自願盟誓友愛互助的消息,傳到了劉申那裏,劉申心情大好,整個人頓時就光彩煥發。因為心情很好,疾病也霍然減輕了。劉申迅速地痊愈起來,很快就恢複了健康。伴隨著劉申的重新上朝,國家的一切,又都迴到了正常的軌道上。


    以前有些臣子,還覺得劉申對兒子處罰稍輕的,此刻,也都心悅誠服,對事情的結果,無話可說,相與共慶。


    向兄弟姐妹們深情辭行,灑淚分別之後,新一代的嶺南王崔承誌離開了皇宮的住處,在內務府官員的陪同下,騎馬走向了嶺南王府。


    路過京城的街道時,雖然不時地有百姓投來圍觀的目光,目光裏有著種種無言的評論,但是,崔承誌已經不覺得尷尬和難過了。此刻,他的心中澎湃著一股豪情,對自己的未來也不再悲觀失望,而是充滿了信心。


    他決定就這樣滿懷信心走向新的門庭,新的身份,他決定要用自己的一生,為血緣上的父親劉申,名義上的父親崔景龍,和自己母親的陳姓一族增光添彩,他決心,要把嶺南王府的美譽和傳奇延續下去。


    他雖然失去了皇子的身份,但是,他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正確的道路。


    他就這樣滿懷著對人生的信心,而穿越了自己年輕時代的錯誤,走向了新的生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吉諾彎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法唯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法唯心並收藏吉諾彎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