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根據我的迴憶,那口水井重修時保留了當年的外觀,隻是重修了坍塌腐朽中的木製井欄和遮蓋井口的風雨亭,在井後立了一塊石碑,講述曾飲此井水的僧人的故事,也講述了你曾在此喝過水的故事。∮,
我走到石碑前,伸手撫摸著刻在上麵的你的名字。
你的一生,我那麽深愛的你的音容笑貌,就這樣變成了石碑上冰涼的史事。
這就是一對恩愛情侶生離死別之後,那個未亡人,所需要獨自承擔的,無法分擔的,無法言說的,無法抵擋的,撕心裂肺的,深入每一個細胞的,悲痛。
百年孤獨,區區一百年的孤獨,它算得了什麽?!
那是無量無邊的孤獨,深邃無底,廣大無邊的孤獨!
在一個一切都會隨時坍塌毀壞的世界上,怎麽可能找得到穩固的幸福?你不可能找到穩固的幸福。因為,整個世界,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有過一瞬間、一刹那、一秒鍾的穩固。
最愛我們的男人,最強健、最勇敢、最專注、最深情的男人,也不可能帶給我們穩固的幸福。
正如最青春、最美麗、最忠貞、最溫柔的我,也不可能帶給他,這樣的幸福。
(二)
但是,穩固的幸福,它仍然是存在的。
仰望著高聳入雲的巨大金色佛像,仰望著佛像那寧靜的微笑,我就知道,永不動搖的穩固幸福,它一定是存在的。這位偉大的聖者,他就是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一個人,若沒有真正找到那永不動搖的穩固幸福,他決不可能有這樣的表情。他的心決不可能這樣祥和與平靜。
那一天,站在巨大的佛像下,我意識到,所有的佛像都是這樣獨自頂天立地的。並不需要一個愛侶,比肩牽手地站在旁邊。所以,那個穩固的幸福,它必定也不是在男女的恩愛結合當中找到的。它將會是在離於男女情感癡纏的情況下找到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這樣獨自頂天立地,無須靠在別人的肩膀上和依偎在別人的懷抱中。
就像我。我一直是認為離開了你,生命就從此毀滅了的。但,不知不覺間,我也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獨自生活了許多年了。我就這樣獨自活在這個世界上,送走了許多愛我,和不愛我的人。
我們,遠比自己以為的,要強大很多。
所有的這些故事,還有這篇遊記,我都已經說出來得太晚太晚了。可是,除非你的心,已經強大到能夠抵禦這種種深不見底的、蝕骨的傷痛,你是無法開始的。你是沒有力量去開始的。更沒有力量,結束。
愛情隻是無盡的痛苦。如果裏麵有過點滴的快樂的話,那快樂,也是被痛苦浸透的。這是我自己親證的。
沒有任何人能讓我相信這一點。
直到我自己,用血淚,親證。
(三)
孩子們,在這個世界上,我,陳琴兒,已經有很長時間都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
因為,我太老了。
因為記得之前的事情,我變得非常古老而滄桑。
我認得你們的童稚和年輕。但,你們,雖然每天都絡繹不絕地前來上林宮探望我,侍奉我,耐心地聽我無休無止地嘮叨陳年舊事,但是,我一點也不糊塗,我心裏非常清楚,你們早就已經不認得我是誰了。
一生當中,我最怕的就是故地重遊,但又忍不住想要故地重遊。我怕的是物是人非,昨日不再,但卻也隻有在這些你曾經存在過的地方,我才能再次地向自己證明:那一切,它們是存在過的。你,是存在過的。
這樣的證明,能支撐我,去麵對之後的漫長歲月。
這是幸福嗎?還是痛苦?我知道,有人會羨慕這樣深厚而長久的愛情。但我真的不知道,它究竟是幸福,還是痛苦。
在重建阿彌陀寺的大殿外,多了一尊新的塑像。那便是圓寂殉教的慧遠和尚的雕像。
那次,我獨自和那尊雕像待了很久。
我跪在雕像前,凝視著他平靜的麵容,嘴角微微的笑意。我向他拜伏下去。
我在心中向他傾訴和祈禱:“仁慈的聖者啊,如果史書上的記載是真的,您曾經真的能在生死狀態中自由自主地來去,那您就必定是破解了生死秘密的人。”
“您一定知道人斷氣之後所經曆的一切,您一定知道那個死後的世界,您也一定知道生死之間的那扇門在哪裏,知道怎樣穿越他。”
我在心裏對著塑像如是祈禱:“雖然在世人的眼裏,我是這個國家最尊貴、最成功、最值得羨慕的女人,但是,這些都不是我願求的。我唯一渴望的,就是擁有您這樣的了解。”
我在心裏說:“我願意付出所擁有的一切,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求終能如您一樣地擁有那樣的了知和那樣的能力。這樣,我就能知道他斷氣的過程中,斷氣之後都發生了什麽。我就能知道他在臨水昏迷囈語的時候都經曆了什麽。我就能進入到那個狀態中,那個時空,就能知道怎樣幫到他。”
我在心裏說:“如果我能幫到他,也就能幫到所有人。幫到我產難而死的母親,我被汗王的長刀劈為兩半的父親,幫到被剁成肉泥的吳順,幫到你在種種追悔和牽掛不舍中去世的父親,幫到你不堪忍受病痛而自縊的母親,就能幫到受辱跳井的養母,幫到那麽多在戰爭中被殺而死的平民和軍人。”
“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比王位之尊更有用的東西,更有力量的東西。我以這樣的卑微之身,女流之身,真誠祈求,有朝一日,能擁有它。不為自己長壽,不為自己永生,但為能夠進入生分際的那個時刻,幫助到一切無助的生命,解脫他們生命中最深刻的、最終極的那個痛苦。”
“我願意永生永世都獻出這個王權之尊,願意生生世世都永不為王室眷屬,但求能有您這樣的智慧,您這樣的能力,您這樣的慈悲。”
那一天,我曾如是發願。
(未完待續。)
根據我的迴憶,那口水井重修時保留了當年的外觀,隻是重修了坍塌腐朽中的木製井欄和遮蓋井口的風雨亭,在井後立了一塊石碑,講述曾飲此井水的僧人的故事,也講述了你曾在此喝過水的故事。∮,
我走到石碑前,伸手撫摸著刻在上麵的你的名字。
你的一生,我那麽深愛的你的音容笑貌,就這樣變成了石碑上冰涼的史事。
這就是一對恩愛情侶生離死別之後,那個未亡人,所需要獨自承擔的,無法分擔的,無法言說的,無法抵擋的,撕心裂肺的,深入每一個細胞的,悲痛。
百年孤獨,區區一百年的孤獨,它算得了什麽?!
那是無量無邊的孤獨,深邃無底,廣大無邊的孤獨!
在一個一切都會隨時坍塌毀壞的世界上,怎麽可能找得到穩固的幸福?你不可能找到穩固的幸福。因為,整個世界,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有過一瞬間、一刹那、一秒鍾的穩固。
最愛我們的男人,最強健、最勇敢、最專注、最深情的男人,也不可能帶給我們穩固的幸福。
正如最青春、最美麗、最忠貞、最溫柔的我,也不可能帶給他,這樣的幸福。
(二)
但是,穩固的幸福,它仍然是存在的。
仰望著高聳入雲的巨大金色佛像,仰望著佛像那寧靜的微笑,我就知道,永不動搖的穩固幸福,它一定是存在的。這位偉大的聖者,他就是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一個人,若沒有真正找到那永不動搖的穩固幸福,他決不可能有這樣的表情。他的心決不可能這樣祥和與平靜。
那一天,站在巨大的佛像下,我意識到,所有的佛像都是這樣獨自頂天立地的。並不需要一個愛侶,比肩牽手地站在旁邊。所以,那個穩固的幸福,它必定也不是在男女的恩愛結合當中找到的。它將會是在離於男女情感癡纏的情況下找到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這樣獨自頂天立地,無須靠在別人的肩膀上和依偎在別人的懷抱中。
就像我。我一直是認為離開了你,生命就從此毀滅了的。但,不知不覺間,我也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獨自生活了許多年了。我就這樣獨自活在這個世界上,送走了許多愛我,和不愛我的人。
我們,遠比自己以為的,要強大很多。
所有的這些故事,還有這篇遊記,我都已經說出來得太晚太晚了。可是,除非你的心,已經強大到能夠抵禦這種種深不見底的、蝕骨的傷痛,你是無法開始的。你是沒有力量去開始的。更沒有力量,結束。
愛情隻是無盡的痛苦。如果裏麵有過點滴的快樂的話,那快樂,也是被痛苦浸透的。這是我自己親證的。
沒有任何人能讓我相信這一點。
直到我自己,用血淚,親證。
(三)
孩子們,在這個世界上,我,陳琴兒,已經有很長時間都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
因為,我太老了。
因為記得之前的事情,我變得非常古老而滄桑。
我認得你們的童稚和年輕。但,你們,雖然每天都絡繹不絕地前來上林宮探望我,侍奉我,耐心地聽我無休無止地嘮叨陳年舊事,但是,我一點也不糊塗,我心裏非常清楚,你們早就已經不認得我是誰了。
一生當中,我最怕的就是故地重遊,但又忍不住想要故地重遊。我怕的是物是人非,昨日不再,但卻也隻有在這些你曾經存在過的地方,我才能再次地向自己證明:那一切,它們是存在過的。你,是存在過的。
這樣的證明,能支撐我,去麵對之後的漫長歲月。
這是幸福嗎?還是痛苦?我知道,有人會羨慕這樣深厚而長久的愛情。但我真的不知道,它究竟是幸福,還是痛苦。
在重建阿彌陀寺的大殿外,多了一尊新的塑像。那便是圓寂殉教的慧遠和尚的雕像。
那次,我獨自和那尊雕像待了很久。
我跪在雕像前,凝視著他平靜的麵容,嘴角微微的笑意。我向他拜伏下去。
我在心中向他傾訴和祈禱:“仁慈的聖者啊,如果史書上的記載是真的,您曾經真的能在生死狀態中自由自主地來去,那您就必定是破解了生死秘密的人。”
“您一定知道人斷氣之後所經曆的一切,您一定知道那個死後的世界,您也一定知道生死之間的那扇門在哪裏,知道怎樣穿越他。”
我在心裏對著塑像如是祈禱:“雖然在世人的眼裏,我是這個國家最尊貴、最成功、最值得羨慕的女人,但是,這些都不是我願求的。我唯一渴望的,就是擁有您這樣的了解。”
我在心裏說:“我願意付出所擁有的一切,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求終能如您一樣地擁有那樣的了知和那樣的能力。這樣,我就能知道他斷氣的過程中,斷氣之後都發生了什麽。我就能知道他在臨水昏迷囈語的時候都經曆了什麽。我就能進入到那個狀態中,那個時空,就能知道怎樣幫到他。”
我在心裏說:“如果我能幫到他,也就能幫到所有人。幫到我產難而死的母親,我被汗王的長刀劈為兩半的父親,幫到被剁成肉泥的吳順,幫到你在種種追悔和牽掛不舍中去世的父親,幫到你不堪忍受病痛而自縊的母親,就能幫到受辱跳井的養母,幫到那麽多在戰爭中被殺而死的平民和軍人。”
“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比王位之尊更有用的東西,更有力量的東西。我以這樣的卑微之身,女流之身,真誠祈求,有朝一日,能擁有它。不為自己長壽,不為自己永生,但為能夠進入生分際的那個時刻,幫助到一切無助的生命,解脫他們生命中最深刻的、最終極的那個痛苦。”
“我願意永生永世都獻出這個王權之尊,願意生生世世都永不為王室眷屬,但求能有您這樣的智慧,您這樣的能力,您這樣的慈悲。”
那一天,我曾如是發願。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