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晨的霧氣還沒有完全消散。你和劉申並肩漫步在燕塘關得勝門高大的城牆上。
這城牆是劉申的父親在世的時候建成的。老漢王一生都很重視城防,無論是南漢還是北漢,所有主要的關隘,城牆都特別堅固。
劉申撫摸著城垛上的一磚一石,看著上麵刻著的製磚年代和工匠的名字。
他感慨地說:“很久沒有來過燕塘關了。上一次和父王一起站立在這城牆上時,我還隻有8歲而已。”
劉申說:“那天,父王帶著我來到北關的這麵城牆上。我們父子也是這樣,沿著城牆上的甬道並肩漫步。我們一起在城垛上向北方眺望。父王指給我看霧靄茫茫的遠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勿吉人的草原,它是那麽的遼闊深廣。父王對我說,那是我們漢人主要威脅來自的方向。父王說,他多麽希望能盡快統一漢地,建立強大的王權,然後全力以赴地為漢地解除這來自北方的戰爭威脅。”
“父王對我說,兒子,你要記得,這是高懸在漢地人民頭上的一把利劍,你長大之後,要為漢地的人民,去除它。”
劉申說:“那時候,父王還隻有我一個兒子。雖然他年輕時也有過其他的兒子,但是在無數的征戰中,他們都沒有活到成年。他以為自己年齡漸大,以後再也不會有兒子出生了。所以,我的出生讓他欣喜若狂。他一直將我愛如珍寶。”
劉申說:“我小的時候,父王一直都格外寵愛我。他無論做什麽要緊的事情,都會把我帶在身邊,讓我看著,教我其中的道理。雖然他沒有明確地說過,但是周圍的人都知道,父王是肯定要傳位給我的。他一直都把我當成未來的國王來培養和造就。”
劉申說:“雖然後來父王為了獲得財力方麵的支持,又冊立了新的王後,而年輕的王後也為父親生下了弟弟,但弟弟從小就體弱多病,好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都在大病小病之中。父親雖然欣喜,卻也擔憂。他一直覺得這老年得來的幼子,恐怕也是難以養大成人的。”
劉申說:“我從13歲開始,就幫助父親料理朝政,16歲就開衙建府,從此之後,一天也沒有脫離過朝政。父親把他生平治理天下的心得,都對我傾囊相授。”
劉申說:“弟弟雖然病病歪歪的,但他母親對他的照料真是嘔心瀝血,無微不至。在他母親如此不惜所有的精心嗬護之下,他終於長大了,而且身體也慢慢好了。”
“弟弟滿了12歲之後,父王的煩惱開始了。圍繞世子是立長還是立嫡的問題,朝野上下開始紛爭起來。父王幾經猶豫,但最終還是敵不過王後母家的強大勢力影響,決定要沿習曆代的規矩,舍長立嫡。我記得,那一天,父親在書房裏單獨召見了我,他親自向我宣布了他最後的決定。他請我理解這決定背後的種種製衡、種種考慮、種種不得已。”
“父王對我說:兒子啊,外麵的人都以為,一個人做了君王就可以隨心所欲,但是,隻有自己也坐在這個位置上,你才能明白其中的滋味。父王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可以隨心所欲的,縱然身為君王,也仍然有必須要顧忌的,必須要順應的,必須要忍受的,必須要妥協的。”
“那天,父王對我說,申兒,你是父王傾注心力最多的孩子,是父王最器重的孩子,也是父王最放心的孩子,父王相信你懂得什麽叫做顧全大局,懂得什麽叫做兄弟情誼,父王相信你,會做你弟弟最傑出的幫手,最忠誠的臣子,會照顧你的弟弟,輔佐你的弟弟,兄弟同心,共同把父王的心願發揚光大,建設好這個國家。”
劉申說:“父王對我說,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相信我,一定會做到。父王的這些話,至今言猶在耳。我很慚愧。迄今為止,我一件也沒有做到。”
你看著劉申。你能感覺到他內心的痛苦。
你說:“漢王,有時候,在照顧天下的痛苦,和照顧一己內心的痛苦之間,必須做一個選擇。是愛惜羽毛,珍貴名節,還是不拘小節,擔荷大義。於此兩者之間,必須要做一個選擇。”
你說:“有時候,這就是我們的宿命。”
劉申看著你。你的話說到了他的心裏,激起了他強烈的共鳴。他在心裏非常感謝你的理解。
你說:“我願為漢王,至少實現先王的一個心願:去除數百年來高懸在漢地人民頭上的那把利劍。”
你說:“我願用生命,去為漢王,做到這一點。”
(二)
你們不知不覺走過了一座門樓。
你說:“漢王這次以馬官身份來見我第一麵,是對我有所防範吧。”
劉申說:“大將軍是明白人,我也不用說遮掩的話。不瞞大將軍說,我的確有這一方麵的考慮。定國公是父王最忠誠的臣子之一,當年的嫡庶之爭中,你父親是主張遵循成例,堅定立嫡的。雖然弟弟不成器,這麽多年,你父親始終都對他忠心耿耿,沒有生過半點異心。”
劉申說:“你父親的嶽丈家,也就是你的舅家丁氏一族,也是世代簪纓的名門望族,在當年的兩王紛爭中,他們也選擇了遵從父王的遺旨,擁立弟弟。有著這種種的絲縷關聯,我不能不聽從臣下的勸諫,有必要的戒備。畢竟你我之間,隻是互聞其名,從未謀麵。常言道,兵不厭詐,我怎麽知道你邀約我來見麵,會不會是替我弟弟設下的一個陷阱呢。”
劉申說:“大將軍可以諒解本王的這點小小的自保機心嗎?”
你說:“漢王客氣了。漢王身份尊貴,能不遠千裏親來赴約,是我無上的榮幸。當今之世,諸強自立,肯為我的一個邀約,就這樣赴湯蹈火,以身犯險的,也就僅有漢王一人而已。我保護漢王還猶恐不及,又怎麽會有加害之心呢?這是我的肺腑之言。願漢王能夠深信不疑。”
你說:“漢王放心。父親是父親,舅家是舅家。我想,無論是父親,還是外祖父一族,當初那樣的選擇,也並不是認同峒城的漢王有著治國的才具,而是為了維護王權傳承規則的穩定性,杜絕長久的天下亂源。雖然選擇各有原因,但是,用心卻是與你我一致的,都是為了減輕天下的痛苦,維護天下的太平。”
你說:“我看清楚的事情,不會因為父親以前的選擇或者舅家的態度而改變。漢王當知我是謀定而後動的人,並不是朝三暮四,莫衷一是的類型,也還請漢王體察我父親和舅家當年選擇的初心,勿以為忤,善能寬宏。”
劉申說:“這個自然。做主君的人,應該公私分明,我不會因此對當年出於公心而支持立嫡的臣下心懷私憤。”
劉申說:“即使我將來能得了天下,也決不會因此而挾私報複,迴頭去算那些舊賬。這一點,劉申也是一諾千金,也請大將軍和大將軍的親眷盡可放心。”
你說:“多謝漢王寬宏不究。”
早晨的霧氣還沒有完全消散。你和劉申並肩漫步在燕塘關得勝門高大的城牆上。
這城牆是劉申的父親在世的時候建成的。老漢王一生都很重視城防,無論是南漢還是北漢,所有主要的關隘,城牆都特別堅固。
劉申撫摸著城垛上的一磚一石,看著上麵刻著的製磚年代和工匠的名字。
他感慨地說:“很久沒有來過燕塘關了。上一次和父王一起站立在這城牆上時,我還隻有8歲而已。”
劉申說:“那天,父王帶著我來到北關的這麵城牆上。我們父子也是這樣,沿著城牆上的甬道並肩漫步。我們一起在城垛上向北方眺望。父王指給我看霧靄茫茫的遠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勿吉人的草原,它是那麽的遼闊深廣。父王對我說,那是我們漢人主要威脅來自的方向。父王說,他多麽希望能盡快統一漢地,建立強大的王權,然後全力以赴地為漢地解除這來自北方的戰爭威脅。”
“父王對我說,兒子,你要記得,這是高懸在漢地人民頭上的一把利劍,你長大之後,要為漢地的人民,去除它。”
劉申說:“那時候,父王還隻有我一個兒子。雖然他年輕時也有過其他的兒子,但是在無數的征戰中,他們都沒有活到成年。他以為自己年齡漸大,以後再也不會有兒子出生了。所以,我的出生讓他欣喜若狂。他一直將我愛如珍寶。”
劉申說:“我小的時候,父王一直都格外寵愛我。他無論做什麽要緊的事情,都會把我帶在身邊,讓我看著,教我其中的道理。雖然他沒有明確地說過,但是周圍的人都知道,父王是肯定要傳位給我的。他一直都把我當成未來的國王來培養和造就。”
劉申說:“雖然後來父王為了獲得財力方麵的支持,又冊立了新的王後,而年輕的王後也為父親生下了弟弟,但弟弟從小就體弱多病,好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都在大病小病之中。父親雖然欣喜,卻也擔憂。他一直覺得這老年得來的幼子,恐怕也是難以養大成人的。”
劉申說:“我從13歲開始,就幫助父親料理朝政,16歲就開衙建府,從此之後,一天也沒有脫離過朝政。父親把他生平治理天下的心得,都對我傾囊相授。”
劉申說:“弟弟雖然病病歪歪的,但他母親對他的照料真是嘔心瀝血,無微不至。在他母親如此不惜所有的精心嗬護之下,他終於長大了,而且身體也慢慢好了。”
“弟弟滿了12歲之後,父王的煩惱開始了。圍繞世子是立長還是立嫡的問題,朝野上下開始紛爭起來。父王幾經猶豫,但最終還是敵不過王後母家的強大勢力影響,決定要沿習曆代的規矩,舍長立嫡。我記得,那一天,父親在書房裏單獨召見了我,他親自向我宣布了他最後的決定。他請我理解這決定背後的種種製衡、種種考慮、種種不得已。”
“父王對我說:兒子啊,外麵的人都以為,一個人做了君王就可以隨心所欲,但是,隻有自己也坐在這個位置上,你才能明白其中的滋味。父王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可以隨心所欲的,縱然身為君王,也仍然有必須要顧忌的,必須要順應的,必須要忍受的,必須要妥協的。”
“那天,父王對我說,申兒,你是父王傾注心力最多的孩子,是父王最器重的孩子,也是父王最放心的孩子,父王相信你懂得什麽叫做顧全大局,懂得什麽叫做兄弟情誼,父王相信你,會做你弟弟最傑出的幫手,最忠誠的臣子,會照顧你的弟弟,輔佐你的弟弟,兄弟同心,共同把父王的心願發揚光大,建設好這個國家。”
劉申說:“父王對我說,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相信我,一定會做到。父王的這些話,至今言猶在耳。我很慚愧。迄今為止,我一件也沒有做到。”
你看著劉申。你能感覺到他內心的痛苦。
你說:“漢王,有時候,在照顧天下的痛苦,和照顧一己內心的痛苦之間,必須做一個選擇。是愛惜羽毛,珍貴名節,還是不拘小節,擔荷大義。於此兩者之間,必須要做一個選擇。”
你說:“有時候,這就是我們的宿命。”
劉申看著你。你的話說到了他的心裏,激起了他強烈的共鳴。他在心裏非常感謝你的理解。
你說:“我願為漢王,至少實現先王的一個心願:去除數百年來高懸在漢地人民頭上的那把利劍。”
你說:“我願用生命,去為漢王,做到這一點。”
(二)
你們不知不覺走過了一座門樓。
你說:“漢王這次以馬官身份來見我第一麵,是對我有所防範吧。”
劉申說:“大將軍是明白人,我也不用說遮掩的話。不瞞大將軍說,我的確有這一方麵的考慮。定國公是父王最忠誠的臣子之一,當年的嫡庶之爭中,你父親是主張遵循成例,堅定立嫡的。雖然弟弟不成器,這麽多年,你父親始終都對他忠心耿耿,沒有生過半點異心。”
劉申說:“你父親的嶽丈家,也就是你的舅家丁氏一族,也是世代簪纓的名門望族,在當年的兩王紛爭中,他們也選擇了遵從父王的遺旨,擁立弟弟。有著這種種的絲縷關聯,我不能不聽從臣下的勸諫,有必要的戒備。畢竟你我之間,隻是互聞其名,從未謀麵。常言道,兵不厭詐,我怎麽知道你邀約我來見麵,會不會是替我弟弟設下的一個陷阱呢。”
劉申說:“大將軍可以諒解本王的這點小小的自保機心嗎?”
你說:“漢王客氣了。漢王身份尊貴,能不遠千裏親來赴約,是我無上的榮幸。當今之世,諸強自立,肯為我的一個邀約,就這樣赴湯蹈火,以身犯險的,也就僅有漢王一人而已。我保護漢王還猶恐不及,又怎麽會有加害之心呢?這是我的肺腑之言。願漢王能夠深信不疑。”
你說:“漢王放心。父親是父親,舅家是舅家。我想,無論是父親,還是外祖父一族,當初那樣的選擇,也並不是認同峒城的漢王有著治國的才具,而是為了維護王權傳承規則的穩定性,杜絕長久的天下亂源。雖然選擇各有原因,但是,用心卻是與你我一致的,都是為了減輕天下的痛苦,維護天下的太平。”
你說:“我看清楚的事情,不會因為父親以前的選擇或者舅家的態度而改變。漢王當知我是謀定而後動的人,並不是朝三暮四,莫衷一是的類型,也還請漢王體察我父親和舅家當年選擇的初心,勿以為忤,善能寬宏。”
劉申說:“這個自然。做主君的人,應該公私分明,我不會因此對當年出於公心而支持立嫡的臣下心懷私憤。”
劉申說:“即使我將來能得了天下,也決不會因此而挾私報複,迴頭去算那些舊賬。這一點,劉申也是一諾千金,也請大將軍和大將軍的親眷盡可放心。”
你說:“多謝漢王寬宏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