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兩人此刻走入廣場之內,隻見金甲披身的禦林軍守護四方,身著官袍的大臣將軍們相互聚首,兩相交談。
而隨著狄仁傑走來,廣場上幾乎所有的官員們都停下了嘴上的交流,將目光看向了這位被暗稱‘青衣宰相’的超凡強者。
一時間的寂靜,讓楚朝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唿吸。
“狄大人。”
狄仁傑筆直地朝登天梯下走去,而這段路上他遇到的每名官員,都下意識地朝旁走了一步,彎腰行禮問候。
便是官階上和他平級的從一品廟堂大佬,以及那三位依稀可見白發的三省宰相,亦是如此。
狄仁傑目不斜視,一臉淡漠,隻有麵對德高望重、勞苦功高的三省宰相時,才會停下腳步,稍稍還禮。
然後,他徑直地走到登天階之前,隻差一步便可邁上台階的位置。
這個位置,比之三省宰相還要靠前!
沒有人有質疑和指責的念頭,仿佛理應如此。
這就是狄仁傑這十二年在長安這座大唐最頂級廟堂場上留下的赫赫威勢!
幾乎每名官員,在看向這襲青衣背影的時候,眼裏都有著一絲......忌憚!
這忌憚,不是因為其位於大陸之巔的超凡實力,而是因為.......權力!
楚朝站在狄仁傑的一旁,額頭上正在冒著冷汗,他現在隻感覺後背如有萬芒直刺,渾身都不自在。
哪怕是神經再大條,在這種場合都不可能做到無動於衷。
“狄大人,我.....”
“無妨!”
狄仁傑負手而立,閉目養神,聽到楚朝開口後,他直接打斷了楚朝想說的話,道:“你這極道使是陛下所設,雖是官位,卻無官身,而且是跟著我而來,沒什麽問題。”
“好的...”
楚朝聞言後放鬆了許多,但渾身還是站得筆直,目光隻盯著正前方的登天梯階。
狄仁傑瞄了一眼渾身上下都寫著緊張二字的楚朝,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平日裏,元芳不喜廟堂之上的氛圍,再加上年紀還小,就沒有跟他一起來過。此刻帶著楚朝,就仿佛十二年前,帶著元芳,第一次走進這令人忍不住心生怖畏的大明宮一樣。
不同的是,十二年前他是站在廣場的邊緣,周圍盡是一片疏遠與質疑。而十二年後,他已經站在了最前列的位置,曾經的那些目光,都已經變做了另外一種姿態。
孤身一人?
那就孤身一人。
他知道女帝的意思,也清楚女帝所希望的治安司首,應該是什麽模樣。
聲名響遍大陸的青衣司首、斷案大師,在那威風赫赫的背後,卻是一片孤獨。
陛下......
狄仁傑心中一聲輕歎,眼睛緩緩上抬,看著那九十九級登天之階,感受著天元殿內的那道無雙威勢。
心緒依舊如十二年前一樣。
充滿敬畏!
......
正當狄仁傑暗自多愁善感,楚朝站得甚是僵硬的時候,一聲清脆鍾響,讓所有人的脊背都為之一挺。
今日的大唐朝會,開始了!
以狄仁傑為首,廣場內所有即將參加朝會的官員,開始一步一步地走上九十九級登天階。楚朝小心翼翼地踩著,本照少年郎的性子,必會急不可耐地連上兩三級台階,哪會安安分分地一級一級地走著。
但眼下,女帝天威近在咫尺,狄仁傑的超凡之力溢散而開,每三級一人的禦林軍虎視眈眈,楚朝可不想做大唐有史以來第一個因為不會走台階違反禮數而鈴鐺下獄的人。
感到有些無聊之餘,楚朝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那就是官員們登階時的腳步聲。
有的腳步聲顯得微弱,想來那是剛剛調職入長安的官員們,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意氣風發,但腳步上卻是有些緊張。
有的腳步聲很是沉重,發出這些聲音的官員們臉上有些陰沉,估摸著是遇到了棘手的事務。
第三種腳步聲則是沉穩,三省宰相如此,狄仁傑亦是如此,這類人目不斜視,下巴微微仰起,將自己的正臉始終對向天元殿的百丈大門。
九十九級登天階,亦是人生百態。
楚朝想完這些,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的腳步,然後很自覺地將自己歸入到第三類中。
大明宮代表著長安城的最高處,天元殿則是大明宮的“頂峰”。
走過恢弘壯觀的十丈大門,楚朝踏入天元殿,環顧四周。
淡金色的金屬牆璧盈散著淡淡的威壓,那是其上的法陣所致。
金屬四方璧身上雕刻著青龍朱雀、玄武白虎四尊聖獸,天花頂上則刻著中域聖獸之首的麒麟紋像。
支撐天元殿的四根大柱分列四方,其上刻著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更是顯得巍峨大觀。
百官陸續進入,文官武官左右站齊,按官階大小自前至後於帝座前站定。
因為帝國四位征字大將軍鎮守大唐邊疆,為了防止出現文強武弱的現象,狄仁傑站在了兵部尚書之前,位於武官之首。
這也是自狄仁傑三年前升至從一品後所有的變化,而當女帝親口下達這個旨意的時候,整座大唐官場都因此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當所有人都站定之後,武則天身著淡金色帝袍從天元殿後側緩緩走入。那一套萬萬歲和其它的禮儀自然是少不了的。
楚朝按照狄仁傑的授意,站在了兵部三位侍郎之後,處於武官隊列中居中的位置。當見禮完畢後,楚朝這才偷偷摸摸地看了一眼帝座上威嚴無匹強大如獄的武則天......旁的上官婉兒。
隻見這可人兒目不斜視,仿佛雕塑般護衛在武則天身旁,便是察覺到了楚朝的目光,她也沒有絲毫動作。
楚朝偷偷瞄了幾眼之後便收迴了目光,開始用看戲的目光看著早朝的種種。
今日也沒有什麽大事,除了禦史台的“嘴強王者”照例舉報幾名官員,並和其展開了一場讓楚朝大開眼見的唇槍舌戰外,最出風頭的就是禮部尚書了。
誰讓最近最大的事就是陛下的登基大慶呢。
於是在武則天略帶笑意的目光下,仿佛打了雞血的禮部尚書那是說得唾沫橫飛,恨不得把每一塊紅布的擺設都說得清清楚楚。
而隨著狄仁傑走來,廣場上幾乎所有的官員們都停下了嘴上的交流,將目光看向了這位被暗稱‘青衣宰相’的超凡強者。
一時間的寂靜,讓楚朝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唿吸。
“狄大人。”
狄仁傑筆直地朝登天梯下走去,而這段路上他遇到的每名官員,都下意識地朝旁走了一步,彎腰行禮問候。
便是官階上和他平級的從一品廟堂大佬,以及那三位依稀可見白發的三省宰相,亦是如此。
狄仁傑目不斜視,一臉淡漠,隻有麵對德高望重、勞苦功高的三省宰相時,才會停下腳步,稍稍還禮。
然後,他徑直地走到登天階之前,隻差一步便可邁上台階的位置。
這個位置,比之三省宰相還要靠前!
沒有人有質疑和指責的念頭,仿佛理應如此。
這就是狄仁傑這十二年在長安這座大唐最頂級廟堂場上留下的赫赫威勢!
幾乎每名官員,在看向這襲青衣背影的時候,眼裏都有著一絲......忌憚!
這忌憚,不是因為其位於大陸之巔的超凡實力,而是因為.......權力!
楚朝站在狄仁傑的一旁,額頭上正在冒著冷汗,他現在隻感覺後背如有萬芒直刺,渾身都不自在。
哪怕是神經再大條,在這種場合都不可能做到無動於衷。
“狄大人,我.....”
“無妨!”
狄仁傑負手而立,閉目養神,聽到楚朝開口後,他直接打斷了楚朝想說的話,道:“你這極道使是陛下所設,雖是官位,卻無官身,而且是跟著我而來,沒什麽問題。”
“好的...”
楚朝聞言後放鬆了許多,但渾身還是站得筆直,目光隻盯著正前方的登天梯階。
狄仁傑瞄了一眼渾身上下都寫著緊張二字的楚朝,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平日裏,元芳不喜廟堂之上的氛圍,再加上年紀還小,就沒有跟他一起來過。此刻帶著楚朝,就仿佛十二年前,帶著元芳,第一次走進這令人忍不住心生怖畏的大明宮一樣。
不同的是,十二年前他是站在廣場的邊緣,周圍盡是一片疏遠與質疑。而十二年後,他已經站在了最前列的位置,曾經的那些目光,都已經變做了另外一種姿態。
孤身一人?
那就孤身一人。
他知道女帝的意思,也清楚女帝所希望的治安司首,應該是什麽模樣。
聲名響遍大陸的青衣司首、斷案大師,在那威風赫赫的背後,卻是一片孤獨。
陛下......
狄仁傑心中一聲輕歎,眼睛緩緩上抬,看著那九十九級登天之階,感受著天元殿內的那道無雙威勢。
心緒依舊如十二年前一樣。
充滿敬畏!
......
正當狄仁傑暗自多愁善感,楚朝站得甚是僵硬的時候,一聲清脆鍾響,讓所有人的脊背都為之一挺。
今日的大唐朝會,開始了!
以狄仁傑為首,廣場內所有即將參加朝會的官員,開始一步一步地走上九十九級登天階。楚朝小心翼翼地踩著,本照少年郎的性子,必會急不可耐地連上兩三級台階,哪會安安分分地一級一級地走著。
但眼下,女帝天威近在咫尺,狄仁傑的超凡之力溢散而開,每三級一人的禦林軍虎視眈眈,楚朝可不想做大唐有史以來第一個因為不會走台階違反禮數而鈴鐺下獄的人。
感到有些無聊之餘,楚朝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那就是官員們登階時的腳步聲。
有的腳步聲顯得微弱,想來那是剛剛調職入長安的官員們,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意氣風發,但腳步上卻是有些緊張。
有的腳步聲很是沉重,發出這些聲音的官員們臉上有些陰沉,估摸著是遇到了棘手的事務。
第三種腳步聲則是沉穩,三省宰相如此,狄仁傑亦是如此,這類人目不斜視,下巴微微仰起,將自己的正臉始終對向天元殿的百丈大門。
九十九級登天階,亦是人生百態。
楚朝想完這些,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的腳步,然後很自覺地將自己歸入到第三類中。
大明宮代表著長安城的最高處,天元殿則是大明宮的“頂峰”。
走過恢弘壯觀的十丈大門,楚朝踏入天元殿,環顧四周。
淡金色的金屬牆璧盈散著淡淡的威壓,那是其上的法陣所致。
金屬四方璧身上雕刻著青龍朱雀、玄武白虎四尊聖獸,天花頂上則刻著中域聖獸之首的麒麟紋像。
支撐天元殿的四根大柱分列四方,其上刻著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更是顯得巍峨大觀。
百官陸續進入,文官武官左右站齊,按官階大小自前至後於帝座前站定。
因為帝國四位征字大將軍鎮守大唐邊疆,為了防止出現文強武弱的現象,狄仁傑站在了兵部尚書之前,位於武官之首。
這也是自狄仁傑三年前升至從一品後所有的變化,而當女帝親口下達這個旨意的時候,整座大唐官場都因此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當所有人都站定之後,武則天身著淡金色帝袍從天元殿後側緩緩走入。那一套萬萬歲和其它的禮儀自然是少不了的。
楚朝按照狄仁傑的授意,站在了兵部三位侍郎之後,處於武官隊列中居中的位置。當見禮完畢後,楚朝這才偷偷摸摸地看了一眼帝座上威嚴無匹強大如獄的武則天......旁的上官婉兒。
隻見這可人兒目不斜視,仿佛雕塑般護衛在武則天身旁,便是察覺到了楚朝的目光,她也沒有絲毫動作。
楚朝偷偷瞄了幾眼之後便收迴了目光,開始用看戲的目光看著早朝的種種。
今日也沒有什麽大事,除了禦史台的“嘴強王者”照例舉報幾名官員,並和其展開了一場讓楚朝大開眼見的唇槍舌戰外,最出風頭的就是禮部尚書了。
誰讓最近最大的事就是陛下的登基大慶呢。
於是在武則天略帶笑意的目光下,仿佛打了雞血的禮部尚書那是說得唾沫橫飛,恨不得把每一塊紅布的擺設都說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