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研製的火藥兵器主要是重火炮為主。清人製造火器始於後金天聰五年(1631),入關前當時的錦州成為清軍火器的製造基地。
公元1642年,皇太極命漢八旗諸頭領率所部炮匠到錦州鑄神威大將軍炮(紅夷大炮),1643年又派人赴錦州督造紅夷炮,像這樣一批批地遣官造炮,清代第一次火器生產的**。
清代前期仍大量製造,清順治年間,出於鎮壓農民軍和消滅南明抵抗政權的需要,清廷在北京設立炮廠、火藥廠,由兵仗局統一管理,由此導致了清代第二次火器生產的**。
1644年清軍入關前,大明還能能利用原有的不成規模的火炮和新製火炮與精於騎射、擅長野戰和清軍抗衡。
1644年清軍入關後,明軍、義軍就再也無法阻擋精於騎射、擅長野戰和擁有先進的紅夷炮群裝備為主的清軍抗衡了。
到康熙時,滿清火器製造的規模、質量、工藝都達到高峰。
清中期後統治穩定,同時為了防範漢人,有利於滿清的統治,滿清就停頓了火器的發展。
直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前後,在內憂外患下,清政府又大量趕製火器,清代第三次火器生產的**。
但此時滿清的火器技術、性能已大大落後於西方列強所製,再也阻擋不了西方對中國的入侵了。
清代初期的大炮吸取了西洋炮的先進技術,並有所發展。
清政府還給所有的大炮都安上了瞄準器,提高了發射的準確率。
他們還加強了炮身,像“神威大將軍”炮身長8尺5寸,這樣就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增強了火炮的殺傷威力。再加上有了炮車炮架,又采用子炮。
這樣,清朝的大炮比明代就有了很大的改進,既增強了火炮的殺傷力,又提高了火炮的速度,而且,清代的大炮已經按重量分成了輕炮、重炮兩種。
從27斤到390斤稱為輕炮,從560斤至7000斤稱為重炮。
清軍入關前和統一中國時用的大多是重炮,像“神威大將軍”重3800斤,他們用這些重炮攻打城池,無堅不摧,保證了戰鬥的順利進行。
後來,平定三藩叛亂的戰鬥多在山區進行,重型炮不便行軍和使用,清政府就造了許多輕型炮,來鎮壓叛亂。
清代初期大炮的形體,以及名字依然仿照明朝的“神威大將軍”,為長形筒體,前龠後豐,大炮的長短和口徑成一定比例。
以銅鑄炮,前細後粗,長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用藥2。5公斤、鐵子5公斤,安裝在四輪炮車上,具有身管長、彈藥量大的優點,是攻摧堅城的利器。
該炮屬前裝式火炮,即火藥與彈丸由炮口直接裝入,采用火繩點火,炮管內無膛線,為滑膛火炮。炮體為銅製,中部稍後兩旁置耳軸,用以支撐、平衡炮體和調整俯仰角度,增強火炮殺傷範圍及火力機動性。
此次施郎、黃庭等人帶來的禮物正是神威大將軍炮。
看到這些火炮,鄭成功很高興。
有了重火炮以後攻打城池相對容易多了!
心情大好的鄭成功在酒宴上萍萍勸酒,愣是將黃庭、施郎等人灌的爛醉如泥。
而一直為為錢糧,地盤所苦惱的鄭成功,在心頭煩心之事解決後,這次他在酒宴上也放開了心結,縱情放肆了一把。
對於手下的敬酒也是來者不拒,喝醉後,心情大好的鄭成功一時興起甚至在酒宴中,把劍當眾表演了一把劍舞,更是惹得手下一陣叫好聲。
自傲,好勝心強的施郎在聽到眾人的喝彩時,也是掙紮地起身,想上前舞弄一把,可惜被烈酒灌醉的他,剛飛舞了幾下,就倒下唿唿大睡了,惹得眾人一陣嘲笑。
這一頓酒宴,大夥是各自盡興,皆大歡喜。
唯一的小瑕疵,就是鄭成功自己也沒有堅持到酒宴的最後,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不過,黃庭等人倒是因此對劉明更加的感激和忠誠了。
黃庭等人覺得鄭成功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他沒有將自己等人當做外人,能夠做到一視同仁,故此才會如此失態的。
就連一向看不慣鄭成功的施郎對此,也是覺得鄭成功這個人雖然本事不怎麽樣,但為人卻是豪爽,勉強算是可以投靠的人選。
在中國,酒宴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絕佳之地,一通酒喝下去,本來關係不算太好,甚至有些對立的林習山、楊才與新近投靠的黃庭、成升等人關係立馬就有了好轉。
雖然不是親密無間,但也是相處融洽了。當然施郎除外,那種二百五的性格在哪裏都是被排斥的對象。隻是施郎那個家夥還不自覺,常常以為是自己不屑於與他們同伍。
對於施郎這種性格最為幽怨的就是鄭成功了,那個該死的二百五,總是自持甚高,常常讓身為主公的鄭成功下不來台。
就比如,酒宴開完的隔天,鄭成功決定要去攻打饒平縣城,一則是為了能搜集錢糧,二則是為了能親自測試重火炮對攻克城池的效果到底有多大,好為日後積累經驗。於是鄭成功下令調大軍齊去攻打饒平。
可命令剛下,那個施郎當場就跳出來,拍拍胸口道,“大將軍不必如此勞煩,饒平縣原本隻有三四千兵馬,被郝尚久抽調了二千五兵馬後,此時的城內隻有一千多兵馬。大將軍隻要借我三百士兵前去城下示威一把,饒平縣必然可不戰而獲。”
三百多士兵就敢去攻打一千多兵馬守護的城池,聽到施郎大言不慚地自誇,鄭成功差點沒被自己的口水咽著,好懸才迴過神說道,“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滿清無好人物,倘有人趁機你無備,以騎兵衝殺,非惟五百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
既然可以依法取勝,又必去弄險,再說了自己還要去試驗一把重火炮的威力,哪能讓施郎攪和了,於是鄭成功沒有采用施郎的計策。
看到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采納,施郎怏怏不悅。
鄭成功率領著二千多大軍徐徐向饒平縣城推進,廣東饒平製縣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
此前南宋龍圖閣學士王十朋曾遊曆於饒,夜宿雙流寺,聞鼓角聲,起視四方,見山川奇秀,說此處將來必為城邑。遂題“天下大亂,此處無憂;天下饑荒,此處半收”的碑記,置縣時以此寓意取縣名“饒平”。蓋“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也。縣治設於弦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縣名迄今未變。
大軍來到饒平城下,隻見城門緊閉,城上並無一兵一將,旌旗也盡皆隱匿。
看到如此情景,施郎再次跳出來說道,“大將軍,想必定是饒平知縣懼怕,已經逃跑了。大將軍可立即揮師攻城。”
廢話,誰不知道現在是要攻城啊!不過有著自己一番打算的鄭成功依舊沒有采納施郎立即攻城的意見,而是讓藤甲兵上前列好陣,然後才讓火炮營上前,大炮轟了兩輪,城門就倒塌了!
看到城門被攻破了,鄭成功下令鄭家軍按照訓練上的步驟,前去攻取饒平城。
火炮繼續朝著饒平城牆上炮轟,弓箭手、火統兵忙上前,在城牆下用遠程射擊,壓製城牆上的假設敵人,一隊兵馬趁此時頂著盾牌、藤盾等立即朝著大門猛衝過去,另一隊抗著雲梯同時朝著城牆上發起進攻。
這是鄭成功做著最壞的打算,一旦城門遭到阻擊,他們就必須在敵人將注意力放在城門時,勇猛地在炮擊的配合下,奪取城牆。
鄭家軍攻城的聲勢很是浩大,隻是饒平城的清兵很是不配合,沒有一個清兵敢出來阻擋,導致這次攻城雖然有那種攻城的氣氛,但卻是缺乏了實戰性。
沒有清兵的阻攔,鄭家軍很順利就攻克了饒平城,看到如此順利就攻克了饒平城,鄭成功很是滿意,雖然實戰性差了點,但是能在無傷亡的情況完成一次攻城訓練也是很有益處的。
鄭成功大手一揮,領著一幫將領昂首走進饒平城。
在城內抓住了那些投降的衙役,鄭成功才知道,饒平的守備將領在之前就已經被鄭成功炮轟下,死無全屍了。
而郝尚久在兵敗逃迴饒平後,讓剩下的兵馬護著自己就連夜逃迴潮州府去了。
饒平知縣在看到這種情況下,自治沒有辦法去阻擋敵人的攻城,於是他自己也帶著家小,棄城私逃了。
沒有守備,沒有知縣,沒有清兵,饒平城自然也就輕易給鄭家軍攻克了!
郝尚久走得急,饒平城內將近12萬石的糧草,價值20萬兩白銀的府庫財錦都顧不上帶走,這些最後通通都歸入了鄭成功的口袋中。
新春在即,人財兩旺的鄭成功整日笑的合不攏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饒平鎮雖好,但可惜它夾在福建和廣東之間,離自己的大本營太遠,離滿清南方總部廣州太近,自己兩萬兵馬暫時無法跟數十萬清兵對抗的。
經過一係列的戰鬥的鄭成功對軍事也有更多的見解了,知道取舍的他在饒平休整了兩天後,下令班師迴家了。
春節將近,鄭家軍的將士出外攻打也大半年了,多思鄉心切。
一大群人豪豪蕩蕩地乘著船艦,帶著一路搜刮來的錢糧高高興興地迴家了過春節了!
南下就食,雖然沒有攻占任何一塊地盤,但鄭成功此次卻是收獲豐厚,共繳獲價值58萬兩白銀的財物,66萬石的糧草,以及若幹的武備軍資。
帶著新招募的兩千新兵,鄭成功懷著愉悅的心情在年前迴到了金門。
公元1642年,皇太極命漢八旗諸頭領率所部炮匠到錦州鑄神威大將軍炮(紅夷大炮),1643年又派人赴錦州督造紅夷炮,像這樣一批批地遣官造炮,清代第一次火器生產的**。
清代前期仍大量製造,清順治年間,出於鎮壓農民軍和消滅南明抵抗政權的需要,清廷在北京設立炮廠、火藥廠,由兵仗局統一管理,由此導致了清代第二次火器生產的**。
1644年清軍入關前,大明還能能利用原有的不成規模的火炮和新製火炮與精於騎射、擅長野戰和清軍抗衡。
1644年清軍入關後,明軍、義軍就再也無法阻擋精於騎射、擅長野戰和擁有先進的紅夷炮群裝備為主的清軍抗衡了。
到康熙時,滿清火器製造的規模、質量、工藝都達到高峰。
清中期後統治穩定,同時為了防範漢人,有利於滿清的統治,滿清就停頓了火器的發展。
直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前後,在內憂外患下,清政府又大量趕製火器,清代第三次火器生產的**。
但此時滿清的火器技術、性能已大大落後於西方列強所製,再也阻擋不了西方對中國的入侵了。
清代初期的大炮吸取了西洋炮的先進技術,並有所發展。
清政府還給所有的大炮都安上了瞄準器,提高了發射的準確率。
他們還加強了炮身,像“神威大將軍”炮身長8尺5寸,這樣就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增強了火炮的殺傷威力。再加上有了炮車炮架,又采用子炮。
這樣,清朝的大炮比明代就有了很大的改進,既增強了火炮的殺傷力,又提高了火炮的速度,而且,清代的大炮已經按重量分成了輕炮、重炮兩種。
從27斤到390斤稱為輕炮,從560斤至7000斤稱為重炮。
清軍入關前和統一中國時用的大多是重炮,像“神威大將軍”重3800斤,他們用這些重炮攻打城池,無堅不摧,保證了戰鬥的順利進行。
後來,平定三藩叛亂的戰鬥多在山區進行,重型炮不便行軍和使用,清政府就造了許多輕型炮,來鎮壓叛亂。
清代初期大炮的形體,以及名字依然仿照明朝的“神威大將軍”,為長形筒體,前龠後豐,大炮的長短和口徑成一定比例。
以銅鑄炮,前細後粗,長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用藥2。5公斤、鐵子5公斤,安裝在四輪炮車上,具有身管長、彈藥量大的優點,是攻摧堅城的利器。
該炮屬前裝式火炮,即火藥與彈丸由炮口直接裝入,采用火繩點火,炮管內無膛線,為滑膛火炮。炮體為銅製,中部稍後兩旁置耳軸,用以支撐、平衡炮體和調整俯仰角度,增強火炮殺傷範圍及火力機動性。
此次施郎、黃庭等人帶來的禮物正是神威大將軍炮。
看到這些火炮,鄭成功很高興。
有了重火炮以後攻打城池相對容易多了!
心情大好的鄭成功在酒宴上萍萍勸酒,愣是將黃庭、施郎等人灌的爛醉如泥。
而一直為為錢糧,地盤所苦惱的鄭成功,在心頭煩心之事解決後,這次他在酒宴上也放開了心結,縱情放肆了一把。
對於手下的敬酒也是來者不拒,喝醉後,心情大好的鄭成功一時興起甚至在酒宴中,把劍當眾表演了一把劍舞,更是惹得手下一陣叫好聲。
自傲,好勝心強的施郎在聽到眾人的喝彩時,也是掙紮地起身,想上前舞弄一把,可惜被烈酒灌醉的他,剛飛舞了幾下,就倒下唿唿大睡了,惹得眾人一陣嘲笑。
這一頓酒宴,大夥是各自盡興,皆大歡喜。
唯一的小瑕疵,就是鄭成功自己也沒有堅持到酒宴的最後,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不過,黃庭等人倒是因此對劉明更加的感激和忠誠了。
黃庭等人覺得鄭成功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他沒有將自己等人當做外人,能夠做到一視同仁,故此才會如此失態的。
就連一向看不慣鄭成功的施郎對此,也是覺得鄭成功這個人雖然本事不怎麽樣,但為人卻是豪爽,勉強算是可以投靠的人選。
在中國,酒宴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絕佳之地,一通酒喝下去,本來關係不算太好,甚至有些對立的林習山、楊才與新近投靠的黃庭、成升等人關係立馬就有了好轉。
雖然不是親密無間,但也是相處融洽了。當然施郎除外,那種二百五的性格在哪裏都是被排斥的對象。隻是施郎那個家夥還不自覺,常常以為是自己不屑於與他們同伍。
對於施郎這種性格最為幽怨的就是鄭成功了,那個該死的二百五,總是自持甚高,常常讓身為主公的鄭成功下不來台。
就比如,酒宴開完的隔天,鄭成功決定要去攻打饒平縣城,一則是為了能搜集錢糧,二則是為了能親自測試重火炮對攻克城池的效果到底有多大,好為日後積累經驗。於是鄭成功下令調大軍齊去攻打饒平。
可命令剛下,那個施郎當場就跳出來,拍拍胸口道,“大將軍不必如此勞煩,饒平縣原本隻有三四千兵馬,被郝尚久抽調了二千五兵馬後,此時的城內隻有一千多兵馬。大將軍隻要借我三百士兵前去城下示威一把,饒平縣必然可不戰而獲。”
三百多士兵就敢去攻打一千多兵馬守護的城池,聽到施郎大言不慚地自誇,鄭成功差點沒被自己的口水咽著,好懸才迴過神說道,“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滿清無好人物,倘有人趁機你無備,以騎兵衝殺,非惟五百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
既然可以依法取勝,又必去弄險,再說了自己還要去試驗一把重火炮的威力,哪能讓施郎攪和了,於是鄭成功沒有采用施郎的計策。
看到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采納,施郎怏怏不悅。
鄭成功率領著二千多大軍徐徐向饒平縣城推進,廣東饒平製縣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
此前南宋龍圖閣學士王十朋曾遊曆於饒,夜宿雙流寺,聞鼓角聲,起視四方,見山川奇秀,說此處將來必為城邑。遂題“天下大亂,此處無憂;天下饑荒,此處半收”的碑記,置縣時以此寓意取縣名“饒平”。蓋“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也。縣治設於弦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縣名迄今未變。
大軍來到饒平城下,隻見城門緊閉,城上並無一兵一將,旌旗也盡皆隱匿。
看到如此情景,施郎再次跳出來說道,“大將軍,想必定是饒平知縣懼怕,已經逃跑了。大將軍可立即揮師攻城。”
廢話,誰不知道現在是要攻城啊!不過有著自己一番打算的鄭成功依舊沒有采納施郎立即攻城的意見,而是讓藤甲兵上前列好陣,然後才讓火炮營上前,大炮轟了兩輪,城門就倒塌了!
看到城門被攻破了,鄭成功下令鄭家軍按照訓練上的步驟,前去攻取饒平城。
火炮繼續朝著饒平城牆上炮轟,弓箭手、火統兵忙上前,在城牆下用遠程射擊,壓製城牆上的假設敵人,一隊兵馬趁此時頂著盾牌、藤盾等立即朝著大門猛衝過去,另一隊抗著雲梯同時朝著城牆上發起進攻。
這是鄭成功做著最壞的打算,一旦城門遭到阻擊,他們就必須在敵人將注意力放在城門時,勇猛地在炮擊的配合下,奪取城牆。
鄭家軍攻城的聲勢很是浩大,隻是饒平城的清兵很是不配合,沒有一個清兵敢出來阻擋,導致這次攻城雖然有那種攻城的氣氛,但卻是缺乏了實戰性。
沒有清兵的阻攔,鄭家軍很順利就攻克了饒平城,看到如此順利就攻克了饒平城,鄭成功很是滿意,雖然實戰性差了點,但是能在無傷亡的情況完成一次攻城訓練也是很有益處的。
鄭成功大手一揮,領著一幫將領昂首走進饒平城。
在城內抓住了那些投降的衙役,鄭成功才知道,饒平的守備將領在之前就已經被鄭成功炮轟下,死無全屍了。
而郝尚久在兵敗逃迴饒平後,讓剩下的兵馬護著自己就連夜逃迴潮州府去了。
饒平知縣在看到這種情況下,自治沒有辦法去阻擋敵人的攻城,於是他自己也帶著家小,棄城私逃了。
沒有守備,沒有知縣,沒有清兵,饒平城自然也就輕易給鄭家軍攻克了!
郝尚久走得急,饒平城內將近12萬石的糧草,價值20萬兩白銀的府庫財錦都顧不上帶走,這些最後通通都歸入了鄭成功的口袋中。
新春在即,人財兩旺的鄭成功整日笑的合不攏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饒平鎮雖好,但可惜它夾在福建和廣東之間,離自己的大本營太遠,離滿清南方總部廣州太近,自己兩萬兵馬暫時無法跟數十萬清兵對抗的。
經過一係列的戰鬥的鄭成功對軍事也有更多的見解了,知道取舍的他在饒平休整了兩天後,下令班師迴家了。
春節將近,鄭家軍的將士出外攻打也大半年了,多思鄉心切。
一大群人豪豪蕩蕩地乘著船艦,帶著一路搜刮來的錢糧高高興興地迴家了過春節了!
南下就食,雖然沒有攻占任何一塊地盤,但鄭成功此次卻是收獲豐厚,共繳獲價值58萬兩白銀的財物,66萬石的糧草,以及若幹的武備軍資。
帶著新招募的兩千新兵,鄭成功懷著愉悅的心情在年前迴到了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