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送百姓去金門有林習山在一旁監督,鄭鑫國很放心。
趁著難得空閑時間,鄭鑫國坐在書房,將自己記憶中可憐的一點科學知識記錄下來。
自己一個普通人,現在能幫助到自己,比滿清有優勢的就是自己領先四百年的知識和眼界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為了不在日後遺忘,鄭鑫國就打算將這些都記錄下來。
用手抓著毛筆,鄭鑫國非常吃力地在宣紙鉤畫著。
一天下來,鄭鑫國右手酸腫的要死。
喊來兩個丫鬟,一個幫自己揉肩,一個幫揉捏著小手臂。
鄭鑫國心裏一陣暗爽,穿越古代這麽多天了,現在總算體會到穿越者的好處了。
水靈靈的丫鬟伺候,而且是一次兩個。
日後就算取個三妻四妾,甚至是公然在外麵**小三,都可以做到家中紅旗不倒,外麵彩旗飄飄。
這日子,簡直是神仙般的享受!
唯一不爽的是,看著狗爬似的毛筆字,鄭鑫國一陣無奈。
現在除了那些愛好者,還有多少人會去學毛筆字啊!
能將毛筆字寫的自己能認出來,都是有著鄭森記憶的加持的結果。
不過這樣也好,這些紙張那天遺失了,也不怕被敵人撿去。
翻看著紙張,厚厚的一疊紙,都是鄭鑫國絞盡腦汁將記憶中的科技知識、政治經濟寫了下來。
內容很淩亂,基本上是想到什麽就寫什麽。
看到寫著火藥、鋼鐵製造等內容時,鄭鑫國有些惱火。
火藥他知道是由硝石、硫磺、木炭混合而成的,但具體比例是多少,他不記得了。
鋼鐵,他知到要起高爐,要有鼓風機,要用焦炭。但怎樣的流程,他完全不清楚。
……
早知道要重生,自己當年就該去選理科,最起碼也懂一些化學物理專業知識,造出個超時代兵器,幫助到自己橫掃天下。
現在他媽的。什麽都學一點,卻又什麽都沒學到的經濟學,在這個時代有個鳥用。
算了,比起這個時代的人,老子好歹知道科技研究發展的方向。
找些專業的人才來,自己指點他們研製的方向,應該能研究出一些結果,幫助到自己的。
忙活了一個星期,才將安平的百姓都遷移到金門。
百姓都走了,鄭鑫國將東西收拾,走出鄭府。
站在門前看著這座鄭家曾經輝煌的標誌,鄭鑫國心中一陣感慨。
家都沒有了,還留著這座府邸幹什麽?
鄭鑫國叫親兵去放火燒了鄭府。
聽到要燒鄭府,鄭有德開口勸國姓爺,“大公子,這府不能燒啊!這可是老爺花巨資撿起來的。燒了的話,老爺的一番心血就沒有了。”
不想再麵對這個注定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同時也為了能激勵將士們。
鄭鑫國說道:“這座莊院是我父親建立的,但現在國破家亡,留著這府又有何用。燒了!從今往後如若不能打倒滿清,也再無顏麵對家鄉父老,也永不踏入安平了。”
聽到大公子說的這樣節烈,鄭有德沉默了,歎了一聲後走了。
在鄭鑫國嚴令下,親兵狠下心四處點火,曾經宏偉的鄭府燃起了熊熊烈火。
看著火光,鄭鑫國站在門口沉默良久。
對於這座府邸,鄭鑫國有種異樣的感情,自己既屬於這裏,又不屬於這裏。
燒了也好,對於那些曾經屬於“他”的迴憶,就再也沒有了。
歎息一聲,鄭鑫國轉身上馬,準備啟程前往金門時,看到幾個親兵正小心心翼翼地收拾鄭森讀書時用過的筆墨紙硯等。
一見到鄭森儒生時的文具用品,鄭鑫國心裏就一陣惱火。
在明末這戰亂的時代,百無一用是書生!
血和刀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關鍵,也是最直接的辦法。
如果當年海寇世家的鄭森沒有跑去讀書,而是繼續幹著水師這份很有前途的海盜職業話,以他大公子的身份,怕早就獨領一軍。
現在廈門也不會由鄭彩掌管,林察也不可能帶著士兵叛逃去廣東了。
自己也不用那麽辛苦,要拚死拚活地從零開始奮鬥了。
這該死的筆墨紙觀!
鄭鑫國喝令那些親兵抬上那些讀書用具,徑直往安平的孔廟去。
一行人馬走到孔廟前,鄭鑫國昂首向裏走去。
看到廟中千百年來供奉的孔子泥石像。
一個被董程太監了的儒家學說隻會漸漸地打磨掉民族血性,學其何用!
如果不是還需要招攬一些有誌之士,鄭鑫國差點就想砸了它。
鄭鑫國令親兵將儒服冠帶等置於孔子像前。
因為有很多人在場,鄭鑫國為了日後能有文士等來投靠自己,就算自己崇尚武道,此時也隻能念道:“昔為孺子,今為將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謹謝儒衣,祈先師昭鑒。”
念完,鄭鑫國就讓親兵將從前讀書時所穿時所用的青衣、筆墨紙硯用柴火一把火燒了。
從今日起,再沒有鄭鑫國,也再沒有鄭森,有的隻是要反清複明,收複台灣,壯我華夏之威名的鄭成功,不成功便成仁的鄭成功!
從今日起,棄文從武!
趁著難得空閑時間,鄭鑫國坐在書房,將自己記憶中可憐的一點科學知識記錄下來。
自己一個普通人,現在能幫助到自己,比滿清有優勢的就是自己領先四百年的知識和眼界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為了不在日後遺忘,鄭鑫國就打算將這些都記錄下來。
用手抓著毛筆,鄭鑫國非常吃力地在宣紙鉤畫著。
一天下來,鄭鑫國右手酸腫的要死。
喊來兩個丫鬟,一個幫自己揉肩,一個幫揉捏著小手臂。
鄭鑫國心裏一陣暗爽,穿越古代這麽多天了,現在總算體會到穿越者的好處了。
水靈靈的丫鬟伺候,而且是一次兩個。
日後就算取個三妻四妾,甚至是公然在外麵**小三,都可以做到家中紅旗不倒,外麵彩旗飄飄。
這日子,簡直是神仙般的享受!
唯一不爽的是,看著狗爬似的毛筆字,鄭鑫國一陣無奈。
現在除了那些愛好者,還有多少人會去學毛筆字啊!
能將毛筆字寫的自己能認出來,都是有著鄭森記憶的加持的結果。
不過這樣也好,這些紙張那天遺失了,也不怕被敵人撿去。
翻看著紙張,厚厚的一疊紙,都是鄭鑫國絞盡腦汁將記憶中的科技知識、政治經濟寫了下來。
內容很淩亂,基本上是想到什麽就寫什麽。
看到寫著火藥、鋼鐵製造等內容時,鄭鑫國有些惱火。
火藥他知道是由硝石、硫磺、木炭混合而成的,但具體比例是多少,他不記得了。
鋼鐵,他知到要起高爐,要有鼓風機,要用焦炭。但怎樣的流程,他完全不清楚。
……
早知道要重生,自己當年就該去選理科,最起碼也懂一些化學物理專業知識,造出個超時代兵器,幫助到自己橫掃天下。
現在他媽的。什麽都學一點,卻又什麽都沒學到的經濟學,在這個時代有個鳥用。
算了,比起這個時代的人,老子好歹知道科技研究發展的方向。
找些專業的人才來,自己指點他們研製的方向,應該能研究出一些結果,幫助到自己的。
忙活了一個星期,才將安平的百姓都遷移到金門。
百姓都走了,鄭鑫國將東西收拾,走出鄭府。
站在門前看著這座鄭家曾經輝煌的標誌,鄭鑫國心中一陣感慨。
家都沒有了,還留著這座府邸幹什麽?
鄭鑫國叫親兵去放火燒了鄭府。
聽到要燒鄭府,鄭有德開口勸國姓爺,“大公子,這府不能燒啊!這可是老爺花巨資撿起來的。燒了的話,老爺的一番心血就沒有了。”
不想再麵對這個注定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同時也為了能激勵將士們。
鄭鑫國說道:“這座莊院是我父親建立的,但現在國破家亡,留著這府又有何用。燒了!從今往後如若不能打倒滿清,也再無顏麵對家鄉父老,也永不踏入安平了。”
聽到大公子說的這樣節烈,鄭有德沉默了,歎了一聲後走了。
在鄭鑫國嚴令下,親兵狠下心四處點火,曾經宏偉的鄭府燃起了熊熊烈火。
看著火光,鄭鑫國站在門口沉默良久。
對於這座府邸,鄭鑫國有種異樣的感情,自己既屬於這裏,又不屬於這裏。
燒了也好,對於那些曾經屬於“他”的迴憶,就再也沒有了。
歎息一聲,鄭鑫國轉身上馬,準備啟程前往金門時,看到幾個親兵正小心心翼翼地收拾鄭森讀書時用過的筆墨紙硯等。
一見到鄭森儒生時的文具用品,鄭鑫國心裏就一陣惱火。
在明末這戰亂的時代,百無一用是書生!
血和刀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關鍵,也是最直接的辦法。
如果當年海寇世家的鄭森沒有跑去讀書,而是繼續幹著水師這份很有前途的海盜職業話,以他大公子的身份,怕早就獨領一軍。
現在廈門也不會由鄭彩掌管,林察也不可能帶著士兵叛逃去廣東了。
自己也不用那麽辛苦,要拚死拚活地從零開始奮鬥了。
這該死的筆墨紙觀!
鄭鑫國喝令那些親兵抬上那些讀書用具,徑直往安平的孔廟去。
一行人馬走到孔廟前,鄭鑫國昂首向裏走去。
看到廟中千百年來供奉的孔子泥石像。
一個被董程太監了的儒家學說隻會漸漸地打磨掉民族血性,學其何用!
如果不是還需要招攬一些有誌之士,鄭鑫國差點就想砸了它。
鄭鑫國令親兵將儒服冠帶等置於孔子像前。
因為有很多人在場,鄭鑫國為了日後能有文士等來投靠自己,就算自己崇尚武道,此時也隻能念道:“昔為孺子,今為將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謹謝儒衣,祈先師昭鑒。”
念完,鄭鑫國就讓親兵將從前讀書時所穿時所用的青衣、筆墨紙硯用柴火一把火燒了。
從今日起,再沒有鄭鑫國,也再沒有鄭森,有的隻是要反清複明,收複台灣,壯我華夏之威名的鄭成功,不成功便成仁的鄭成功!
從今日起,棄文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