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紅與八十紅論》——留字小議
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條流過記憶的河。
如果殘缺遺補有層次位差,感覺與筆者強過無多,那就不如隻看本初。
美學規律是事物可以有殘缺,但美學可以不含百分比。
如果達到社會飽滿度,依然是有完美的感受,如同維納斯塑像一般。
所以有時候看《紅樓夢》前八十迴已經給人美學的滿足了,與人境界感受文字風華就這樣的。
一
筆者不過農家子,高中看《黛玉進賈府》鮮明人物abcd各具特色,大學看《紅樓夢》全本沒有頭緒,中年看“脂評本”霧裏看花。如今推完文字發現和在《紅樓夢》書側上寫就的文字距離已經遠了,倒是沒有遺憾可以說,漫水清濁隻等以後了。
這一周隻顧著盡快寫完,沒有“作者讀者帶入”一說的。有人作文是要麽代入作者、要麽代入讀者。筆者依史記“照貓畫虎”,在《誅紅》上是本著誰說誰話的。社會上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當然要別人“曲同”自己最好。乾隆、和珅這些書中人物都有自己各自的位置,有自己的目的,所以筆者沒有正反兩派劃分、讓他們各說各話,當麵可以逢迎乾隆、背地裏各懷心事。
有人會說:這人物是你寫的,還不是一家之言。
確實如此,筆者慚愧模擬曆史不像了。
隻是提供一種曆史可能性,和之寡之在人而已。
二
筆者有時候覺得《史記》沒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裏麵的長篇演講精彩,但至少看著直接,比如張儀騙人騙得惹人代入,這真是教唆文本。能給人這種感覺就以為史家喪失獨立性了,董狐良筆不再,文化人在董仲舒開始服務統治者漢朝皇帝以及以後曆代皇帝,以文筆功職事以後儒家人就沒有改變過。傳統的好處是七千年文明史源遠流長沒有斷過,不斷融入不斷集萃,文化既增加又唯本。讀書立誌守節如今變成讀書效率,或者在效率環境中讀書,現代人也進步也不易。
三
自《史記》的《二十四史》起二十四家史皇權興祚成為大問題。皇帝、皇家、皇族關係帝國興衰,由於皇權集權於皇帝個人那麽首先看皇權完整性、其次才是皇權利用率。接近皇帝個人的皇族、皇子、外戚、宦官、藩鎮諸王、武將權臣都可以破壞皇權的完整性,也就都是威脅,所以圍繞皇權的曆史活劇也就扣人心弦。
皇帝個人存在明與混、“黑貓”與“白貓”的問題。在民主製誕生以後,國家最高權力者要從底層做起、先做事爾後才是事情裏麵包含的權力,事情是主語、權力是謂語,公仆的概念得以產生。這是儒家理想的一種勝利,最高權力人層層實幹,過去的金黃皇座包含多少辛勞汗水不必打疑問了,不累積不上升,民主製度打倒獨裁血統的慣例是人民鑄就的勝利。人民的含義是“上台自百姓下台一百姓”人人是幸人人謀福,和而合的和諧社會。
看著乾隆的家人史記產生《誅紅》的想法,筆者不是反鬥曆史,乾隆算得是一代雄主、一隻強虎,以致狐疑有沒有“克洛諾斯與宙斯傳說”在裏麵蘊含才做此書。清代自嘉慶想清理舊賬走向保守反而一代不如一代日漸沒落,自1790年到1840年50年清朝衰弱至此,1840年到1911年70年清朝時間也算長了。這70年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次次賠款抽取百姓使得清政府支持,可以說一錢銀兩一生靈,直至各省獨立大場麵撐不下去各省自過日子開始軍閥混戰。晚清慈禧太後見曾國藩說了些家常,曾國藩評說太後無能,曾國藩解軍入朝仕君,慈禧太後是感激的因為她知道權力是好東西放棄不易說些家常安曾國藩放心,但國家頂層人物隻顧著“盆裏鍋裏”大戰略眼光無有晚清安得不亡。由此看乾隆進取心是重要的,所以國家保持適當張力是有利於發展的,停滯後啟動卻又難了。在經濟學是適度通脹,在政治學是適度發展。
如今時代,國家整體性極強、世界整體性極強,希望隻看發展不談興亡。
2017.6.27
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條流過記憶的河。
如果殘缺遺補有層次位差,感覺與筆者強過無多,那就不如隻看本初。
美學規律是事物可以有殘缺,但美學可以不含百分比。
如果達到社會飽滿度,依然是有完美的感受,如同維納斯塑像一般。
所以有時候看《紅樓夢》前八十迴已經給人美學的滿足了,與人境界感受文字風華就這樣的。
一
筆者不過農家子,高中看《黛玉進賈府》鮮明人物abcd各具特色,大學看《紅樓夢》全本沒有頭緒,中年看“脂評本”霧裏看花。如今推完文字發現和在《紅樓夢》書側上寫就的文字距離已經遠了,倒是沒有遺憾可以說,漫水清濁隻等以後了。
這一周隻顧著盡快寫完,沒有“作者讀者帶入”一說的。有人作文是要麽代入作者、要麽代入讀者。筆者依史記“照貓畫虎”,在《誅紅》上是本著誰說誰話的。社會上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當然要別人“曲同”自己最好。乾隆、和珅這些書中人物都有自己各自的位置,有自己的目的,所以筆者沒有正反兩派劃分、讓他們各說各話,當麵可以逢迎乾隆、背地裏各懷心事。
有人會說:這人物是你寫的,還不是一家之言。
確實如此,筆者慚愧模擬曆史不像了。
隻是提供一種曆史可能性,和之寡之在人而已。
二
筆者有時候覺得《史記》沒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裏麵的長篇演講精彩,但至少看著直接,比如張儀騙人騙得惹人代入,這真是教唆文本。能給人這種感覺就以為史家喪失獨立性了,董狐良筆不再,文化人在董仲舒開始服務統治者漢朝皇帝以及以後曆代皇帝,以文筆功職事以後儒家人就沒有改變過。傳統的好處是七千年文明史源遠流長沒有斷過,不斷融入不斷集萃,文化既增加又唯本。讀書立誌守節如今變成讀書效率,或者在效率環境中讀書,現代人也進步也不易。
三
自《史記》的《二十四史》起二十四家史皇權興祚成為大問題。皇帝、皇家、皇族關係帝國興衰,由於皇權集權於皇帝個人那麽首先看皇權完整性、其次才是皇權利用率。接近皇帝個人的皇族、皇子、外戚、宦官、藩鎮諸王、武將權臣都可以破壞皇權的完整性,也就都是威脅,所以圍繞皇權的曆史活劇也就扣人心弦。
皇帝個人存在明與混、“黑貓”與“白貓”的問題。在民主製誕生以後,國家最高權力者要從底層做起、先做事爾後才是事情裏麵包含的權力,事情是主語、權力是謂語,公仆的概念得以產生。這是儒家理想的一種勝利,最高權力人層層實幹,過去的金黃皇座包含多少辛勞汗水不必打疑問了,不累積不上升,民主製度打倒獨裁血統的慣例是人民鑄就的勝利。人民的含義是“上台自百姓下台一百姓”人人是幸人人謀福,和而合的和諧社會。
看著乾隆的家人史記產生《誅紅》的想法,筆者不是反鬥曆史,乾隆算得是一代雄主、一隻強虎,以致狐疑有沒有“克洛諾斯與宙斯傳說”在裏麵蘊含才做此書。清代自嘉慶想清理舊賬走向保守反而一代不如一代日漸沒落,自1790年到1840年50年清朝衰弱至此,1840年到1911年70年清朝時間也算長了。這70年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次次賠款抽取百姓使得清政府支持,可以說一錢銀兩一生靈,直至各省獨立大場麵撐不下去各省自過日子開始軍閥混戰。晚清慈禧太後見曾國藩說了些家常,曾國藩評說太後無能,曾國藩解軍入朝仕君,慈禧太後是感激的因為她知道權力是好東西放棄不易說些家常安曾國藩放心,但國家頂層人物隻顧著“盆裏鍋裏”大戰略眼光無有晚清安得不亡。由此看乾隆進取心是重要的,所以國家保持適當張力是有利於發展的,停滯後啟動卻又難了。在經濟學是適度通脹,在政治學是適度發展。
如今時代,國家整體性極強、世界整體性極強,希望隻看發展不談興亡。
201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