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貴族


    在普通人眼裏中國的貴族與西方的貴族是有區別的,主要是源於人們認為西方貴族有貴族精神遺傳。


    但其實中國也是有貴族精神流澤的,孔子在《論語·裏仁》中說過:“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指的就是如此。


    貴族精神內容僅舉一例說明一下,那就是原則精神,也即:為了本心正道不計代價。


    《史記》中《吳太伯世家》裏麵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季劄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劄劍,口弗敢言。季劄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係之徐君塚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故事大意是:吳國的公子季禮出使各國,北行時造訪徐國國君。徐君喜歡季劄的寶劍,但嘴裏沒敢說。季劄心裏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寶劍是掛在身上的禮器、自己還要到中原各國去出使,所以沒獻寶劍給徐君。出使迴來又經徐國,徐君已死,季劄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墳墓樹木之上才離開。隨從人員說:“徐君已死,那寶劍還給誰呀!”季子說:“不對,當初我內心已答應了他,怎能因為徐君之死我就違背我自己的心願呢!”


    中國古代有戰亂繽紛的時代,比如春秋戰國時代,孔夫子由此哀歎“禮崩樂壞”。在戰亂中人們朝不保夕,不安全感濃厚,社會主意識以法家和兵家為主,使中國的貴族變得富而不貴,以周禮為代表的貴族精神被富奢及時行樂的風氣取代可以理解。


    在和平鼎盛的繁榮時代,發掘古代遺存是有著正麵的積極意義,不以一時之快忘記一世之輝是現代人所要思索踐行的。


    2016.4.7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誅紅與八十紅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辰魚長白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辰魚長白山並收藏誅紅與八十紅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