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
讀過曆史的人都知道,這是北宋宰相呂蒙正寫的一副對聯。還有一個橫批,隻有兩個字——南北。聰明的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橫批“南北”,就是“沒有東西”。
缺衣少食,沒有東西。這就是時下明朝百姓,最好的生活寫照。多地鬧災荒,更多的是明朝統治者的因素。全國多地爆發農民起義,更有北邊的滿人,建立了大清,對大明邊境屢屢進犯,虎視眈眈。令明朝統治者束手無策,非常頭疼。
崔嵬和玉姑,自從走下碧雲山,所到之處,所見到的黎民百姓,大都是“缺衣少食,沒有東西”這般景象。崔嵬雖是武林中人,但也喟歎不已。真所謂沒有跳出水井,不知天之大;沒有走井村莊,不知民之苦。
崔嵬對老伴說:“離開故土幾十年了,應該迴去看一看。畢竟,那是生育我們的地方。”
“正該如此。”玉姑隨聲附和。
一日,他們來到逍遙鎮,走進崔家屯。
來到村口,崔嵬感慨萬千,幾十年了,崔家屯沒有多大變化,村頭那棵槐樹依然健在,枝幹葉帶,似乎比以前蒼老多了。他頓生“近鄉情更怯,不敢見來人”之感。
“崔家屯,我們迴來了!”
崔嵬深情的唿喚,引來了無數的眼光。一群麵黃肌瘦的小孩,圍著他們團團轉。
憑記憶,他們來到了自己家的位置。可是,茅屋倒了,家也沒了。如今,已經成了一塊耕地。
兩夫妻在這裏繞了幾圈,指指點點,似乎在迴憶著什麽。他們異常的舉動,引來一個路過的老漢,駐足觀看。心想,他們在幹什麽?
崔嵬抬頭間,看到那個老漢。一眼就認出了他,叫道:“你就是清木叔吧!”
那老漢仔細地看著他,用疑惑的口吻說:“你怎麽知道我的名字?難道你就是……”
“我是崔玉龍,您還記得我嗎?”
“你就是崔玉龍?這麽說,她就是何淡雲了!”
“是啊,清木叔!我就是何淡雲。”
見到幾十年不見的親人,崔清木非常高興,扔下手中的鋤頭,張開雙臂……
崔嵬也張開雙臂,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崔清木老淚縱橫,哽咽的說:“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可是,你的茅屋……”
“沒關係的,我們暫時不會迴來住。不過,我們的老祖宗講究落葉歸根。我們遲早會迴來住的,到時再建新房。我現在最主要的事,就是尋找兒子。”
“尋找兒子!”崔清木皺頭一眉,似乎在迴憶著什麽,“你是說,在尋找崔安?”
“是的!我相信他還在這個世上。”
“這個嘛!”崔清木好像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眉目一展,好像發現了新大陸,說:“你這麽一說,讓我想到了一年前的一件事……”
“什麽事?是不是有關崔安的事?”
“正是。”崔清木肯定地點了點頭,說:“聽鄰家傅大嬸說,當時,她正在溪邊洗衣裳。一個四十左右歲的漢子,在打聽崔玉龍的去向。他還拿出一條刻有‘崔安’二字的吊墜,讓大嬸看。還問起你們的家。大嬸告訴他,你們的茅屋塌了,如今成了農田。”
“他就是我們的崔安。”玉姑非常激動,激動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不錯!他就是安兒。理由是:一,大嬸判斷的年齡,與安兒現在的年齡差不多;二,如果不是安兒,肯定不會有刻著‘崔安’二字的吊墜;三,他肯定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在四處尋找我們。”
“對!對。”玉姑連聲說對。
“清木叔!能不能帶我們去傅大嬸家?我想親自問問她,從她的口中說出,可信度更大。”
“可惜,她在前不久過世了。”
“真是可惜。不過,我們這次迴來的收獲也不小,最起碼知道安兒也在找我們。隻要雙方都在尋找,相信有一天,我們會碰到一塊的。”崔嵬淡淡的說。
“說的有道理。”崔清木點頭說,“既然迴來了,走!到叔叔家坐一坐。”
盛情難卻!崔嵬說:“好的!不過,我們此次迴來,雙手空空,沒有帶什麽見麵禮,可是對不起孩子們。”
“沒事的,迴來就好!”崔清木搖了搖手說。
於是,他們在崔清木的帶領下,來到了他的家。走進屋裏,隻見他家徒四壁,什麽像樣的東西也沒有。老伴有點殘疾,除了家務事勉強做一些,稍重一點活兒,根本幹不了。
看了清木叔的家境,便知道他的生活條件。家裏除了他和老伴,並沒有其他人。崔嵬有些納悶,試探的問:“清木叔!你的孩子呢?”
“女兒早已出嫁了,兒子不爭氣,說要去拜師學藝,可是一走就沒有迴頭,不知是死是活。”
“出去幾年了?”
“屈指算來,二十幾年了。出去那一年,他剛滿十八歲。本想給他找個媳婦,他執意不肯,說要到外麵闖一闖。說什麽闖不出名堂,決不迴家。”
“他叫什麽名字?我也幫你打聽打聽。”
“他叫崔富貴,現在也將近四十歲了。生下他時,希望他大富大貴。可現實是,不知人在哪裏。”崔清木說著,傷心的直搖頭。
“我記住了。人各有命!您老人家也不必想太多了。”崔嵬好言相勸。之後,又說:“清木叔!能不能帶我們去看看傅大嬸的墳墓,我想給她燒些紙錢。”
“可以。她就埋在對麵的山上。”
他們一行三人,來到了傅大嬸的墳地。隻見墳墓的四周,已經長滿了野草。
崔嵬用事先準備好的鋤頭,用心除掉雜草。說:“大嬸的兒子呢?看這樣子,似乎沒有人來過。”
“她兒子早就死。她可是我們村的孤寡老人。”
“原來如此。怪不得!”
崔嵬在她的墳頭上柱香,燒了一堆紙錢。他低聲地說:“傅大嬸!謝謝你告訴崔安的一切,讓他看到了親情的存在,也讓我們夫妻看到了團圓的曙光。”說罷,兩夫妻拜了三拜。
迴來的路上,崔嵬對崔清木說:“清木叔!今天也要謝謝您。我們還得去找安兒,不便久留。我們就此別過,有時間,我們會來看望您和鄉親們。”
“怎麽?這麽快就要走了。”
“找不到安兒,我們的心安定不下來。等我們找到了兒子,我們會迴來安度晚年的。”玉姑說。
在村頭,崔嵬夫婦告別了清木叔,走迴逍遙鎮。
這時,正好天黑了。崔嵬說:“我們隻能在這裏過夜了。我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
“你有什麽好辦法?”玉姑迫不及待地問。
“我們利用晚上的時間,書寫幾份‘尋人啟示’,隻要走入集鎮,就貼一張。貼完再寫,寫好再貼。我才不相信,找不迴我兒子。”
“這個方法好是好,假如安兒看到了,如何找到我們?最好是有知情人,告訴我們安兒的下落,我們直接找過去。”
“這一點,我倒是沒有考慮到。”崔嵬想了想,說:“我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就寫:假如崔安看到‘尋人啟示’後,速迴崔家屯,在這裏等上一年。我們每一年也迴崔家屯一次。這樣,不就碰得到了嗎?”
“好!就這樣辦。”玉姑表示讚同。
讀過曆史的人都知道,這是北宋宰相呂蒙正寫的一副對聯。還有一個橫批,隻有兩個字——南北。聰明的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橫批“南北”,就是“沒有東西”。
缺衣少食,沒有東西。這就是時下明朝百姓,最好的生活寫照。多地鬧災荒,更多的是明朝統治者的因素。全國多地爆發農民起義,更有北邊的滿人,建立了大清,對大明邊境屢屢進犯,虎視眈眈。令明朝統治者束手無策,非常頭疼。
崔嵬和玉姑,自從走下碧雲山,所到之處,所見到的黎民百姓,大都是“缺衣少食,沒有東西”這般景象。崔嵬雖是武林中人,但也喟歎不已。真所謂沒有跳出水井,不知天之大;沒有走井村莊,不知民之苦。
崔嵬對老伴說:“離開故土幾十年了,應該迴去看一看。畢竟,那是生育我們的地方。”
“正該如此。”玉姑隨聲附和。
一日,他們來到逍遙鎮,走進崔家屯。
來到村口,崔嵬感慨萬千,幾十年了,崔家屯沒有多大變化,村頭那棵槐樹依然健在,枝幹葉帶,似乎比以前蒼老多了。他頓生“近鄉情更怯,不敢見來人”之感。
“崔家屯,我們迴來了!”
崔嵬深情的唿喚,引來了無數的眼光。一群麵黃肌瘦的小孩,圍著他們團團轉。
憑記憶,他們來到了自己家的位置。可是,茅屋倒了,家也沒了。如今,已經成了一塊耕地。
兩夫妻在這裏繞了幾圈,指指點點,似乎在迴憶著什麽。他們異常的舉動,引來一個路過的老漢,駐足觀看。心想,他們在幹什麽?
崔嵬抬頭間,看到那個老漢。一眼就認出了他,叫道:“你就是清木叔吧!”
那老漢仔細地看著他,用疑惑的口吻說:“你怎麽知道我的名字?難道你就是……”
“我是崔玉龍,您還記得我嗎?”
“你就是崔玉龍?這麽說,她就是何淡雲了!”
“是啊,清木叔!我就是何淡雲。”
見到幾十年不見的親人,崔清木非常高興,扔下手中的鋤頭,張開雙臂……
崔嵬也張開雙臂,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崔清木老淚縱橫,哽咽的說:“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可是,你的茅屋……”
“沒關係的,我們暫時不會迴來住。不過,我們的老祖宗講究落葉歸根。我們遲早會迴來住的,到時再建新房。我現在最主要的事,就是尋找兒子。”
“尋找兒子!”崔清木皺頭一眉,似乎在迴憶著什麽,“你是說,在尋找崔安?”
“是的!我相信他還在這個世上。”
“這個嘛!”崔清木好像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眉目一展,好像發現了新大陸,說:“你這麽一說,讓我想到了一年前的一件事……”
“什麽事?是不是有關崔安的事?”
“正是。”崔清木肯定地點了點頭,說:“聽鄰家傅大嬸說,當時,她正在溪邊洗衣裳。一個四十左右歲的漢子,在打聽崔玉龍的去向。他還拿出一條刻有‘崔安’二字的吊墜,讓大嬸看。還問起你們的家。大嬸告訴他,你們的茅屋塌了,如今成了農田。”
“他就是我們的崔安。”玉姑非常激動,激動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不錯!他就是安兒。理由是:一,大嬸判斷的年齡,與安兒現在的年齡差不多;二,如果不是安兒,肯定不會有刻著‘崔安’二字的吊墜;三,他肯定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在四處尋找我們。”
“對!對。”玉姑連聲說對。
“清木叔!能不能帶我們去傅大嬸家?我想親自問問她,從她的口中說出,可信度更大。”
“可惜,她在前不久過世了。”
“真是可惜。不過,我們這次迴來的收獲也不小,最起碼知道安兒也在找我們。隻要雙方都在尋找,相信有一天,我們會碰到一塊的。”崔嵬淡淡的說。
“說的有道理。”崔清木點頭說,“既然迴來了,走!到叔叔家坐一坐。”
盛情難卻!崔嵬說:“好的!不過,我們此次迴來,雙手空空,沒有帶什麽見麵禮,可是對不起孩子們。”
“沒事的,迴來就好!”崔清木搖了搖手說。
於是,他們在崔清木的帶領下,來到了他的家。走進屋裏,隻見他家徒四壁,什麽像樣的東西也沒有。老伴有點殘疾,除了家務事勉強做一些,稍重一點活兒,根本幹不了。
看了清木叔的家境,便知道他的生活條件。家裏除了他和老伴,並沒有其他人。崔嵬有些納悶,試探的問:“清木叔!你的孩子呢?”
“女兒早已出嫁了,兒子不爭氣,說要去拜師學藝,可是一走就沒有迴頭,不知是死是活。”
“出去幾年了?”
“屈指算來,二十幾年了。出去那一年,他剛滿十八歲。本想給他找個媳婦,他執意不肯,說要到外麵闖一闖。說什麽闖不出名堂,決不迴家。”
“他叫什麽名字?我也幫你打聽打聽。”
“他叫崔富貴,現在也將近四十歲了。生下他時,希望他大富大貴。可現實是,不知人在哪裏。”崔清木說著,傷心的直搖頭。
“我記住了。人各有命!您老人家也不必想太多了。”崔嵬好言相勸。之後,又說:“清木叔!能不能帶我們去看看傅大嬸的墳墓,我想給她燒些紙錢。”
“可以。她就埋在對麵的山上。”
他們一行三人,來到了傅大嬸的墳地。隻見墳墓的四周,已經長滿了野草。
崔嵬用事先準備好的鋤頭,用心除掉雜草。說:“大嬸的兒子呢?看這樣子,似乎沒有人來過。”
“她兒子早就死。她可是我們村的孤寡老人。”
“原來如此。怪不得!”
崔嵬在她的墳頭上柱香,燒了一堆紙錢。他低聲地說:“傅大嬸!謝謝你告訴崔安的一切,讓他看到了親情的存在,也讓我們夫妻看到了團圓的曙光。”說罷,兩夫妻拜了三拜。
迴來的路上,崔嵬對崔清木說:“清木叔!今天也要謝謝您。我們還得去找安兒,不便久留。我們就此別過,有時間,我們會來看望您和鄉親們。”
“怎麽?這麽快就要走了。”
“找不到安兒,我們的心安定不下來。等我們找到了兒子,我們會迴來安度晚年的。”玉姑說。
在村頭,崔嵬夫婦告別了清木叔,走迴逍遙鎮。
這時,正好天黑了。崔嵬說:“我們隻能在這裏過夜了。我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
“你有什麽好辦法?”玉姑迫不及待地問。
“我們利用晚上的時間,書寫幾份‘尋人啟示’,隻要走入集鎮,就貼一張。貼完再寫,寫好再貼。我才不相信,找不迴我兒子。”
“這個方法好是好,假如安兒看到了,如何找到我們?最好是有知情人,告訴我們安兒的下落,我們直接找過去。”
“這一點,我倒是沒有考慮到。”崔嵬想了想,說:“我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就寫:假如崔安看到‘尋人啟示’後,速迴崔家屯,在這裏等上一年。我們每一年也迴崔家屯一次。這樣,不就碰得到了嗎?”
“好!就這樣辦。”玉姑表示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