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秀山,是一座美麗的山,也是一座神秘的山。
說它美麗,是因為它山青水秀,巍峨壯觀。其雄偉,不亞於泰山;其秀麗,不遜色於黃山。
說它神秘,卻與一個神話般的傳說戚戚相關。
相傳,在我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在海外的呂宋島,來了一個道士,他叫悟元子。他帶來了一把威力無比的寶劍——追風劍!
曆代相傳,這把寶劍會騰空飛舞,取人首級,乃瞬息間事。你隻能見到對方頭頸落地,而不見其劍。速度之快,令人歎為觀止。
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武林高手,為了得到這把神一般的寶劍,而在靈秀山頂尋尋覓覓,挖挖掘掘。總希望自己是這把寶劍的主人。帶著它,涉足大江南北,浪跡天涯海角。甚至稱霸武林,做一代武林霸主。
靈秀山南麓,距離秀靈山有二十裏之遙,有一個集鎮,名喚寶山鎮。這個集鎮,市井熱鬧,人物繁華,雞犬安寧,是一個熱鬧的去處。
集鎮的東邊,有一座廟宇,規模不小,供奉著關聖大帝的神像,叫“關聖廟”。廟兩側的木柱上,赫然寫著一副雙聯:
先武穆而王大漢千古大宋千古
繼文宣稱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武聖關羽,乃武人的驕傲,自古是武人崇拜的偶像。
這寶山鎮,又是在靈秀山下,鎮上的關聖廟,自是煙火不滅,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這些信徒之中,除了本地和周邊鄉鎮的百姓外,絕大部分是武林中人,自然包括武林俠士和武林敗類。偶爾還有幾個服飾與明人有別的他方人士。據說,他們有的來自海外的島國,有的卻是來自大明北邊的後金。
不難想象,這些武林中人和他方人士,之所以到關聖廟誠惶誠恐,虔誠地朝拜關聖,除了對關公威震華夏的威名的崇拜外,大都是求關公一顯神靈,幫助他們找到海外異士悟元子,藏匿在靈秀山頂的“追風劍”。
武林俠士說,如能得到這把寶劍,可以幫助自己行俠仗義,除暴安民;那些別有用心的武林人物,更是滿腹的鬼點子,希望得到這把寶劍,獨霸一方,稱雄武林,做發號施令的武林霸主。
而那些不畏海浪風險,駕著一葉扁舟,飄洋過海,來到天國聖地。也是想奪走那把寶劍,可以在大明聖地上胡作非為,耀武揚威;那些蹲踞北上極寒之地,與大明王朝為敵的後金,更是匠心獨運,希望得到這把寶劍,助他們盡快滅掉大明王朝,把大明錦繡河山拚入後金的版圖。正所謂:
同床生異夢,各懷鬼心胎。
一日,寶山鎮來了一個人,既不是凡夫俗子,也不是佩劍帶刀的武林中人,但他眼如迷霧,須若凝霜,眉如柳絮之飄,麵有桃花之色。你道是何許人物?請看:
四大皆空乃自誇,開口盡是佛祖話。
五官麵目何異人?隻是頭上不留發。
大家應該猜出來了是:和尚。他步履輕盈,左手豎在胸前,右手卻數著佛珠,口念“阿彌陀佛”,旁若無人地步入關聖廟。
走到佛像前,但見他雙腳屈倒,跪在浮團上,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微閉雙眼,口中念念有詞。
片刻,走出關聖廟,向靈秀山進發。
時值深秋,又是午後,熱日炎炎,催人汗下。才走出村口,這和尚臉上的汗珠,已涔涔而下。他頓覺煩燥,口稱“罪過!罪過。”頂著炎日,繼續前行。在曲折的羊腸小道上,迤邐馳行。
走了十來裏路,抬眼望去,隻見前麵不遠處,有一個小亭子。這和尚口念:“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何不到亭子裏一憩再走呢?”自言之下,一陣心喜。便加快了步伐。眨眼之間,已到亭前。
隻見亭裏的石條上,躺著一個人,四腳朝天,躺相不雅。和尚委目一看,見那個人穿著一件短褂,破舊不堪,而且汙垢肮髒。他的身邊,放著一把鐵杖。
和尚心想:“看樣子,此人肯定是叫化子。別理他!他睡他的覺,我歇我的腳。正所謂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腳。”想著,便抬腳跨進亭裏。
何曾想到,他前腳剛跨入亭子,隻聽那人開口說話了:“和尚!此亭是我建,要想歇歇腳,留下建亭錢。”言語之間,分毫不動。
和尚一愕,心想:“此人究竟是何許人物?躺在石條上,像一具僵屍,但卻知道來人是和尚。看樣子,不像是一般的叫花子,倒像是一位武林高人。”
於是,和尚開口便說:“阿彌陀佛!施主,世上沒有這樣的情理。有道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建此小亭,供過客歇息,本是好事一件,怎麽能索取行人的錢財?”說罷,並不理會,跨足入亭。
再一細看,隻見這個衣冠不整,汙垢破舊的怪人,頭罩麵具,麵目難辨。
也許這和尚的入亭,激怒了這個怪人。隻聽他大聲怒吼道:“禿頭!難道你不服嗎?”言詞之間,甚有輕蔑之意。
“施主!出言不遜,不怕貧僧嗔怒嗎?”
“哈!哈。”那怪人仍舊一動不動,儼然是一具僵屍。聽罷和尚的話,一陣狂笑起來,說:“你本來就是禿頭和尚麽!難道我叫錯了不成?還是要顛爺叫你師傅?可惜呀!這世上沒有第二個配得上,令我叫師傅的人——除了我師傅。可惜他已經仙遊了。”
這怪人言語之下,甚是目中無人。有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和尚聞言,盡管頓生怒意,換成是別人,一巴掌扇過去。然而,他不知眼前這個怪人,是何等腳色。高傲之人,肯定有高傲的資本。說他是叫花子,卻又不像。肯定是一位武林隱怪,千萬不可輕敵。
還是忍著點吧!有道是小心駛得萬年船。於是,便轉怒為慈,和氣地說:“前輩!貧僧若有不敬之過,還請海涵。”
“這樣差不多!有道是怕你嘴甜,不怕你蠻橫。”
“前輩!能否讓貧僧一識廬山真麵目?”
那怪人開口說:“識與不識,有何幹係?”頓了頓,又說:“如果我顛爺沒有說錯的話,和尚便是峨眉派第十三代掌門的師叔,人稱‘鐵頭僧’的慧靈大師。”說這話時,仍是蚊絲不動。
“大師之說,愧不敢當。”
聞言之下,鐵頭僧甚是駭然。尋思:這個怪人行跡本就怪異。他目不視物,怎知道我是鐵頭僧?這究竟是什麽功夫?貧僧浪跡江湖,少說也有四、五十年,怎麽沒有見過這樣的功夫?難道貧僧隱居二十餘年,江湖上便是怪異輩出。
這樣看來,這個怪人的功夫,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貧僧自愧弗如。便說:“鐵頭僧便是貧僧。”
說它美麗,是因為它山青水秀,巍峨壯觀。其雄偉,不亞於泰山;其秀麗,不遜色於黃山。
說它神秘,卻與一個神話般的傳說戚戚相關。
相傳,在我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在海外的呂宋島,來了一個道士,他叫悟元子。他帶來了一把威力無比的寶劍——追風劍!
曆代相傳,這把寶劍會騰空飛舞,取人首級,乃瞬息間事。你隻能見到對方頭頸落地,而不見其劍。速度之快,令人歎為觀止。
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武林高手,為了得到這把神一般的寶劍,而在靈秀山頂尋尋覓覓,挖挖掘掘。總希望自己是這把寶劍的主人。帶著它,涉足大江南北,浪跡天涯海角。甚至稱霸武林,做一代武林霸主。
靈秀山南麓,距離秀靈山有二十裏之遙,有一個集鎮,名喚寶山鎮。這個集鎮,市井熱鬧,人物繁華,雞犬安寧,是一個熱鬧的去處。
集鎮的東邊,有一座廟宇,規模不小,供奉著關聖大帝的神像,叫“關聖廟”。廟兩側的木柱上,赫然寫著一副雙聯:
先武穆而王大漢千古大宋千古
繼文宣稱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武聖關羽,乃武人的驕傲,自古是武人崇拜的偶像。
這寶山鎮,又是在靈秀山下,鎮上的關聖廟,自是煙火不滅,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這些信徒之中,除了本地和周邊鄉鎮的百姓外,絕大部分是武林中人,自然包括武林俠士和武林敗類。偶爾還有幾個服飾與明人有別的他方人士。據說,他們有的來自海外的島國,有的卻是來自大明北邊的後金。
不難想象,這些武林中人和他方人士,之所以到關聖廟誠惶誠恐,虔誠地朝拜關聖,除了對關公威震華夏的威名的崇拜外,大都是求關公一顯神靈,幫助他們找到海外異士悟元子,藏匿在靈秀山頂的“追風劍”。
武林俠士說,如能得到這把寶劍,可以幫助自己行俠仗義,除暴安民;那些別有用心的武林人物,更是滿腹的鬼點子,希望得到這把寶劍,獨霸一方,稱雄武林,做發號施令的武林霸主。
而那些不畏海浪風險,駕著一葉扁舟,飄洋過海,來到天國聖地。也是想奪走那把寶劍,可以在大明聖地上胡作非為,耀武揚威;那些蹲踞北上極寒之地,與大明王朝為敵的後金,更是匠心獨運,希望得到這把寶劍,助他們盡快滅掉大明王朝,把大明錦繡河山拚入後金的版圖。正所謂:
同床生異夢,各懷鬼心胎。
一日,寶山鎮來了一個人,既不是凡夫俗子,也不是佩劍帶刀的武林中人,但他眼如迷霧,須若凝霜,眉如柳絮之飄,麵有桃花之色。你道是何許人物?請看:
四大皆空乃自誇,開口盡是佛祖話。
五官麵目何異人?隻是頭上不留發。
大家應該猜出來了是:和尚。他步履輕盈,左手豎在胸前,右手卻數著佛珠,口念“阿彌陀佛”,旁若無人地步入關聖廟。
走到佛像前,但見他雙腳屈倒,跪在浮團上,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微閉雙眼,口中念念有詞。
片刻,走出關聖廟,向靈秀山進發。
時值深秋,又是午後,熱日炎炎,催人汗下。才走出村口,這和尚臉上的汗珠,已涔涔而下。他頓覺煩燥,口稱“罪過!罪過。”頂著炎日,繼續前行。在曲折的羊腸小道上,迤邐馳行。
走了十來裏路,抬眼望去,隻見前麵不遠處,有一個小亭子。這和尚口念:“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何不到亭子裏一憩再走呢?”自言之下,一陣心喜。便加快了步伐。眨眼之間,已到亭前。
隻見亭裏的石條上,躺著一個人,四腳朝天,躺相不雅。和尚委目一看,見那個人穿著一件短褂,破舊不堪,而且汙垢肮髒。他的身邊,放著一把鐵杖。
和尚心想:“看樣子,此人肯定是叫化子。別理他!他睡他的覺,我歇我的腳。正所謂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腳。”想著,便抬腳跨進亭裏。
何曾想到,他前腳剛跨入亭子,隻聽那人開口說話了:“和尚!此亭是我建,要想歇歇腳,留下建亭錢。”言語之間,分毫不動。
和尚一愕,心想:“此人究竟是何許人物?躺在石條上,像一具僵屍,但卻知道來人是和尚。看樣子,不像是一般的叫花子,倒像是一位武林高人。”
於是,和尚開口便說:“阿彌陀佛!施主,世上沒有這樣的情理。有道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建此小亭,供過客歇息,本是好事一件,怎麽能索取行人的錢財?”說罷,並不理會,跨足入亭。
再一細看,隻見這個衣冠不整,汙垢破舊的怪人,頭罩麵具,麵目難辨。
也許這和尚的入亭,激怒了這個怪人。隻聽他大聲怒吼道:“禿頭!難道你不服嗎?”言詞之間,甚有輕蔑之意。
“施主!出言不遜,不怕貧僧嗔怒嗎?”
“哈!哈。”那怪人仍舊一動不動,儼然是一具僵屍。聽罷和尚的話,一陣狂笑起來,說:“你本來就是禿頭和尚麽!難道我叫錯了不成?還是要顛爺叫你師傅?可惜呀!這世上沒有第二個配得上,令我叫師傅的人——除了我師傅。可惜他已經仙遊了。”
這怪人言語之下,甚是目中無人。有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和尚聞言,盡管頓生怒意,換成是別人,一巴掌扇過去。然而,他不知眼前這個怪人,是何等腳色。高傲之人,肯定有高傲的資本。說他是叫花子,卻又不像。肯定是一位武林隱怪,千萬不可輕敵。
還是忍著點吧!有道是小心駛得萬年船。於是,便轉怒為慈,和氣地說:“前輩!貧僧若有不敬之過,還請海涵。”
“這樣差不多!有道是怕你嘴甜,不怕你蠻橫。”
“前輩!能否讓貧僧一識廬山真麵目?”
那怪人開口說:“識與不識,有何幹係?”頓了頓,又說:“如果我顛爺沒有說錯的話,和尚便是峨眉派第十三代掌門的師叔,人稱‘鐵頭僧’的慧靈大師。”說這話時,仍是蚊絲不動。
“大師之說,愧不敢當。”
聞言之下,鐵頭僧甚是駭然。尋思:這個怪人行跡本就怪異。他目不視物,怎知道我是鐵頭僧?這究竟是什麽功夫?貧僧浪跡江湖,少說也有四、五十年,怎麽沒有見過這樣的功夫?難道貧僧隱居二十餘年,江湖上便是怪異輩出。
這樣看來,這個怪人的功夫,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貧僧自愧弗如。便說:“鐵頭僧便是貧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