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過後,安陽府的田野裏一片生機勃勃,稻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豐收的希望。然而,葉明深知,這一切都離不開水利設施的支撐。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任何疏漏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他決定親自視察安陽府的水利情況,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源。
葉明的第一站是安陽府平原地區的主要灌溉水渠。這條水渠貫穿了整個平原,為無數農田提供了生命之水。他帶著武明堂和幾位負責水利的官員,沿著水渠一路查看。
“這水渠的水流看起來還算順暢,但水麵有些渾濁,可能是上遊有淤泥。”葉明蹲下身,用手輕輕攪動水麵,對隨行的官員說道。
一位水利官員點頭迴應:“大人說得沒錯,我們之前檢查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上遊的一些支渠因為年久失修,淤泥堆積嚴重,影響了水流的清澈度。”
葉明皺了皺眉,他知道,渾濁的水流可能會攜帶大量泥沙,長期下來會堵塞水渠,影響灌溉效果。他決定繼續向上遊追溯,找出問題的根源。
沿著水渠向上遊走去,葉明發現了一些支渠的入口處堆積了大量的泥沙和雜物。水流在這裏變得異常緩慢,幾乎停滯不前。
“這裏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葉明指著堆積如山的泥沙說道,“這些淤塞物必須盡快清理,否則主渠的水流會越來越小,影響下遊的灌溉。”
一位當地村民正好路過,聽到葉明的話,便停下腳步說道:“這位大人,您說得對。我們這裏每年雨季過後,支渠都會被泥沙堵住,得花好幾天才能清理幹淨。”
葉明點了點頭,對村民的困境表示理解。他立刻吩咐隨行的官員:“馬上組織人力,清理這些支渠的淤塞物。同時,安排定期維護,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離開平原地區,葉明一行又人馬不停蹄地趕往山區。這裏的地形複雜,水利設施相對薄弱,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在虎頭村的一片山坡地上,葉明看到一些田地的邊緣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水土流失跡象。原本肥沃的土壤被雨水衝刷得所剩無幾,露出了下麵的岩石。
“這裏的水土流失情況很嚴重啊。”葉明對村長李老漢說道,“如果不及時治理,這些田地遲早會變成不毛之地。”
李老漢歎了口氣,說道:“知府大人,我們也不是沒想過辦法,可這山上的雨水太大,光靠我們自己實在沒辦法解決。”
葉明明白,山區的水利問題需要係統性的解決方案,單靠村民的力量確實難以應對。他決定將這個問題記錄下來,迴去後組織專家製定治理方案。
繼續在山區巡查,葉明發現了一些古老的水渠和水窖。這些設施雖然曾經為當地的農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如今已經老化嚴重,許多地方出現了裂縫和坍塌。
“這些水渠和水窖已經無法正常工作了。”一位水利官員檢查後對葉明說道,“如果不及時修複,今年的灌溉可能會出現問題。”
葉明點了點頭,他知道,修複這些老化的水利設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卻是保障山區農業生產的必要之舉。
“馬上安排人手,對這些老化的水利設施進行全麵修複。同時,考慮引入一些現代化的水利技術,提高灌溉效率。”葉明果斷地下達了指令。
葉明的最後一站是水鄉地區。這裏河網密布,水道縱橫,看似水資源豐富,但實際上也隱藏著不少問題。
在荷花村,葉明乘船沿著主要的水道巡查。他發現,一些河道因為長期缺乏清理,淤積了大量的泥沙,導致水流不暢。
“這河道的淤積會影響行船和灌溉,必須盡快清理。”葉明對隨行的官員說道。
一位當地的漁民劃著小船靠近,對葉明說道:“葉知府,您說得沒錯。這幾年河道越來越淺,我們的船都快沒法通行了,更別說灌溉了。”
葉明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他立刻吩咐官員安排清理工作,並計劃引入一些現代化的疏浚設備,提高清理效率。
在水鄉的另一處,葉明檢查了一些用於調節水位的水閘。他發現,部分水閘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無法正常開關。
“這水閘要是失靈了,雨季的時候水位一旦上漲,整個村莊都會被淹。”一位村民擔憂地對葉明說道。
葉明深知,水閘的正常運行對於水鄉的防洪和灌溉至關重要。他立刻安排人手對所有水閘進行全麵檢查和維修,並加強日常管理。
“從今往後,水閘的維護要納入日常管理,定期檢查,確保萬無一失。”葉明嚴肅地對負責的官員說道。
經過一天的緊張視察,葉明記錄下了安陽府水利設施存在的諸多問題:平原地區的支渠淤塞、山區的水土流失和老化水利設施、水鄉的河道淤積和水閘失修等。
迴到府衙,葉明遣散了眾人,隻留下了武明堂。
“武大人,今天發現的這些問題看似分散,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長期缺乏係統的維護和管理。”
葉明一邊搽臉一邊跟武明堂說道,“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體係,確保每一項設施都能得到及時的維護。”
武明堂微微點頭,若有所思道:“大人所言極是,隻是建立完善體係並非易事,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葉明放下手中的毛巾,目光堅定:“這些困難我們必須克服。明日你便著手製定水利管理體係的初步方案,明確各區域的維護責任人、維護周期和經費預算。”
武明堂抱拳領命:“大人放心,我這就去辦。”
葉明又補充道:“此事還需調動民間力量,可招募當地百姓參與水利設施的日常維護,給予一定報酬。如此既能解決人力問題,又能讓百姓從中受益,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武明堂眼睛一亮:“大人此計甚妙,百姓對當地情況更為熟悉,參與維護也會更加用心。”
葉明拍了拍武明堂的肩膀:“那就辛苦武大人了,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安陽府的水利設施煥然一新,保障農業豐收。”
武明堂挺直胸膛:“大人,我定全力以赴!”
隨後,武明堂便匆匆離去,為水利管理體係的構建開始忙碌起來。
第二天五更時分,葉明帶著工房主事劉石頭和兩名熟悉水性的衙役又出了南門,準備今天再去看下安陽府的水利。
晨霧籠罩下的安陽河泛著青光,河岸新栽的柳枝才抽出一指長的嫩芽。
葉明從馬鞍上解下個奇怪的物件——兩根三尺長的銅管用皮繩相連,管身上刻著精細的刻度。
";大人,這';量水儀';真能測出水流緩急?";劉石頭好奇地摸著銅管。
葉明沒答話,將銅管沉入河中。隻見皮繩上的木浮標立刻被水流衝得橫了過來,銅管上的刻度在水麵上下浮動。
";流速三刻,水深七尺二寸。";他讀出數據,在隨身的小冊子上記了幾筆,";比去年同時節慢了兩刻。";
沿著河岸往東走了二裏地,葉明突然勒住馬。眼前是一段淤塞嚴重的河道,蘆葦叢生,河麵漂著厚厚的泡沫。他下馬拔出腰刀,往岸邊淤泥裏一插,刀身立刻陷進去大半。
";這淤了至少三尺。";葉明指著岸邊幾棵歪脖子柳樹,";樹根都泡爛了,再不疏浚,今年汛期非決堤不可。";
正說著,上遊漂來一堆枯枝敗葉,在彎道處打著旋兒堆積起來。葉明眼睛一亮,從包袱裏取出張泛黃的《安陽水係圖》,在圖上某處畫了個紅圈:";明日先從這裏開工。";
日頭漸高時,一行人來到西坪鄉的灌溉渠。渠水渾濁不堪,水麵浮著層鐵鏽色的泡沫。
葉明蹲下身,從渠底撈了把淤泥,在指尖搓了搓,突然皺眉:";這土裏有礦渣。";
";不能啊!";劉石頭瞪大眼睛,";咱安陽又不產鐵...";
葉明沿著水渠往上遊查去,果然在一處隱蔽的河灣發現了端倪——岸邊堆著幾十筐黑褐色的礦渣,雨水衝刷下正不斷往渠裏滲著鏽水。更蹊蹺的是,礦渣堆旁的車轍印還很新鮮。
";去查查最近誰家運過礦石。";葉明低聲吩咐衙役,自己則取出個琉璃瓶裝了半瓶鏽水,";帶迴衙門驗看。";
午後視察南塘時,問題更明顯了。這個本該蓄水防旱的大塘,如今隻剩塘心一窪渾水。塘底的裂縫能插進手掌,幾尾死魚躺在龜裂的泥地上,已經曬成了魚幹。
";去年還滿著呢!";村裏的老保長急得直跺腳,";開春突然就漏光了,連秧都沒法泡。";
葉明繞著塘邊走了一圈,突然在西南角發現了幾處奇怪的凹陷——每個坑都有碗口大,排列得極有規律。他掏出隨身帶的鐵釺往坑裏一探,釺頭竟";哢嗒";一聲碰到了硬物。
";去取鐵鍬來。";葉明卷起袖口。等挖到三尺深時,鍬頭突然撬起塊扁平的青石板,板下赫然是個陶土燒製的暗管!老保長倒吸一口涼氣:";這...這是...";
";前朝的暗渠。";葉明擦去陶管上的泥土,露出管身上";天武八年造";的銘文。
";年久失修,把塘水全漏光了。";他立即畫出修補圖樣:先用黏土夯實管周,再鋪三層油氈,最後壓上石板。
傍晚查勘城北水車時,葉明又發現了新問題。三架大水車有兩架已經停轉,齒輪間塞滿了枯草和淤泥。更糟的是引水渠被改道,如今水流離水車足有半丈遠。
";誰改的水道?";葉明量了量渠岸的新土。
";周...周家莊...";管水車的老漢結結巴巴,";說是要給他們家莊稼優先供水...";
葉明冷笑一聲,當即下令恢複原渠。又命人拆下水車齒輪,用桐油和細砂重新打磨。他親自示範怎麽用竹篾清理輪軸間的雜草,最後在關鍵部位抹上特製的牛油防鏽膏。
迴衙路上經過一片稻田,葉明突然下馬蹲在田埂邊。撥開稻叢,隻見田水渾濁泛綠,水麵漂著層蛛網似的絮狀物。
";水肥過濃了。";他取出試紙一驗,果然酸性超標。當即畫出個";十字排水溝";的圖樣:主溝順田壟,支溝穿田心,既能排酸水又不傷稻根。
暮色中迴到簽押房,葉明在《水利疏浚冊》上詳細記錄今日所見。寫到礦渣那段時,他特意用朱筆圈出,又取來白日裝的鏽水驗看。琉璃瓶在燈下泛著詭異的紅光,水底沉著些金屬微粒,用磁石一試竟微微顫動。
窗外傳來打更聲,葉明揉著酸脹的脖頸起身。忽然發現案頭多了張字條,上麵是熟悉的筆跡:";水脈如人脈,堵在腠理,病在膏肓。";
他苦笑著搖頭,提筆在今日記錄末尾補了句:";明日先疏安陽河淤塞處,再查礦渣來源。";
葉明的第一站是安陽府平原地區的主要灌溉水渠。這條水渠貫穿了整個平原,為無數農田提供了生命之水。他帶著武明堂和幾位負責水利的官員,沿著水渠一路查看。
“這水渠的水流看起來還算順暢,但水麵有些渾濁,可能是上遊有淤泥。”葉明蹲下身,用手輕輕攪動水麵,對隨行的官員說道。
一位水利官員點頭迴應:“大人說得沒錯,我們之前檢查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上遊的一些支渠因為年久失修,淤泥堆積嚴重,影響了水流的清澈度。”
葉明皺了皺眉,他知道,渾濁的水流可能會攜帶大量泥沙,長期下來會堵塞水渠,影響灌溉效果。他決定繼續向上遊追溯,找出問題的根源。
沿著水渠向上遊走去,葉明發現了一些支渠的入口處堆積了大量的泥沙和雜物。水流在這裏變得異常緩慢,幾乎停滯不前。
“這裏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葉明指著堆積如山的泥沙說道,“這些淤塞物必須盡快清理,否則主渠的水流會越來越小,影響下遊的灌溉。”
一位當地村民正好路過,聽到葉明的話,便停下腳步說道:“這位大人,您說得對。我們這裏每年雨季過後,支渠都會被泥沙堵住,得花好幾天才能清理幹淨。”
葉明點了點頭,對村民的困境表示理解。他立刻吩咐隨行的官員:“馬上組織人力,清理這些支渠的淤塞物。同時,安排定期維護,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離開平原地區,葉明一行又人馬不停蹄地趕往山區。這裏的地形複雜,水利設施相對薄弱,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在虎頭村的一片山坡地上,葉明看到一些田地的邊緣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水土流失跡象。原本肥沃的土壤被雨水衝刷得所剩無幾,露出了下麵的岩石。
“這裏的水土流失情況很嚴重啊。”葉明對村長李老漢說道,“如果不及時治理,這些田地遲早會變成不毛之地。”
李老漢歎了口氣,說道:“知府大人,我們也不是沒想過辦法,可這山上的雨水太大,光靠我們自己實在沒辦法解決。”
葉明明白,山區的水利問題需要係統性的解決方案,單靠村民的力量確實難以應對。他決定將這個問題記錄下來,迴去後組織專家製定治理方案。
繼續在山區巡查,葉明發現了一些古老的水渠和水窖。這些設施雖然曾經為當地的農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如今已經老化嚴重,許多地方出現了裂縫和坍塌。
“這些水渠和水窖已經無法正常工作了。”一位水利官員檢查後對葉明說道,“如果不及時修複,今年的灌溉可能會出現問題。”
葉明點了點頭,他知道,修複這些老化的水利設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卻是保障山區農業生產的必要之舉。
“馬上安排人手,對這些老化的水利設施進行全麵修複。同時,考慮引入一些現代化的水利技術,提高灌溉效率。”葉明果斷地下達了指令。
葉明的最後一站是水鄉地區。這裏河網密布,水道縱橫,看似水資源豐富,但實際上也隱藏著不少問題。
在荷花村,葉明乘船沿著主要的水道巡查。他發現,一些河道因為長期缺乏清理,淤積了大量的泥沙,導致水流不暢。
“這河道的淤積會影響行船和灌溉,必須盡快清理。”葉明對隨行的官員說道。
一位當地的漁民劃著小船靠近,對葉明說道:“葉知府,您說得沒錯。這幾年河道越來越淺,我們的船都快沒法通行了,更別說灌溉了。”
葉明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他立刻吩咐官員安排清理工作,並計劃引入一些現代化的疏浚設備,提高清理效率。
在水鄉的另一處,葉明檢查了一些用於調節水位的水閘。他發現,部分水閘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無法正常開關。
“這水閘要是失靈了,雨季的時候水位一旦上漲,整個村莊都會被淹。”一位村民擔憂地對葉明說道。
葉明深知,水閘的正常運行對於水鄉的防洪和灌溉至關重要。他立刻安排人手對所有水閘進行全麵檢查和維修,並加強日常管理。
“從今往後,水閘的維護要納入日常管理,定期檢查,確保萬無一失。”葉明嚴肅地對負責的官員說道。
經過一天的緊張視察,葉明記錄下了安陽府水利設施存在的諸多問題:平原地區的支渠淤塞、山區的水土流失和老化水利設施、水鄉的河道淤積和水閘失修等。
迴到府衙,葉明遣散了眾人,隻留下了武明堂。
“武大人,今天發現的這些問題看似分散,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長期缺乏係統的維護和管理。”
葉明一邊搽臉一邊跟武明堂說道,“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體係,確保每一項設施都能得到及時的維護。”
武明堂微微點頭,若有所思道:“大人所言極是,隻是建立完善體係並非易事,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葉明放下手中的毛巾,目光堅定:“這些困難我們必須克服。明日你便著手製定水利管理體係的初步方案,明確各區域的維護責任人、維護周期和經費預算。”
武明堂抱拳領命:“大人放心,我這就去辦。”
葉明又補充道:“此事還需調動民間力量,可招募當地百姓參與水利設施的日常維護,給予一定報酬。如此既能解決人力問題,又能讓百姓從中受益,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武明堂眼睛一亮:“大人此計甚妙,百姓對當地情況更為熟悉,參與維護也會更加用心。”
葉明拍了拍武明堂的肩膀:“那就辛苦武大人了,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安陽府的水利設施煥然一新,保障農業豐收。”
武明堂挺直胸膛:“大人,我定全力以赴!”
隨後,武明堂便匆匆離去,為水利管理體係的構建開始忙碌起來。
第二天五更時分,葉明帶著工房主事劉石頭和兩名熟悉水性的衙役又出了南門,準備今天再去看下安陽府的水利。
晨霧籠罩下的安陽河泛著青光,河岸新栽的柳枝才抽出一指長的嫩芽。
葉明從馬鞍上解下個奇怪的物件——兩根三尺長的銅管用皮繩相連,管身上刻著精細的刻度。
";大人,這';量水儀';真能測出水流緩急?";劉石頭好奇地摸著銅管。
葉明沒答話,將銅管沉入河中。隻見皮繩上的木浮標立刻被水流衝得橫了過來,銅管上的刻度在水麵上下浮動。
";流速三刻,水深七尺二寸。";他讀出數據,在隨身的小冊子上記了幾筆,";比去年同時節慢了兩刻。";
沿著河岸往東走了二裏地,葉明突然勒住馬。眼前是一段淤塞嚴重的河道,蘆葦叢生,河麵漂著厚厚的泡沫。他下馬拔出腰刀,往岸邊淤泥裏一插,刀身立刻陷進去大半。
";這淤了至少三尺。";葉明指著岸邊幾棵歪脖子柳樹,";樹根都泡爛了,再不疏浚,今年汛期非決堤不可。";
正說著,上遊漂來一堆枯枝敗葉,在彎道處打著旋兒堆積起來。葉明眼睛一亮,從包袱裏取出張泛黃的《安陽水係圖》,在圖上某處畫了個紅圈:";明日先從這裏開工。";
日頭漸高時,一行人來到西坪鄉的灌溉渠。渠水渾濁不堪,水麵浮著層鐵鏽色的泡沫。
葉明蹲下身,從渠底撈了把淤泥,在指尖搓了搓,突然皺眉:";這土裏有礦渣。";
";不能啊!";劉石頭瞪大眼睛,";咱安陽又不產鐵...";
葉明沿著水渠往上遊查去,果然在一處隱蔽的河灣發現了端倪——岸邊堆著幾十筐黑褐色的礦渣,雨水衝刷下正不斷往渠裏滲著鏽水。更蹊蹺的是,礦渣堆旁的車轍印還很新鮮。
";去查查最近誰家運過礦石。";葉明低聲吩咐衙役,自己則取出個琉璃瓶裝了半瓶鏽水,";帶迴衙門驗看。";
午後視察南塘時,問題更明顯了。這個本該蓄水防旱的大塘,如今隻剩塘心一窪渾水。塘底的裂縫能插進手掌,幾尾死魚躺在龜裂的泥地上,已經曬成了魚幹。
";去年還滿著呢!";村裏的老保長急得直跺腳,";開春突然就漏光了,連秧都沒法泡。";
葉明繞著塘邊走了一圈,突然在西南角發現了幾處奇怪的凹陷——每個坑都有碗口大,排列得極有規律。他掏出隨身帶的鐵釺往坑裏一探,釺頭竟";哢嗒";一聲碰到了硬物。
";去取鐵鍬來。";葉明卷起袖口。等挖到三尺深時,鍬頭突然撬起塊扁平的青石板,板下赫然是個陶土燒製的暗管!老保長倒吸一口涼氣:";這...這是...";
";前朝的暗渠。";葉明擦去陶管上的泥土,露出管身上";天武八年造";的銘文。
";年久失修,把塘水全漏光了。";他立即畫出修補圖樣:先用黏土夯實管周,再鋪三層油氈,最後壓上石板。
傍晚查勘城北水車時,葉明又發現了新問題。三架大水車有兩架已經停轉,齒輪間塞滿了枯草和淤泥。更糟的是引水渠被改道,如今水流離水車足有半丈遠。
";誰改的水道?";葉明量了量渠岸的新土。
";周...周家莊...";管水車的老漢結結巴巴,";說是要給他們家莊稼優先供水...";
葉明冷笑一聲,當即下令恢複原渠。又命人拆下水車齒輪,用桐油和細砂重新打磨。他親自示範怎麽用竹篾清理輪軸間的雜草,最後在關鍵部位抹上特製的牛油防鏽膏。
迴衙路上經過一片稻田,葉明突然下馬蹲在田埂邊。撥開稻叢,隻見田水渾濁泛綠,水麵漂著層蛛網似的絮狀物。
";水肥過濃了。";他取出試紙一驗,果然酸性超標。當即畫出個";十字排水溝";的圖樣:主溝順田壟,支溝穿田心,既能排酸水又不傷稻根。
暮色中迴到簽押房,葉明在《水利疏浚冊》上詳細記錄今日所見。寫到礦渣那段時,他特意用朱筆圈出,又取來白日裝的鏽水驗看。琉璃瓶在燈下泛著詭異的紅光,水底沉著些金屬微粒,用磁石一試竟微微顫動。
窗外傳來打更聲,葉明揉著酸脹的脖頸起身。忽然發現案頭多了張字條,上麵是熟悉的筆跡:";水脈如人脈,堵在腠理,病在膏肓。";
他苦笑著搖頭,提筆在今日記錄末尾補了句:";明日先疏安陽河淤塞處,再查礦渣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