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府的春耕新技術推廣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然而,隨著新技術在更多村落的鋪開,一股強烈的阻力逐漸浮出水麵。這阻力並非來自普通百姓,而是來自那些世代盤踞在地方的世家大族。
張家是安陽府的名門望族,世代以農為業,擁有大片肥沃的土地。葉明推廣的新技術要求重新規劃土地,打破原有的田界,這直接觸動了張家的利益。
“葉知府,你這是要斷我張家的生路啊!”張族長在府衙內拍案而起,憤怒地說道。
葉明心中早有準備,他深知世家大族不會輕易接受新技術。他微微一笑,說道:“張族長,新技術的推廣是為了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讓更多的百姓受益。您的土地依然會得到充分的利用,隻是會采用更科學的方法。”
張族長冷笑道:“科學?我不知道什麽是科學,哼,我隻知道你這所謂的科學,不過是打著為百姓謀福的幌子,行擾亂地方之實。重新規劃土地,打破田界,這分明是要讓我們張家祖輩辛苦經營的基業毀於一旦。”
葉明依舊神色鎮定,他站起身來,走到張族長麵前,目光堅定地說:“張族長,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您不妨想一想,若采用新技術,糧食產量大幅提升,不僅您的家族受益,整個安陽府的百姓都能吃飽飯。而且,重新規劃土地後,我會保證您家族的權益不受損害,還會有額外的獎勵。”
張族長聽了,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但仍心存疑慮:“你說的倒是輕巧,可誰能保證這新技術就一定有效?萬一失敗了,我張家的損失誰來承擔?”
他也知道葉明隻從上任以來,有了不少的動作,從商業到教育,誰也阻止不了,但是他又不想白白的就這麽就範。
葉明胸有成竹道:“我已在部分村落進行了試點,效果顯著。若新技術真的失敗,我葉明願以官職作保,賠償您張家的損失。”
張族長陷入了沉思,一旁的族中長老也小聲勸道:“族長,或許可以一試,若真能增產,對咱們家族也有好處。”
張族長猶豫片刻,依舊堅定地說道:“不行,不行,族裏那麽多人,我不能拿他們的生計開玩笑。”
葉明見張族長如此固執,心中不免有些焦急,但他並未放棄。他靈機一動,說道:“張族長,這樣吧,我給您一個折中的辦法。先劃出一小片土地進行新技術的試驗,若成功了,您再逐步推廣;若失敗了,就當沒試過,您看如何?”
張族長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動搖。他思索良久,終於緩緩點頭:“也罷,就依你所言,劃出十畝地試試。若不成功,你可休要再提此事。”
葉明心中一喜,連忙說道:“好,張族長深明大義。我定會安排專業人員指導,確保試驗順利。”
隨後,葉明迅速安排人手,與張家對接試驗田的事宜。
不過,這張家的抗議隻是一個開始,很快,李家、王家等其他世家大族也紛紛聯合起來,對新技術的推廣表示強烈反對。
“葉知府,你這新技術,讓我們這些家族如何自處?我們世代相傳的田地,難道都要被你這所謂的科學方法給毀了嗎?”李族長也來到縣衙問道。
葉明心中明白,世家大族的反對並非完全出於對新技術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對利益受損的恐慌。他決定采取更為溫和的策略,試圖說服這些家族。
“各位族長,新技術的推廣並不會損害你們的利益。相反,它會讓你們的土地更加高產,為你們帶來更多的收益。”葉明耐心地解釋道。
但是世家大族不僅對利益受損感到擔憂,還對新技術本身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祖輩傳下來的老法子已經足夠好,沒有必要進行改變。
“葉知府,我們李家種地,靠的就是祖輩傳下來的老法子。這新法子聽著倒是好,可誰能保證它真能比老法子強?”李族長說道。
一位老農也附和道:“是啊,葉知府,老法子種地,我們心裏有底。這新法子,萬一弄不好,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為了打消世家大族的疑慮,葉明決定親自進行現場演示。他帶著各家的族長們來到張家的田地,親自示範新技術的操作方法。
“大家看,這新技術采用的是科學的施肥和播種方法,能夠更好地利用土地的養分,提高產量。”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演示結束後,葉明對張家的族人們說道:“這新技術並不是要完全拋棄老法子,而是對老法子的改進和提升。它能讓你們的田地更加高產,為你們帶來更多的收益。”
隨後葉明又帶著他們去了府庫,看了一下去年安溪縣去年的收成。
但是那些族長還是不相信。
隨後他們的反對並非僅僅停留在口頭抗議上,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對葉明施加更大的壓力。
“葉知府,如果你執意要推行這新技術,我們這些家族隻好聯合起來,向上級申訴,看你還能在安陽府待多久。”李族長威脅道。
葉明心中明白,世家大族的聯合施壓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因此而退縮。改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隻有堅持下去,才能為百姓謀真正的福祉。
麵對世家大族的聯合施壓,葉明決定采取更為積極的策略。他開始爭取其他有識之士的支持,包括一些開明的士紳和地方賢達。
“各位,新技術的推廣是為了整個安陽府的長遠發展,是為了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大多數人的幸福。”葉明在一次集會上說道。
一些有遠見的士紳被葉明的真誠和決心所打動,紛紛表示支持他的改革。
“葉知府,我們這些讀書人,雖然不諳農事,但也知道改革的重要性。我們願意支持您,為新技術的推廣盡一份力。”一位士紳說道。
為了緩解世家大族的抵觸情緒,葉明提出了一套折中的解決方案:先在部分土地上進行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推廣。
“各位族長,我們可以先在你們家族的一小部分土地上試行新技術。如果效果好,再擴大推廣範圍。這樣既能保證你們的利益,又能驗證新技術的可行性。”葉明說道。
李族長想了想,覺得這個方案還算合理,便點頭同意了。
葉明還提出,對於那些因新技術推廣而利益受損的家族,官府將給予一定的補償。
“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因新技術推廣而受到損失的家族給予相應的補償,確保你們的利益不受損害。”葉明說道。
這個承諾讓世家大族的族長們稍微安心了一些。
按照葉明的方案,新技術在張家的一小片土地上開始了試點。
剛剛安穩好各家的族長,葉明正在衙門後院查驗新到的一批耬車,忽聽前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鄭大年氣喘籲籲地跑來,官服下擺沾滿泥點:";大人,不好了!西河鄉三十戶農人鬧起來了,說新發的種子長不出苗!";
葉明眉頭一皺,立即命人備馬。晨霧未散,一行人已疾馳至西河鄉地界。遠遠就看見曬場上圍著一大群人,幾個老農正舉著陶盆大聲嚷嚷,盆裏的土幹巴巴的,確實不見半點綠意。
";葉大人來了!";人群自動分開一條道。葉明蹲下身,指尖撚起一撮土,湊近鼻尖聞了聞,突然問道:";浸種用的水,是從哪兒打的?";
劉裏正一拍大腿:";哎呀!他們用的是村口老井的水,那井水向來泛堿!";
葉明立即命人取來井水,又掏出隨身帶的試紙浸入水中。不過片刻,試紙就變成了深藍色。
";這水堿性太重,把藥效中和了。";他從馬鞍袋裏取出個布包,";快去燒開水,用這個重新泡種。";
布包裏是備用的浸種藥粉,用油紙分成了小包。葉明親自示範:先將井水煮沸,待涼至溫熱,才放入藥粉攪拌。農人們將信將疑地把種子重新浸泡,葉明又讓人取來幾桶溪水澆灌已播種的田地。
";看!苗出來了!";晌午時分,一個眼尖的孩童突然指著田壟喊叫。隻見濕潤的土縫裏,嫩綠的芽尖正破土而出。原來先前不是種子不發芽,而是堿土板結,幼芽頂不動硬土。
風波剛平,東村的農技郎又匆匆趕來:";大人,李家坳的曲轅犁斷了好幾架!";
趕到李家坳時,隻見三個漢子蹲在田埂上,對著斷裂的犁頭發愁。
葉明撿起斷犁仔細查看,突然笑了:";你們裝反了。";
他指著犁鏵與犁柄的連接處,";這個卡榫要朝外,受力才均勻。";
說著從馬背上取下備用零件,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一架。
圍觀的農人恍然大悟,有個小夥子撓著頭說:";俺們還以為是鐵匠偷工減料...";
葉明修好犁後,耐心地給大家講解曲轅犁的正確安裝方法和使用技巧,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這時,一位老者走上前,憂慮地說:“葉大人,這新技術雖好,可我們這些老把式一時間也難掌握,萬一再出岔子可咋辦。”
葉明笑著安慰道:“大家莫要擔憂,之後我會安排更多的農技郎來給大家指導,保證大家都能熟練運用。”
就在此時,快馬傳來消息,說張家試點田的稻苗長勢喜人,遠超預期。這消息如同一場及時雨,迅速在各鄉各村傳開。
原本還對新技術心存疑慮的世家大族和百姓們,態度都有了明顯轉變。
李族長主動找到葉明,說道:“葉知府,是我們目光短淺了,這新技術確實厲害,我們願意全力配合推廣。”
其他家族也紛紛響應。葉明心中大喜,他知道,春耕新技術推廣的這場硬仗,終於迎來了轉機。
這天日頭偏西時,葉明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正準備返城,忽見官道上一輛牛車歪在路邊。走近一看,竟是運送肥料的車輛,兩個輪子深深陷在泥裏。
";大人,這新肥太沉了...";趕車的老漢愁眉苦臉。葉明蹲下身查看車輪,突然靈機一動,解下自己的牛皮腰帶:";把車輪纏上這個試試。";
原來新製的肥料含水較多,連車帶肥比往常重了三成。葉明當即畫出個改良車架的圖樣:加寬輪輻,輪緣包鐵皮,還特意標注";載重八百斤";的字樣。
迴衙路上,鄭大年忍不住問:";大人怎會隨身帶著試紙和零件?";
葉明拍了拍鼓鼓囊囊的馬鞍袋:";這是顧...這是工房的主意,說推廣新法,必先備齊救急之物。";
袋子裏除了試紙、藥粉,還有備用犁鏵、量具甚至一小包蚯蚓卵。
暮色中,葉明在簽押房的《春耕日誌》上記下今日種種。寫到堿水事件時,他特意用朱筆批注:";各鄉井水需先驗再用";。
張家是安陽府的名門望族,世代以農為業,擁有大片肥沃的土地。葉明推廣的新技術要求重新規劃土地,打破原有的田界,這直接觸動了張家的利益。
“葉知府,你這是要斷我張家的生路啊!”張族長在府衙內拍案而起,憤怒地說道。
葉明心中早有準備,他深知世家大族不會輕易接受新技術。他微微一笑,說道:“張族長,新技術的推廣是為了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讓更多的百姓受益。您的土地依然會得到充分的利用,隻是會采用更科學的方法。”
張族長冷笑道:“科學?我不知道什麽是科學,哼,我隻知道你這所謂的科學,不過是打著為百姓謀福的幌子,行擾亂地方之實。重新規劃土地,打破田界,這分明是要讓我們張家祖輩辛苦經營的基業毀於一旦。”
葉明依舊神色鎮定,他站起身來,走到張族長麵前,目光堅定地說:“張族長,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您不妨想一想,若采用新技術,糧食產量大幅提升,不僅您的家族受益,整個安陽府的百姓都能吃飽飯。而且,重新規劃土地後,我會保證您家族的權益不受損害,還會有額外的獎勵。”
張族長聽了,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但仍心存疑慮:“你說的倒是輕巧,可誰能保證這新技術就一定有效?萬一失敗了,我張家的損失誰來承擔?”
他也知道葉明隻從上任以來,有了不少的動作,從商業到教育,誰也阻止不了,但是他又不想白白的就這麽就範。
葉明胸有成竹道:“我已在部分村落進行了試點,效果顯著。若新技術真的失敗,我葉明願以官職作保,賠償您張家的損失。”
張族長陷入了沉思,一旁的族中長老也小聲勸道:“族長,或許可以一試,若真能增產,對咱們家族也有好處。”
張族長猶豫片刻,依舊堅定地說道:“不行,不行,族裏那麽多人,我不能拿他們的生計開玩笑。”
葉明見張族長如此固執,心中不免有些焦急,但他並未放棄。他靈機一動,說道:“張族長,這樣吧,我給您一個折中的辦法。先劃出一小片土地進行新技術的試驗,若成功了,您再逐步推廣;若失敗了,就當沒試過,您看如何?”
張族長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動搖。他思索良久,終於緩緩點頭:“也罷,就依你所言,劃出十畝地試試。若不成功,你可休要再提此事。”
葉明心中一喜,連忙說道:“好,張族長深明大義。我定會安排專業人員指導,確保試驗順利。”
隨後,葉明迅速安排人手,與張家對接試驗田的事宜。
不過,這張家的抗議隻是一個開始,很快,李家、王家等其他世家大族也紛紛聯合起來,對新技術的推廣表示強烈反對。
“葉知府,你這新技術,讓我們這些家族如何自處?我們世代相傳的田地,難道都要被你這所謂的科學方法給毀了嗎?”李族長也來到縣衙問道。
葉明心中明白,世家大族的反對並非完全出於對新技術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對利益受損的恐慌。他決定采取更為溫和的策略,試圖說服這些家族。
“各位族長,新技術的推廣並不會損害你們的利益。相反,它會讓你們的土地更加高產,為你們帶來更多的收益。”葉明耐心地解釋道。
但是世家大族不僅對利益受損感到擔憂,還對新技術本身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祖輩傳下來的老法子已經足夠好,沒有必要進行改變。
“葉知府,我們李家種地,靠的就是祖輩傳下來的老法子。這新法子聽著倒是好,可誰能保證它真能比老法子強?”李族長說道。
一位老農也附和道:“是啊,葉知府,老法子種地,我們心裏有底。這新法子,萬一弄不好,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為了打消世家大族的疑慮,葉明決定親自進行現場演示。他帶著各家的族長們來到張家的田地,親自示範新技術的操作方法。
“大家看,這新技術采用的是科學的施肥和播種方法,能夠更好地利用土地的養分,提高產量。”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演示結束後,葉明對張家的族人們說道:“這新技術並不是要完全拋棄老法子,而是對老法子的改進和提升。它能讓你們的田地更加高產,為你們帶來更多的收益。”
隨後葉明又帶著他們去了府庫,看了一下去年安溪縣去年的收成。
但是那些族長還是不相信。
隨後他們的反對並非僅僅停留在口頭抗議上,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對葉明施加更大的壓力。
“葉知府,如果你執意要推行這新技術,我們這些家族隻好聯合起來,向上級申訴,看你還能在安陽府待多久。”李族長威脅道。
葉明心中明白,世家大族的聯合施壓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因此而退縮。改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隻有堅持下去,才能為百姓謀真正的福祉。
麵對世家大族的聯合施壓,葉明決定采取更為積極的策略。他開始爭取其他有識之士的支持,包括一些開明的士紳和地方賢達。
“各位,新技術的推廣是為了整個安陽府的長遠發展,是為了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大多數人的幸福。”葉明在一次集會上說道。
一些有遠見的士紳被葉明的真誠和決心所打動,紛紛表示支持他的改革。
“葉知府,我們這些讀書人,雖然不諳農事,但也知道改革的重要性。我們願意支持您,為新技術的推廣盡一份力。”一位士紳說道。
為了緩解世家大族的抵觸情緒,葉明提出了一套折中的解決方案:先在部分土地上進行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推廣。
“各位族長,我們可以先在你們家族的一小部分土地上試行新技術。如果效果好,再擴大推廣範圍。這樣既能保證你們的利益,又能驗證新技術的可行性。”葉明說道。
李族長想了想,覺得這個方案還算合理,便點頭同意了。
葉明還提出,對於那些因新技術推廣而利益受損的家族,官府將給予一定的補償。
“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因新技術推廣而受到損失的家族給予相應的補償,確保你們的利益不受損害。”葉明說道。
這個承諾讓世家大族的族長們稍微安心了一些。
按照葉明的方案,新技術在張家的一小片土地上開始了試點。
剛剛安穩好各家的族長,葉明正在衙門後院查驗新到的一批耬車,忽聽前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鄭大年氣喘籲籲地跑來,官服下擺沾滿泥點:";大人,不好了!西河鄉三十戶農人鬧起來了,說新發的種子長不出苗!";
葉明眉頭一皺,立即命人備馬。晨霧未散,一行人已疾馳至西河鄉地界。遠遠就看見曬場上圍著一大群人,幾個老農正舉著陶盆大聲嚷嚷,盆裏的土幹巴巴的,確實不見半點綠意。
";葉大人來了!";人群自動分開一條道。葉明蹲下身,指尖撚起一撮土,湊近鼻尖聞了聞,突然問道:";浸種用的水,是從哪兒打的?";
劉裏正一拍大腿:";哎呀!他們用的是村口老井的水,那井水向來泛堿!";
葉明立即命人取來井水,又掏出隨身帶的試紙浸入水中。不過片刻,試紙就變成了深藍色。
";這水堿性太重,把藥效中和了。";他從馬鞍袋裏取出個布包,";快去燒開水,用這個重新泡種。";
布包裏是備用的浸種藥粉,用油紙分成了小包。葉明親自示範:先將井水煮沸,待涼至溫熱,才放入藥粉攪拌。農人們將信將疑地把種子重新浸泡,葉明又讓人取來幾桶溪水澆灌已播種的田地。
";看!苗出來了!";晌午時分,一個眼尖的孩童突然指著田壟喊叫。隻見濕潤的土縫裏,嫩綠的芽尖正破土而出。原來先前不是種子不發芽,而是堿土板結,幼芽頂不動硬土。
風波剛平,東村的農技郎又匆匆趕來:";大人,李家坳的曲轅犁斷了好幾架!";
趕到李家坳時,隻見三個漢子蹲在田埂上,對著斷裂的犁頭發愁。
葉明撿起斷犁仔細查看,突然笑了:";你們裝反了。";
他指著犁鏵與犁柄的連接處,";這個卡榫要朝外,受力才均勻。";
說著從馬背上取下備用零件,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一架。
圍觀的農人恍然大悟,有個小夥子撓著頭說:";俺們還以為是鐵匠偷工減料...";
葉明修好犁後,耐心地給大家講解曲轅犁的正確安裝方法和使用技巧,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這時,一位老者走上前,憂慮地說:“葉大人,這新技術雖好,可我們這些老把式一時間也難掌握,萬一再出岔子可咋辦。”
葉明笑著安慰道:“大家莫要擔憂,之後我會安排更多的農技郎來給大家指導,保證大家都能熟練運用。”
就在此時,快馬傳來消息,說張家試點田的稻苗長勢喜人,遠超預期。這消息如同一場及時雨,迅速在各鄉各村傳開。
原本還對新技術心存疑慮的世家大族和百姓們,態度都有了明顯轉變。
李族長主動找到葉明,說道:“葉知府,是我們目光短淺了,這新技術確實厲害,我們願意全力配合推廣。”
其他家族也紛紛響應。葉明心中大喜,他知道,春耕新技術推廣的這場硬仗,終於迎來了轉機。
這天日頭偏西時,葉明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正準備返城,忽見官道上一輛牛車歪在路邊。走近一看,竟是運送肥料的車輛,兩個輪子深深陷在泥裏。
";大人,這新肥太沉了...";趕車的老漢愁眉苦臉。葉明蹲下身查看車輪,突然靈機一動,解下自己的牛皮腰帶:";把車輪纏上這個試試。";
原來新製的肥料含水較多,連車帶肥比往常重了三成。葉明當即畫出個改良車架的圖樣:加寬輪輻,輪緣包鐵皮,還特意標注";載重八百斤";的字樣。
迴衙路上,鄭大年忍不住問:";大人怎會隨身帶著試紙和零件?";
葉明拍了拍鼓鼓囊囊的馬鞍袋:";這是顧...這是工房的主意,說推廣新法,必先備齊救急之物。";
袋子裏除了試紙、藥粉,還有備用犁鏵、量具甚至一小包蚯蚓卵。
暮色中,葉明在簽押房的《春耕日誌》上記下今日種種。寫到堿水事件時,他特意用朱筆批注:";各鄉井水需先驗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