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衙途中,葉明偶然路過城隍廟,隻見戲台上正在上演一出新編的《農具賦》。演員們手持著經過改良的犁和耙的模型,唱詞中還不時夾雜著一些諸如“齒輪”“杠杆”之類的新詞,讓人耳目一新。
然而,台下的觀眾反應卻各不相同。那些老大爺們聽得一頭霧水,不斷地撓著頭,似乎對這些新詞匯感到十分陌生;而年輕人們則紛紛鼓掌叫好,顯然對這種創新的表演形式非常感興趣。
葉明在巷口的小攤上買了一包炒栗子。攤主使用的是一種帶有溫度計的炒鍋,能夠精確地控製火候,炒出的栗子香氣撲鼻,口感絕佳。
武明堂一邊剝著栗子,一邊嘟囔道:“如今連賣零嘴的都如此講究起來了……”
葉明笑著說道:“這說明咱們推行的新學有了成效,百姓們開始接受新事物了。”
正說著,突然從街邊的小巷裏衝出一群孩子,他們手裏拿著自製的小風車,風一吹,風車唿唿地轉,孩子們嬉笑打鬧著跑過。
葉明注意到,那小風車的葉片形狀和材質都與以往不同,似乎是用了新的工藝製作。
這時,一個孩子不小心撞到了葉明身上,手中的風車掉落在地。葉明蹲下身子,撿起風車,仔細端詳,笑著對孩子說:“這風車做得很精巧啊。”
孩子眨著大眼睛,自豪地說:“這是我爹爹照著學堂裏教的法子做的。”
葉明站起身,望向遠方,心中感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變,正如同星星之火,在這古老的大地上悄然蔓延,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整個世界都會因這些新事物而煥然一新。
隨後,他和武明堂繼續迴衙,而那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似乎還在身後久久迴蕩。
轉過街角,葉明遠遠地就看到衙門前的廣場上正在試放煙花。春妮帶領著一群童子軍在現場維持秩序,孩子們的手腕上都係著紅色的布條,上麵繡著“安陽巡查”四個大字,顯得格外精神。
迴到書房後,葉明坐在桌前,翻開《新政日誌》,在上麵添了幾筆:“臘月廿三,見賣糖者用新秤,孩童嬉戲於算術……”
正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墨跡尚未幹透時,窗外突然傳來一陣密集的爆竹聲。這聲音比往年要響亮得多,仿佛是要將那陳舊腐朽的歲月徹底炸碎一般。
第二天晨光剛爬上安陽城牆,葉明就蹲在衙門口的石獅子旁啃燒餅。
芝麻粒撲簌簌往下掉,驚醒了蜷在獅子腳邊打盹的野貓。這貓比去年胖了一圈,毛色油亮——官倉滅鼠新規見效了。
他準備今天再轉悠轉悠,看看如今安陽府被治理成什麽樣子了。
";大人,東市開攤了!";武明堂小跑過來,腰間新配的牛皮賬本袋一顛一顛的。那是安溪皮革廠的新品,裏頭插著葉明設計的折疊算盤。
鐵匠鋪的老張正在演示新式火鉗。鉗頭帶彈簧,單手就能操作,引得圍觀漢子們嘖嘖稱奇。";按葉大人的圖紙打的,";老張擦著汗,";省力不說,打鐵速度快了三成!";
隔壁布莊前支著三架新織機。老板娘王寡婦手腳麻利地換梭子,機杼聲如急雨。";一天能織五丈細布!";她嗓門亮得很,";官倉收布還給現錢咧!";
葉明湊近看織機上的標牌——";安字叁號";,正是官府負責督導的那批改良機型。機腹藏著個小巧的齒輪組,運轉時發出悅耳的哢嗒聲。
蒙學館院裏飄著墨香。二十幾個孩童正趴在石桌上寫春聯,用的都是安溪造紙坊的新紙。
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踮腳往門楣上貼";六畜興旺";,橫批卻是";算術精通";——把看熱鬧的大人們逗得前仰後合。
";先生看我的!";缺門牙的小胖子舉起幅怪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缺一少十";。
葉明愣了下,隨即大笑——這暗喻";缺衣少食";的諧音對子,倒是把新學的數字用活了。
春妮在廊下教女童們剪窗花。剪刀是改良過的,柄上纏著防滑布。最巧的是那個叫招娣的丫頭,竟剪出了齒輪麥穗的圖案,正往玻璃窗上貼。
安陽河邊新起了排磚房,煙囪冒著青煙。葉明設計的公共廚房正在試灶,十口大鍋燉著百家送來的年貨。李嬸子攪動著鍋裏咕嘟冒泡的臘八粥,突然";咦";了聲:";這新灶台火候真穩!";
灶台確實特別——爐膛裏裝著可調節的鐵柵,煙道拐著彎走牆。武明堂偷舀了勺粥嚐,燙得直吐舌頭:";比咱衙門的灶還旺!";
洗衣台那邊更熱鬧。小媳婦們邊捶衣裳邊嘮嗑,話題從";婆家催生";變成了";織機分紅";。最潑辣的周家媳婦嗓門最大:";俺這個月掙的銀錢,比那死鬼男人還多三吊!";
晌午的城門洞成了戲台子。說書人拍著醒木講《葉知府智破糧倉案》,講到關鍵處,助手就轉動個帶小人的機關盒子——這是按葉明給的圖紙做的";連環畫";道具。
對麵空地上,雜耍班子正在表演";飛盤接箭";。那彩漆木盤旋轉著飛上天,竟是個微型水車輪盤改的。
班主見葉明駐足,特意讓徒弟耍了套新把式:三把算盤珠子同時上下翻飛,拚出";天下太平";的字樣。
茶攤老板新置了套白瓷茶具,杯底竟燒著";安陽官窯";的款識。";溫度計可幫了大忙!";他給葉明斟茶,";如今燒窯十窯九成,再不像往年碰運氣了。";
西市盡頭新開了間";番貨鋪";,擺著波斯琉璃盞、大食香料。最搶眼的是櫃台上那個";自鳴鍾";,銅擺錘晃得叮當響。掌櫃的見葉明感興趣,神秘兮兮地掀開底板——裏頭齒輪組赫然刻著";安溪";二字。
";您設計的擒縱機構,";番商操著生硬官話,";比西洋原裝還準哩!";
隔壁藥鋪前支著口大銅鍋,正熬製葉明改良的";避瘟丹";。小學徒拿著帶刻度的銅勺下料,每味藥都稱得準準的。
排隊的老人們嘮著閑話:";今年傷寒少多了...";
";可不,茅廁都改成官製的那種...";
日頭西斜時,滿城花燈亮起。今年的燈不比往年華麗,卻透著新奇:走馬燈轉著水車圖案,兔子燈裝著彈簧耳朵,最絕的是那座三層樓高的";算盤燈";,每顆珠子都能隨手撥動。
春妮又帶著童子軍沿街巡查,孩子們手裏提著特製的燈,玻璃罩上還刻著計量刻度。有個淘氣包故意照向糧鋪招牌,光影裏浮現出防偽的";官";字暗紋,惹得路人喝彩。
葉明在糖畫攤前駐足。攤主老劉頭笑出一臉褶子:";大人嚐嚐新模具!";
銅勺澆出的糖畫竟是座微縮官倉,連瓦片紋路都清晰可見。咬一口,甜脆裏帶著芝麻香——用的是官倉新出的良種芝麻。
然而,台下的觀眾反應卻各不相同。那些老大爺們聽得一頭霧水,不斷地撓著頭,似乎對這些新詞匯感到十分陌生;而年輕人們則紛紛鼓掌叫好,顯然對這種創新的表演形式非常感興趣。
葉明在巷口的小攤上買了一包炒栗子。攤主使用的是一種帶有溫度計的炒鍋,能夠精確地控製火候,炒出的栗子香氣撲鼻,口感絕佳。
武明堂一邊剝著栗子,一邊嘟囔道:“如今連賣零嘴的都如此講究起來了……”
葉明笑著說道:“這說明咱們推行的新學有了成效,百姓們開始接受新事物了。”
正說著,突然從街邊的小巷裏衝出一群孩子,他們手裏拿著自製的小風車,風一吹,風車唿唿地轉,孩子們嬉笑打鬧著跑過。
葉明注意到,那小風車的葉片形狀和材質都與以往不同,似乎是用了新的工藝製作。
這時,一個孩子不小心撞到了葉明身上,手中的風車掉落在地。葉明蹲下身子,撿起風車,仔細端詳,笑著對孩子說:“這風車做得很精巧啊。”
孩子眨著大眼睛,自豪地說:“這是我爹爹照著學堂裏教的法子做的。”
葉明站起身,望向遠方,心中感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變,正如同星星之火,在這古老的大地上悄然蔓延,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整個世界都會因這些新事物而煥然一新。
隨後,他和武明堂繼續迴衙,而那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似乎還在身後久久迴蕩。
轉過街角,葉明遠遠地就看到衙門前的廣場上正在試放煙花。春妮帶領著一群童子軍在現場維持秩序,孩子們的手腕上都係著紅色的布條,上麵繡著“安陽巡查”四個大字,顯得格外精神。
迴到書房後,葉明坐在桌前,翻開《新政日誌》,在上麵添了幾筆:“臘月廿三,見賣糖者用新秤,孩童嬉戲於算術……”
正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墨跡尚未幹透時,窗外突然傳來一陣密集的爆竹聲。這聲音比往年要響亮得多,仿佛是要將那陳舊腐朽的歲月徹底炸碎一般。
第二天晨光剛爬上安陽城牆,葉明就蹲在衙門口的石獅子旁啃燒餅。
芝麻粒撲簌簌往下掉,驚醒了蜷在獅子腳邊打盹的野貓。這貓比去年胖了一圈,毛色油亮——官倉滅鼠新規見效了。
他準備今天再轉悠轉悠,看看如今安陽府被治理成什麽樣子了。
";大人,東市開攤了!";武明堂小跑過來,腰間新配的牛皮賬本袋一顛一顛的。那是安溪皮革廠的新品,裏頭插著葉明設計的折疊算盤。
鐵匠鋪的老張正在演示新式火鉗。鉗頭帶彈簧,單手就能操作,引得圍觀漢子們嘖嘖稱奇。";按葉大人的圖紙打的,";老張擦著汗,";省力不說,打鐵速度快了三成!";
隔壁布莊前支著三架新織機。老板娘王寡婦手腳麻利地換梭子,機杼聲如急雨。";一天能織五丈細布!";她嗓門亮得很,";官倉收布還給現錢咧!";
葉明湊近看織機上的標牌——";安字叁號";,正是官府負責督導的那批改良機型。機腹藏著個小巧的齒輪組,運轉時發出悅耳的哢嗒聲。
蒙學館院裏飄著墨香。二十幾個孩童正趴在石桌上寫春聯,用的都是安溪造紙坊的新紙。
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踮腳往門楣上貼";六畜興旺";,橫批卻是";算術精通";——把看熱鬧的大人們逗得前仰後合。
";先生看我的!";缺門牙的小胖子舉起幅怪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缺一少十";。
葉明愣了下,隨即大笑——這暗喻";缺衣少食";的諧音對子,倒是把新學的數字用活了。
春妮在廊下教女童們剪窗花。剪刀是改良過的,柄上纏著防滑布。最巧的是那個叫招娣的丫頭,竟剪出了齒輪麥穗的圖案,正往玻璃窗上貼。
安陽河邊新起了排磚房,煙囪冒著青煙。葉明設計的公共廚房正在試灶,十口大鍋燉著百家送來的年貨。李嬸子攪動著鍋裏咕嘟冒泡的臘八粥,突然";咦";了聲:";這新灶台火候真穩!";
灶台確實特別——爐膛裏裝著可調節的鐵柵,煙道拐著彎走牆。武明堂偷舀了勺粥嚐,燙得直吐舌頭:";比咱衙門的灶還旺!";
洗衣台那邊更熱鬧。小媳婦們邊捶衣裳邊嘮嗑,話題從";婆家催生";變成了";織機分紅";。最潑辣的周家媳婦嗓門最大:";俺這個月掙的銀錢,比那死鬼男人還多三吊!";
晌午的城門洞成了戲台子。說書人拍著醒木講《葉知府智破糧倉案》,講到關鍵處,助手就轉動個帶小人的機關盒子——這是按葉明給的圖紙做的";連環畫";道具。
對麵空地上,雜耍班子正在表演";飛盤接箭";。那彩漆木盤旋轉著飛上天,竟是個微型水車輪盤改的。
班主見葉明駐足,特意讓徒弟耍了套新把式:三把算盤珠子同時上下翻飛,拚出";天下太平";的字樣。
茶攤老板新置了套白瓷茶具,杯底竟燒著";安陽官窯";的款識。";溫度計可幫了大忙!";他給葉明斟茶,";如今燒窯十窯九成,再不像往年碰運氣了。";
西市盡頭新開了間";番貨鋪";,擺著波斯琉璃盞、大食香料。最搶眼的是櫃台上那個";自鳴鍾";,銅擺錘晃得叮當響。掌櫃的見葉明感興趣,神秘兮兮地掀開底板——裏頭齒輪組赫然刻著";安溪";二字。
";您設計的擒縱機構,";番商操著生硬官話,";比西洋原裝還準哩!";
隔壁藥鋪前支著口大銅鍋,正熬製葉明改良的";避瘟丹";。小學徒拿著帶刻度的銅勺下料,每味藥都稱得準準的。
排隊的老人們嘮著閑話:";今年傷寒少多了...";
";可不,茅廁都改成官製的那種...";
日頭西斜時,滿城花燈亮起。今年的燈不比往年華麗,卻透著新奇:走馬燈轉著水車圖案,兔子燈裝著彈簧耳朵,最絕的是那座三層樓高的";算盤燈";,每顆珠子都能隨手撥動。
春妮又帶著童子軍沿街巡查,孩子們手裏提著特製的燈,玻璃罩上還刻著計量刻度。有個淘氣包故意照向糧鋪招牌,光影裏浮現出防偽的";官";字暗紋,惹得路人喝彩。
葉明在糖畫攤前駐足。攤主老劉頭笑出一臉褶子:";大人嚐嚐新模具!";
銅勺澆出的糖畫竟是座微縮官倉,連瓦片紋路都清晰可見。咬一口,甜脆裏帶著芝麻香——用的是官倉新出的良種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