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謝顧叔,有了您這話我就放心了,那我就先告辭了,那邊還有一大堆的事情等著我處理呢。”
葉明拱手說道。
“這麽快?住幾天再走吧,你在去看看那些騎兵的訓練,經過你的建議,他們可是都有不少的長進。”
顧長青想的是讓葉明看一下,看看還能不能再提點建議什麽的。
畢竟他以前提的那些建議還是挺有用的。
“顧叔,我也想留下,隻是安陽府那邊實在是走不開,我得盡快趕迴去主持新政的事情。”
“這騎兵訓練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也沒用。我這是迴去發展安陽府經濟,給你們準備糧草呢。”
葉明笑著說道。
“你小子說的不錯。這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那我也就不強留你了,此去路途遙遠,一路小心。迴去以後若有任何需求,盡管派人來傳信於我。”
顧長青也笑著說道。
“顧叔說的話,小侄銘記於心。此次迴去,我定會竭盡全力做好安陽府的事情,爭取早日改革成功。”
葉明感激的點點頭說道。
說罷,葉明轉身欲走。剛走出幾步,卻又迴頭道:“顧叔,告訴那些騎兵兄弟,好好練,待我下次來時,希望看到一支更強大的鐵騎縱橫沙場。”
“放心,他們不會懈怠的。”
顧長青說道。
“行,那小子就告辭了,顧叔再見。”
葉明點點頭,帶著李天寶大步流星而去。顧長青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此子年紀輕輕便有這般見識謀略,日後必成大器。
而葉明這邊,騎上馬背,迎著朝陽疾馳而去,他心中滿是對安陽府新政推行的期待,有了顧長青的支持,這次迴去以後就沒有後顧之憂,一定要讓安陽府成為富足之地,也好為邊關的穩定繁榮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至於皇上那邊,葉明覺得現在的李景隆還算是明君,不會看不到這裏麵的好處,想來隻要把現在安陽府的情況如實匯報上去,他也不會反對。
很快葉明就帶著李天寶又趕迴了安陽府。
“爵爺,怎麽樣了?王爺他支持咱們嗎?”
一進府衙,武明堂就迫不及待的走上來問道,葉明走的這幾天他都沒有睡好覺,一直在擔心這個事情。
雖然他也知道葉明跟王爺的關係很好,但是他就是忍不住的擔心。
“放心吧,顧叔自然是全力支持的,還讓我們有需求隨時傳信呢。這下我們可以放開手幹了。”
葉明拍了拍武明堂的肩膀笑著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
武明堂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欣喜之色。
接下來的日子,葉明全身心投入到新政推行之中。
他先是召集城中商戶,提出減稅以鼓勵商業發展,同時號召百姓開墾荒地,承諾給予糧食補貼。一時間,安陽府上下幹勁十足。
隨著新政的逐步實施,安陽府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息。葉明新政的效果開始顯現,但同時,反對派的行動也愈發激烈,朝堂內外的風波漸起。
在安陽府的市集上,人聲鼎沸,商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新政的實施使得商稅降低,市場的活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看啊,自從葉大人推行新政以來,我們的生意好多了。”一個賣布的商販對旁邊的鄰居說。
“是啊,稅少了,我們的收入自然就多了。”鄰居點頭附和,臉上滿是喜悅。
然而,在這繁榮的背後,一股暗流正在湧動。
一些少數頑固的守舊士紳和商人,因為新政而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脅,開始暗中串聯聯係京城,企圖破壞新政的實施。
在安陽府的一處隱蔽的宅院中,幾個士紳圍坐在一張圓桌旁,他們的臉上滿是陰鬱。
“新政這樣下去,我們的田租收不上來,商稅又減少,這可如何是好?”一個士紳焦急地說。
“放心,我已經和京城的大人們聯係上了,他們也支持我們,說是不能讓葉明的新政繼續下去。”
另一個士紳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那他們有什麽辦法嗎?”
另一個人著急的問道。
“他們已經和朝中的大部分官員商量好了,要上書阻止新政的實施,讓我們在這邊也配合一下。”
剛才的紳士沉著臉說道。
“配合?我們怎麽配合?官府現在已經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我們該怎麽辦?”
一個商人問道。
“明麵上我們肯定不能做什麽,但是暗地裏,我們還是有辦法的。”
最後經過商議,他們決定通過散布謠言、賄賂官員,甚至暗中破壞商業活動,來動搖百姓對新政的信心。
他們先是買通了一些地痞流氓,四處散播謠言,稱新政會破壞祖宗根基。一時間,人心惶惶。
葉明也沒客氣,直接讓孫濤帶著官兵在街上巡邏,隻要發現造謠者,不管男女老少都直接抓了起來。
抓起來的同時,葉明也在積極行動。
他知道,新政的成功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他開始親自走訪市集,與百姓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葉大人,新政確實讓我們得到了實惠,但我們也聽說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一個老農人猶豫著說。
葉明微笑著安撫他:“新政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對於那些謠言,大家不必過於擔心,我會查明真相,給大家一個交代。”
葉明為了這些謠言,把府衙裏的官員全都派了出去,又讓他們開始在城裏城外以及鄉下開始宣傳新政的好處。
以前剛實施的時候在安陽府的府城宣傳就行,但是現在鬧到朝堂了,他必須得得到整個安陽府這一個州府百姓的支持。
在京城,葉明的支持者也在積極活動,他們有的是顧長青安排的,有的純粹就是覺得這新政能給百姓帶來更多的好處。
他們開始在朝堂上為葉明辯護,同時在民間宣傳新政的好處,希望能夠抵消反對派的影響。
葉明拱手說道。
“這麽快?住幾天再走吧,你在去看看那些騎兵的訓練,經過你的建議,他們可是都有不少的長進。”
顧長青想的是讓葉明看一下,看看還能不能再提點建議什麽的。
畢竟他以前提的那些建議還是挺有用的。
“顧叔,我也想留下,隻是安陽府那邊實在是走不開,我得盡快趕迴去主持新政的事情。”
“這騎兵訓練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也沒用。我這是迴去發展安陽府經濟,給你們準備糧草呢。”
葉明笑著說道。
“你小子說的不錯。這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那我也就不強留你了,此去路途遙遠,一路小心。迴去以後若有任何需求,盡管派人來傳信於我。”
顧長青也笑著說道。
“顧叔說的話,小侄銘記於心。此次迴去,我定會竭盡全力做好安陽府的事情,爭取早日改革成功。”
葉明感激的點點頭說道。
說罷,葉明轉身欲走。剛走出幾步,卻又迴頭道:“顧叔,告訴那些騎兵兄弟,好好練,待我下次來時,希望看到一支更強大的鐵騎縱橫沙場。”
“放心,他們不會懈怠的。”
顧長青說道。
“行,那小子就告辭了,顧叔再見。”
葉明點點頭,帶著李天寶大步流星而去。顧長青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此子年紀輕輕便有這般見識謀略,日後必成大器。
而葉明這邊,騎上馬背,迎著朝陽疾馳而去,他心中滿是對安陽府新政推行的期待,有了顧長青的支持,這次迴去以後就沒有後顧之憂,一定要讓安陽府成為富足之地,也好為邊關的穩定繁榮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至於皇上那邊,葉明覺得現在的李景隆還算是明君,不會看不到這裏麵的好處,想來隻要把現在安陽府的情況如實匯報上去,他也不會反對。
很快葉明就帶著李天寶又趕迴了安陽府。
“爵爺,怎麽樣了?王爺他支持咱們嗎?”
一進府衙,武明堂就迫不及待的走上來問道,葉明走的這幾天他都沒有睡好覺,一直在擔心這個事情。
雖然他也知道葉明跟王爺的關係很好,但是他就是忍不住的擔心。
“放心吧,顧叔自然是全力支持的,還讓我們有需求隨時傳信呢。這下我們可以放開手幹了。”
葉明拍了拍武明堂的肩膀笑著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
武明堂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欣喜之色。
接下來的日子,葉明全身心投入到新政推行之中。
他先是召集城中商戶,提出減稅以鼓勵商業發展,同時號召百姓開墾荒地,承諾給予糧食補貼。一時間,安陽府上下幹勁十足。
隨著新政的逐步實施,安陽府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息。葉明新政的效果開始顯現,但同時,反對派的行動也愈發激烈,朝堂內外的風波漸起。
在安陽府的市集上,人聲鼎沸,商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新政的實施使得商稅降低,市場的活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看啊,自從葉大人推行新政以來,我們的生意好多了。”一個賣布的商販對旁邊的鄰居說。
“是啊,稅少了,我們的收入自然就多了。”鄰居點頭附和,臉上滿是喜悅。
然而,在這繁榮的背後,一股暗流正在湧動。
一些少數頑固的守舊士紳和商人,因為新政而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脅,開始暗中串聯聯係京城,企圖破壞新政的實施。
在安陽府的一處隱蔽的宅院中,幾個士紳圍坐在一張圓桌旁,他們的臉上滿是陰鬱。
“新政這樣下去,我們的田租收不上來,商稅又減少,這可如何是好?”一個士紳焦急地說。
“放心,我已經和京城的大人們聯係上了,他們也支持我們,說是不能讓葉明的新政繼續下去。”
另一個士紳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那他們有什麽辦法嗎?”
另一個人著急的問道。
“他們已經和朝中的大部分官員商量好了,要上書阻止新政的實施,讓我們在這邊也配合一下。”
剛才的紳士沉著臉說道。
“配合?我們怎麽配合?官府現在已經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我們該怎麽辦?”
一個商人問道。
“明麵上我們肯定不能做什麽,但是暗地裏,我們還是有辦法的。”
最後經過商議,他們決定通過散布謠言、賄賂官員,甚至暗中破壞商業活動,來動搖百姓對新政的信心。
他們先是買通了一些地痞流氓,四處散播謠言,稱新政會破壞祖宗根基。一時間,人心惶惶。
葉明也沒客氣,直接讓孫濤帶著官兵在街上巡邏,隻要發現造謠者,不管男女老少都直接抓了起來。
抓起來的同時,葉明也在積極行動。
他知道,新政的成功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他開始親自走訪市集,與百姓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葉大人,新政確實讓我們得到了實惠,但我們也聽說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一個老農人猶豫著說。
葉明微笑著安撫他:“新政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對於那些謠言,大家不必過於擔心,我會查明真相,給大家一個交代。”
葉明為了這些謠言,把府衙裏的官員全都派了出去,又讓他們開始在城裏城外以及鄉下開始宣傳新政的好處。
以前剛實施的時候在安陽府的府城宣傳就行,但是現在鬧到朝堂了,他必須得得到整個安陽府這一個州府百姓的支持。
在京城,葉明的支持者也在積極活動,他們有的是顧長青安排的,有的純粹就是覺得這新政能給百姓帶來更多的好處。
他們開始在朝堂上為葉明辯護,同時在民間宣傳新政的好處,希望能夠抵消反對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