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今天就到這裏吧,李達你先迴去吧,等武大人卸任以後,你在上任。”
葉明感覺這次的考察挺滿意的,這李達說的頭頭是道,最主要的是他能把葉明以前做過的事都給結合起來,繼續做下去。
這就是葉明滿意的原因。
“是,爵爺。下官告退。”
李達行了個禮就在李天寶的帶領下出去了。
“老三,看你這這個樣子,是對他比較滿意了?”
顧慎等李達走後,看著一臉笑意的葉明說道。
“嗯,目前來說,他說的都挺不錯的,如果後麵他能按照他說的那樣去辦事的話,我就能真正放心的把安溪交給他了。”
葉明笑著跟顧慎說道。
“嗯,確實,如果他真的能辦到的話,這安溪還能在上一個台階。”
顧慎也點點頭讚同的說道。
“你們兩個說什麽呢?我怎麽聽不懂呢?不就是考驗一個人嗎?怎麽和發展安溪又扯上關係了呢?”
顧玉在一旁好奇的問道,她還以為這就是單純的一個考驗,這很正常,她在京城的時候,朝廷每年就是這樣考驗官員的。
所以她剛才才那麽問的。
怎麽現在她聽這兩個人說話,還有別的意思?
“是這樣的。。。。。”
葉明給顧玉解釋了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哦,原來是這樣,你們想把這個李達推到縣令的位置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考驗?看他能不能把這個縣令做好?”
顧玉聽完葉明的解釋後才恍然大悟的說道。
“沒錯,安溪這些年雖有所發展,但還有許多不足,所以一個好的縣令至關重要。”
葉明微微歎氣說道。
“可是葉明,我覺得現在安溪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啊,你看看現在街上多熱鬧,百姓也都能吃飽穿暖了。”
顧玉歪著頭疑惑地問。
“小玉,你看到的隻是表麵。”
葉明輕輕搖頭,“安溪雖然現在看著繁榮,但實際上內裏還有許多弊病。比如教育資源匱乏,大部分孩子隻能識得簡單文字;再如水利工程多年未曾修繕,一旦遇到大旱或者洪澇,百姓必然受災。”
“必須經過幾年的發展,才能慢慢的消除這些弊病,所以這縣令的位置必須得有有理想,有抱負,還肯幹事的人來做才行。”
顧玉聽後不禁瞪大了眼睛,“竟然還有有這麽多隱患?我還以為現在已經發展的挺好的了呢。”
“是啊。”葉明眼神堅定,“如果要長久興盛,必須要有長遠目光之人治理。通過今天的考察,看得出來李達還是挺有想法的。”
“那我們如何確保他能做到呢?萬一他隻是現在說的好聽呢?”
顧慎聽到葉明的解釋後,也擔憂道。
“後續我會安排人手暗中觀察監督。而且我也會給予一定支持。”
“若是他當真可靠,我們便逐步放權給他,同時在周邊郡縣也推行類似的選拔方式,廣納賢才。”
“隻要他有心為民做事,安溪定能成為真正的富足之地。”
葉明笑著跟他說道,對於縣令這個位置,他覺得他還是能隨便決定的。
他做的不好,在換人就是了。
“嗯,那就看他以後的表現吧。”
顧慎佩服地點點頭。
葉明望著門外繁華的街道,心中默默期待著李達能不負所望,開啟安溪全新的篇章。
隨後的幾天,師爺也把招的人送過來了,葉明把這批人給了鐵塔。
“鐵塔,這批人就交給你了,你帶著他們擴建鋼鐵廠吧。”
葉明跟鐵塔說道。
“爵爺放心吧,屬下定當不辱使命!隻是……這人都給我這邊了,那修渠那邊該如何是好呢?畢竟兩邊的工程都很重要。”
鐵塔一臉嚴肅的問道。
“修渠那邊暫時還用不上這麽多人手。他們現在還處於勘察地形的階段,等過些日子從安陽府再招來一批人手後,到時候再把新招募來的工人送去支援修渠就行了。所以這段時間,你就先專心帶領這批人搞好鋼鐵廠的擴建工作吧。”
葉明跟鐵塔說道。
鐵塔聽了葉明的話,抱拳行禮,“謹遵爵爺吩咐。”
然後他就帶著這批人幹勁十足地投入到鋼鐵廠的擴建工作中。
而另一邊,負責修渠工程勘察地形的人員也沒閑著。他們每日穿梭於山川之間,仔細記錄各種數據。
其中一個叫林生的年輕小夥,心思細膩且善於思考。在勘察過程中,他發現一處地勢極為特殊,如果按照原計劃施工將會麵臨巨大困難。
“王哥,此處地勢低窪,土質鬆軟,若按原計劃挖掘渠道,恐會引發塌陷。”
眾人聽聞,皆圍攏過來查看。帶隊的王五皺起眉頭,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
林生接著道:“我觀察周圍山脈走勢,若將渠道改道,繞過此地,雖會增加些許長度,但可避免塌陷風險,而且附近有水源可引,能節省不少人力物力。”
王五摸著胡須思考片刻,“此方案雖好,但改變路線需重新規劃,上報之後不知是否來得及。”
林生忙說:“大人,我已大致算出所需工時與人力調整,若現在快馬加鞭上報,應不會延誤工期。”
王五眼睛一亮,拍了下林生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那我即刻派人迴園區稟報此事。看看爵爺怎麽說。”
這可是關係到整個修渠工程成敗的關鍵,當下不敢耽擱,快馬加鞭向葉明匯報。
葉明得知消息後,立刻帶著顧慎趕了過來。
然後看了這裏的地勢以後,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爵爺,隊伍裏有個林生的小夥子建議繞路,但是這樣一來的話,可能會增加人力物力還有時間。”
王五說了一下林生重新規劃路線的建議。
有人建議加大人力物力強行開鑿,卻風險極高。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時,葉明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們可以利用此處地勢,修建一座小型的引水壩啊。”
眾人皆露出疑惑之色。葉明接著解釋:“在此處修建引水壩,既能改變水流方向,繞過難行之地,又無需大規模改動原來的修渠路線。而且,建成後的引水壩還能起到調節水量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反正都是要增加人力物力的,那就修個水壩吧。”
“嗯,這個辦法好,這個壩修起來以後,不僅能給園區裏引水,還能澆灌周圍的莊稼。”
大家聽了葉明的想法,紛紛點頭稱是。
葉明感覺這次的考察挺滿意的,這李達說的頭頭是道,最主要的是他能把葉明以前做過的事都給結合起來,繼續做下去。
這就是葉明滿意的原因。
“是,爵爺。下官告退。”
李達行了個禮就在李天寶的帶領下出去了。
“老三,看你這這個樣子,是對他比較滿意了?”
顧慎等李達走後,看著一臉笑意的葉明說道。
“嗯,目前來說,他說的都挺不錯的,如果後麵他能按照他說的那樣去辦事的話,我就能真正放心的把安溪交給他了。”
葉明笑著跟顧慎說道。
“嗯,確實,如果他真的能辦到的話,這安溪還能在上一個台階。”
顧慎也點點頭讚同的說道。
“你們兩個說什麽呢?我怎麽聽不懂呢?不就是考驗一個人嗎?怎麽和發展安溪又扯上關係了呢?”
顧玉在一旁好奇的問道,她還以為這就是單純的一個考驗,這很正常,她在京城的時候,朝廷每年就是這樣考驗官員的。
所以她剛才才那麽問的。
怎麽現在她聽這兩個人說話,還有別的意思?
“是這樣的。。。。。”
葉明給顧玉解釋了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哦,原來是這樣,你們想把這個李達推到縣令的位置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考驗?看他能不能把這個縣令做好?”
顧玉聽完葉明的解釋後才恍然大悟的說道。
“沒錯,安溪這些年雖有所發展,但還有許多不足,所以一個好的縣令至關重要。”
葉明微微歎氣說道。
“可是葉明,我覺得現在安溪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啊,你看看現在街上多熱鬧,百姓也都能吃飽穿暖了。”
顧玉歪著頭疑惑地問。
“小玉,你看到的隻是表麵。”
葉明輕輕搖頭,“安溪雖然現在看著繁榮,但實際上內裏還有許多弊病。比如教育資源匱乏,大部分孩子隻能識得簡單文字;再如水利工程多年未曾修繕,一旦遇到大旱或者洪澇,百姓必然受災。”
“必須經過幾年的發展,才能慢慢的消除這些弊病,所以這縣令的位置必須得有有理想,有抱負,還肯幹事的人來做才行。”
顧玉聽後不禁瞪大了眼睛,“竟然還有有這麽多隱患?我還以為現在已經發展的挺好的了呢。”
“是啊。”葉明眼神堅定,“如果要長久興盛,必須要有長遠目光之人治理。通過今天的考察,看得出來李達還是挺有想法的。”
“那我們如何確保他能做到呢?萬一他隻是現在說的好聽呢?”
顧慎聽到葉明的解釋後,也擔憂道。
“後續我會安排人手暗中觀察監督。而且我也會給予一定支持。”
“若是他當真可靠,我們便逐步放權給他,同時在周邊郡縣也推行類似的選拔方式,廣納賢才。”
“隻要他有心為民做事,安溪定能成為真正的富足之地。”
葉明笑著跟他說道,對於縣令這個位置,他覺得他還是能隨便決定的。
他做的不好,在換人就是了。
“嗯,那就看他以後的表現吧。”
顧慎佩服地點點頭。
葉明望著門外繁華的街道,心中默默期待著李達能不負所望,開啟安溪全新的篇章。
隨後的幾天,師爺也把招的人送過來了,葉明把這批人給了鐵塔。
“鐵塔,這批人就交給你了,你帶著他們擴建鋼鐵廠吧。”
葉明跟鐵塔說道。
“爵爺放心吧,屬下定當不辱使命!隻是……這人都給我這邊了,那修渠那邊該如何是好呢?畢竟兩邊的工程都很重要。”
鐵塔一臉嚴肅的問道。
“修渠那邊暫時還用不上這麽多人手。他們現在還處於勘察地形的階段,等過些日子從安陽府再招來一批人手後,到時候再把新招募來的工人送去支援修渠就行了。所以這段時間,你就先專心帶領這批人搞好鋼鐵廠的擴建工作吧。”
葉明跟鐵塔說道。
鐵塔聽了葉明的話,抱拳行禮,“謹遵爵爺吩咐。”
然後他就帶著這批人幹勁十足地投入到鋼鐵廠的擴建工作中。
而另一邊,負責修渠工程勘察地形的人員也沒閑著。他們每日穿梭於山川之間,仔細記錄各種數據。
其中一個叫林生的年輕小夥,心思細膩且善於思考。在勘察過程中,他發現一處地勢極為特殊,如果按照原計劃施工將會麵臨巨大困難。
“王哥,此處地勢低窪,土質鬆軟,若按原計劃挖掘渠道,恐會引發塌陷。”
眾人聽聞,皆圍攏過來查看。帶隊的王五皺起眉頭,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
林生接著道:“我觀察周圍山脈走勢,若將渠道改道,繞過此地,雖會增加些許長度,但可避免塌陷風險,而且附近有水源可引,能節省不少人力物力。”
王五摸著胡須思考片刻,“此方案雖好,但改變路線需重新規劃,上報之後不知是否來得及。”
林生忙說:“大人,我已大致算出所需工時與人力調整,若現在快馬加鞭上報,應不會延誤工期。”
王五眼睛一亮,拍了下林生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那我即刻派人迴園區稟報此事。看看爵爺怎麽說。”
這可是關係到整個修渠工程成敗的關鍵,當下不敢耽擱,快馬加鞭向葉明匯報。
葉明得知消息後,立刻帶著顧慎趕了過來。
然後看了這裏的地勢以後,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爵爺,隊伍裏有個林生的小夥子建議繞路,但是這樣一來的話,可能會增加人力物力還有時間。”
王五說了一下林生重新規劃路線的建議。
有人建議加大人力物力強行開鑿,卻風險極高。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時,葉明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們可以利用此處地勢,修建一座小型的引水壩啊。”
眾人皆露出疑惑之色。葉明接著解釋:“在此處修建引水壩,既能改變水流方向,繞過難行之地,又無需大規模改動原來的修渠路線。而且,建成後的引水壩還能起到調節水量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反正都是要增加人力物力的,那就修個水壩吧。”
“嗯,這個辦法好,這個壩修起來以後,不僅能給園區裏引水,還能澆灌周圍的莊稼。”
大家聽了葉明的想法,紛紛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