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天子頒布詔書,召四方諸侯討伐袁術,天下之人但凡心懷漢室,必定有所舉動。唯有冀州袁紹,與袁術本為兄弟,相互串通,不發一兵一卒討之。
兗州本為吾之舊地,卻被逆賊袁術占據。大將軍虎威蓋世,大破袁軍三十萬,逆賊伏誅,揚我漢室聲威。
然而,術雖敗亡,其兄袁紹猶在。如今袁紹據四州之地,其勢遠超逆賊袁術,若待其坐大,天下何人能與之相抗
如今劉玄德攻梁國,孫伯符伐汝南。
若是大將軍肯授予吾兗州牧頭銜,並以糧食資助,吾必定盡起大軍出兵兗州。
屆時,大將軍兵出太行山,劉玄德攻梁國,孫伯符取汝南,吾自攻打兗州。集四路諸侯之力,定可一舉消滅袁紹。
袁氏敗亡,則天下可安,漢室可興矣
董昭看完了文昭拿出來的書信,當即大驚失色。假如果真四路諸侯一起攻打袁紹,袁氏必定難逃敗亡的下場。
努力穩住了心神,董昭有些不可置信的問道:“這當真是曹孟德,寫給大將軍的書信”
陳旭用力點了點頭,說道:“先生若是不信,不妨直接讓本初質問曹孟德,是否擔任了兗州牧的職位,並且向我索要糧草,準備出兵兗州。”
董昭失聲叫道:“大將軍果真任命曹孟德為兗州牧”
文昭無奈的說到:“如今諸侯並起,曹孟德據東部兩州富庶之地,他索要兗州牧的頭銜,天子又豈敢不從”
陳旭這卻是在偷換概念,把自己主動冊封曹操為兗州牧之事,說成是曹操索要。還把曹操的推遲之語,說成意欲圖謀兗州。
董昭緊緊抓住手中的書信,問道:“不知大將軍可否將這封書信,交給在下帶迴冀州”
文昭麵露難色,說道:“我為了表明無意與本初為敵,才不得已拿出了這封書信,以示清白。”
“假如先生將其帶迴冀州,交由本初。若本初拿著書信與孟德對質,豈非陷我於不義更何況,縱然本初能夠拿到這封書信,孟德亦絕對不會承認。”
董昭急忙說道:“吾主袁冀州,又豈會做出賣盟友之事吾帶這封書信迴冀州,亦是為了讓吾主知曉,曹孟德的險惡用心而已。”
文昭隻是狠狠搖著腦袋,說道:“此事萬萬不成。”
董昭心急,忍不住出言相激:“莫非這封書信有詐,大將軍這才不肯讓吾帶迴冀州”
陳旭當即如同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大聲說道:“吾冒著失信於人的危險,才將書信拿出來,先生為何如此相欺”
董昭正色道:“並非昭不信大將軍,然而茲事體大,我不得不慎重啊。”
文昭臉上露出了糾結的神色,再三猶豫才咬牙說道:“吾仰慕先生久矣,隻要先生願意留在關中為陛下效命,縱然孟德責怪,吾亦願將此書信交給本初。”
陳旭本意隻是刁難一下董昭,讓他並不那麽容易就得到這封書信。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董昭會同意留在關中。
卻不想,聽見他的話以後,董昭思量半晌,這才歎息著說道:“罷了,隻要大將軍肯把這封書信交給吾主,昭願意留在關中效犬馬之勞。”
“什,什麽”
董昭這麽輕易答應留下來,反而使得陳旭心中感到一陣不安。
苦笑兩聲,董昭自嘲的說道:“大將軍看我這麽輕易答應,是以為我所言不實,還是怕我不知忠義,隨意改換庭麵”
文昭急忙搖了搖頭,上前握住董昭的雙手,真誠地說道:“先生能夠留下,乃是大漢之福,我高興都來不及,又怎會有其他的想法”
這句話倒也是陳旭的肺腑之言,雖然現在他麾下並不缺乏頂級謀士,但是對於文士的需求量仍舊十分龐大。
董昭的才能即使比不上田豐等人,也可以算得上一位大才。在陳旭看來,隻要是人才前來投奔自己,他都欣然歡迎。
董昭正色道:“大將軍有所不知,吾此次前來,一方麵固然是為了替袁冀州,探聽大將軍虛實;另一方麵,卻也是為了專程過來投奔大將軍。”
到了這個地步,董昭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將事情挑明,告知自己在袁紹麾下尷尬的地位。
“正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袁冀州既然因為吾弟之事,對我心存猜忌,我也沒必要為其盡忠。”
“這一次出使關中,隻待吾完成了袁冀州交托的事情,日後再與其毫無關聯矣。”
說到這裏,董昭向陳旭作了一揖,道:“昭才學低微,不知大將軍可願收留”
文昭大喜過望,挽其手臂說道:“吾得公仁,何愁大事不成”
卻說跟隨董昭入關的副使,得到了那封偽造的書信以後,就要星夜趕迴冀州。
臨走之前,文昭再三交代他:“公仁留在關中,並非他之本意。吾以書信為要挾,公仁為了得到這封書信,才不得不留於此地。”
“公仁對於本初的忠誠,天地可鑒,無愧於其名士的稱號。”
副使聞言,頓時肅然起敬,在心中暗暗想著:“主公如此對待公仁,他卻還肯為了主公做出這樣犧牲,當真可敬可佩啊。”
董昭沒有說話,隻是他的眼圈卻有些泛紅。
雖然董昭棄袁投陳乃事出有因,傳將出去亦是名聲不太好。現在經過陳旭這麽一說,別人都會以為,董昭是為了袁紹大業,才被迫留於蒲阪。
縱然董昭日後效命陳旭,別人也會敬佩他忠君為主,信守承諾。
想起了在袁紹手下,與在這裏不同的待遇,董昭暗自發誓:“主公待我何其優厚,吾此生絕不負主公”
且不說陳旭麾下再添一個名士,卻說使者迴到冀州以後,將書信交給袁紹,並且備言董昭為了得到書信,而留於蒲阪之事。
袁紹聞言,卻是懊惱的感歎著:“公仁全心全意待我,我卻對其心有懷疑,當真是愧對公仁啊。”
感歎完畢過後,袁紹就拆開了手中的那封書信。越往下看,他的臉色也就越發難看。
看完了書信,袁紹頓時勃然大怒,罵道:“曹阿瞞果真陰險狡詐至極,枉我一直視他如知己,他卻想要之我於死地”
許攸急忙接過袁紹手上的書信,反複看了幾遍才皺著眉頭說道:“從字跡上來看,真的是孟德無疑。”
袁紹怒不可遏的說道:“吾自幼與曹阿瞞相交,又怎會認不出他的字跡”
許攸隻是皺著眉頭,拿著書信又翻來覆去看了幾次,卻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出破綻。
其餘謀士也先後接過這封書信,反複觀看。
眾人看完過後,全都倒吸了幾口冷氣。若果真如曹操所言,袁紹必將四麵受敵。再加上遼東的公孫瓚,袁氏真的很有可能會被消滅掉。
郭圖說道:“主公雖然確認這是曹孟德字跡無疑,也難保不會是陳文昭栽贓嫁禍,想要離間主公與曹孟德。”
許攸亦是附和道:“公則所言不錯,孟德自幼與主公交好,情同手足。不管是誅殺宦官,還是討伐董卓,亦或是後來攻打公孫瓚,孟德都是緊緊站在主公這一邊。”
“若僅憑一封書信就與孟德交惡,亦太過武斷了一些。”
非常罕見地,沮授審配沒有持反對意見。他們雖然與郭圖等人不合,但在大是大非上麵,倒也不會馬虎。
除非袁紹下定決心,徹底剿滅曹操,占據整個青州冀州。不然的話,還是應當繼續與曹操保持良好關係。
聽見眾人的言語,袁紹臉色這才好看了許多。
袁紹由於乃是庶出,因此以前很不招人待見,能夠交心的朋友並不太多,曹操正是其中之一。
少年時期,兩人一個門閥顯赫,卻是庶出;一個出身閹黨,卻有遠大抱負。按理來講,他們應該是處於敵對方才對。
畢竟,士族一直與閹黨勢不兩立。
然而,年少時期的袁紹曹操,卻非常罕見的結下了極其純真的友誼。
袁紹曹操年少之時,都好遊俠,為人輕佻膽大妄為。
有一次兩人去看別人家娶親,商議著將新娘子搶走。他們悄悄潛入這新婚家的園子,到了半夜十分,曹操他們兩個就高喊小偷來了。
娶媳婦的人家都跑出來抓小偷,曹操便抽劍劫持新婦,和袁紹往迴跑去。
但是天黑找不著路,兩人一不小心都掉進荊棘叢中。特別是袁紹,更是卡在裏麵出不來了,曹操怎麽拉都拉不動袁紹。
娶親之家發現新娘失蹤,當即四處尋找。眼見就要搜尋過來,曹操急中生智,大聲喊道:“小偷在這裏”
曹操的大喊嚇壞了袁紹,他爆發出了強大的潛力,一下子割斷了荊棘,立刻跳了出來。兩人這才得以脫困,沒被別人抓住。
兩人能夠一起做壞事,共患難,麵臨危險不離不棄。這種年少時期最純真的友誼,一直是袁紹難以忘懷的事情。
若是有可能,他絕不願意和曹操反目為仇。
逢紀沉思半晌,忽然說道:“雖然不能冤枉曹孟德,卻也不能對此毫無防範。”
“主公不妨派遣細作前去徐州打聽,看曹孟德是否果真領了兗州牧,而且還上書索要糧草準備攻打兗州。”
袁紹深以為然,就依計行事
天子頒布詔書,召四方諸侯討伐袁術,天下之人但凡心懷漢室,必定有所舉動。唯有冀州袁紹,與袁術本為兄弟,相互串通,不發一兵一卒討之。
兗州本為吾之舊地,卻被逆賊袁術占據。大將軍虎威蓋世,大破袁軍三十萬,逆賊伏誅,揚我漢室聲威。
然而,術雖敗亡,其兄袁紹猶在。如今袁紹據四州之地,其勢遠超逆賊袁術,若待其坐大,天下何人能與之相抗
如今劉玄德攻梁國,孫伯符伐汝南。
若是大將軍肯授予吾兗州牧頭銜,並以糧食資助,吾必定盡起大軍出兵兗州。
屆時,大將軍兵出太行山,劉玄德攻梁國,孫伯符取汝南,吾自攻打兗州。集四路諸侯之力,定可一舉消滅袁紹。
袁氏敗亡,則天下可安,漢室可興矣
董昭看完了文昭拿出來的書信,當即大驚失色。假如果真四路諸侯一起攻打袁紹,袁氏必定難逃敗亡的下場。
努力穩住了心神,董昭有些不可置信的問道:“這當真是曹孟德,寫給大將軍的書信”
陳旭用力點了點頭,說道:“先生若是不信,不妨直接讓本初質問曹孟德,是否擔任了兗州牧的職位,並且向我索要糧草,準備出兵兗州。”
董昭失聲叫道:“大將軍果真任命曹孟德為兗州牧”
文昭無奈的說到:“如今諸侯並起,曹孟德據東部兩州富庶之地,他索要兗州牧的頭銜,天子又豈敢不從”
陳旭這卻是在偷換概念,把自己主動冊封曹操為兗州牧之事,說成是曹操索要。還把曹操的推遲之語,說成意欲圖謀兗州。
董昭緊緊抓住手中的書信,問道:“不知大將軍可否將這封書信,交給在下帶迴冀州”
文昭麵露難色,說道:“我為了表明無意與本初為敵,才不得已拿出了這封書信,以示清白。”
“假如先生將其帶迴冀州,交由本初。若本初拿著書信與孟德對質,豈非陷我於不義更何況,縱然本初能夠拿到這封書信,孟德亦絕對不會承認。”
董昭急忙說道:“吾主袁冀州,又豈會做出賣盟友之事吾帶這封書信迴冀州,亦是為了讓吾主知曉,曹孟德的險惡用心而已。”
文昭隻是狠狠搖著腦袋,說道:“此事萬萬不成。”
董昭心急,忍不住出言相激:“莫非這封書信有詐,大將軍這才不肯讓吾帶迴冀州”
陳旭當即如同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大聲說道:“吾冒著失信於人的危險,才將書信拿出來,先生為何如此相欺”
董昭正色道:“並非昭不信大將軍,然而茲事體大,我不得不慎重啊。”
文昭臉上露出了糾結的神色,再三猶豫才咬牙說道:“吾仰慕先生久矣,隻要先生願意留在關中為陛下效命,縱然孟德責怪,吾亦願將此書信交給本初。”
陳旭本意隻是刁難一下董昭,讓他並不那麽容易就得到這封書信。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董昭會同意留在關中。
卻不想,聽見他的話以後,董昭思量半晌,這才歎息著說道:“罷了,隻要大將軍肯把這封書信交給吾主,昭願意留在關中效犬馬之勞。”
“什,什麽”
董昭這麽輕易答應留下來,反而使得陳旭心中感到一陣不安。
苦笑兩聲,董昭自嘲的說道:“大將軍看我這麽輕易答應,是以為我所言不實,還是怕我不知忠義,隨意改換庭麵”
文昭急忙搖了搖頭,上前握住董昭的雙手,真誠地說道:“先生能夠留下,乃是大漢之福,我高興都來不及,又怎會有其他的想法”
這句話倒也是陳旭的肺腑之言,雖然現在他麾下並不缺乏頂級謀士,但是對於文士的需求量仍舊十分龐大。
董昭的才能即使比不上田豐等人,也可以算得上一位大才。在陳旭看來,隻要是人才前來投奔自己,他都欣然歡迎。
董昭正色道:“大將軍有所不知,吾此次前來,一方麵固然是為了替袁冀州,探聽大將軍虛實;另一方麵,卻也是為了專程過來投奔大將軍。”
到了這個地步,董昭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將事情挑明,告知自己在袁紹麾下尷尬的地位。
“正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袁冀州既然因為吾弟之事,對我心存猜忌,我也沒必要為其盡忠。”
“這一次出使關中,隻待吾完成了袁冀州交托的事情,日後再與其毫無關聯矣。”
說到這裏,董昭向陳旭作了一揖,道:“昭才學低微,不知大將軍可願收留”
文昭大喜過望,挽其手臂說道:“吾得公仁,何愁大事不成”
卻說跟隨董昭入關的副使,得到了那封偽造的書信以後,就要星夜趕迴冀州。
臨走之前,文昭再三交代他:“公仁留在關中,並非他之本意。吾以書信為要挾,公仁為了得到這封書信,才不得不留於此地。”
“公仁對於本初的忠誠,天地可鑒,無愧於其名士的稱號。”
副使聞言,頓時肅然起敬,在心中暗暗想著:“主公如此對待公仁,他卻還肯為了主公做出這樣犧牲,當真可敬可佩啊。”
董昭沒有說話,隻是他的眼圈卻有些泛紅。
雖然董昭棄袁投陳乃事出有因,傳將出去亦是名聲不太好。現在經過陳旭這麽一說,別人都會以為,董昭是為了袁紹大業,才被迫留於蒲阪。
縱然董昭日後效命陳旭,別人也會敬佩他忠君為主,信守承諾。
想起了在袁紹手下,與在這裏不同的待遇,董昭暗自發誓:“主公待我何其優厚,吾此生絕不負主公”
且不說陳旭麾下再添一個名士,卻說使者迴到冀州以後,將書信交給袁紹,並且備言董昭為了得到書信,而留於蒲阪之事。
袁紹聞言,卻是懊惱的感歎著:“公仁全心全意待我,我卻對其心有懷疑,當真是愧對公仁啊。”
感歎完畢過後,袁紹就拆開了手中的那封書信。越往下看,他的臉色也就越發難看。
看完了書信,袁紹頓時勃然大怒,罵道:“曹阿瞞果真陰險狡詐至極,枉我一直視他如知己,他卻想要之我於死地”
許攸急忙接過袁紹手上的書信,反複看了幾遍才皺著眉頭說道:“從字跡上來看,真的是孟德無疑。”
袁紹怒不可遏的說道:“吾自幼與曹阿瞞相交,又怎會認不出他的字跡”
許攸隻是皺著眉頭,拿著書信又翻來覆去看了幾次,卻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出破綻。
其餘謀士也先後接過這封書信,反複觀看。
眾人看完過後,全都倒吸了幾口冷氣。若果真如曹操所言,袁紹必將四麵受敵。再加上遼東的公孫瓚,袁氏真的很有可能會被消滅掉。
郭圖說道:“主公雖然確認這是曹孟德字跡無疑,也難保不會是陳文昭栽贓嫁禍,想要離間主公與曹孟德。”
許攸亦是附和道:“公則所言不錯,孟德自幼與主公交好,情同手足。不管是誅殺宦官,還是討伐董卓,亦或是後來攻打公孫瓚,孟德都是緊緊站在主公這一邊。”
“若僅憑一封書信就與孟德交惡,亦太過武斷了一些。”
非常罕見地,沮授審配沒有持反對意見。他們雖然與郭圖等人不合,但在大是大非上麵,倒也不會馬虎。
除非袁紹下定決心,徹底剿滅曹操,占據整個青州冀州。不然的話,還是應當繼續與曹操保持良好關係。
聽見眾人的言語,袁紹臉色這才好看了許多。
袁紹由於乃是庶出,因此以前很不招人待見,能夠交心的朋友並不太多,曹操正是其中之一。
少年時期,兩人一個門閥顯赫,卻是庶出;一個出身閹黨,卻有遠大抱負。按理來講,他們應該是處於敵對方才對。
畢竟,士族一直與閹黨勢不兩立。
然而,年少時期的袁紹曹操,卻非常罕見的結下了極其純真的友誼。
袁紹曹操年少之時,都好遊俠,為人輕佻膽大妄為。
有一次兩人去看別人家娶親,商議著將新娘子搶走。他們悄悄潛入這新婚家的園子,到了半夜十分,曹操他們兩個就高喊小偷來了。
娶媳婦的人家都跑出來抓小偷,曹操便抽劍劫持新婦,和袁紹往迴跑去。
但是天黑找不著路,兩人一不小心都掉進荊棘叢中。特別是袁紹,更是卡在裏麵出不來了,曹操怎麽拉都拉不動袁紹。
娶親之家發現新娘失蹤,當即四處尋找。眼見就要搜尋過來,曹操急中生智,大聲喊道:“小偷在這裏”
曹操的大喊嚇壞了袁紹,他爆發出了強大的潛力,一下子割斷了荊棘,立刻跳了出來。兩人這才得以脫困,沒被別人抓住。
兩人能夠一起做壞事,共患難,麵臨危險不離不棄。這種年少時期最純真的友誼,一直是袁紹難以忘懷的事情。
若是有可能,他絕不願意和曹操反目為仇。
逢紀沉思半晌,忽然說道:“雖然不能冤枉曹孟德,卻也不能對此毫無防範。”
“主公不妨派遣細作前去徐州打聽,看曹孟德是否果真領了兗州牧,而且還上書索要糧草準備攻打兗州。”
袁紹深以為然,就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