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陳旭看到湯陳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人,他能夠從湯陳身上看到陳虎的影子。
像湯陳這種猛將,一般不會勾心鬥角,隻知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對於上位者來講,這樣的下屬才是最討人喜歡的手下。
趙煌與湯陳一文一武,勉強支撐著三千騎兵的生活。可以說,衝鋒陷陣靠湯陳,運籌幄憑趙煌。
兩人亦是傾心相交,情同手足。由於湯陳不喜歡思考問題,所以遇到什麽事情以後,都是趙煌拿主意。
既然趙煌已經決定帶領三千騎兵投奔黃巾軍,湯陳自然就不會出言反對。
但是,武夫也有武夫小心思。
這不,湯陳剛來到大帳之中,也沒有過多的客套,就直接說道:“某聽趙家兄長說過,將軍乃當世豪傑。”
“但某隻是一介武夫,懂不得那些大道理。我雖然願意將帳下的兄弟交給你統帥,但是你們山寨之中,必定要有人能打贏我,我才會心服口服。”
話畢,他就緊緊盯住陳旭。
湯陳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卻有自己的小心思。帳下的兄弟們如果跟著黃巾軍,能夠謀條出路,他也能夠放下心來,也得起死去的父親。
但是湯陳加入黃巾軍,生怕自己不會得到重用,就想先炫耀一下武力。
他聽聞陳旭勇力過人,也非常渴望能夠與陳旭一戰,才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在他看來,黃巾軍中有名的武將,除了陳旭以外就沒了別人。所以他說完了那一番話,就把目光放在了陳旭身上。
站在一旁的典韋看到湯陳的樣子,嗤笑一聲,說道:“我黃巾軍中人才濟濟,你若是與我交手,能夠撐下二十迴合,就算你有本事。”
他說出這樣的話,並非為了炫耀,而是陳旭一開始就吩咐過的。
趙煌早就告知陳旭,說湯陳勇武過人,若要讓他歸心,必定要以武力折服。
所以陳旭在召見湯陳之前,就跟典韋說過,若是湯陳想要找人比武,那麽典韋就要全力出戰。並且爭取在交戰的過程中,盡快擊敗湯陳,好讓他心服口服。
典韋勇猛無比,很少有人能在他手中走上二十迴合。
他說的雖然是實話,但是湯陳聽到以後,反而覺得典韋是在小瞧自己,當即大怒。
“兀那黑廝,休要小覷某家,有本事與我真刀真槍大戰三百迴合”
湯陳虎目圓瞪,死死盯著典韋,大聲說道。
典韋仍舊惜墨如金,說道:“有何不敢”
黃巾諸將希望能夠折服湯陳;趙煌湯陳卻想看看黃巾軍帳下是否有人才濟濟。
所以兩方都是一拍即合,全都唿嘯至校場看兩人比武。
陳旭看著威武雄壯的兩人,心中頗為喜悅,說到:“這次隻是切磋,我希望兩位能夠點到為止。”
而後隨著戰鼓聲響起,兩人全都騎著戰馬進入校場。敘禮完畢,他們都揮舞著武器衝向對方。
“鏘”
大刀與長戟相交,湯陳隻覺手臂發麻,當即心中大駭。
他自持武力過人,每逢戰事必定衝鋒向前,很難遇到敵手。他卻沒有想到,今日與這個黑大漢僅僅交手一招,就險些握不住手中的武器。
兩馬交錯而過,湯陳調整了一下唿吸,調轉馬頭大聲說道:“再來”
“踏踏踏”
戰馬再次奔向對方,這次湯陳把大刀掄起了一個詭異的弧度,直接砍向典韋的腦袋。
他十八歲隨父出征,而後經曆大小戰事數百場。在生與死之間,磨練出來了一套殺人的刀法。
典韋望著大刀砍向自己,眼神一縮。他仰麵躺在馬背上,一戟刺向湯陳的胸膛。
自從在雁門郡與呂布一戰之後,典韋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段時間他每日都勤練武藝,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擊敗呂布。
剛才湯陳的那一招,他其實完全能夠一力降十會,用大戟擊飛湯陳的大刀。
但是他並沒有這麽做,因為典韋知道,與力氣不如自己的人交手,固然能夠以力壓人。
但是在與呂布那等頂計武將交手的時候,若是沒有過人的技巧,隻能率先耗光自己的體力。
湯陳到底是從戰場中走出來的猛人,他絲毫不顧典韋刺向他的大戟,反而用力翻轉大刀,直接看向躺在馬背上的典韋。
戰場上的經曆告訴他,武將越是怕死,就死的越快。
在與鮮卑交戰的九年之中,他不是沒有遇到武力比他相當,甚至強上一籌之人。
但是他每次都靠著那股悍不畏死的狠勁,才能斬殺敵人,並且活到現在。
他一刀砍下去,典韋若是執意刺向湯陳,那麽兩人也就隻能同歸於盡了。
典韋眼神一縮,猛然往上撩起大戟,擋住了砍下來的大刀。並且戟刃劃過湯陳大刀的刀背,朝湯陳的雙手攻去。
湯陳猛然旋轉著手中的大刀,將與典韋大戟貼著的大刀收了迴來,而後雙腿夾住馬腹,把自己藏在了馬肚子之下。
而後他又伸出大刀,想要砍斷典韋戰馬的蹄子。
典韋沒有想到湯陳會用這一招,他急忙用大戟擋住大刀,將它蕩了迴去,險而又險的躲過了湯陳的攻擊。
“好騎術”
圍觀的眾人,看著湯陳神乎其神的騎術,全都忍不住喝彩起來。
能夠雙手握住武器,用雙腿夾住馬腹,藏在馬肚子之下而不落馬,在場的眾人似乎沒有一人能夠做到。
“真不愧是從小就隨父上戰場廝殺,並且連續與鮮卑交戰九年而不死的人物啊。”
陳旭看到湯陳的表演,亦是在心中感歎著。隻有一直生活在馬背上的人,才能擁有如此精湛的騎術。
兩馬交錯而過,兩人都如臨大敵一般,再次廝殺到了一起。
沒過多久,兩人就交戰了十幾迴合。反觀湯陳,似乎完全沒有落到下風,居然與典韋打得不分勝負。
眾人都在驚訝湯陳勇武的同時,隻有陳旭趙雲趙煌知道了結局。
雖然這幾十個迴合,湯陳看似與典韋不分勝負。但他大多都是仗著自己精湛的騎術,才能維持這種局麵。
但是隨著典韋慢慢適應了湯陳的作戰方式,那麽湯陳的優勢就會完全喪失。
果不其然,在後來的幾個迴合之中,湯陳每次都被典韋逼得不得不與他硬拚。他的勇武雖然不凡,但是比起典韋,仍舊有一番差距。
再加上陳旭早就給典韋下過命令,讓他盡早擊敗湯陳。所以後來的每次交手,典韋都是全力以赴。
“鏘”
典韋奮起神勇,一戟刺向湯陳,湯陳拚命抵擋,卻被典韋震得虎口開裂。
“嗬”
再次調轉馬頭以後,典韋大吼一聲,在心中想到:“第二十迴合了”
典韋的眼中燃燒著熊熊的火焰,他眯起雙眼,手上的大戟劃出一道詭異的弧度,直接挑飛了湯陳的大刀,而後將他拍落下馬。
好在湯陳久經沙場,典韋拍飛他的時候力道也控製的很好。所以湯陳雖然落馬,但是並未受到什麽傷害。
兔起鶻落之間,校場之中既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變故,除了趙雲陳旭以外,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趙煌看到湯陳落馬,大吃一驚,急忙跑了過去扶起湯陳,關心的問道:“秀吉,你沒事吧”
“踏踏踏”
這個時候,典韋也拍著戰馬跑了過來,跳下戰馬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很久沒有打得這麽痛快了,剛才一下子收不住手,還請秀吉莫要見怪。”
典韋耍了一個小小的心思,他沒有說是陳旭讓他全力以赴。而是說很久沒有打得這麽痛快了,這也是一種變相的誇讚湯陳武藝過人。
湯陳站了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呲牙咧嘴的說道:“你好大的力氣啊。”
典韋仍是憨厚笑了一笑,說道:“你的力氣也很大呢。”
誰說莽漢無心機典韋的這個表現,無疑讓湯陳趙煌兩人都感到親切。
陳旭也帶著眾人進入校場,關心的詢問著湯陳是否受傷。
湯陳擺了擺手,滿不在乎的答道:“隻是從戰馬上掉了下來,又能有什麽大事”
而後他雙目放光的盯著典韋,說道:“不曾想黃巾山寨還有這等猛士,直到現在我還不知曉壯士大名,不知壯士可願告知”
典韋答道:“我乃陳留典韋,表字國輔。”
“其實我山寨之中人才濟濟,先不說我家主公自身就是個勇猛的將軍,還有主公堂弟,亦有萬夫莫當之勇。”
說到這裏,典韋指著一旁的趙雲說道:“還有常山趙子龍,武藝絕不在我之下。”
聽到典韋的話,趙煌湯陳都是驚駭不已。
他們雖然聽說過陳旭的大名,卻沒想到黃巾軍中既然有這麽多的猛士。
兩人對視一眼,都覺得這次投奔黃巾沒有錯誤,於是他們全部跪在地上,說道:“我等願意率領帳下三千騎兵,投奔到主公帳下,共圖大事。”
陳旭見狀,大喜過望,連忙扶起兩人,挽其手臂說道:“能得兩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陳旭看到湯陳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人,他能夠從湯陳身上看到陳虎的影子。
像湯陳這種猛將,一般不會勾心鬥角,隻知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對於上位者來講,這樣的下屬才是最討人喜歡的手下。
趙煌與湯陳一文一武,勉強支撐著三千騎兵的生活。可以說,衝鋒陷陣靠湯陳,運籌幄憑趙煌。
兩人亦是傾心相交,情同手足。由於湯陳不喜歡思考問題,所以遇到什麽事情以後,都是趙煌拿主意。
既然趙煌已經決定帶領三千騎兵投奔黃巾軍,湯陳自然就不會出言反對。
但是,武夫也有武夫小心思。
這不,湯陳剛來到大帳之中,也沒有過多的客套,就直接說道:“某聽趙家兄長說過,將軍乃當世豪傑。”
“但某隻是一介武夫,懂不得那些大道理。我雖然願意將帳下的兄弟交給你統帥,但是你們山寨之中,必定要有人能打贏我,我才會心服口服。”
話畢,他就緊緊盯住陳旭。
湯陳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卻有自己的小心思。帳下的兄弟們如果跟著黃巾軍,能夠謀條出路,他也能夠放下心來,也得起死去的父親。
但是湯陳加入黃巾軍,生怕自己不會得到重用,就想先炫耀一下武力。
他聽聞陳旭勇力過人,也非常渴望能夠與陳旭一戰,才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在他看來,黃巾軍中有名的武將,除了陳旭以外就沒了別人。所以他說完了那一番話,就把目光放在了陳旭身上。
站在一旁的典韋看到湯陳的樣子,嗤笑一聲,說道:“我黃巾軍中人才濟濟,你若是與我交手,能夠撐下二十迴合,就算你有本事。”
他說出這樣的話,並非為了炫耀,而是陳旭一開始就吩咐過的。
趙煌早就告知陳旭,說湯陳勇武過人,若要讓他歸心,必定要以武力折服。
所以陳旭在召見湯陳之前,就跟典韋說過,若是湯陳想要找人比武,那麽典韋就要全力出戰。並且爭取在交戰的過程中,盡快擊敗湯陳,好讓他心服口服。
典韋勇猛無比,很少有人能在他手中走上二十迴合。
他說的雖然是實話,但是湯陳聽到以後,反而覺得典韋是在小瞧自己,當即大怒。
“兀那黑廝,休要小覷某家,有本事與我真刀真槍大戰三百迴合”
湯陳虎目圓瞪,死死盯著典韋,大聲說道。
典韋仍舊惜墨如金,說道:“有何不敢”
黃巾諸將希望能夠折服湯陳;趙煌湯陳卻想看看黃巾軍帳下是否有人才濟濟。
所以兩方都是一拍即合,全都唿嘯至校場看兩人比武。
陳旭看著威武雄壯的兩人,心中頗為喜悅,說到:“這次隻是切磋,我希望兩位能夠點到為止。”
而後隨著戰鼓聲響起,兩人全都騎著戰馬進入校場。敘禮完畢,他們都揮舞著武器衝向對方。
“鏘”
大刀與長戟相交,湯陳隻覺手臂發麻,當即心中大駭。
他自持武力過人,每逢戰事必定衝鋒向前,很難遇到敵手。他卻沒有想到,今日與這個黑大漢僅僅交手一招,就險些握不住手中的武器。
兩馬交錯而過,湯陳調整了一下唿吸,調轉馬頭大聲說道:“再來”
“踏踏踏”
戰馬再次奔向對方,這次湯陳把大刀掄起了一個詭異的弧度,直接砍向典韋的腦袋。
他十八歲隨父出征,而後經曆大小戰事數百場。在生與死之間,磨練出來了一套殺人的刀法。
典韋望著大刀砍向自己,眼神一縮。他仰麵躺在馬背上,一戟刺向湯陳的胸膛。
自從在雁門郡與呂布一戰之後,典韋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段時間他每日都勤練武藝,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擊敗呂布。
剛才湯陳的那一招,他其實完全能夠一力降十會,用大戟擊飛湯陳的大刀。
但是他並沒有這麽做,因為典韋知道,與力氣不如自己的人交手,固然能夠以力壓人。
但是在與呂布那等頂計武將交手的時候,若是沒有過人的技巧,隻能率先耗光自己的體力。
湯陳到底是從戰場中走出來的猛人,他絲毫不顧典韋刺向他的大戟,反而用力翻轉大刀,直接看向躺在馬背上的典韋。
戰場上的經曆告訴他,武將越是怕死,就死的越快。
在與鮮卑交戰的九年之中,他不是沒有遇到武力比他相當,甚至強上一籌之人。
但是他每次都靠著那股悍不畏死的狠勁,才能斬殺敵人,並且活到現在。
他一刀砍下去,典韋若是執意刺向湯陳,那麽兩人也就隻能同歸於盡了。
典韋眼神一縮,猛然往上撩起大戟,擋住了砍下來的大刀。並且戟刃劃過湯陳大刀的刀背,朝湯陳的雙手攻去。
湯陳猛然旋轉著手中的大刀,將與典韋大戟貼著的大刀收了迴來,而後雙腿夾住馬腹,把自己藏在了馬肚子之下。
而後他又伸出大刀,想要砍斷典韋戰馬的蹄子。
典韋沒有想到湯陳會用這一招,他急忙用大戟擋住大刀,將它蕩了迴去,險而又險的躲過了湯陳的攻擊。
“好騎術”
圍觀的眾人,看著湯陳神乎其神的騎術,全都忍不住喝彩起來。
能夠雙手握住武器,用雙腿夾住馬腹,藏在馬肚子之下而不落馬,在場的眾人似乎沒有一人能夠做到。
“真不愧是從小就隨父上戰場廝殺,並且連續與鮮卑交戰九年而不死的人物啊。”
陳旭看到湯陳的表演,亦是在心中感歎著。隻有一直生活在馬背上的人,才能擁有如此精湛的騎術。
兩馬交錯而過,兩人都如臨大敵一般,再次廝殺到了一起。
沒過多久,兩人就交戰了十幾迴合。反觀湯陳,似乎完全沒有落到下風,居然與典韋打得不分勝負。
眾人都在驚訝湯陳勇武的同時,隻有陳旭趙雲趙煌知道了結局。
雖然這幾十個迴合,湯陳看似與典韋不分勝負。但他大多都是仗著自己精湛的騎術,才能維持這種局麵。
但是隨著典韋慢慢適應了湯陳的作戰方式,那麽湯陳的優勢就會完全喪失。
果不其然,在後來的幾個迴合之中,湯陳每次都被典韋逼得不得不與他硬拚。他的勇武雖然不凡,但是比起典韋,仍舊有一番差距。
再加上陳旭早就給典韋下過命令,讓他盡早擊敗湯陳。所以後來的每次交手,典韋都是全力以赴。
“鏘”
典韋奮起神勇,一戟刺向湯陳,湯陳拚命抵擋,卻被典韋震得虎口開裂。
“嗬”
再次調轉馬頭以後,典韋大吼一聲,在心中想到:“第二十迴合了”
典韋的眼中燃燒著熊熊的火焰,他眯起雙眼,手上的大戟劃出一道詭異的弧度,直接挑飛了湯陳的大刀,而後將他拍落下馬。
好在湯陳久經沙場,典韋拍飛他的時候力道也控製的很好。所以湯陳雖然落馬,但是並未受到什麽傷害。
兔起鶻落之間,校場之中既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變故,除了趙雲陳旭以外,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趙煌看到湯陳落馬,大吃一驚,急忙跑了過去扶起湯陳,關心的問道:“秀吉,你沒事吧”
“踏踏踏”
這個時候,典韋也拍著戰馬跑了過來,跳下戰馬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很久沒有打得這麽痛快了,剛才一下子收不住手,還請秀吉莫要見怪。”
典韋耍了一個小小的心思,他沒有說是陳旭讓他全力以赴。而是說很久沒有打得這麽痛快了,這也是一種變相的誇讚湯陳武藝過人。
湯陳站了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呲牙咧嘴的說道:“你好大的力氣啊。”
典韋仍是憨厚笑了一笑,說道:“你的力氣也很大呢。”
誰說莽漢無心機典韋的這個表現,無疑讓湯陳趙煌兩人都感到親切。
陳旭也帶著眾人進入校場,關心的詢問著湯陳是否受傷。
湯陳擺了擺手,滿不在乎的答道:“隻是從戰馬上掉了下來,又能有什麽大事”
而後他雙目放光的盯著典韋,說道:“不曾想黃巾山寨還有這等猛士,直到現在我還不知曉壯士大名,不知壯士可願告知”
典韋答道:“我乃陳留典韋,表字國輔。”
“其實我山寨之中人才濟濟,先不說我家主公自身就是個勇猛的將軍,還有主公堂弟,亦有萬夫莫當之勇。”
說到這裏,典韋指著一旁的趙雲說道:“還有常山趙子龍,武藝絕不在我之下。”
聽到典韋的話,趙煌湯陳都是驚駭不已。
他們雖然聽說過陳旭的大名,卻沒想到黃巾軍中既然有這麽多的猛士。
兩人對視一眼,都覺得這次投奔黃巾沒有錯誤,於是他們全部跪在地上,說道:“我等願意率領帳下三千騎兵,投奔到主公帳下,共圖大事。”
陳旭見狀,大喜過望,連忙扶起兩人,挽其手臂說道:“能得兩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