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麽原因呢?”


    “我覺得是一種輕視,他們看不上一部非主流的文藝片劇本,看不上你的創作,他們抱著電影會失敗的想法來開價。這對我來說,有些不可接受,我不接受這種輕視,所以我就說,我自己來拍,我就不信了,國內的文藝片,有好劇本,就拍不出好電影。”


    “這話說的非常好,並不是商業片的劇本才有資格拍電影,那你自己有想過,我是說,什麽時候拍攝你的下一部文藝片?”楊嵐問。


    萬小虎想了一下說:“或許就在下一部!因為其實我並不在意商業片帶給我的所有人榮譽和成就。”


    “你竟然抱著這樣的想法?商業片不論怎麽說,不論怎麽為人···詬病,現在依舊作為主流,你怎麽會不在意商業片帶給你的成績?”


    “現在拍商業電影。其實更多是因為商業片的市場大盤很大,錢賺得多,投資也大。而且商業片的發行與影響力也比其他類型的電影要大,對電影的上映有很大的便利。就像是我現在拍了一部電影,如果是商業片,主流電影界這邊可能會關注,但如果不是,就根本不關注你。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拍攝商業片才能證明自己。”


    “你不想證明自己?”


    “證明什麽呢?”陳歌笑的很隨意,“我現在已經不需要證明我自己,至少二十年內,我不認為我需要繼續拍攝商業片才證明自己。”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你對電影的看法是,藝術價值上,其他類型的電影往往比商業片更高”


    陳歌點頭:“可以這麽理解,現在電影界的狀況時,票房就是對電影人的肯定,所以導演對市場廣大的商業片趨之若鶩。”


    “那說說你拍攝《東邪西毒》的情況。也給更多想拍攝其他類型電影的導演參考參考。”


    “我這部電影是我自己找人投資,然後自己拍,對文藝片和導演技巧的理解還不深,說點淺顯的感受,文藝片,要出票房很難,要出成績卻很簡單,我說這句話的原因,可以自行參考《東邪西毒》。”


    “哦,哈哈,《東邪西毒》的成績確實所有人都看到了。說了這麽多文藝片的感受。可以發現你還是以電影的質量為重。那麽對於現在,很多影迷觀眾,還有很多媒體對你的爭議,你自己怎麽看?還是保持剛才我年過的那一段話的態度嗎?”


    陳歌欠了欠身子,說:“我這段時間隻顧著拍電影,沒有太關注這個爭議,都是有時候經紀人和我說一聲,你現在的形象在很多人眼睛裏有點太狂妄自大。然後想說的話有很多,隻是不知道怎麽表達,放在三年前,我可能很難過,為什麽大家都不理解我,現在反而想開了。我隻說四個字,樹大招風。”


    “你還有話沒說完?說說唄,今天來了很多觀眾,肯定都想聽你說說心裏話。大夥,是不是啊?”


    “是。”觀眾齊聲迴答。


    陳歌笑了笑,最終還是開口說:“我是一個想法很複雜的人,不僅僅局限在拍電影上,很多東西都會去嚐試一下。而現在媒體會把你圈住,給你安排一個身份,他們說陳歌是新一代導演、演員包括編劇的扛旗手,我從未承認過,他們說你是商業電影導演,我會拍商業片但不代表我就不喜歡拍文藝片,他們說你陳歌要跟馮剛等幾名前輩爭,我從未想過。我不算一個純粹的導演,我也喜歡名利,但是我更傾向於創作自由,趁著還年輕,去闖去做。”


    “你現在才23歲,媒體對你的要求太多了。”


    “你做出了成績,別人才會對你有要求。我很感激大家肯定我。電影的創作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你不能三心二意。現在大家說陳歌拍電影太過於粗製濫造,每次都太快了,我隻能說,每個導演都有自己拍攝電影的模式,我拍電影並不快,因為在拍電影之前,我可能已經用了很久的時間去構想,拍攝時間為兩個月,構想的時間卻有兩年。我是一個非常想得開的人,有些人理解你,有些人不能理解你,不管你做出十分還是五分的成績都是這樣,所以我並不在意別人怎麽看我。”


    “所以你在******裏說,‘我不會按照別人為我設計的劇本走路’,因為你一切都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對。”


    說完,電視的畫麵切換。做了一段概括的敘事。


    “從《東邪西毒》一路走來的萬小虎,並沒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樣。迷失在成功之中,依然鑒定的按照自己的劇本走下去……而他最近把《新警察故事》搬上銀幕,完成手中的又一塊夢想的拚圖。”


    “下周的節目,我們將繼續走進陳歌的的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看待一部電影的創作和形成,並領略《新警察故事》是怎樣的一部大片。”


    畫麵切到陳歌,陳歌笑著說:“關祖其實和我有一定的相似度,所以有些時候,經曆雖然不同,卻會產生同樣的性格。”


    “對於未來和現在,他有怎樣的感悟與期待?”


    畫麵再度切到陳歌:“有一陣子我什麽事情都想做,然後有個人問我,她說你這麽拚命累不累,你不累我都累了……”


    字幕在屏幕的下方滾動。


    鏡頭在演播大廳上空旋轉拉升,陳歌和****似乎在和觀眾互動,笑得很大聲。


    “對於現場觀眾讓人忍俊不禁的問題,陳歌又是怎麽樣迴答?”


    “下周六盡情關注《楊嵐訪談錄》,《陳歌眼中的電影(下)》,分享他和他對電影的想法。”


    ……


    《楊嵐訪談錄》的播出,讓對陳歌這個新一代超級導演未曾停止的爭議,稍稍告一段落。讓很多被媒體肆意報道的內容轉向了合理軌道,也讓不平靜的影迷們,漸漸理解了陳歌。這不是一位自我膨脹的導演,他是一個真正隨性的人。


    而接受了采訪之後,陳歌連一口氣都沒喘,就前往了香江。


    陳歌迴到香江第二天,《明報》報導:“香江報訊(首席記者孫林)在全國電影劇本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中,一部名為《後會無期》的電影,其編劇一欄注明的是陳歌。記者隨後從知情人處獲悉,除了擔任編劇,《後會無期》也是陳歌第二次執導文藝片,該片計劃不日便可開機。


    據圈內人透露,影片《後會無期》由陳歌獨立投資,故事梗概為:在最東邊一起長大的幾個年輕人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前路。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那些傳奇經曆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據知情人透露,《後會無期》極有可能是文藝片,定位是公路類型片,而這部影片裏的故事,陳歌已經、想了長達四、五年之久。


    與《東邪西毒》不同,《後會無期》則創作了一個新的故事。據知情人透露,“這次依舊和往常一樣完全是由陳歌一個人來寫劇本,沒有編劇團隊。”此外,雖然影片定位於一部文藝類型的公路片,但知情人表示,“這部影片片將會在全國多個地方取景,不日後開機。”


    ······


    ······


    “抬高一點,把鏡頭抬高一點!”


    海邊懸崖上空,一架紅色的模型直升機盤旋,不時的圍繞著懸崖上空俯衝而過,機頭的一台航拍攝像機正在將懸崖的風景收進鏡頭之中。而陳歌就坐在不遠處山頂的一處石台上,伸頭出去,不時的對操縱模型直升機的攝影師吩咐什麽。


    航拍對於大陸這邊的電影拍攝來說,還是個高難度的手段,從操作模型機到精貴的設備器材,都需要非常專業的人士進行,才能拍到完美的畫麵。為了把航拍拍好,陳歌這次請的是國外,也就是著名影城好萊塢的特效團隊。


    力爭拍出最美麗的畫麵,最震撼的場麵。


    “嗡嗡嗡嗡嗡嗡……”


    模型機別看不大,卻是上百萬的造價,在天上飛,分分鍾都是錢。機上裝載的拍攝設備,更是每小時數千美元的計價費用,還有工作人員的工資。加起來航拍一個小時六七萬人民幣就滾出去了!


    當然,對陳歌來說,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把風景拍好,要把技術學到手。


    作為一名誌向遠大的導演,隻要能提高自己的導演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航拍持續了三天時間,從海邊到島上,全方位的拍攝外景,僅是400尺的膠片就用去了二十多卷。航拍結束,接著又是一大挑戰,這座小島的荒涼場景複原完成,三千多人的群眾演員也都調集過來。


    群眾演員大多是附近鎮上的住戶,40元一天,換上衣服,站在那裏站一會就行了。


    這一段是影片開場,主角浩漢站在台上大喊:“今天我上了台,就不怕自己下不了台!”台下是對他演講毫不關心轉身就走的群眾。


    劇組選定的是這座無名小島的一一處村落,在這條街拍攝需要拿到諸包括公安、交通、風貌辦在內的十幾個相關部門的許可。


    籌拍期間,陳歌交代下去的時候,史誌敏搖著頭說:“不可能。”


    設計的部門太多,關係太複雜,沒辦法拿到拍攝許可。


    最終還是多方尋找關係,花了兩個月時間,和大把的金錢,並且請了一位領導親自出麵,才將所有手續跑了下來。跑下來之後。根據相關規定,不能有任何影響當地秩序的事情。


    又花了不少錢,搭建了一個舞台,把場麵營造出來。然後攝影機搖臂,軌道機車,各種器材都一一布置妥當。


    陳歌為了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拍攝風格,同一個場景以十六種不同的拍攝方式嚐試拍攝,然後交給後期製作部門選出最自然的一種。


    陳歌拿著大喇叭不時喊話:“a組a組,把你們的人帶走,不要圍著搖臂!”


    “b組,b組的組長是哪個,把你們的路線重新安排一下,走的亂七八糟!”


    “g組的人呢,到你們了!”


    “攝影組,把8米的搖臂推走,換上12米的搖臂!”


    吵吵鬧鬧,拍拍停停了十幾次,才安排好線路,從晚八點開拍,到了晚上十一點半,才拍完了這組鏡頭。第二天,再次補拍了幾組大搖臂的俯瞰鏡頭,才算結束。


    當晚在小飯店裏,陳歌和副導演呂良,幾名主要的演員喝著小酒,感慨:“兩天的戲,花了這麽多錢!嘖嘖,我第一次拍電影感覺心疼錢!”


    “一分錢一分貨。”


    陳歌點頭,有點賣弄的說教:“其實這部電影的格局還是小了點,骨架也細了一點。你要拍這種主旋律,起碼要把架子立起來,現在劇情立不住架子,就隻能在細節上下功夫。我為什麽要航拍,為什麽要安排各種不同的拍攝方式和角度,這些情節,都是為了強化這部戲的格局。”


    見幾位主演,包括呂良這個副導演都聽的認真,陳歌繼續好為人師的賣弄:“本身來說,文藝片就是很細微的鏡頭,它走的是內心戲,沒有商業片那些激烈的場麵。但是內心戲有一點好,它可以升華電影的立意,你再加上一些好的畫麵,一下子就把電影的品味拉上去了。這個電影的架子它就有了。”


    “我之前拍電影合作的幾位副導演包括主演,現在基本上都走上導演的崗位了。我就經常跟他們說,電影是講故事,導演的水平就是講故事的水平。故事太直白就要切碎了講,故事太瑣碎就要跳著講,故事太硬了你得把鏡頭軟化,故事太軟了你要用場麵撐架子。同一個故事,好的導演可以拍出經典,差的導演隻能排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就是這個道理。”


    喝喝酒聊聊天,外景戲全部結束。


    時間5月16號,劇組所有人進駐攝影棚。


    開始後期的拍攝,至於什麽時候取景,陳歌早有打算。


    ……


    《****訪談錄》在第二周又播放了《陳歌眼中的電影(下)》,從《新警察故事》到《後會無期》,簡單的宣傳了一下,隨後就是聊人生理想,聊日常,聊電影聊同行。


    陳歌現在是越來越有性格了,說話也越來越隨意,不再顧及那麽多。對中國電影也越來越敢說自己的想法,對別的導演,不再是一味吹捧,該批評的時候也不會嘴軟。


    譬如在談到香江電影的代表人物吳宇,陳歌就笑著說吳宇近幾年越來越浮躁了。


    “我還是很崇拜吳宇的,他的身上江湖味很重,我覺得他應該屬於專精的導演,能讓演員發揮出十二分的表現,但是放在戰爭片、科幻片,就有些牽強了……當然,吳導的新作我很期待,希望他能打破束縛,再創佳績!”


    又談到何滿,陳歌說:“何滿這位導演,和我有過合作,何滿導演學貫東西,他是唯一一個能把東方哲學用西方形式表現出來的導演。看他的電影,你看的不是那些空虛的場麵,而是他融合東西文化的衝突與沉思。。”


    節目最後,陳歌和楊嵐聊到了怎麽才能使國內電影崛起。


    陳歌思索了很長時間才說:“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影現在已經成為一門藝術,也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娛樂消遣.可有點卻讓我大惑不解,為什麽在電腦特技,三維空間的技術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的國內的質量為何卻每況愈下?。”


    “國產電影的中流砥柱就屬香江電影,至於內地電影就根本沒有評論的價值了。說到香江電影,對電影稍微有點了解的都知道,香江電影的黃金時期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的香江電影無論在藝術還是在消遣上都給了我們以極大的滿足。


    但是從2000年往後,包括我自己的電影,我也不認為能夠和九十年代的前輩們比肩,可能就是因為國內導演越來越缺少文藝情懷。


    一百多年的世界電影史告訴我們,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始終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電影工業是一個大投入、重裝備、高科技、智能密集型的產業,所以高額利潤始終是支撐這個產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之一。商業電影將永遠是市場的主體,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沒有背後默默無聞的大量小眾電影提供活水的源頭,僅僅靠兩三個人站在前台,國內電影難以可持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非要第六代導演擺脫文藝情結,走向市場,是沒有說服力的,國內拍文藝片的人太少,存量太低,我更希望我們電影人能夠堅守住這個陣地。


    低成本藝術片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反而是支撐商業大片的底基。好萊塢能有如今的規模,正是因為背後有大量藝術電影作為基礎,為好萊塢商業片輸送人才、提供靈感、題材以及美學風格。喬治·盧卡斯、伍迪·艾倫都是拍文藝片出身,再被好萊塢招安。反觀國內,能托起商業大片的底基又在哪裏?歸根結底,中國拍文藝片的人太少,存量太低


    在西方文化仍然強勢的背景下,通過獲得西方認可的方式,來獲得世界的認可,是目前東方電影擺脫不了的宿命。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隻能放棄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放棄對民族文化的獨特表達和與眾不同的美學風格。國內電影的發展,說到底,不隻是電影本身的問題,更與社會機製、文化平台、全球化潮流息息相關,需要我們不囿於一時一獎一片,目光放遠,心態放平,不放棄希望。”


    而對自己的定位,陳歌也在字幕滾動中勾勒了一番:“我拍電影是興趣和理想,導演和演員就是我選擇的職業,可能我還有一些兼職。我不想別人稱唿我為大師,或者說你是商業大導演。就像稱唿做工程的為某某工一樣,稱唿我一聲陳導,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我不敢說我拍的電影都會好看,也不敢說我拍的電影都是誠意之作,拍的差了大家批評我,不要買票去看,都可以,督促我以後拍得更好。拍得好了,賞臉進電影院看一看,對不對。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很喜歡這樣的距離。”


    伴隨著兩期的《楊嵐訪談錄》,對陳歌的爭議徹底熄滅了,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感覺陳歌在刻意的剝離自己明星的成分,刻意疏遠與隱蔽自己。‘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喜歡他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外界逐漸冷淡下來,《後會無期》的拍攝卻如火如荼。


    《後會無期》的故事開始於虛構的中國最東邊的小島“東極島”,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講述了關於他的兩個哥們兒——馬浩漢和江河的故事。浩漢在外闖蕩多年後迴到故鄉,卻發現全島麵臨著拆遷問題,而他最好的朋友,島上唯一的老師江河也將被調到更為偏遠的地區。於是浩漢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開車送江河去三千多公裏外的學校報到。兄弟三人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旅程,途中他們見了當臨時演員的童年玩伴周沫,誤入歧途的蘇米,還有浩漢心儀多年從未見麵的筆友劉鶯鶯,以及不羈的摩托車手阿呂。看似平常的旅程卻暗藏伏筆,浩漢和江河最終走到了終點,開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陳歌前世很喜歡這部《後會無期》,不是因為他的故事的美妙,隻是單純喜歡這部電影的一種感覺,說真的,前世這部影片的導演技巧以及《後會無期》很多鏡頭上的處理方式陳歌都看不上眼,但是陳歌依舊想把它拍出來。


    開始陳歌很奇怪,看過這麽多電影,這還是第一次整個電影院的人一起坐到字幕結束,恍惚間覺得是在追劇,因為覺得劇情還沒說完,放完這一集後麵應該還有一集似的。


    總體來說電影比陳歌想象中的好,可以給四星,公路片的好處是,你可以在任何一個點插入任何一個和你之前的人生可能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奇怪故事和擁有奇怪故事的人,而不用負擔他之前和之後的人生,如同萍聚,我們偶然相遇然後離去,在這條永遠不歸的路。這也是喜歡“在路上”這種狀態的人所向往的一種新鮮與自由。


    但是陳歌前世的導演在這部片子裏對那些配角的出現並沒有全部處理成“萍水相遇”,他加了兩個“久別重逢”。這樣整部片子就同時有了空間和時間的維度,當夢想信任之類的東西破滅的時候就會格外慘烈。


    第一個“久別重逢”是浩漢去探望幾年沒見的青梅竹馬的女孩周沫。認為背井離鄉就是出人頭地的周沫微笑地說著有好幾部戲等著,而實際上出來幾年了還隻是個龍套替身。小地方出來無依無靠沒有背景的姑娘,能有多少機會呢?她對浩漢是有感情的,但是浩漢的追求,她的追求,甚至無法問浩漢是不是喜歡她,他們都是不會在一起的,一開始周沫就很明了,所以她沒有挽留隻是婉轉的表示混得不好就來找她,那個迴頭浩漢不會知道,但是陳歌卻記住了一雙這樣望到人心底的純澈如水的眸子。


    第二個“久別重逢”是感情上的久別重逢,浩漢通過通信19年的”筆友“劉鶯鶯“久別重逢”了與自己”死別“近20年的父親,這個父親的形象不再是自己十歲之前認識的那個父親了,這個父親的形象也不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個父親了。這個新認識的父親瞬間讓他心中最崇敬的人和心中最類似夢中情人的人都變了樣子,變成了最荒誕可笑的樣子。


    再說“萍水相遇”,蘇米和阿呂,一個讓人心動的姑娘,一個讓人佩服的獨行者,卻居然全是騙子,而且都是在浩漢與江河付出足夠的信任和幫助後,才顯現。看的時候稍微有點意外,按照浩漢的社會經曆,又不是初來乍到了,防人之心不應該這麽少啊,莫非還是因為本性太純良?也許是因為不夠強大,或者是因為小心眼,我覺得對待在路上碰到的不明身份的人始終應該留一絲提防的。不過話說迴了,無論在生活中我們怎麽提防,我們的感情和信任還是會遇到被騙的可能,造成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傷害。


    蘇米的最後表現又讓人對陌生人的信任度問題有了反轉的可能,老師愛蘇米嗎?說不清,應該是夾雜著憐惜好奇的一種好感吧。三叔的話差點讓人認同覺得騙子都是些沒有本事的人。


    迴憶在這裏戛然而止。


    陳歌想,他拍出來的《後會無期》會是什麽樣呢?


    總之會比前世精彩吧!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無限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必滿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必滿座並收藏重生之無限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