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冕見楊賜抿著嘴發笑,摸著下巴沉思起來,好半晌,竇冕輕聲道:“可是我公矩師傅?”
“自然不是,公矩公已經走了有了有大半年了,別說他會來,就算來了,此事也幫什麽忙,你師傅的脾氣你還不清楚?不把咱們賣了,那就已經算對的起我們了。”
“不是?那我就不知道了,舅舅你也知道小子一直在逃跑,搞不好過段時間又會被通緝,所以更別說認識人了。”竇冕撓了撓頭,有些尷尬的說。
“有一人與你師傅齊名,而且此人在陽嘉二年之時就已上書敬宗皇帝,這個人才是在這京城說話管事的人。”
“何人如此彪悍?順帝陽嘉二年,等等啊,我算算。”竇冕低下頭掰起手指來,不算感覺沒什麽,這一算,竇冕瞠目結舌:“三……三十一年?”
“對啊,不然誰會聽他的?”
“那他上次上書講的什麽?怎麽皇帝會到現在還信任他?”
楊賜不言其他,直接站起身走出政事房,沒多大會抱來一口破舊的箱子從屋外走進來,小心翼翼的箱子擺在地上後,楊賜卷起衣袖隨意扇了扇上麵的灰塵:“這東西,我可足足找了很多年呐,這裏麵的東西,那都是預言,就是不知道準不準,不過目前這個人的話還是能信得。”
“舅舅怎麽知道信不信的過?”
楊賜並不答話,打開箱子後,翻出一卷有些脫落的竹簡遞了過來。
竇冕躬身雙手接過竹簡,一點也不敢大意,輕手輕腳的展開擺放好後,裏麵已經有些淡黑色的字跡被規範的寫在竹簡上,不過這些字體不是常用的隸書,而是早已經不再官方中流傳的篆字。
“這些的啥啊?看是挺好看的,我不認識啊!”
竇冕看著這堆如同天書一般的字體,如實告知於楊賜。
楊賜輕輕拍打了一會衣服上的灰塵,站起身走到竇冕身邊,指著上麵的字嘖嘖稱讚:“書法大家,所言不虛啊,幾十年前的東西看起來都感覺順眼,不簡單呐。”
“誒呀,舅舅,你趕緊讀吧,別磨磨唧唧了,字寫好有啥用?還不是給人看的?”
竇冕這歪理傳進楊賜耳中,楊賜莞爾一笑,清了清嗓音,聚精會神的看著竹簡。
“臣聞天垂妖象,地見災符,所以譴告人主,責躬修德,使正機平衡,流化興政也。《易內傳》曰:“凡災異所生,各以其政。變之則除,消之亦除。”伏惟陛下躬日吳之聽,溫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隻悔。”
“方今時俗奢佚,淺恩薄義。夫救奢必於儉約,拯薄無若敦厚,安上理人,莫善於禮。修禮遵約,蓋惟上興,革文變薄,事不在下。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濁。天地之道,其猶鼓龠,以虛為德,自近及遠者也。伏見往年以來,園陵數災,炎光熾猛,驚動神靈。《易天人應》曰:“君子不思遵利,茲謂無澤,厥災孽火燒其宮。”又曰:“君高台府,犯陰侵陽,厥災火。”又曰:“上不儉,下不節,炎火並作燒君室。”自頃繕理西蒼,修複太學,宮殿官府,多所構飾。昔盤庚遷殷,去奢即儉,夏後卑室,盡力致美。又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何必改作。”臣愚以為諸所繕修,事可省減,稟恤貧人,賑贍孤寡,此天之意也,人之慶也,仁之本也,儉之要也。焉有應天養人,為仁為儉,而不降福者哉?”
“土者地隻,陰性澄靜,宜以施化之時,敬而勿擾。竊見正月以來,陰暗連日。《易內傳》曰:“久陰不雨,亂氣也,《蒙》之《比》也。蒙者,君臣上下相冒亂也。”又曰:“欲德不用,厥異常陰。”夫賢者化之本,雲者雨之具也。得賢而不用,猶久陰而不雨也。又頃前數日,寒過其節,冰既解釋,還複凝合。夫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此言日月相推,寒暑相避,以成物也。今立春之後,火卦用事,當溫而寒,違反時節,由功賞不至,而刑罰必加也。宜須立秋,順氣行罰。”
“臣伏案《飛侯》,參察眾政,以為立夏之後,當有震裂湧水之害。又比熒惑失度,盈縮往來,涉曆輿鬼,環繞軒轅。火精南方,夏之政也。政有失禮,不從夏令,則熒惑失行。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也。三公上應台階,下同元首。政失其道,則寒陰反節。“節彼南山”,詠自《周詩》;“股肱良哉”,著於《虞典》。而今之在位,競托高虛,納累鍾之奉,忘天下之憂,棲遲偃仰,寢疾自逸,被策文,得賜錢,即複起矣。何疾之易而愈之速”以此消伏災眚,興致升平,其可得乎?今選舉牧守,委任三府。長吏不良,既咎州郡,州郡有失,豈得不歸責舉者?而陛下崇之彌優,自下慢事愈甚,所謂大網疏,小網數。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發憤忘食,懇懇不已者,誠念朝廷欲致興平,非不能麵譽也。”
“臣生長草野,不曉禁忌,披露肝膽,書不擇言。伏锧鼎鑊,死不敢恨。謹詣闕奉章,伏待重誅。”
“寫的好啊!如此文章怎麽沒聽人傳起過?”竇冕不解的看向楊賜。
“這也不好傳起吧?”
“為何?”
“熒惑失度,盈縮往來,涉曆輿鬼,環繞軒轅。火精南方,夏之政也。政有失禮,不從夏令,則熒惑失行,這幾句話說的當年順帝的政令之事,你沒發覺,這些話依然適用於現在嗎?”
“還真是。”竇冕樂嗬嗬的道:“君子不思遵利,茲謂無澤,厥災孽火燒其宮;君高台府,犯陰侵陽,厥災火;上不儉,下不節,炎火並作燒君室,這話也就順帝時候敢說,現在誰能有這膽量,這不是把陛下政令罵的一文不值了嘛,舅舅,趕緊說說此人是誰。”
“自然不是,公矩公已經走了有了有大半年了,別說他會來,就算來了,此事也幫什麽忙,你師傅的脾氣你還不清楚?不把咱們賣了,那就已經算對的起我們了。”
“不是?那我就不知道了,舅舅你也知道小子一直在逃跑,搞不好過段時間又會被通緝,所以更別說認識人了。”竇冕撓了撓頭,有些尷尬的說。
“有一人與你師傅齊名,而且此人在陽嘉二年之時就已上書敬宗皇帝,這個人才是在這京城說話管事的人。”
“何人如此彪悍?順帝陽嘉二年,等等啊,我算算。”竇冕低下頭掰起手指來,不算感覺沒什麽,這一算,竇冕瞠目結舌:“三……三十一年?”
“對啊,不然誰會聽他的?”
“那他上次上書講的什麽?怎麽皇帝會到現在還信任他?”
楊賜不言其他,直接站起身走出政事房,沒多大會抱來一口破舊的箱子從屋外走進來,小心翼翼的箱子擺在地上後,楊賜卷起衣袖隨意扇了扇上麵的灰塵:“這東西,我可足足找了很多年呐,這裏麵的東西,那都是預言,就是不知道準不準,不過目前這個人的話還是能信得。”
“舅舅怎麽知道信不信的過?”
楊賜並不答話,打開箱子後,翻出一卷有些脫落的竹簡遞了過來。
竇冕躬身雙手接過竹簡,一點也不敢大意,輕手輕腳的展開擺放好後,裏麵已經有些淡黑色的字跡被規範的寫在竹簡上,不過這些字體不是常用的隸書,而是早已經不再官方中流傳的篆字。
“這些的啥啊?看是挺好看的,我不認識啊!”
竇冕看著這堆如同天書一般的字體,如實告知於楊賜。
楊賜輕輕拍打了一會衣服上的灰塵,站起身走到竇冕身邊,指著上麵的字嘖嘖稱讚:“書法大家,所言不虛啊,幾十年前的東西看起來都感覺順眼,不簡單呐。”
“誒呀,舅舅,你趕緊讀吧,別磨磨唧唧了,字寫好有啥用?還不是給人看的?”
竇冕這歪理傳進楊賜耳中,楊賜莞爾一笑,清了清嗓音,聚精會神的看著竹簡。
“臣聞天垂妖象,地見災符,所以譴告人主,責躬修德,使正機平衡,流化興政也。《易內傳》曰:“凡災異所生,各以其政。變之則除,消之亦除。”伏惟陛下躬日吳之聽,溫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隻悔。”
“方今時俗奢佚,淺恩薄義。夫救奢必於儉約,拯薄無若敦厚,安上理人,莫善於禮。修禮遵約,蓋惟上興,革文變薄,事不在下。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濁。天地之道,其猶鼓龠,以虛為德,自近及遠者也。伏見往年以來,園陵數災,炎光熾猛,驚動神靈。《易天人應》曰:“君子不思遵利,茲謂無澤,厥災孽火燒其宮。”又曰:“君高台府,犯陰侵陽,厥災火。”又曰:“上不儉,下不節,炎火並作燒君室。”自頃繕理西蒼,修複太學,宮殿官府,多所構飾。昔盤庚遷殷,去奢即儉,夏後卑室,盡力致美。又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何必改作。”臣愚以為諸所繕修,事可省減,稟恤貧人,賑贍孤寡,此天之意也,人之慶也,仁之本也,儉之要也。焉有應天養人,為仁為儉,而不降福者哉?”
“土者地隻,陰性澄靜,宜以施化之時,敬而勿擾。竊見正月以來,陰暗連日。《易內傳》曰:“久陰不雨,亂氣也,《蒙》之《比》也。蒙者,君臣上下相冒亂也。”又曰:“欲德不用,厥異常陰。”夫賢者化之本,雲者雨之具也。得賢而不用,猶久陰而不雨也。又頃前數日,寒過其節,冰既解釋,還複凝合。夫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此言日月相推,寒暑相避,以成物也。今立春之後,火卦用事,當溫而寒,違反時節,由功賞不至,而刑罰必加也。宜須立秋,順氣行罰。”
“臣伏案《飛侯》,參察眾政,以為立夏之後,當有震裂湧水之害。又比熒惑失度,盈縮往來,涉曆輿鬼,環繞軒轅。火精南方,夏之政也。政有失禮,不從夏令,則熒惑失行。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也。三公上應台階,下同元首。政失其道,則寒陰反節。“節彼南山”,詠自《周詩》;“股肱良哉”,著於《虞典》。而今之在位,競托高虛,納累鍾之奉,忘天下之憂,棲遲偃仰,寢疾自逸,被策文,得賜錢,即複起矣。何疾之易而愈之速”以此消伏災眚,興致升平,其可得乎?今選舉牧守,委任三府。長吏不良,既咎州郡,州郡有失,豈得不歸責舉者?而陛下崇之彌優,自下慢事愈甚,所謂大網疏,小網數。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發憤忘食,懇懇不已者,誠念朝廷欲致興平,非不能麵譽也。”
“臣生長草野,不曉禁忌,披露肝膽,書不擇言。伏锧鼎鑊,死不敢恨。謹詣闕奉章,伏待重誅。”
“寫的好啊!如此文章怎麽沒聽人傳起過?”竇冕不解的看向楊賜。
“這也不好傳起吧?”
“為何?”
“熒惑失度,盈縮往來,涉曆輿鬼,環繞軒轅。火精南方,夏之政也。政有失禮,不從夏令,則熒惑失行,這幾句話說的當年順帝的政令之事,你沒發覺,這些話依然適用於現在嗎?”
“還真是。”竇冕樂嗬嗬的道:“君子不思遵利,茲謂無澤,厥災孽火燒其宮;君高台府,犯陰侵陽,厥災火;上不儉,下不節,炎火並作燒君室,這話也就順帝時候敢說,現在誰能有這膽量,這不是把陛下政令罵的一文不值了嘛,舅舅,趕緊說說此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