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辛苦掙的,又不是搶的,就是不想白給他,一天光知道開口要錢,不是欺負人嘛。”竇妙憤憤不平的說。
“行了,看也看了,該說的我也說了,你記好把錢給送到就行。”楊氏轉過身,歎著氣,有些傷心的扔下一句話,快步離開了院子。
竇妙也不含糊,轉過頭向屋外的下人們吩咐起來,下人們利落的開始裝箱。
話分兩頭,且說竇武帶著徐幢入了朱府,偌大的前院早已人滿為患,四處都是身著儒冠的書生,還有一些頭著進賢冠的博士與官員,兩者涇渭分明,書生都基本上站在外麵義憤填膺的說著話,而官員則是坐在兩旁搭起來的棚子裏,語氣平和的聊著天。
朱穆長子朱野正在招唿客人,忽然餘光掃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急忙告罪跑過來,跪在地上“哐哐”的磕起了頭。
竇武被一身重孝的朱野嚇了一跳,趕忙雙手扶起來,問道:“朱老弟,我倆年歲相差不大,可著實受不了你這重禮,公叔公的身後事可安排妥當?”
“此乃禮,小子不敢輕廢,君與先父為莫逆之交,受小子一拜是應該的。蒙先生掛念,先父身後事,朝中昨日已經下詔,追贈益州太守,諡文忠。”
竇武有些感慨的說:“諡號千秋定,銘旌百禩彰,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湣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文忠者,道德惠民而危身奉上者也,未諷未褒,以為平諡,足以慰公叔公之平生。”
“多謝遊平公讚譽,請遊平公隨小子入席間稍坐。”
“席間有誰啊?”竇武看向幾間帳篷問道。
“席間有蔡邕、邊韶、崔寔、曹壽這些先父舊僚,還有廷尉郭禧這般舊友,郭泰這等……。”
“行了,我知道了,此地不是說什麽除宦不除宦地方,你去招唿別的客人,我去會會郭宗林,盡量不讓他在你父親喪禮這段時間招惹是非。”
“還是先生知道小子心意,小子在此先謝了。”朱野拜謝道。
竇武帶著徐幢翩翩然走進靜悄悄的棚子裏,提起襦裙大步坐到主位上,棚子內正低著頭窸窸窣窣說話的眾人齊齊看向主位,一個個眼中冒著怒火,想知道誰如此無禮,可當見到主位的人是竇武,紛紛把腦袋別過一邊裝作沒看到。
竇武大剌剌坐下,掃視了一眼帳篷裏的人,一臉嬉笑的作揖道:“眾位今日可好?我這執賤業之人坐在這,不唐突吧?”
坐在下首右邊的郭泰攜眾多弟子坐在原地行半禮,客客氣氣的說:“遊平公多日不見,身體依然康健啊,不像我們這些人,整日在想著這些糟心事,老的快。”
蔡邕則是一臉恭敬的站起來,拱手長揖及地,身邊一群頭戴各式長冠的紛紛站起來行禮,蔡邕一臉凝重的說:“遊平公能來,真足以告慰老公叔在天之靈。”
竇武示意眾人坐下,長長吐了口氣道:“眾位都是公叔兄生前故舊也與我都熟識,老夫今兒有句難聽話先說在前麵,既然是來祭喪的,那就不要說與祭喪無關的話,朝廷既然已經賜諡號為文忠,我們所能做的,那就是如何來蓋棺定論,諸位可有異議?”
“蓋棺定諡,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治道明範,此春秋之傳統,我等遵從便是!”郭泰心中有些不高興,可這蓋棺定論乃涉及身後之名,不得不硬著頭皮附和道。
坐在蔡邕下手的長須儒生站起來,一臉笑容可掬的模樣向眾人拱了拱手:“人生無大事,生死以係之,我等都要遲早過這一關,還當公正一些。”
竇武對此人水潑不進的說法很是滿意,扭頭看向蔡邕,小聲打聽起來。
“此人乃是郭禧郭公房,家中以律法傳家,乃郭仲孫之後,少有儒名。”蔡邕輕聲介紹起來。
竇武一臉讚賞的看向郭禧,清了清嗓音問:“公房老弟,不知君對公叔有何評價?”
“老公叔兼資文武,海內奇士,當為我等為官之表率。”郭禧一臉認真的說。
竇武一聽郭禧這麽說,心中冷笑起來:“這話世人都喊了幾十年,還用你?真不知道如何做到廷尉的。”
“朱公生前曾與我數次秉燭夜談,他言尚相誹謗,謂之臧否。記短則兼折其長,貶惡則並伐其善。務進者趨前而不顧後,榮貴者矜己不待人,智不接愚,富不賑貧,貞士孤而不恤,賢者厄而不存,故時教俗美,則小人守正。利不能誘也;時否俗薄,雖君子為邪。義不能止也。”郭泰鄭重其實的說。
郭泰身後的一個學生仰慕的看向身前的老師,雙手執禮道:“先生,不知道公叔先生這是何意?”
“何意?哼!我等自當為天下先,上書使陛下以清除宦官,選用賢能,還大漢朗朗乾坤。公叔有言:夫道者,以天下為一,在彼猶在己也,故行違於道則愧生於心,非畏義也;事違於理則負結於意,非憚禮也,故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德性失然後貴仁義。是以仁義起而道德遷,禮法興而淳樸散,故道德以仁義為薄,淳樸以禮法為賊也。”
坐在主位上的竇武,左一句聽公叔言,又一句聽朱公言,心中別提多膩歪了,簡直跟吃了蒼蠅一般難受,當一聽郭泰最後個字說出口,急忙幹咳兩聲,轉頭看向蔡邕:“伯喈,爾自幼跟隨伯始公學習,經論是為一絕,可有建瓴之語?”
蔡邕摸著自己才生的短須,沉吟良久,緩緩開口說:“主公乃方正之人,此毋庸置疑,不過如何來做論?恕小子莽撞,此非小子所能寫,非遊平公不能執筆。”
竇武仰著身體,有些艱難地揉了揉自己的臉頰,皺著眉頭說:“天不崇大則覆幬不廣,地不深厚則載物不博,人不敦厖則道數不遠,我還是不成,不知各位可看到我嶽丈叔節公了?”
“行了,看也看了,該說的我也說了,你記好把錢給送到就行。”楊氏轉過身,歎著氣,有些傷心的扔下一句話,快步離開了院子。
竇妙也不含糊,轉過頭向屋外的下人們吩咐起來,下人們利落的開始裝箱。
話分兩頭,且說竇武帶著徐幢入了朱府,偌大的前院早已人滿為患,四處都是身著儒冠的書生,還有一些頭著進賢冠的博士與官員,兩者涇渭分明,書生都基本上站在外麵義憤填膺的說著話,而官員則是坐在兩旁搭起來的棚子裏,語氣平和的聊著天。
朱穆長子朱野正在招唿客人,忽然餘光掃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急忙告罪跑過來,跪在地上“哐哐”的磕起了頭。
竇武被一身重孝的朱野嚇了一跳,趕忙雙手扶起來,問道:“朱老弟,我倆年歲相差不大,可著實受不了你這重禮,公叔公的身後事可安排妥當?”
“此乃禮,小子不敢輕廢,君與先父為莫逆之交,受小子一拜是應該的。蒙先生掛念,先父身後事,朝中昨日已經下詔,追贈益州太守,諡文忠。”
竇武有些感慨的說:“諡號千秋定,銘旌百禩彰,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湣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文忠者,道德惠民而危身奉上者也,未諷未褒,以為平諡,足以慰公叔公之平生。”
“多謝遊平公讚譽,請遊平公隨小子入席間稍坐。”
“席間有誰啊?”竇武看向幾間帳篷問道。
“席間有蔡邕、邊韶、崔寔、曹壽這些先父舊僚,還有廷尉郭禧這般舊友,郭泰這等……。”
“行了,我知道了,此地不是說什麽除宦不除宦地方,你去招唿別的客人,我去會會郭宗林,盡量不讓他在你父親喪禮這段時間招惹是非。”
“還是先生知道小子心意,小子在此先謝了。”朱野拜謝道。
竇武帶著徐幢翩翩然走進靜悄悄的棚子裏,提起襦裙大步坐到主位上,棚子內正低著頭窸窸窣窣說話的眾人齊齊看向主位,一個個眼中冒著怒火,想知道誰如此無禮,可當見到主位的人是竇武,紛紛把腦袋別過一邊裝作沒看到。
竇武大剌剌坐下,掃視了一眼帳篷裏的人,一臉嬉笑的作揖道:“眾位今日可好?我這執賤業之人坐在這,不唐突吧?”
坐在下首右邊的郭泰攜眾多弟子坐在原地行半禮,客客氣氣的說:“遊平公多日不見,身體依然康健啊,不像我們這些人,整日在想著這些糟心事,老的快。”
蔡邕則是一臉恭敬的站起來,拱手長揖及地,身邊一群頭戴各式長冠的紛紛站起來行禮,蔡邕一臉凝重的說:“遊平公能來,真足以告慰老公叔在天之靈。”
竇武示意眾人坐下,長長吐了口氣道:“眾位都是公叔兄生前故舊也與我都熟識,老夫今兒有句難聽話先說在前麵,既然是來祭喪的,那就不要說與祭喪無關的話,朝廷既然已經賜諡號為文忠,我們所能做的,那就是如何來蓋棺定論,諸位可有異議?”
“蓋棺定諡,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治道明範,此春秋之傳統,我等遵從便是!”郭泰心中有些不高興,可這蓋棺定論乃涉及身後之名,不得不硬著頭皮附和道。
坐在蔡邕下手的長須儒生站起來,一臉笑容可掬的模樣向眾人拱了拱手:“人生無大事,生死以係之,我等都要遲早過這一關,還當公正一些。”
竇武對此人水潑不進的說法很是滿意,扭頭看向蔡邕,小聲打聽起來。
“此人乃是郭禧郭公房,家中以律法傳家,乃郭仲孫之後,少有儒名。”蔡邕輕聲介紹起來。
竇武一臉讚賞的看向郭禧,清了清嗓音問:“公房老弟,不知君對公叔有何評價?”
“老公叔兼資文武,海內奇士,當為我等為官之表率。”郭禧一臉認真的說。
竇武一聽郭禧這麽說,心中冷笑起來:“這話世人都喊了幾十年,還用你?真不知道如何做到廷尉的。”
“朱公生前曾與我數次秉燭夜談,他言尚相誹謗,謂之臧否。記短則兼折其長,貶惡則並伐其善。務進者趨前而不顧後,榮貴者矜己不待人,智不接愚,富不賑貧,貞士孤而不恤,賢者厄而不存,故時教俗美,則小人守正。利不能誘也;時否俗薄,雖君子為邪。義不能止也。”郭泰鄭重其實的說。
郭泰身後的一個學生仰慕的看向身前的老師,雙手執禮道:“先生,不知道公叔先生這是何意?”
“何意?哼!我等自當為天下先,上書使陛下以清除宦官,選用賢能,還大漢朗朗乾坤。公叔有言:夫道者,以天下為一,在彼猶在己也,故行違於道則愧生於心,非畏義也;事違於理則負結於意,非憚禮也,故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德性失然後貴仁義。是以仁義起而道德遷,禮法興而淳樸散,故道德以仁義為薄,淳樸以禮法為賊也。”
坐在主位上的竇武,左一句聽公叔言,又一句聽朱公言,心中別提多膩歪了,簡直跟吃了蒼蠅一般難受,當一聽郭泰最後個字說出口,急忙幹咳兩聲,轉頭看向蔡邕:“伯喈,爾自幼跟隨伯始公學習,經論是為一絕,可有建瓴之語?”
蔡邕摸著自己才生的短須,沉吟良久,緩緩開口說:“主公乃方正之人,此毋庸置疑,不過如何來做論?恕小子莽撞,此非小子所能寫,非遊平公不能執筆。”
竇武仰著身體,有些艱難地揉了揉自己的臉頰,皺著眉頭說:“天不崇大則覆幬不廣,地不深厚則載物不博,人不敦厖則道數不遠,我還是不成,不知各位可看到我嶽丈叔節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