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章 他是本王的王君
寒江城尚未開始擴建,且這些百姓人數眾多,又沒摸清底細,也不宜立即放進城中。
好在先前就已經在城外修建了臨時庇護所,因此,顏瑾玉當下便叫人將百姓引了過去。
這些百姓雖然撿迴一條命,但被流放至雁州,背井離鄉也實在忐忑。可麵前的是殺神北戰王,也沒人敢生出反抗的心思,全都認命一般,麻木地被士兵驅趕著往城外另一個方向走。
聽到不用死,百姓們不由暗自鬆了一口氣。
看來,鎮北王這是要讓他們自生自滅,又或者沒日沒夜地做苦力,雖然辛苦,但是能苟活,百姓們亦是十分滿足。
當到了地方,百姓們才發現城北一片竟規規整整地建著一排排的茅草棚。
而在茅草棚之外,空地上還有百餘口大鍋架著,正熬著熱騰騰米粥。
百姓們麻木的神情一下子熱切起來,殷切的望著不遠處茅草棚和熱粥,小聲議論著‘這些是不是給他們準備的’。
“鐺……”
銅鑼聲響起,官兵們大喊著讓各村裏正出列。
人群騷動了一會後,陸陸續續開始有人站出來,都是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家。
他們戰戰兢兢地看向顏瑾玉等人,仿佛等待處刑的犯人。
顏瑾玉眉頭微皺,命令文官們為這些老人家介紹接下來的安排。
可能是出於對當官人的畏懼,也可能是聽不懂文人那文縐縐的話語,總之,文官與裏正們的對話基本是雞同鴨講。
就在顏瑾玉不耐煩時,秦問天帶著人趕了過來。
經過一番詳細、直白的解釋後,裏正們都驚呆了。
他們隻以為背井離鄉必定沒什麽盼頭了,這些日子也隻是麻木等死。
可沒想到來了寒江城後,不僅沒被當成犯人對待,反而還給他們謀劃了一條生路。
這些裏正感動地不知如何是好,隻一個勁兒的鞠躬:“謝過王爺、謝過大人大恩,我等永生不忘!”
顏瑾玉沉聲糾正,道:“王君。”
聞言,裏正們一臉難以置信的看向官兵中唯一的男子。
顏瑾玉走到秦問天的身邊,朗聲,道:“他是本王的王君,無論是粥棚、還是草棚、亦或是以工換地、換糧都是王君的主意,所以……你們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本王的王君。”
裏正們愣了一下,慌忙跪地,道:“謝王君,王君萬安,王爺萬安。”
一旁的百姓們雖然不明白,但是也紛紛跪下,學著裏正們的樣子叩首、煽唿。
秦問天扶起幾位裏正後,又安撫了幾句,便讓他們去傳達命令。
等這些百姓都明白裏正們為何如此激動後,原本麻木的神情,漸漸被喜悅所取代。
雖說故土難離,可在家鄉他們早就沒了活路,不然也不會跟著造反,如今來了寒江城,反而有了盼頭,他們終於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顏瑾玉跟秦問天並肩而立,看著這些百姓井然有序地排隊領粥,且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心裏不由大受觸動。
這些日子,秦問天為了製定章程細則,時常出入官署跟文官們議事,提出的建議被肯定、采納時的成就感,都比不上此刻的觸動。
(本章完)
寒江城尚未開始擴建,且這些百姓人數眾多,又沒摸清底細,也不宜立即放進城中。
好在先前就已經在城外修建了臨時庇護所,因此,顏瑾玉當下便叫人將百姓引了過去。
這些百姓雖然撿迴一條命,但被流放至雁州,背井離鄉也實在忐忑。可麵前的是殺神北戰王,也沒人敢生出反抗的心思,全都認命一般,麻木地被士兵驅趕著往城外另一個方向走。
聽到不用死,百姓們不由暗自鬆了一口氣。
看來,鎮北王這是要讓他們自生自滅,又或者沒日沒夜地做苦力,雖然辛苦,但是能苟活,百姓們亦是十分滿足。
當到了地方,百姓們才發現城北一片竟規規整整地建著一排排的茅草棚。
而在茅草棚之外,空地上還有百餘口大鍋架著,正熬著熱騰騰米粥。
百姓們麻木的神情一下子熱切起來,殷切的望著不遠處茅草棚和熱粥,小聲議論著‘這些是不是給他們準備的’。
“鐺……”
銅鑼聲響起,官兵們大喊著讓各村裏正出列。
人群騷動了一會後,陸陸續續開始有人站出來,都是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家。
他們戰戰兢兢地看向顏瑾玉等人,仿佛等待處刑的犯人。
顏瑾玉眉頭微皺,命令文官們為這些老人家介紹接下來的安排。
可能是出於對當官人的畏懼,也可能是聽不懂文人那文縐縐的話語,總之,文官與裏正們的對話基本是雞同鴨講。
就在顏瑾玉不耐煩時,秦問天帶著人趕了過來。
經過一番詳細、直白的解釋後,裏正們都驚呆了。
他們隻以為背井離鄉必定沒什麽盼頭了,這些日子也隻是麻木等死。
可沒想到來了寒江城後,不僅沒被當成犯人對待,反而還給他們謀劃了一條生路。
這些裏正感動地不知如何是好,隻一個勁兒的鞠躬:“謝過王爺、謝過大人大恩,我等永生不忘!”
顏瑾玉沉聲糾正,道:“王君。”
聞言,裏正們一臉難以置信的看向官兵中唯一的男子。
顏瑾玉走到秦問天的身邊,朗聲,道:“他是本王的王君,無論是粥棚、還是草棚、亦或是以工換地、換糧都是王君的主意,所以……你們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本王的王君。”
裏正們愣了一下,慌忙跪地,道:“謝王君,王君萬安,王爺萬安。”
一旁的百姓們雖然不明白,但是也紛紛跪下,學著裏正們的樣子叩首、煽唿。
秦問天扶起幾位裏正後,又安撫了幾句,便讓他們去傳達命令。
等這些百姓都明白裏正們為何如此激動後,原本麻木的神情,漸漸被喜悅所取代。
雖說故土難離,可在家鄉他們早就沒了活路,不然也不會跟著造反,如今來了寒江城,反而有了盼頭,他們終於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顏瑾玉跟秦問天並肩而立,看著這些百姓井然有序地排隊領粥,且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心裏不由大受觸動。
這些日子,秦問天為了製定章程細則,時常出入官署跟文官們議事,提出的建議被肯定、采納時的成就感,都比不上此刻的觸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