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科舉考試正在進行中。
會試已過。明天,三年一度的殿試就要開始。
殿試,科考的最後一關。
皇帝下旨,今年的殿試在太和殿舉行。屆時皇帝會親臨現場,選出天子門生。
殿試選出一甲三人;稱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
選出的這些天之驕子,就是天子門生。
不出所料,冒辟疆在會試中成績名列前茅,順利的進入了殿試。
會試通過者,被稱為貢生。
貢生參加殿試一般不會被刷,幾乎都會成為進士,進入殿試就可以說已經大功告成。但是進士的名次高低,卻對未來仕途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名次高低是由皇帝來決定。
而大才子冒辟疆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今科狀元。
冒辟疆來,就是衝著狀元來的。
由於有冒辟疆的參加,董鄂妃也很上心,董鄂妃也要去親臨現場。
清代的科舉考試女性不能參與,想去觀摩觀摩也不行,哪怕是貴為皇妃。
對此皇帝愛莫能助。
董鄂妃對皇帝說我就扮成一個給您遞茶送水的小太監,悄悄地看看就行,我不吱聲。
“要是被大臣們認出來,可是個麻煩”。
“我一直都在後宮沒見過大臣,他們認不出來”。
“這…我想想”。
董鄂妃撒嬌拉著皇帝衣袖:“皇上啊,你別想了我就是看看嘛…就看看,悄悄地看一眼…一眼就行”。
皇帝對董鄂妃的寵愛那是沒得說。
“好吧,朕依了你,千萬不許說話啊”。
“不說不說,一個字都不說”。
…
六更時分,數百名貢生魚貫而入進了太和殿。
待貢生們落座,主考官出場。
本年的主考官是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洪承疇。
洪承疇曰:“以治國理政為題,對當今天子陛下提出諫言,字限五百五十字,時限午時。午時一到,即刻交卷。皇帝陛下會親閱試卷並欽點門生”。
殿內安靜。
洪承疇問:“各位天之驕子,可清楚否”?
殿內還是安靜。
“好,既然無疑問,作答開始”。
“開始”聲普一落地,整個大殿響起了刷刷刷的毛筆寫字聲。
這時一名貢生舉手,欲要發言。
“這位天之驕子…可是沒聽清”?
“聽清了”。
“何事舉手”?
“管不管午飯”?
“怎麽?考試還沒開始你就餓了”。
“早飯也沒吃”。
“為什麽不吃”?
“太早,來不及吃”。
見這名貢生大膽提出了自己想說但不敢說的問題,其他貢生跟著起哄,我也沒吃早飯我也想吃午飯。
洪承疇為難,管不管午飯這事兒我說了不算,這是皇宮,皇宮裏管不管午飯這得問皇上。再說了,我的午飯也沒著落呢。
洪承疇畢竟是經曆廣好涵養,他樂嗬嗬的說:“這位驕子稍安勿躁,等午時皇帝陛下來了你問他有沒有午飯,好不好”?
提問的這名貢生點著頭卻說不行,雖然你這人態度挺好,但卻是個兩麵派,兩麵不得罪,一人吃著兩家飯,吃的高興樂陶陶。
殿試主考官洪承疇、武英殿大學士,那可是大清一品大員。聽得那貢生如此講話,心裏很是不舒服。
這是揭了洪承疇的老底。
(洪承疇原是大明高級官員,大明朝堂對他寄予厚望。
是他,將“搞亂”明朝的幾支起義軍打得懷疑人生:將高迎祥設計抓入京城殺掉;把李自成打得隻剩十八人逃入大山;將張獻忠打得幹脆投降。
是他,在大明與大清最後一次鬆錦戰役對決時,突然投降了大清,結果明軍大敗輸掉最後的家底,兩年後明朝滅亡。
還是他,在清軍入關後協助清軍剿滅義軍、招撫南方數省,平定天下,被清廷譽為“第一漢人功臣”。)
剛剛提問的那位貢生,就是以此在暗諷他吃了大明的飯又吃大清的飯,
主考官洪承疇想報複一下,可也拿人家沒轍,在科考中主考官不能問人家名字,這是防止考官與考生之間的串通作弊而做出的規定。
而考生的名字剛一開場就用紙糊了起來,洪承疇也看不到。
洪承疇畢竟老奸巨猾,他看到了這個提問的貢生在文章中寫的一句詩:…千城白草生,一片黃沙沒…。
洪承疇心下有了主意,小子兒哎、你當我文弱我卻是瘟神,拿我尋開心,你可倒了大黴囉。
…
午時一到,皇帝親臨。
參加殿試的貢生們交了卷,靜靜地等待著皇帝的評判。
皇帝比較摳門,沒管午飯。
考官們和貢生們都餓著肚子。盡管如此,那些考官們都忙的樂嗬嗬,沒有一人提出異議。
考官們要先選出那些文筆清新、文章高雅的來,再交給皇帝閱判。
一文在數百篇文章中脫穎而出。
皇帝看之,整篇文字錯落有致,溫潤而雅,俊美飄逸,神采飛揚。
讀之,臚舉時事,灑灑千餘言,直陳無隱,蕩氣迴腸。
諸公聽之,氣勢磅礴如滾滾長江水滔滔不絕。滿座皆大驚,文章可謂作得好,作得妙。
文中政要、治國理政諫言:“…君王要天下為家,不宜對滿族與漢族有所區別,務使國內精誠一心,以達到治理的目的”…
讀到這裏,滿堂喝彩。
今科狀元非此文作者莫屬。
文章中還附有一詩,皇帝讀之不覺搖頭晃腦、身心陶醉。
“細憶乙未秋,西風七八月。千城白草生,一片黃沙沒…。…此時賤子家居時,紛紛賓客傾魏其…。…故人亦有平原酒, 故人黃金過北鬥。…欲買男兒一寸心,不教濫過銅街走。…黃金於我何有哉!…”
皇帝正讀的盡興,忽聞大學士洪承疇道:“此文不對,此文大有貓膩”。
“愛卿,何出此言”?
洪承疇上前一步,指著文章說:“皇上,請看這一句:“千城百草生,一片黃沙沒…,這是在說我大清屠殺…”。
皇帝臉色一變。
洪承疇再言:“還有這一句,此時賤子家居…賓客傾魏…,這是何意?這是滿棚賓客議論朝堂嗎?這是反詩反詩啊…皇上”。
皇帝大怒,撕開文章上用紙糊住的名字。
身邊一小太監看得清楚,
名字赫然是:~
冒辟疆。
會試已過。明天,三年一度的殿試就要開始。
殿試,科考的最後一關。
皇帝下旨,今年的殿試在太和殿舉行。屆時皇帝會親臨現場,選出天子門生。
殿試選出一甲三人;稱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
選出的這些天之驕子,就是天子門生。
不出所料,冒辟疆在會試中成績名列前茅,順利的進入了殿試。
會試通過者,被稱為貢生。
貢生參加殿試一般不會被刷,幾乎都會成為進士,進入殿試就可以說已經大功告成。但是進士的名次高低,卻對未來仕途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名次高低是由皇帝來決定。
而大才子冒辟疆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今科狀元。
冒辟疆來,就是衝著狀元來的。
由於有冒辟疆的參加,董鄂妃也很上心,董鄂妃也要去親臨現場。
清代的科舉考試女性不能參與,想去觀摩觀摩也不行,哪怕是貴為皇妃。
對此皇帝愛莫能助。
董鄂妃對皇帝說我就扮成一個給您遞茶送水的小太監,悄悄地看看就行,我不吱聲。
“要是被大臣們認出來,可是個麻煩”。
“我一直都在後宮沒見過大臣,他們認不出來”。
“這…我想想”。
董鄂妃撒嬌拉著皇帝衣袖:“皇上啊,你別想了我就是看看嘛…就看看,悄悄地看一眼…一眼就行”。
皇帝對董鄂妃的寵愛那是沒得說。
“好吧,朕依了你,千萬不許說話啊”。
“不說不說,一個字都不說”。
…
六更時分,數百名貢生魚貫而入進了太和殿。
待貢生們落座,主考官出場。
本年的主考官是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洪承疇。
洪承疇曰:“以治國理政為題,對當今天子陛下提出諫言,字限五百五十字,時限午時。午時一到,即刻交卷。皇帝陛下會親閱試卷並欽點門生”。
殿內安靜。
洪承疇問:“各位天之驕子,可清楚否”?
殿內還是安靜。
“好,既然無疑問,作答開始”。
“開始”聲普一落地,整個大殿響起了刷刷刷的毛筆寫字聲。
這時一名貢生舉手,欲要發言。
“這位天之驕子…可是沒聽清”?
“聽清了”。
“何事舉手”?
“管不管午飯”?
“怎麽?考試還沒開始你就餓了”。
“早飯也沒吃”。
“為什麽不吃”?
“太早,來不及吃”。
見這名貢生大膽提出了自己想說但不敢說的問題,其他貢生跟著起哄,我也沒吃早飯我也想吃午飯。
洪承疇為難,管不管午飯這事兒我說了不算,這是皇宮,皇宮裏管不管午飯這得問皇上。再說了,我的午飯也沒著落呢。
洪承疇畢竟是經曆廣好涵養,他樂嗬嗬的說:“這位驕子稍安勿躁,等午時皇帝陛下來了你問他有沒有午飯,好不好”?
提問的這名貢生點著頭卻說不行,雖然你這人態度挺好,但卻是個兩麵派,兩麵不得罪,一人吃著兩家飯,吃的高興樂陶陶。
殿試主考官洪承疇、武英殿大學士,那可是大清一品大員。聽得那貢生如此講話,心裏很是不舒服。
這是揭了洪承疇的老底。
(洪承疇原是大明高級官員,大明朝堂對他寄予厚望。
是他,將“搞亂”明朝的幾支起義軍打得懷疑人生:將高迎祥設計抓入京城殺掉;把李自成打得隻剩十八人逃入大山;將張獻忠打得幹脆投降。
是他,在大明與大清最後一次鬆錦戰役對決時,突然投降了大清,結果明軍大敗輸掉最後的家底,兩年後明朝滅亡。
還是他,在清軍入關後協助清軍剿滅義軍、招撫南方數省,平定天下,被清廷譽為“第一漢人功臣”。)
剛剛提問的那位貢生,就是以此在暗諷他吃了大明的飯又吃大清的飯,
主考官洪承疇想報複一下,可也拿人家沒轍,在科考中主考官不能問人家名字,這是防止考官與考生之間的串通作弊而做出的規定。
而考生的名字剛一開場就用紙糊了起來,洪承疇也看不到。
洪承疇畢竟老奸巨猾,他看到了這個提問的貢生在文章中寫的一句詩:…千城白草生,一片黃沙沒…。
洪承疇心下有了主意,小子兒哎、你當我文弱我卻是瘟神,拿我尋開心,你可倒了大黴囉。
…
午時一到,皇帝親臨。
參加殿試的貢生們交了卷,靜靜地等待著皇帝的評判。
皇帝比較摳門,沒管午飯。
考官們和貢生們都餓著肚子。盡管如此,那些考官們都忙的樂嗬嗬,沒有一人提出異議。
考官們要先選出那些文筆清新、文章高雅的來,再交給皇帝閱判。
一文在數百篇文章中脫穎而出。
皇帝看之,整篇文字錯落有致,溫潤而雅,俊美飄逸,神采飛揚。
讀之,臚舉時事,灑灑千餘言,直陳無隱,蕩氣迴腸。
諸公聽之,氣勢磅礴如滾滾長江水滔滔不絕。滿座皆大驚,文章可謂作得好,作得妙。
文中政要、治國理政諫言:“…君王要天下為家,不宜對滿族與漢族有所區別,務使國內精誠一心,以達到治理的目的”…
讀到這裏,滿堂喝彩。
今科狀元非此文作者莫屬。
文章中還附有一詩,皇帝讀之不覺搖頭晃腦、身心陶醉。
“細憶乙未秋,西風七八月。千城白草生,一片黃沙沒…。…此時賤子家居時,紛紛賓客傾魏其…。…故人亦有平原酒, 故人黃金過北鬥。…欲買男兒一寸心,不教濫過銅街走。…黃金於我何有哉!…”
皇帝正讀的盡興,忽聞大學士洪承疇道:“此文不對,此文大有貓膩”。
“愛卿,何出此言”?
洪承疇上前一步,指著文章說:“皇上,請看這一句:“千城百草生,一片黃沙沒…,這是在說我大清屠殺…”。
皇帝臉色一變。
洪承疇再言:“還有這一句,此時賤子家居…賓客傾魏…,這是何意?這是滿棚賓客議論朝堂嗎?這是反詩反詩啊…皇上”。
皇帝大怒,撕開文章上用紙糊住的名字。
身邊一小太監看得清楚,
名字赫然是:~
冒辟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