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衛普位於該國北部斯海爾德河下遊。西距入海口約90公裏,入港航道平潮水深達14米,10萬噸級海輪進出港自如。
至加來港127海裏,至提爾伯裏港177海裏,至鹿特丹港117海裏,至漢堡383海裏。
有鐵路、公路、河運通布魯塞爾,列日等工商業城市,港區主要分布在河道右岸內陸水域四周,水域麵積1315公頃,有大小港池20多個。
主要港池有與河道平行伸展的運河港池和漢薩港池,以及由此向東伸展的德爾瓦特港池、徹奇爾港池、利奧波爾德港池。各港池水體相連,經過貝倫特雷奇特和波德威等4座船閘與斯海爾德河航道連接。在以上港池四周,建有近300個遠洋泊位,其中集裝箱、滾裝船、雜貨泊位約80個,主要分布在德爾瓦特、徹奇爾。
利奧波爾德港池北岸及貝倫特雷奇特船閘之南斯海爾特河岸;油輪泊位20多個,主要分布在漢薩港南段西岸。
西北和東南岸的化工碼頭,漢薩港池東岸、德爾瓦特港西北岸的礦石、煤、磷肥碼頭,還有第6港池北岸的穀物碼頭。除遠洋港區外還有百餘近洋和內河港池區,目前港區正向左岸的內陸發展。
港內有各類碼頭麵積約1380公頃,工廠區麵積3125公頃。居歐洲第三位;安特衛普地處萊因河三角洲的南翼,有發達的內河網與本國及歐洲的河網連接,還有發達的陸路交通網,有300多條公路的定期貨運線和每天開出的100趟鐵路列車,通往歐洲各國各大城市。
西歐中心的港口位置和優越自然條件,完善的港口設施,使它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理想的中轉港作用,每年平均有上千艘國際貨輪來此掛靠,對外連接著800多個港口。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第二大經濟中心。設有眾多的商業機構、進出口貿易公司、銀行、保險公司以及交通運輸公司。
世界最大鑽石加工和貿易中心,加工的鑽石絕大多數供出口,占比利時總出口額的5。
繁華的安特衛普,讓華皇更加感覺到,西歐真的是寸土寸金,每一個國家對於華國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不來西歐,不知道什麽叫工業國家,什麽叫工業社會,什麽叫資本家的天堂。
想想一戰和二戰都是在小小的歐洲爆發,也的確不無道理,在世界地圖上毫不起眼的小小歐洲,的確有原子蛋一般的爆發力,一旦西歐陷入戰爭的漩渦,很容易就會演變成全球戰爭。
華皇在英國的幾天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被刺殺,然後,華國新聞機構又通過華國國內的華粹晚報和歐洲的統計局,發了晦暗不清的新聞,暗示華皇有意放棄中亞地區。
這些事情,在華國國內掀起了大風浪,在歐洲這邊,倒是沒有什麽風浪,卻極大的提高了華皇的國際地位。
比利時王國來迎接華皇的隊伍,陣容堅挺,除了比利時國王,最高的政要悉數到場,領頭的是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
瓦爾泰爾·弗雷爾-奧爾邦是比利時政治家,自由黨改革派首領,兩次出任比利時王國的首相。
早年在列日操律師業,鼓吹自由貿易,在自由主義運動中做出卓越貢獻。1847年選入眾議院。1848—1894年為下議院自由黨領袖。1848—1852年任財政大臣時,曾創辦國家銀行,廢除報紙稅,降低郵資,堅決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為了促進新的貿易條約的談判,他對法國的讓步引起人們極大的不滿,因而辭職。1857年再任財政大臣,廢除了地方進口稅和國道通行稅。1868年任首相後,挫敗法國控製盧森堡鐵路的企圖。第二次擔任首席期間,因建立世俗初等教育製(1879年)和與梵蒂岡斷絕外交關係。曾引起天主教黨的強烈反對。
在華皇的印象中,歐洲主要國際似乎都是兩黨搞來搞去,華皇對歐洲的政治提不起興趣,明明很多兩黨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雙胞胎而已,不過,華國的一黨製度的資本主義,也算是這個時代的奇葩產物了,不少國家都在研究華皇的製度。
主要因為華國發展的太快,而且,這個時代又是各國積極研究製度創新的時代,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親愛的陛下,歡迎您到比利時來訪問。我僅代表國王陛下和比利時的人民歡迎您。”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向華皇伸出了手。
萌總裁笑眯眯的伸出手,跟這個比自己爺爺軒宗露還大很多的老頭握了握手,“從布魯塞爾到安特衛普,走這麽遠,這個禮節真的太重了,貴國太客氣了。”
“應該的,我們同貴國的外交部接觸很長時間了,華國是禮儀之邦,希望兩國的關係能夠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聽華皇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很是驚訝。
萌總裁微微一笑,和老頭兩個人親熱的並肩而行,穿過吹奏的起勁的比利時王國的國樂隊。
其實,華皇對於別人是熱情,還是冷淡,並不是很在意,當然,熱情點總是好的,不過,熱情與否,對於是否能夠取得實際效果,關聯不大。
“這個比利時王國好像還行啊?”李泰熙輕聲的問卡特麗娜卡芙公主。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微微一笑,輕聲迴應道:“哪裏,這個國家也是瘋狂的殖民國家,尤其是現在這個國王,上台十來年的時間,已經到處出手了。”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知道華皇對於熱愛擴張的國家的印象都不好,所以,這樣對李泰熙說。
李泰熙哦了一聲,“不過,這個國家好像蠻熱情的,總比那些不熱情的好一點。”
比利時王國首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陪同華皇參觀了位於斯海爾德河右岸的安特衛普的街道,這些街道形成於15~16世紀,街道狹窄彎曲,多中世紀建築。
中央有比利時王國全國最大的哥特式教堂(1518年建)。教堂西北側有大廣場,旁有16世紀市政廳。往東穿越寬闊的林蔭大道,為19世紀以來擴展形成的新城區,街道寬廣整齊,有廣場、公園和現代化的商店、旅館、行政大樓、中央車站、高級住宅區等。
新老城區組成南北向略呈半圓形的市區,向北延展是港區,向東北延伸是住宅區,往南是安特衛普、布魯塞爾—沙勒羅瓦工業地帶的組成部分。
安特衛普市集廣場包括有市府大樓、大教堂、商會大樓都在這成不規則形狀的廣場四周。
市府大樓以及五棟漂亮的商會大樓都是文藝複興式的建築,約在16世紀末建造。這一區彷佛是個迷宮,到處都是廣場、狹小的街道、以及人行布道。聖母的雕像也隨處可見,總數超過300尊。
“陛下,這座市府大樓是1564年建造,建築物的正麵有76公尺長,裝飾的風格上,充分展示出法蘭德斯式以及意大利文藝複興式的風格。”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向華皇介紹道。
萌總裁抬頭看了看安特衛普市府大樓,點點頭,“的確很雄偉,關鍵還是這種文化氣息,讓人能感受到曆史的滄桑,感受到比利時王國的一步步成長。”
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見華皇不但英語口語流暢,而且迴答得體,處事大方,更是感到好奇,本來參觀一下市府大樓就算是完成了這次接待儀式了,他還特別陪同華皇參觀了安特衛普大教堂。
安特衛普大教堂是安特衛普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是比利時最大的教堂,占地約有5英畝。1352年底開始動工,直到1521年整個工程才完工,雖然耗時如此之久、經曆無數建築師的監造,不過整個建築風格卻相當一致和諧。
教堂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高塔,塔高123公尺,塔上的精細的裝飾讓人歎為觀止。塔上的47個鍾所組合成的排鍾經曆3個工匠之手,曆時一個世紀才宣告完成。
然後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親自將華皇送到館驛,並且明天要陪著華皇一起去布魯塞爾。
“首相先生,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自由的在你們國家到處走一走,可以嗎?”華皇見對方這麽熱情,這是第一次對歐洲列強國家提出這種要求,即便是在西班牙,西班牙王國因為王後之前就和華皇認識,雙方又一起經營了對美洲戰場和非洲戰場的貿易合作,但是華皇也沒有提出類似的要求。
主要因為華國當初派遣的留學生,主要集中在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在美國也有一部分留學生,但是加起來,還抵不上這三個國家的十分之一,其中派遣到德國的學生是最多的,荷蘭和比利時都在德國的旁邊,很多學生,也會跑到比利時王國和荷蘭王國進行勤工儉學,華皇最關心的這些人的學習情況。
從1874年開始,直到1879年,華皇從來沒有停止過派遣留學生到發達國家去。
至加來港127海裏,至提爾伯裏港177海裏,至鹿特丹港117海裏,至漢堡383海裏。
有鐵路、公路、河運通布魯塞爾,列日等工商業城市,港區主要分布在河道右岸內陸水域四周,水域麵積1315公頃,有大小港池20多個。
主要港池有與河道平行伸展的運河港池和漢薩港池,以及由此向東伸展的德爾瓦特港池、徹奇爾港池、利奧波爾德港池。各港池水體相連,經過貝倫特雷奇特和波德威等4座船閘與斯海爾德河航道連接。在以上港池四周,建有近300個遠洋泊位,其中集裝箱、滾裝船、雜貨泊位約80個,主要分布在德爾瓦特、徹奇爾。
利奧波爾德港池北岸及貝倫特雷奇特船閘之南斯海爾特河岸;油輪泊位20多個,主要分布在漢薩港南段西岸。
西北和東南岸的化工碼頭,漢薩港池東岸、德爾瓦特港西北岸的礦石、煤、磷肥碼頭,還有第6港池北岸的穀物碼頭。除遠洋港區外還有百餘近洋和內河港池區,目前港區正向左岸的內陸發展。
港內有各類碼頭麵積約1380公頃,工廠區麵積3125公頃。居歐洲第三位;安特衛普地處萊因河三角洲的南翼,有發達的內河網與本國及歐洲的河網連接,還有發達的陸路交通網,有300多條公路的定期貨運線和每天開出的100趟鐵路列車,通往歐洲各國各大城市。
西歐中心的港口位置和優越自然條件,完善的港口設施,使它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理想的中轉港作用,每年平均有上千艘國際貨輪來此掛靠,對外連接著800多個港口。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第二大經濟中心。設有眾多的商業機構、進出口貿易公司、銀行、保險公司以及交通運輸公司。
世界最大鑽石加工和貿易中心,加工的鑽石絕大多數供出口,占比利時總出口額的5。
繁華的安特衛普,讓華皇更加感覺到,西歐真的是寸土寸金,每一個國家對於華國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不來西歐,不知道什麽叫工業國家,什麽叫工業社會,什麽叫資本家的天堂。
想想一戰和二戰都是在小小的歐洲爆發,也的確不無道理,在世界地圖上毫不起眼的小小歐洲,的確有原子蛋一般的爆發力,一旦西歐陷入戰爭的漩渦,很容易就會演變成全球戰爭。
華皇在英國的幾天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被刺殺,然後,華國新聞機構又通過華國國內的華粹晚報和歐洲的統計局,發了晦暗不清的新聞,暗示華皇有意放棄中亞地區。
這些事情,在華國國內掀起了大風浪,在歐洲這邊,倒是沒有什麽風浪,卻極大的提高了華皇的國際地位。
比利時王國來迎接華皇的隊伍,陣容堅挺,除了比利時國王,最高的政要悉數到場,領頭的是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
瓦爾泰爾·弗雷爾-奧爾邦是比利時政治家,自由黨改革派首領,兩次出任比利時王國的首相。
早年在列日操律師業,鼓吹自由貿易,在自由主義運動中做出卓越貢獻。1847年選入眾議院。1848—1894年為下議院自由黨領袖。1848—1852年任財政大臣時,曾創辦國家銀行,廢除報紙稅,降低郵資,堅決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為了促進新的貿易條約的談判,他對法國的讓步引起人們極大的不滿,因而辭職。1857年再任財政大臣,廢除了地方進口稅和國道通行稅。1868年任首相後,挫敗法國控製盧森堡鐵路的企圖。第二次擔任首席期間,因建立世俗初等教育製(1879年)和與梵蒂岡斷絕外交關係。曾引起天主教黨的強烈反對。
在華皇的印象中,歐洲主要國際似乎都是兩黨搞來搞去,華皇對歐洲的政治提不起興趣,明明很多兩黨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雙胞胎而已,不過,華國的一黨製度的資本主義,也算是這個時代的奇葩產物了,不少國家都在研究華皇的製度。
主要因為華國發展的太快,而且,這個時代又是各國積極研究製度創新的時代,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親愛的陛下,歡迎您到比利時來訪問。我僅代表國王陛下和比利時的人民歡迎您。”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向華皇伸出了手。
萌總裁笑眯眯的伸出手,跟這個比自己爺爺軒宗露還大很多的老頭握了握手,“從布魯塞爾到安特衛普,走這麽遠,這個禮節真的太重了,貴國太客氣了。”
“應該的,我們同貴國的外交部接觸很長時間了,華國是禮儀之邦,希望兩國的關係能夠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聽華皇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很是驚訝。
萌總裁微微一笑,和老頭兩個人親熱的並肩而行,穿過吹奏的起勁的比利時王國的國樂隊。
其實,華皇對於別人是熱情,還是冷淡,並不是很在意,當然,熱情點總是好的,不過,熱情與否,對於是否能夠取得實際效果,關聯不大。
“這個比利時王國好像還行啊?”李泰熙輕聲的問卡特麗娜卡芙公主。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微微一笑,輕聲迴應道:“哪裏,這個國家也是瘋狂的殖民國家,尤其是現在這個國王,上台十來年的時間,已經到處出手了。”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知道華皇對於熱愛擴張的國家的印象都不好,所以,這樣對李泰熙說。
李泰熙哦了一聲,“不過,這個國家好像蠻熱情的,總比那些不熱情的好一點。”
比利時王國首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陪同華皇參觀了位於斯海爾德河右岸的安特衛普的街道,這些街道形成於15~16世紀,街道狹窄彎曲,多中世紀建築。
中央有比利時王國全國最大的哥特式教堂(1518年建)。教堂西北側有大廣場,旁有16世紀市政廳。往東穿越寬闊的林蔭大道,為19世紀以來擴展形成的新城區,街道寬廣整齊,有廣場、公園和現代化的商店、旅館、行政大樓、中央車站、高級住宅區等。
新老城區組成南北向略呈半圓形的市區,向北延展是港區,向東北延伸是住宅區,往南是安特衛普、布魯塞爾—沙勒羅瓦工業地帶的組成部分。
安特衛普市集廣場包括有市府大樓、大教堂、商會大樓都在這成不規則形狀的廣場四周。
市府大樓以及五棟漂亮的商會大樓都是文藝複興式的建築,約在16世紀末建造。這一區彷佛是個迷宮,到處都是廣場、狹小的街道、以及人行布道。聖母的雕像也隨處可見,總數超過300尊。
“陛下,這座市府大樓是1564年建造,建築物的正麵有76公尺長,裝飾的風格上,充分展示出法蘭德斯式以及意大利文藝複興式的風格。”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向華皇介紹道。
萌總裁抬頭看了看安特衛普市府大樓,點點頭,“的確很雄偉,關鍵還是這種文化氣息,讓人能感受到曆史的滄桑,感受到比利時王國的一步步成長。”
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見華皇不但英語口語流暢,而且迴答得體,處事大方,更是感到好奇,本來參觀一下市府大樓就算是完成了這次接待儀式了,他還特別陪同華皇參觀了安特衛普大教堂。
安特衛普大教堂是安特衛普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是比利時最大的教堂,占地約有5英畝。1352年底開始動工,直到1521年整個工程才完工,雖然耗時如此之久、經曆無數建築師的監造,不過整個建築風格卻相當一致和諧。
教堂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高塔,塔高123公尺,塔上的精細的裝飾讓人歎為觀止。塔上的47個鍾所組合成的排鍾經曆3個工匠之手,曆時一個世紀才宣告完成。
然後比利時王國首相瓦爾泰爾弗雷爾澳爾邦親自將華皇送到館驛,並且明天要陪著華皇一起去布魯塞爾。
“首相先生,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自由的在你們國家到處走一走,可以嗎?”華皇見對方這麽熱情,這是第一次對歐洲列強國家提出這種要求,即便是在西班牙,西班牙王國因為王後之前就和華皇認識,雙方又一起經營了對美洲戰場和非洲戰場的貿易合作,但是華皇也沒有提出類似的要求。
主要因為華國當初派遣的留學生,主要集中在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在美國也有一部分留學生,但是加起來,還抵不上這三個國家的十分之一,其中派遣到德國的學生是最多的,荷蘭和比利時都在德國的旁邊,很多學生,也會跑到比利時王國和荷蘭王國進行勤工儉學,華皇最關心的這些人的學習情況。
從1874年開始,直到1879年,華皇從來沒有停止過派遣留學生到發達國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