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果英國和華國再次開戰,我們的經濟會受到波及的,現在正是華國完成基礎工業的關鍵時刻。”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擔心的輕聲道。
這些事情,華皇何曾不知道?
華皇不是沒有做好和英國人再次撕破臉的準備,卻沒有想到英國人的反應會這麽過激,現在已經和直接開戰,沒有多少分別了。
這個事情的發展進程,稍微有點超出了華皇的預想,卻並沒有到方寸大亂的地步。
英國人因為之前有一個限定華國退出日本九州島的日期,隻是這個日期還沒有到而已,要不然,這次就真的直接開戰了。
華皇一點都沒有慌張,因為在之前將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提早送迴中亞省,準備介入中東局勢的時候,華皇就已經考慮到英國人接下來大概會怎麽做了。
“從現在開始,強硬對英國發言,除了宣戰之外,能多強硬就多強硬,另外,催促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讓她迅速介入阿富汗和英國的這場戰爭,打仗不光是需要軍火,軍火有可能拖延,藥品是絕對無法拒絕的。”華皇對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道。
戰爭物資是戰爭中需要大量消耗的物資。
金屬、武器及零部件、食品、外科藥品、被服等等,也即戰略物資。
對正在展開的一場戰爭的一方,提供戰爭物資,有時候甚至比直接派兵參戰所能夠給予的支持都要大,因為兩方會合作戰,還有一個信任問題,一個配合的問題,更何況是之前並沒有來往的國家。
華國的國力雖然還有待提升,但是華國相比於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先天條件都是最好的。
因為華國的戰略物資很充足!
龐大的人口基數的國家,是不怕打仗的。
戰略物資是對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資料。
包括主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和礦產品。按加工深度,可分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製成品。
世界各國因資源狀況、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軍事戰略不同,戰略物資的選定標準和具體分類也不盡相同。
但從總體上看,確定戰略物資一般從三個方麵考慮:一是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資要列入;二是本國資源和生產能力情況,蘊藏量少、產量低、依賴國外供應可靠性差的物資要列入;三是本國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水平,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一般把稀有金屬等確定為戰略物資。蘇聯把對國計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礦產原料、燃料、化工產品和農產品統統列入戰略物資,而不論其來源狀況如何。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見華皇主意已定,決定和英國針鋒相對了,隻能點頭,“這麽說,我們要和英國人全麵撕破臉了?陛下準備打仗了?”
“打不起來,英國人就是色厲內荏,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從現在開始,對國際發聲,要向著法國,另外,在不和法國做實質接觸的情況下,承認一部分法國在亞洲的權益,尤其是英國和法國之間模棱兩可的利益分割線。”華皇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恍然大悟,“陛下是要挑撥英法之間的關係嗎?隻是他們一向是共同進退,狼狽為奸的,我們挑撥有用嗎?”
“世上沒有老鐵這種關係,尤其是大國之間,英法打了幾百年,哪裏會挑撥不動?國際政治本來就是叢林法則。公理、友誼、正義都是將給老百姓聽的,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考慮的永遠是利益。英國曾是個全球性的的帝國,它的利益曾覆蓋全球,它所處理過的各種民族、宗教、經濟、軍事、政治、種族、國家、部族等問題遠比大多數國家遇到過的更複雜,因此英國政治家對利益的理解也更深刻,這不僅是某個政治家個人的思維。”華皇堅定的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點點頭,“陛下說的有道理,是應該緩和與法國之間的關係了,我之前犯了一個錯誤,我一直將法國和英法放在一起看待。”
“這的確是一個錯誤,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決不能將兩個大國放在一起看,就算是盟國也不行,為了國家利益,別說背叛,隨時宣戰都是正常的。還有,拉攏法國的同時,在反對英國的時候,也要注意措辭,英國討論了這麽久,才決定對我們強硬,貴族中的很多人,一定是反對戰爭的!所以,還要注意分化英國國內的輿論。”萌總裁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答應道:“好,我知道了,這些事情,將由英國統計局來負責!控製輿論,一直是統計局的特長。”
華皇對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做過了交代,整個人稍微放鬆了一點,卡特麗娜卡芙公主也稍微放鬆了一點,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最害怕的是不知道該怎麽做,而不害怕做事的複雜程度。
華皇從來沒有將兩個大國放在一起看過,英國和法國的關係為什麽忽冷忽熱?
曆史上這兩個國家總是相愛相殺,互相影響又互相嫌棄的。
英國和法國的關係大概分兩個階段,以16百年戰爭結束為界。
在此之前,兩國糾紛主要是英國的國王同時也是法國的諸侯。
所以英王要平衡自己在英法兩國的權益,和法國國王各種糾紛。
在此之後,英王失去了在法國的領地,主要朝海洋發展,對歐洲大陸采取的是大陸均勢政策,誰也別稱霸,誰崛起揍誰。
而法國的理想很簡單,一直做夢要稱霸歐洲大陸,在世界大戰前英法的矛盾主要都是圍繞這兩方麵展開的。
華皇其實從來沒有將英法放在眼裏,在歐洲,華皇最看不上的三個國家,就是英國,法國,意大利,英法爛泥扶不上牆,尤其是法國,這麽好的地理條件,這麽大的一個統一國家,哪方麵都完爆德國,但是一直被英國壓製,在德國最近幾年崛起的過程中,眼睜睜的看著德國像是變態一般的成長而無所作為。
還有華皇現在出訪的意大利王國,更是一個國際笑話,能造出最好的軍艦,能造出最好的武器,但是一打仗就掉鏈子,永遠隻能成為大哥手下的炮灰。永遠是一流的軍備,二流甚至三流的軍事實力。
華皇敢於同英國這麽直接的叫板,還因為華皇看透了英國人的外交政策,英國人牢牢抱著的外交政策就是兩個字——均勢!容忍和培養出一個個強大的對手,這都是英國人的功勞。
除非是清政府這種一推就倒的對手,要不然,英國實際上對哪個大國都不敢隨便動手,華國雖然還是起步階段,但是統一之後的華國,在華皇手中,已經是大國,這是國際社會中不爭的事實了!
華皇對於這一點是有信心的,要不然也沒有必要親自跑到歐洲來搞外交了。
為什麽十九世紀的國際體係是基於均勢?
因為不維持均勢,就是再出現一個拿破侖的帝國。
沒有哪個歐洲的國家願意被別人統治。
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是其中原因之一!
大陸均勢政策,主要是因為國家利益。
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了爭奪和掌管歐洲和世界霸權而長期實行這一政策。
英國於17世紀較早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製度;18世紀中期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掌握了海上霸權;英國又是最早進行並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840年,英國的工業產量約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5,對外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21,處於“世界工場”的地位。
客觀條件同她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海權是分不開的。
英國是一個海島國家,位於歐洲大陸的邊緣,對於歐洲大陸上的列強之間的爭鬥可以坐山觀虎鬥;同時法、德、俄等國為爭奪大陸霸權而進行的鬥爭從未停止,也為英國推行這一政策創造了客觀條件。
英國人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聯合抗法,聯合敗俄,聯合製德,扶德抑法。
要說攪屎棍,華皇認為英國人自己才是最大的攪屎棍,永遠都是高聲叫罵的角色。
所以,華皇才對英國不敢最後宣戰,抱有幻想。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得到了華皇的直接指示之後,便出去執行華皇的方案去了,現在華皇和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的分工很明確,華皇在大政方針上指手畫腳一通,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圖說清楚,而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就是華皇最忠實的執行者。
英國實行“均勢政策”的主要具體措施:17世紀到18世紀,為了爭奪歐洲霸主地位和世界殖民霸權,與法國進行多次戰爭,擊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先後組織和領導七次反法同盟,幹涉法國革命,目的是爭奪世界市場和霸權,打破拿破侖稱霸歐洲的局麵。
19世紀上半期,沙俄向歐洲擴張,成為歐洲大陸的強國,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大陸利益。為了爭奪巴爾幹,聯合法國在1853—1856年的克裏木戰爭中打敗沙俄。
19世紀後半期,普法矛盾激化,發生普法戰爭。後因法德矛盾發展為三國同盟與法俄軍事協約集團對峙.英國保持了“光榮的孤立”。
19世紀末德國崛起,嚴重威脅英國在歐洲大陸和全球的利益,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
英國先後調整了與法俄的關係,形成了三國協約與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對峙。並在一戰中聯合法俄打敗德國。
說白了,保證英國的利益,必須維持歐洲大陸不存在大國。
維也納體係與神聖同盟,都是為了保證均勢,不再出現拿破侖帝國神聖同盟!
也正是出於這些原因,華皇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英國強硬,而向法國拋出橄欖枝,甚至犧牲亞洲的一些小國的利益,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是華皇之前就想好的對付英國人的方法!
滿清要說真的留給華皇一點遺產,也許就是中國在亞洲的大國地位了!
這不能算在滿清的頭上,應該說是從秦始皇開天辟地統一大中華開始,整個亞洲就都是以華國為中心大國的!
這一點,能幫助萌總裁現在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在國際社會上玩弄外交權術,不至於什麽都做不了,整個亞洲的國家對於華國傳統大國的地位的承認,就是華皇最大的武器。
這些事情,華皇何曾不知道?
華皇不是沒有做好和英國人再次撕破臉的準備,卻沒有想到英國人的反應會這麽過激,現在已經和直接開戰,沒有多少分別了。
這個事情的發展進程,稍微有點超出了華皇的預想,卻並沒有到方寸大亂的地步。
英國人因為之前有一個限定華國退出日本九州島的日期,隻是這個日期還沒有到而已,要不然,這次就真的直接開戰了。
華皇一點都沒有慌張,因為在之前將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提早送迴中亞省,準備介入中東局勢的時候,華皇就已經考慮到英國人接下來大概會怎麽做了。
“從現在開始,強硬對英國發言,除了宣戰之外,能多強硬就多強硬,另外,催促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讓她迅速介入阿富汗和英國的這場戰爭,打仗不光是需要軍火,軍火有可能拖延,藥品是絕對無法拒絕的。”華皇對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道。
戰爭物資是戰爭中需要大量消耗的物資。
金屬、武器及零部件、食品、外科藥品、被服等等,也即戰略物資。
對正在展開的一場戰爭的一方,提供戰爭物資,有時候甚至比直接派兵參戰所能夠給予的支持都要大,因為兩方會合作戰,還有一個信任問題,一個配合的問題,更何況是之前並沒有來往的國家。
華國的國力雖然還有待提升,但是華國相比於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先天條件都是最好的。
因為華國的戰略物資很充足!
龐大的人口基數的國家,是不怕打仗的。
戰略物資是對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資料。
包括主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和礦產品。按加工深度,可分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製成品。
世界各國因資源狀況、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軍事戰略不同,戰略物資的選定標準和具體分類也不盡相同。
但從總體上看,確定戰略物資一般從三個方麵考慮:一是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資要列入;二是本國資源和生產能力情況,蘊藏量少、產量低、依賴國外供應可靠性差的物資要列入;三是本國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水平,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一般把稀有金屬等確定為戰略物資。蘇聯把對國計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礦產原料、燃料、化工產品和農產品統統列入戰略物資,而不論其來源狀況如何。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見華皇主意已定,決定和英國針鋒相對了,隻能點頭,“這麽說,我們要和英國人全麵撕破臉了?陛下準備打仗了?”
“打不起來,英國人就是色厲內荏,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從現在開始,對國際發聲,要向著法國,另外,在不和法國做實質接觸的情況下,承認一部分法國在亞洲的權益,尤其是英國和法國之間模棱兩可的利益分割線。”華皇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恍然大悟,“陛下是要挑撥英法之間的關係嗎?隻是他們一向是共同進退,狼狽為奸的,我們挑撥有用嗎?”
“世上沒有老鐵這種關係,尤其是大國之間,英法打了幾百年,哪裏會挑撥不動?國際政治本來就是叢林法則。公理、友誼、正義都是將給老百姓聽的,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考慮的永遠是利益。英國曾是個全球性的的帝國,它的利益曾覆蓋全球,它所處理過的各種民族、宗教、經濟、軍事、政治、種族、國家、部族等問題遠比大多數國家遇到過的更複雜,因此英國政治家對利益的理解也更深刻,這不僅是某個政治家個人的思維。”華皇堅定的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點點頭,“陛下說的有道理,是應該緩和與法國之間的關係了,我之前犯了一個錯誤,我一直將法國和英法放在一起看待。”
“這的確是一個錯誤,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決不能將兩個大國放在一起看,就算是盟國也不行,為了國家利益,別說背叛,隨時宣戰都是正常的。還有,拉攏法國的同時,在反對英國的時候,也要注意措辭,英國討論了這麽久,才決定對我們強硬,貴族中的很多人,一定是反對戰爭的!所以,還要注意分化英國國內的輿論。”萌總裁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答應道:“好,我知道了,這些事情,將由英國統計局來負責!控製輿論,一直是統計局的特長。”
華皇對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做過了交代,整個人稍微放鬆了一點,卡特麗娜卡芙公主也稍微放鬆了一點,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最害怕的是不知道該怎麽做,而不害怕做事的複雜程度。
華皇從來沒有將兩個大國放在一起看過,英國和法國的關係為什麽忽冷忽熱?
曆史上這兩個國家總是相愛相殺,互相影響又互相嫌棄的。
英國和法國的關係大概分兩個階段,以16百年戰爭結束為界。
在此之前,兩國糾紛主要是英國的國王同時也是法國的諸侯。
所以英王要平衡自己在英法兩國的權益,和法國國王各種糾紛。
在此之後,英王失去了在法國的領地,主要朝海洋發展,對歐洲大陸采取的是大陸均勢政策,誰也別稱霸,誰崛起揍誰。
而法國的理想很簡單,一直做夢要稱霸歐洲大陸,在世界大戰前英法的矛盾主要都是圍繞這兩方麵展開的。
華皇其實從來沒有將英法放在眼裏,在歐洲,華皇最看不上的三個國家,就是英國,法國,意大利,英法爛泥扶不上牆,尤其是法國,這麽好的地理條件,這麽大的一個統一國家,哪方麵都完爆德國,但是一直被英國壓製,在德國最近幾年崛起的過程中,眼睜睜的看著德國像是變態一般的成長而無所作為。
還有華皇現在出訪的意大利王國,更是一個國際笑話,能造出最好的軍艦,能造出最好的武器,但是一打仗就掉鏈子,永遠隻能成為大哥手下的炮灰。永遠是一流的軍備,二流甚至三流的軍事實力。
華皇敢於同英國這麽直接的叫板,還因為華皇看透了英國人的外交政策,英國人牢牢抱著的外交政策就是兩個字——均勢!容忍和培養出一個個強大的對手,這都是英國人的功勞。
除非是清政府這種一推就倒的對手,要不然,英國實際上對哪個大國都不敢隨便動手,華國雖然還是起步階段,但是統一之後的華國,在華皇手中,已經是大國,這是國際社會中不爭的事實了!
華皇對於這一點是有信心的,要不然也沒有必要親自跑到歐洲來搞外交了。
為什麽十九世紀的國際體係是基於均勢?
因為不維持均勢,就是再出現一個拿破侖的帝國。
沒有哪個歐洲的國家願意被別人統治。
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是其中原因之一!
大陸均勢政策,主要是因為國家利益。
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了爭奪和掌管歐洲和世界霸權而長期實行這一政策。
英國於17世紀較早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製度;18世紀中期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掌握了海上霸權;英國又是最早進行並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840年,英國的工業產量約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5,對外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21,處於“世界工場”的地位。
客觀條件同她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海權是分不開的。
英國是一個海島國家,位於歐洲大陸的邊緣,對於歐洲大陸上的列強之間的爭鬥可以坐山觀虎鬥;同時法、德、俄等國為爭奪大陸霸權而進行的鬥爭從未停止,也為英國推行這一政策創造了客觀條件。
英國人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聯合抗法,聯合敗俄,聯合製德,扶德抑法。
要說攪屎棍,華皇認為英國人自己才是最大的攪屎棍,永遠都是高聲叫罵的角色。
所以,華皇才對英國不敢最後宣戰,抱有幻想。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得到了華皇的直接指示之後,便出去執行華皇的方案去了,現在華皇和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的分工很明確,華皇在大政方針上指手畫腳一通,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圖說清楚,而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就是華皇最忠實的執行者。
英國實行“均勢政策”的主要具體措施:17世紀到18世紀,為了爭奪歐洲霸主地位和世界殖民霸權,與法國進行多次戰爭,擊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先後組織和領導七次反法同盟,幹涉法國革命,目的是爭奪世界市場和霸權,打破拿破侖稱霸歐洲的局麵。
19世紀上半期,沙俄向歐洲擴張,成為歐洲大陸的強國,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大陸利益。為了爭奪巴爾幹,聯合法國在1853—1856年的克裏木戰爭中打敗沙俄。
19世紀後半期,普法矛盾激化,發生普法戰爭。後因法德矛盾發展為三國同盟與法俄軍事協約集團對峙.英國保持了“光榮的孤立”。
19世紀末德國崛起,嚴重威脅英國在歐洲大陸和全球的利益,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
英國先後調整了與法俄的關係,形成了三國協約與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對峙。並在一戰中聯合法俄打敗德國。
說白了,保證英國的利益,必須維持歐洲大陸不存在大國。
維也納體係與神聖同盟,都是為了保證均勢,不再出現拿破侖帝國神聖同盟!
也正是出於這些原因,華皇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英國強硬,而向法國拋出橄欖枝,甚至犧牲亞洲的一些小國的利益,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是華皇之前就想好的對付英國人的方法!
滿清要說真的留給華皇一點遺產,也許就是中國在亞洲的大國地位了!
這不能算在滿清的頭上,應該說是從秦始皇開天辟地統一大中華開始,整個亞洲就都是以華國為中心大國的!
這一點,能幫助萌總裁現在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在國際社會上玩弄外交權術,不至於什麽都做不了,整個亞洲的國家對於華國傳統大國的地位的承認,就是華皇最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