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皇少有的幽默了一下,說著說著,居然拍了拍巴掌。


    王占奎急忙進來,“陛下。”


    “讓廚房弄幾道阿拉伯菜。”華皇道。


    “是。”王占奎請示道:“放在哪裏用餐?陛下。”


    “就這裏。”萌總裁迴答道。


    “好。”王占奎答應著,趕緊去安排。


    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好奇的看了看華皇,不知道陛下為什麽忽然要吃阿拉伯菜。


    等到幾個美女秘書在準備華皇的晚餐的時候,萌總裁又決定到大廳和大家一道吃了。


    “我覺得還是到大廳比較合適一些,這件事情,關係整個華國,聽聽眾人的看法也不錯。”華皇站起身來,似乎,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就是他的一個普通下屬。


    整個過程中,華皇完全沒有親熱的意思,這讓開始有點緊張的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又有點不甘心的感覺了。


    女人就是這樣,之前她感覺的到陛下對她比較好,但是一直沒有打開心結,畢竟接觸的少,要和一個九歲的男孩‘在一起’,正常年紀的女孩難免都會緊張。


    但是在中亞省工作,之前又在華皇身邊工作了一陣,現在再次來到華皇身邊的這麽一小陣,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已經完全打開了心結,認可了華皇,認可了自己就是陛下的女人這件事情了。


    這個時候,華皇又不表示一點,自然會讓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略有不甘心。


    這樣的感覺不止葉卡婕琳娜克裏莫娃有,其實趙青蘿也有,華皇的女人其實並不多,華皇對於女人,也沒有剛剛重生的時候那麽的熱衷了,有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和潔格格,再加上李泰熙,三個女人其實已經足夠滿足華皇的性需求了。


    加上這段時間一直在忙華國外交的事務,華皇哪裏會將心思放在這些事情上麵?


    中東地區的菜式是以阿拉伯的菜式為代表,擴散到了其他的國家,所以從整個中東地區來看,菜的味道都十分相似,即使是在一個國家內,也不會出現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菜式。


    阿拉伯菜中比較有名的菜式有油浸秋葵、油浸青豆、油浸番茄歐洲節瓜等,從菜式上不難看出,中東人喜歡用橄欖油來烹調食物。


    因為黎巴嫩菜崇尚天然和健康,所以,中東人在菜式裏不僅用大量的橄欖油,同時還會用新鮮的檸檬汁和大蒜作為調味,幾乎所有菜都是以此作為基底進行烹飪的。


    在烹調方法的選擇上,黎巴嫩乃至整個中東都喜歡用無煙燒烤的方式進行烹調,他們認為這樣子既能吃出肉的香味,也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分的汙染。


    中東口袋麵包是中東特色食物,受地域影響食材上結合了東西方的米麵文化,加上當地獨特的大餅,在主食的選擇上更為多元一些。


    而且所有中東飲食都離不開米類、麥類、豆類和羊肉。


    麥類的生長源於中東,最常用於製作麵包,還有阿拉伯人餐桌上常見的大餅。


    中東醬料式冷菜是中東特有的食物,華皇第一次見到時,還以為是豆腐腦一類的食物,然而淺嚐一口卻充滿無限的驚喜。


    用鷹嘴豆做成的豆蓉,加上芝麻糊、鹽和檸檬汁等調味,滴上新鮮的橄欖油,攪拌均與,看似樣貌平平,卻讓人迴味無窮,口留餘香。


    在中東,人們還喜歡用開心果來作為甜品的配料之一,開心果味做成的冰淇淋,開心果搭配的各種甜點等,隨處可見開心果的蹤影。


    “看一個地方的政治,文化,經濟,先看他的文化。”華皇微微一笑,“想要快速拿下殖民地,是不太現實的。印度那種戰鬥力為零的地方,英國人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中期才完全殖民印度。再瞧瞧葡萄牙,從明朝到清朝,幾百年才殖民了個澳門。還有香港,在清末那種環境裏,堅船利炮的打擊下,英國也用了幾十年才殖民香港。所以,想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拿下一個殖民地,其實是很困難的。在過去很難,我們要搞就搞得是經濟殖民,要比直接殖民強多了,被搞的那些國家,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呢!所以啊,如果想要穩紮穩打的拿下一片殖民地,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陛下說的是。”說話的是出訪團中的伍廷芳。


    華皇這次帶的出訪團,人數並不多,除了軒悅武所帶的二十多個北重的工程師,之外就是十來個外交人員,其中是以伍廷芳為首的,屬於華國外交部。


    華國外交部在本國的反而沒有在外的大使級別高,像是李鴻章,現在全權負責華國外交,等於是外交大臣了,而歐洲主要由曾紀澤負責,美洲主要由陳蘭彬負責。


    華國由於是新興的國家,國內可以慢慢的培養自己的體係,但是對外事務上,還是用了一些清廷遺留下來的外交官員。


    伍廷芳1842年7月30日,生於新加坡,後隨父迴國居廣州。


    13歲時曾被綁票,逃脫後隻身赴香港聖保羅學院求學,接受了六年的西式教育,5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


    求學期間,與黃勝—起創辦第一家中文報紙《中外新報》,又協助陳藹亭創辦《香港華字報》。


    1862年,擔任香港高等法院譯員。


    1864年,與何進善牧師的長女、何啟之姐妙齡女士結婚。


    1870年,由高等法院調任巡理廳首席譯員。


    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學院攻讀法學,斯滿後取得大律師資格。


    1877年2月返港,是獲準在英國殖民地開業的第一位華人律師,同時又被港府選任為考試委員。


    李鴻章深感到對外交涉人才的短缺,1877年10月6日,天津海關道黎兆棠將伍廷芳引薦給李鴻章,經過虛衷詢訪,李鴻章發現伍廷芳正是“物色數年”而未得的人才,當即決定將之延入幕府,以便“遇有疑難案件,俾與洋人辯論。凡折以中國律例而不服者,即以西律折之,所謂以彼之予刺彼之盾也”。


    對外事務算是熟悉,因此李鴻章將伍廷芳推薦到了華皇的身邊。


    在原本的曆史中,也算是一個外交風雲人物了,華皇比較熟悉的唐紹儀現在還是赴美的一名留學生,後世知名的顧維鈞,還沒有出生呢。


    華皇其實對於外交人員不是很考究,有點學識,腦子清楚就可以了,後世喜歡談論這個是賣國賊,那個是賣國賊,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在滿清背景下!現在是華國的背景。


    “阿富汗是南亞西北端的一個內陸國家,東南接南亞次大陸,可下印度洋;西北鄰中亞和西亞,能抵地中海。全國五分之四的麵積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脈橫陳境內,是中亞與南亞間的重大障礙。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為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要衝,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華皇看了伍廷芳一眼,將話題轉向了正題,找眾人一起吃飯,就是為了說中亞省阿什哈巴德作為華國第一個本土之外的直轄市的事情,還有介入中東地區,為華皇的中東聯邦組織計劃做準備的事情。


    自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為建立從北非到印度的勢力範圍帶,將侵略矛頭指向阿富汗。


    而野心勃勃的沙俄為南下印度洋,奪取暖洋出海口,也對阿富汗垂涎三尺,南下的沙俄與北進的英國為阿富汗而摩擦不斷,阿富汗由此成為英俄爭奪的主要目標。


    現在俄國被華國替換了,但是這一地區的局勢仍然很複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樟並收藏甲午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