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一直持續到了晚上十一點多,雙方在城內短兵相接。


    西南戰爭中,肉搏步兵的地位依舊很高。


    這個時代的日本6軍,先是薩摩軍的示現流武士對新政府軍造成了極大壓力,後是新政府軍不得已組織專門用來肉搏的拔刀隊與薩摩軍正麵對鋼。


    整個戰爭中,近戰步兵都對戰爭局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但同期的西方,早在拿破侖時代就進入了步兵全體列裝火器的狀況。


    歐洲曆史已經證明,線列步兵裝備刺刀與滑膛槍之後,排槍射擊加上刺刀衝鋒的戰術應該是可以完全壓製任何近戰步兵的。


    七十多年之後的日本為何還存在冷兵器的舞台?


    是日本當時的訓練水平不足以讓士兵達到7o年前歐洲線列步兵的水準,還是因為裝備水平無法保障足夠數量的槍械?


    薩摩軍的示現流武士和新政府軍的拔刀隊在麵對同期,或者拿破侖時期的線列步兵時是否也能揮一定作用?


    薩摩這一大名的特點就是在鄉教育的普及,培養了大批量的鄉士。


    這些武士階層感覺像是富農或是中小地主,平時勞作,有一定知識和信念,有相當的搏鬥技術。


    戰國時期島津的經典戰術是釣野伏,就是因為武士比例高戰鬥力強,意誌堅定敢打。


    薩摩人的這種近戰戰法是有大量下級武士做基礎的,也是有曆史流傳的。


    第二點,當時明治政府廢除武士特權,西南個藩很多落魄武士失去特權和賴以生存的基礎,對政府充滿怨恨,聚集成眾,推舉西鄉為造反,這些武士最擅長的從小訓練的不是線列戰術而是近身肉搏,而且更習慣這種戰鬥方式。


    當然他們也會使用近代火器,但是裝備沒有政府軍優良,比較雜牌。


    因此以近戰來打政府軍正是揚長避短。


    第三,當時西南叛軍更喜歡使用夜戰,這樣政府軍難以揮火力優勢。


    另外,薩摩人的近戰戰術不是隻會近戰,還是要以火器為主,配合近戰,夜襲,以達到擾敵疲敵的目的。


    西南戰爭政府軍在近戰上吃了大虧,好樣因此點歪了6軍訓練的科技樹。


    雙方從舊時代殘存下的虛榮感導致作戰思維趨同或許是主要原因,撞見拿破侖式軍隊不會揮什麽作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武士恥於使用火器來定勝負,取而代之的是用劍來一決高下。


    西南戰爭的參戰雙方都含有大量前武士階層的成員。薩軍不用說,幾乎都是武士。


    政府一方主要集中指揮層,基層作戰單位則來自於新募兵製招來的市民農民。


    其他的都是武士階層。


    以拔刀隊對示現流,若是彼時其他肉搏戰不出色而以工業科技見長的外部勢力進攻日本,吃了示現流的虧,他一定不會從冷兵器角度考慮對策。


    典型的表現就是二戰美軍針對日軍萬歲衝鋒的刺刀攻勢,采取大量配手槍的策略,而沒有集中培訓個什麽反刺刀搏擊術,求質變而非量變。


    至於薩軍為什麽要祭出示現流這一藩中秘術,有如下幾點原因:1還是虛榮作祟。高傲的武士麵對翻身賤民急於砍之而後快,與對方一樣用槍拉低b格。2彈藥供應確實捉急。前期因為大炮等重武器不夠,導致攻打熊本城失利,後期子彈匱乏到要扣彈孔揀彈頭重新熔鑄新彈。3十年前倒幕戰爭中的確嚐到過甜頭,其斬擊淩厲剛猛,強調一擊必殺,連新選組局長近藤勇都怕。4求死。佐賀藩山本常朝的著作《葉隱》講主要內容講述武士忠君事蹟,核心即是提倡武士要毫不猶豫的奉獻生命,絕不偷生,隻有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別人的命。即求死之道。


    九州島一共就那麽大,薩摩藩士想必受其影響頗深。


    主要是因為薩摩藩軍工業能力並沒有多少,造槍造子彈都完全不夠用,並且西南戰爭起的原因就是舊武士們不甘心特權被剝奪而起的叛亂,自然都是一群精於劍術的人。


    而偏偏政府軍都是群新兵蛋子,佐幕派的武士被鎮壓也沒多久,所以政府軍的農民兵雖然製服是好看,手裏拿的後膛槍也是不錯,但是士氣和技戰術都不行。


    後來死了不少人,血裏火裏都走過才成長起來。


    當然這群新兵蛋子碰到武士老爺們舉著刀衝上來就開始慌了。


    後來還是把舊幕府的武士調進警視廳當作前衝的拔刀隊才算是解決問題(正好會津的武士和薩摩武士以前倒幕結下的梁子這次也一起清了),還為此寫了個抜刀隊之歌,這歌因為不是二戰日本軍軍歌而是明治時期的日本內戰軍歌,所以沒有被禁掉,還是作為警視廳軍歌的。


    19世紀末,肉搏部處於即將衰老的中壯年將肉搏部隊送入戰場,從而快消耗、消化掉武士階級。


    武士階級被消化意味著日本社會打破固有階級,從而快西化與革新而日本軍隊也即將蛻變,開始邁向現代戰爭的舞台。


    再結合日本當時的國情和民族文化,這種政治手段孕育而生。


    華軍自然不同於武士軍隊,華軍的衝鋒,更加簡單實用,邊玩刺刀,邊射擊,而不像是日本人,要麽光是玩刺刀,要麽光是玩武士刀,沒有邊玩刀邊射擊這樣的戰術哇。


    一番近戰之後,華軍的兵力本來和日本政府軍是差不多的,但是這幫政府軍,說的好聽點,是日本政府軍,說的難聽點,百分之八十都是剛剛洗了腳的泥腿子,隻是穿上了一身黑製服罷了,哪裏有什麽作戰經驗?


    眼見頂不住了,守城指揮官也沒有玉碎的勇氣,讓人從山上用繩子下山,組成一隻千人小分隊,打算抄華軍的後路。


    華軍在城外還有兩支剛剛撤下來休整的營呢,這下正好,衝上去一通暴揍,加上騎兵連一陣猛衝,把日本人企圖下山斷後路的人殺光了。


    到了次日淩晨,戰鬥終於結束,的確是在萌總裁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隻是,損傷比較大,華軍總共死掉了1ooo多人,受傷2ooo多人,對於有軍備優勢,且戰鬥意誌旺盛的華軍來說,在偷襲的情況下,還死傷這麽多人,已經是很嚴重的損失了,而且,這隻是一座城池而已。


    九州島是日本第三大島,位於日本西南端,東北隔關門海峽與本州島相對,東隔豐予海峽和豐後水道與四國島相望,東南臨太平洋,西北隔朝鮮海峽與韓國為鄰,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遙對。


    舊為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共九國,遂稱九州。


    廣義上的九州則指九州地方,包括九州本島上的福岡縣、大分縣、宮崎縣、佐賀縣、長崎縣(含五島列島和對馬島)、熊本縣、鹿兒島縣、衝繩縣(含大隅諸島和奄美群島)等8縣,麵積約379萬平方公裏。


    北部為築紫山地,山地低矮平緩,海拔5oo米左右,多盆地、平原。南部地勢高峻,九州山脈縱貫,主峰祖母山海拔1758米。


    河流多急流,水力資源較豐富。


    森林較多,森林麵積約占全島麵積的3/5。


    全島火山分布較廣,有著名的阿蘇山、霧島山火山群。


    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島嶼、半島。


    南部以農業為主,畜牧業、蔬菜、水果和漁業達。


    煤炭資源較豐富,產量居全國前列。


    如果都是用這個效率攻擊,別說對老百姓分布的山區,就是把這七個縣都打下來,也需要十萬以上的大軍,華軍是負擔不起的。


    所以,在戰前,李鴻章和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都很不看好萌總裁想要吞並整個九州島的計劃。


    萌總裁收到電報的時候,是在漢城,正在悠哉悠哉的聽著音樂,他不打算再次前往日本了,決定全部交給軒建章和李鴻章去完成。


    政治和軍事,外交和經濟,這是萌總裁的幾隻重手,不過,都有人幫助萌總裁出力。


    而明治天皇就沒有這麽好的條件了,正在皇宮中聽著樂曲的明治天皇,聽聞佐世保城和佐世保港被華軍攻占,嚇得一下子站了起來。


    “都下去!”明治天皇大吼一聲,離開了座位,急忙去和大臣會麵的小廳。


    “伊藤博文,怎麽迴事?”明治天皇急切的問道。


    “陛下,華軍占領了佐世保城,隻花了一天的時間。”伊藤博文弓著身子。“北九州,佐世保城,福岡,長崎城,一線已經全部落入華軍之手。”


    “這個消息確鑿嗎?英國公使和法國公使不是在說,華軍準備同我們講和了嗎?總共出動了多少人?”明治天皇滿頭大汗,眼睛虛弱無神。


    “一共兩個團,還有騎兵,不下一萬人。”伊藤博文迴答道。


    “兩個團?”明治天皇瞪著眼睛,“兩個團?出動這麽多人,他們是打算侵吞整個九州島嗎?趁著我們正和西鄉隆盛打到最關鍵的時候,混蛋!”


    伊藤博文嚇得不敢說話,其實伊藤博文也沒有想到,華軍會突然動進攻,在此前,種種跡象表明,華軍似乎隻是要得到長崎城,修築工事,也一直都隻是在長崎城附近,不知道為什麽會忽然拿下了佐世保港。


    “你們都給我聽好,這件事情,全部交給英國大使和法國大使去處理,你們就盡快先吃掉西鄉隆盛的軍隊,他們沒有能力拿下整個九州島!中國人要的不過是錢。”明治天皇做出了判斷,“他們這是在挑釁,在為奪取長崎城增加籌碼。我們不能上當,不要主動和華軍生衝突。鐵路是英國人建造的,我不信英國人會置之不理。告訴熊本附近的政府軍,不要向長崎城方向靠近,不要給華軍留下口實。”


    華軍現在已經嚇破了日本人的膽子,他們再沒有狂妄之心,從天皇到老百姓,已經將華軍放在了和英國的軍隊,法國的軍隊,美國的軍隊,同等的高度了。


    “是的,陛下。”伊藤博文現在頭腦也是一片混亂,但是他覺得,這樣不做抵抗的讓出整條從北九州到長崎城的鐵路線,等於將九州島對外的交通,都讓給了華軍,這是不對的,其實應該同西鄉隆盛的軍隊議和,共同對抗華軍了,但是,伊藤博文沒有敢說出來。


    相比於華軍來說,明治天皇更加反感的是西鄉隆盛這一路人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樟並收藏甲午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