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山大在十九歲完成了所有的學業。他學過諸多科目,包括數學、物理、地理、史、東正教神學、政治經濟學、法學和外語,掌握了四門外語英語,德語,法語和波蘭語。可以說,同此前所有的俄羅斯帝王相比,亞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
1855年,亞山大繼位,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一位皇帝,史稱亞山大二世。亞山大二世認識到,俄軍在克裏木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實質上是俄羅斯工業和政治體製落後於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問題。
基於這個判斷,改革俄羅斯陳舊的政治經濟體製已經勢在必行。首當其衝需要廢除的就是農奴製。
俄國90%的人口是農奴,被完全束縛在土地上,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嚴重妨礙了以自由雇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數百年來農奴製與沙皇俄國的統治基礎緊密結合,以至於代多少高瞻遠矚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開這個潘多拉的盒子。
這一點,同中國是如此的相似,萌總裁走的路,其實一直在跟隨亞山大二世,隻是,萌總裁和亞山大二世所處的階級不同,萌總裁代表著新興的大資產階級,而亞山大二世則代表著大地主階級,皇室,永遠是最大的地主,所以,這種資產階級的變革,是最痛苦,最緩慢的,甚至,很可能流產。
萌總裁的華粹黨,則完全沒有這種痛苦,萌總裁本人代表大資產階級,而華粹黨則由工人為主體組成,代表著新興的產業工人代表,他們向往自由平等法製的社會和生活。
史已經將責任無可推卻地放到了亞山大二世麵前,克裏木戰爭之後,俄國農奴反抗運動一年比一年高漲,遲一天改革,問題就更嚴重一步。
實際上,亞山大二世從繼位那一天起就已經決心實行改革。1857年,他成立了“農民事務總委員會”,開始籌備廢除農奴製的改革。
1861年3月,沙皇終於下詔進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宣布廢除農奴製,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包括遷徙、婚姻、改變職業、擁有財產、訂立契約等;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為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為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改革還有其他一些方麵,如將獲得自由的農民組織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職人員由農民選舉產生,但必須服從地方行政機構的管理。
從亞山大二世的改革條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農奴獲得解放之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連帶土地解放農奴,讓農奴無償獲得他們一直所經營的土地在一場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土地的產權本來為農奴主所有,農奴的經營權是同他們的農奴義務結合在一起的。
亞山大二世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貴族和農奴都滿意,在巨變的同時維持國內局勢安定,讓農奴以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或許已是最佳的選擇。
說俄國1861年改革隻是封建主對農民的一場掠奪顯然是對史不負責任的解釋。
許多農奴解放之後由於土地減少等原因在經濟上仍然不能自立,隻能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剝削,改革是不徹底的,但畢竟已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
1857年,農奴製改革首先在政治上較為開明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開始試行。在立陶宛境內,農奴主們宣布解放農奴,讓這些農奴成為獨立的自由農民,此後農奴主和原來農奴的關係轉變為地主和雇農的關係。此後改革措施又開始逐漸在彼得堡等省份開始推行。
亞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製改革觸動了俄羅斯廣大地主貴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對。他們提出反對改革的論據是:這樣會造成俄羅斯政局動蕩,加劇克裏木戰爭後的經濟困難。
此時俄羅斯的革命者大多已經流亡海外,革命者中也對俄羅斯未來的道路有不同主張。地主貴族們利用激進革命者的言論,放大改革造成的負麵影響,來對抗改革措施。
此外在這一時期俄羅斯國庫空虛,整個國家依靠舉債度日,由於經費緊張,甚至重新裝備軍隊這樣的頭等要務都暫時被擱置下來。
地主貴族們把這一切都歸罪於農奴製改革。
麵對重重阻力,亞山大二世仍將改革推行到底。
1861年2月19日,俄羅斯宣布了新的農民法令。3月5日,亞山大二世正式宣布解放俄羅斯所有的農奴,從此農奴成為自由耕種的農民。
盡管自由農一無所有,沒有自己的土地,在經濟關係上必須依附原來的地主老爺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農民們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成為自由人,可以自由遷徙,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新開墾的土地致富,從而在經濟上也獲得完全的獨立。
亞山大二世宣布廢除農奴製,是俄羅斯在質量上的社會進步。
這項改革的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後最偉大的社會運動。
因此亞山大二世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
被解放的農民由於土地減少、支付贖金,以及由改革帶來的混亂破壞了以前的那種安定感,反抗鬥爭更加激烈了,1860年農民騷動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但俄國的政局大體上仍保持穩定,終於度過了這段混亂的時期走向新時代。
萌總裁的的戰爭,一下子將沙俄拉迴到了1861年的水平,農民,世世代代受支配,封建統治不是一天形成的,為什麽工農要工人帶頭,因為工人就代表了工業,隻有工業才能領導社會進步。
萌總裁的戰爭,甚至比克裏米亞戰爭對沙俄的傷害更大,因為,克裏米亞戰爭,沙俄是被一幫新興的資產階級國家弄死的,而華國,中國,在西方人的眼裏,就是一群富裕的農民而已,沙俄國內會認為,就是亞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製改革,讓沙俄更加貧窮了,更加落後了。
萌總裁的戰爭,一次性就將亞山大二世君主立憲製的美夢給摧毀了。
史有偶然,也有必然,萌總裁選擇這個時間點,其實是經過了考慮的,不能說是完全想當然,至少,在萌總裁的潛意識當中考慮過整個國際形勢。
日本,現在已經不再是萌總裁的主要敵人,或者應該說,不被萌總裁特別的重視了,以中國崛起的實力,隨便一個省,玩死日本都是分分鍾的,當然,要靠海。
沙俄起來就不同了,這種君主立憲製國家一旦完成工業化,又和中國有大片的土地接壤,是很可怕的。
在這個時代,君主立憲製,在沙俄和古老的華夏帝國,還是有很強的適用性的,要讓幾億農民一下子完成開化,這根本不可能,隻有通過皇帝的嘴巴,通過一個讓老百姓對之像是神一般的去膜拜的神的嘴巴,這張嘴巴發出的政令和法令,才能夠最快速的下達。
是時代,讓兩個封建國家撞在了一起,是時代,讓萌總裁這個五歲多快六歲的小人兒,同六七十歲的偉大沙皇,撞在了一起。
從亞山大二世的對外政策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家夥是很強硬的,對內,強硬改革,對外,強硬擴張!
1855年,亞山大繼位,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一位皇帝,史稱亞山大二世。亞山大二世認識到,俄軍在克裏木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實質上是俄羅斯工業和政治體製落後於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問題。
基於這個判斷,改革俄羅斯陳舊的政治經濟體製已經勢在必行。首當其衝需要廢除的就是農奴製。
俄國90%的人口是農奴,被完全束縛在土地上,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嚴重妨礙了以自由雇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數百年來農奴製與沙皇俄國的統治基礎緊密結合,以至於代多少高瞻遠矚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開這個潘多拉的盒子。
這一點,同中國是如此的相似,萌總裁走的路,其實一直在跟隨亞山大二世,隻是,萌總裁和亞山大二世所處的階級不同,萌總裁代表著新興的大資產階級,而亞山大二世則代表著大地主階級,皇室,永遠是最大的地主,所以,這種資產階級的變革,是最痛苦,最緩慢的,甚至,很可能流產。
萌總裁的華粹黨,則完全沒有這種痛苦,萌總裁本人代表大資產階級,而華粹黨則由工人為主體組成,代表著新興的產業工人代表,他們向往自由平等法製的社會和生活。
史已經將責任無可推卻地放到了亞山大二世麵前,克裏木戰爭之後,俄國農奴反抗運動一年比一年高漲,遲一天改革,問題就更嚴重一步。
實際上,亞山大二世從繼位那一天起就已經決心實行改革。1857年,他成立了“農民事務總委員會”,開始籌備廢除農奴製的改革。
1861年3月,沙皇終於下詔進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宣布廢除農奴製,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包括遷徙、婚姻、改變職業、擁有財產、訂立契約等;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為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為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改革還有其他一些方麵,如將獲得自由的農民組織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職人員由農民選舉產生,但必須服從地方行政機構的管理。
從亞山大二世的改革條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農奴獲得解放之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連帶土地解放農奴,讓農奴無償獲得他們一直所經營的土地在一場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土地的產權本來為農奴主所有,農奴的經營權是同他們的農奴義務結合在一起的。
亞山大二世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貴族和農奴都滿意,在巨變的同時維持國內局勢安定,讓農奴以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或許已是最佳的選擇。
說俄國1861年改革隻是封建主對農民的一場掠奪顯然是對史不負責任的解釋。
許多農奴解放之後由於土地減少等原因在經濟上仍然不能自立,隻能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剝削,改革是不徹底的,但畢竟已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
1857年,農奴製改革首先在政治上較為開明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開始試行。在立陶宛境內,農奴主們宣布解放農奴,讓這些農奴成為獨立的自由農民,此後農奴主和原來農奴的關係轉變為地主和雇農的關係。此後改革措施又開始逐漸在彼得堡等省份開始推行。
亞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製改革觸動了俄羅斯廣大地主貴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對。他們提出反對改革的論據是:這樣會造成俄羅斯政局動蕩,加劇克裏木戰爭後的經濟困難。
此時俄羅斯的革命者大多已經流亡海外,革命者中也對俄羅斯未來的道路有不同主張。地主貴族們利用激進革命者的言論,放大改革造成的負麵影響,來對抗改革措施。
此外在這一時期俄羅斯國庫空虛,整個國家依靠舉債度日,由於經費緊張,甚至重新裝備軍隊這樣的頭等要務都暫時被擱置下來。
地主貴族們把這一切都歸罪於農奴製改革。
麵對重重阻力,亞山大二世仍將改革推行到底。
1861年2月19日,俄羅斯宣布了新的農民法令。3月5日,亞山大二世正式宣布解放俄羅斯所有的農奴,從此農奴成為自由耕種的農民。
盡管自由農一無所有,沒有自己的土地,在經濟關係上必須依附原來的地主老爺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農民們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成為自由人,可以自由遷徙,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新開墾的土地致富,從而在經濟上也獲得完全的獨立。
亞山大二世宣布廢除農奴製,是俄羅斯在質量上的社會進步。
這項改革的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後最偉大的社會運動。
因此亞山大二世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
被解放的農民由於土地減少、支付贖金,以及由改革帶來的混亂破壞了以前的那種安定感,反抗鬥爭更加激烈了,1860年農民騷動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但俄國的政局大體上仍保持穩定,終於度過了這段混亂的時期走向新時代。
萌總裁的的戰爭,一下子將沙俄拉迴到了1861年的水平,農民,世世代代受支配,封建統治不是一天形成的,為什麽工農要工人帶頭,因為工人就代表了工業,隻有工業才能領導社會進步。
萌總裁的戰爭,甚至比克裏米亞戰爭對沙俄的傷害更大,因為,克裏米亞戰爭,沙俄是被一幫新興的資產階級國家弄死的,而華國,中國,在西方人的眼裏,就是一群富裕的農民而已,沙俄國內會認為,就是亞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製改革,讓沙俄更加貧窮了,更加落後了。
萌總裁的戰爭,一次性就將亞山大二世君主立憲製的美夢給摧毀了。
史有偶然,也有必然,萌總裁選擇這個時間點,其實是經過了考慮的,不能說是完全想當然,至少,在萌總裁的潛意識當中考慮過整個國際形勢。
日本,現在已經不再是萌總裁的主要敵人,或者應該說,不被萌總裁特別的重視了,以中國崛起的實力,隨便一個省,玩死日本都是分分鍾的,當然,要靠海。
沙俄起來就不同了,這種君主立憲製國家一旦完成工業化,又和中國有大片的土地接壤,是很可怕的。
在這個時代,君主立憲製,在沙俄和古老的華夏帝國,還是有很強的適用性的,要讓幾億農民一下子完成開化,這根本不可能,隻有通過皇帝的嘴巴,通過一個讓老百姓對之像是神一般的去膜拜的神的嘴巴,這張嘴巴發出的政令和法令,才能夠最快速的下達。
是時代,讓兩個封建國家撞在了一起,是時代,讓萌總裁這個五歲多快六歲的小人兒,同六七十歲的偉大沙皇,撞在了一起。
從亞山大二世的對外政策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家夥是很強硬的,對內,強硬改革,對外,強硬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