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華壇中央有一汪水潭。據說此水是馱駱山腹中上古秘境的古海之水。當年馱駱真介真仙便是順著此水上遊,發現了盡華頂的佛光。
這水潭碧綠如玉,靜謐無波。水麵上漂浮著片片金色的佛光葉大如水缸,花葉之間,靜靜立著一個個如嬰兒般大小的花骨朵。
水潭正中間的一片佛光葉上,靜坐著一個著金色禮袍的人。
那便是這盡華頂的世代守護者,禮佛士君。
自馱駱真介寂滅之時,彌陀神親自降臨仙域,在仙域各處尋訪馱駱真介的轉世之身。彌陀神將尋到的馱駱真仙轉世之身帶迴盡華頂,並任命其為禮佛士君守護佛光花。
如今這位禮佛士君,據說是三萬餘年前,由彌陀神從仙域與神域的邊緣薑樺湖帶迴來的。這位禮佛士君原名叫荃英,是薑樺湖四十八守衛之一的荃叢的兒子。荃英的母親乃是一棵萬年薑樺樹化形,名喚樺薑仙子。這位荃英真仙自出生之時便手握金色蓮子,自小雙目不能視物。樺薑仙子為了給兒子治眼,訪遍了附近仙山的諸位真仙。直到彌陀神降臨薑樺湖,樺薑才知自己兒子有此天命。
荃英自入了盡華頂,便守在這潭古水之中,輕易不出潭。
大約三年前,荃英雙目開始刺痛,這便是首代馱駱真仙遺留下的毛病。佛光之中的戾氣傷了馱駱真仙的雙目,從此,曆代馱駱真仙都對此戾氣異常敏感。佛光戾氣開始滋長,便是佛光花即將開放的征兆。於是,荃英雙目的感知正預判了佛光花開放的時間。
在場眾仙佛正是自接到荃英真仙的通知之後便開始準備趕往盡華頂來參加這難得的佛光盛典的。甚至今日到場的諸位有許多是從一接到通知便馬不停蹄趕來的。
此時,眾仙佛的目光都落在水潭上那一個個的花骨朵上,並沒人多關注禮佛士君。這禮佛士君麵上雖安靜得很,實則內裏的衣衫盡濕,便是因為他的雙目疼痛難忍。皆因此時那佛光之中的戾氣幾乎達到全盛。
正在眾人一片寂靜之時,有細微的響聲從花骨朵處傳來。
眾人屏息細看,便見那花苞頂端裂開細細一條小縫。不過刹那間,空中便有無數戾氣爭先恐後向那細小的裂痕處湧去。落在眾人眼中,便仿佛那花苞裂開之處放射出無數金光。
水潭中總共一千零一個花苞,那朵朵花苞頂端都仿佛射出萬道金光直衝雲霄。場麵不可謂不壯觀。
此時,隱約有誦經聲起,眾人渾然不覺,都被那佛光花初綻的場麵震撼了。
誦經之聲仿如涓涓細流,時而婉轉時而歡誦,如同一首淺吟的小歌悄悄入了眾人的耳,又入了眾人的心。那聲音柔軟動聽,撩撥著眾人的心,將那被佛光戾氣震懾住的眾心神牢牢穩住。蘇禎見不到此時佛光花初綻帶來的景象,自然也不會被那兇猛的戾氣所懾。她在金蓮懷中靜靜聽著那誦經聲,隻覺這是她聽過的世上最美妙之歌聲。
她凝神聆聽,感覺仿佛有一隻溫柔的手輕輕拂過她渾身的痛楚,她似一隻受傷的小鳥掉落在一片柔軟的羽毛之中。那自馱駱天梯上便一直糾纏著她的酸痛一點一點消融了。她的身心前所未有地舒適。
誦經之聲漸漸大了起來,經文一字一字愈加清晰。那經文皆是佛語,每一個字都擁有治愈的功效。
眾人心神所受戾氣之懾漸漸消弭,眾人皆迴過神來。
此時又有誦經的聲音傳來,漸漸從四周各處都有佛者誦經。
佛光花苞已經裂開有一掌寬,空中那種種戾氣瘋湧而入。看上去更像是佛光花苞盛開出一片耀目金光。
金蓮不由讚歎一聲:“好美!”
蘇禎很想抬頭去看,卻被金蓮死死壓住:“別動,等佛光花完全盛開之時,那佛光之中的戾氣才能盡皆被吸入。那個時候你再看吧。”
佛光花從花苞初綻到完全綻放大概有三個時辰之久,這個期間,那眾佛者的誦經之聲一直不絕。仿佛海潮之聲將眾人包裹其中。
蘇禎聞經三個時辰,竟仿佛過了很久很久。她一開始以為自己會在這經聲中睡去,誰知,那通體的舒暢之感卻令她的頭腦更加清醒。她腦中一年以來積累的眾多仙文符號竟仿佛活了過來般,又一字一圖地在眼前一一浮現。就連最近她剛剛學會的幾個神文仿佛已經經過她的千萬次推敲,此時都變得通透無比。
蘇禎滿心都是歡喜。
原來,那最初的誦經之聲便是來自卓羲菩薩。卓羲菩薩最擅長布音陣。佛光花初綻之時,戾氣兇猛,眾人皆受戾氣所懾。卓羲菩薩瞬間以誦經布經陣療愈眾人心神之傷。
這愈傷經陣竟意外地治好了蘇禎的煉體之困頓。此時她的身體不僅順利突破了第三層障礙支息,經陣還療愈了她身體升華之後與頭腦思維之間產生的困頓之傷。
這困頓正是連靈寶天尊、顯聖仙尊都無可解的。
蘇禎與其他修體之人不同,她是這世間唯一一個單煉體術之人。既然沒有前人嚐試,也就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利用。因此,連摯清、靈寶天尊、顯聖仙尊在內的眾人皆不知,單煉體術不僅進境十分艱難,更有一個幾乎無解的困頓之處。便是身體雖突破了層層障礙,得到了外在的升華,然而內在的精神魂魄沒有經過修行的錘煉,必然會產生內外落差的衝突。這便是蘇禎的困頓。
甚至蘇禎之前一直不知,自己的大腦漸漸開始吃力,連記憶背誦都不如從前,便是由此困頓而來。
如今,卓羲菩薩的愈傷經陣竟意外地解了她目前的困頓。這也都是蘇禎的緣法。
若不是她得此機會來到盡華頂,必然不會遇到卓羲菩薩。若不是她凡人肉眼不能直視佛光戾氣,她便不會有全心聆聽卓羲誦經的機會,也就沒有升華魂魄精神的機會。
緣法難料,一切皆因果。
這水潭碧綠如玉,靜謐無波。水麵上漂浮著片片金色的佛光葉大如水缸,花葉之間,靜靜立著一個個如嬰兒般大小的花骨朵。
水潭正中間的一片佛光葉上,靜坐著一個著金色禮袍的人。
那便是這盡華頂的世代守護者,禮佛士君。
自馱駱真介寂滅之時,彌陀神親自降臨仙域,在仙域各處尋訪馱駱真介的轉世之身。彌陀神將尋到的馱駱真仙轉世之身帶迴盡華頂,並任命其為禮佛士君守護佛光花。
如今這位禮佛士君,據說是三萬餘年前,由彌陀神從仙域與神域的邊緣薑樺湖帶迴來的。這位禮佛士君原名叫荃英,是薑樺湖四十八守衛之一的荃叢的兒子。荃英的母親乃是一棵萬年薑樺樹化形,名喚樺薑仙子。這位荃英真仙自出生之時便手握金色蓮子,自小雙目不能視物。樺薑仙子為了給兒子治眼,訪遍了附近仙山的諸位真仙。直到彌陀神降臨薑樺湖,樺薑才知自己兒子有此天命。
荃英自入了盡華頂,便守在這潭古水之中,輕易不出潭。
大約三年前,荃英雙目開始刺痛,這便是首代馱駱真仙遺留下的毛病。佛光之中的戾氣傷了馱駱真仙的雙目,從此,曆代馱駱真仙都對此戾氣異常敏感。佛光戾氣開始滋長,便是佛光花即將開放的征兆。於是,荃英雙目的感知正預判了佛光花開放的時間。
在場眾仙佛正是自接到荃英真仙的通知之後便開始準備趕往盡華頂來參加這難得的佛光盛典的。甚至今日到場的諸位有許多是從一接到通知便馬不停蹄趕來的。
此時,眾仙佛的目光都落在水潭上那一個個的花骨朵上,並沒人多關注禮佛士君。這禮佛士君麵上雖安靜得很,實則內裏的衣衫盡濕,便是因為他的雙目疼痛難忍。皆因此時那佛光之中的戾氣幾乎達到全盛。
正在眾人一片寂靜之時,有細微的響聲從花骨朵處傳來。
眾人屏息細看,便見那花苞頂端裂開細細一條小縫。不過刹那間,空中便有無數戾氣爭先恐後向那細小的裂痕處湧去。落在眾人眼中,便仿佛那花苞裂開之處放射出無數金光。
水潭中總共一千零一個花苞,那朵朵花苞頂端都仿佛射出萬道金光直衝雲霄。場麵不可謂不壯觀。
此時,隱約有誦經聲起,眾人渾然不覺,都被那佛光花初綻的場麵震撼了。
誦經之聲仿如涓涓細流,時而婉轉時而歡誦,如同一首淺吟的小歌悄悄入了眾人的耳,又入了眾人的心。那聲音柔軟動聽,撩撥著眾人的心,將那被佛光戾氣震懾住的眾心神牢牢穩住。蘇禎見不到此時佛光花初綻帶來的景象,自然也不會被那兇猛的戾氣所懾。她在金蓮懷中靜靜聽著那誦經聲,隻覺這是她聽過的世上最美妙之歌聲。
她凝神聆聽,感覺仿佛有一隻溫柔的手輕輕拂過她渾身的痛楚,她似一隻受傷的小鳥掉落在一片柔軟的羽毛之中。那自馱駱天梯上便一直糾纏著她的酸痛一點一點消融了。她的身心前所未有地舒適。
誦經之聲漸漸大了起來,經文一字一字愈加清晰。那經文皆是佛語,每一個字都擁有治愈的功效。
眾人心神所受戾氣之懾漸漸消弭,眾人皆迴過神來。
此時又有誦經的聲音傳來,漸漸從四周各處都有佛者誦經。
佛光花苞已經裂開有一掌寬,空中那種種戾氣瘋湧而入。看上去更像是佛光花苞盛開出一片耀目金光。
金蓮不由讚歎一聲:“好美!”
蘇禎很想抬頭去看,卻被金蓮死死壓住:“別動,等佛光花完全盛開之時,那佛光之中的戾氣才能盡皆被吸入。那個時候你再看吧。”
佛光花從花苞初綻到完全綻放大概有三個時辰之久,這個期間,那眾佛者的誦經之聲一直不絕。仿佛海潮之聲將眾人包裹其中。
蘇禎聞經三個時辰,竟仿佛過了很久很久。她一開始以為自己會在這經聲中睡去,誰知,那通體的舒暢之感卻令她的頭腦更加清醒。她腦中一年以來積累的眾多仙文符號竟仿佛活了過來般,又一字一圖地在眼前一一浮現。就連最近她剛剛學會的幾個神文仿佛已經經過她的千萬次推敲,此時都變得通透無比。
蘇禎滿心都是歡喜。
原來,那最初的誦經之聲便是來自卓羲菩薩。卓羲菩薩最擅長布音陣。佛光花初綻之時,戾氣兇猛,眾人皆受戾氣所懾。卓羲菩薩瞬間以誦經布經陣療愈眾人心神之傷。
這愈傷經陣竟意外地治好了蘇禎的煉體之困頓。此時她的身體不僅順利突破了第三層障礙支息,經陣還療愈了她身體升華之後與頭腦思維之間產生的困頓之傷。
這困頓正是連靈寶天尊、顯聖仙尊都無可解的。
蘇禎與其他修體之人不同,她是這世間唯一一個單煉體術之人。既然沒有前人嚐試,也就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利用。因此,連摯清、靈寶天尊、顯聖仙尊在內的眾人皆不知,單煉體術不僅進境十分艱難,更有一個幾乎無解的困頓之處。便是身體雖突破了層層障礙,得到了外在的升華,然而內在的精神魂魄沒有經過修行的錘煉,必然會產生內外落差的衝突。這便是蘇禎的困頓。
甚至蘇禎之前一直不知,自己的大腦漸漸開始吃力,連記憶背誦都不如從前,便是由此困頓而來。
如今,卓羲菩薩的愈傷經陣竟意外地解了她目前的困頓。這也都是蘇禎的緣法。
若不是她得此機會來到盡華頂,必然不會遇到卓羲菩薩。若不是她凡人肉眼不能直視佛光戾氣,她便不會有全心聆聽卓羲誦經的機會,也就沒有升華魂魄精神的機會。
緣法難料,一切皆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