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注意力其實也是智力的體現?”


    平時並未將二者聯係在一起,迴憶起之前思考時陷入僵局的狀態,似乎也就是帶寬不夠的鍋。


    “隻是一部分。擴張的注意力可以開闊思路,以量變產生質變,但也並不是全貌。”


    他們的研究路線頗多,因此把話說死很容易招來打臉,在一些經曆或聽說的教訓的影響下,信徒們往往會在話尾免責。


    他想說的是信息的獲取渠道終究有限,人力終究有窮盡,但聽者顯然不這麽想。


    “那有什麽關係,量變產生質變嘛。說不定到時候會衍生出新的監測模塊,到時候滾起雪球來,問題全都迎刃而解了。這好像真的可行啊!”


    那聽者比創造者本人興奮得多,簡直忘乎所以。


    說者有些不祥的預感,立刻上來澆上冷水:


    “可行的方案多了去了。每個課題裏都有可能衍生。這些不是重點。我們在直視比以往見過的任何階段都要危險的東西,所以我們必須在主的框架下進步,絕不能輕易越界。”


    按照信徒們的架構,大多數沒有被固定在課題裏的人可以在不同課題之間穿梭,以探索新的可能性。


    如果他們最終找到了足以被認可的新課題方向,那他們的主會根據情況組建新的課題組。


    不少信徒都將其視為莫大的榮耀。不管主觀還是客觀。


    “框架……”


    他們的框架可相當固步自封,他們不說,但卻已經見證過太多意氣風發的課題組日漸變質。


    “你可別有太多亂七八糟的想法。可不能和那些邪門歪道同流合汙。”


    他其實不知道眼前之人是否其實已經和邪門歪道混在一起,不過無傷大雅。


    所謂的邪門歪道,指的就是那些自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是沒被他們的主選中,因而到處宣傳,刷存在感的人。


    這部分邪門歪道的控製欲太強了,他們的訴求對主的權威來說無疑越界了。


    “那不至於。雖然主沒有管他們,但他們這幾乎是逼迫主做出唯一的選擇的行為,其實也已經在自尋死路了……”


    雖然話是這麽說,但還是能聽出一些不甘。


    如此壓抑下去,怕是也會自發墮落。


    “你就是見的可惜的東西太少了。多到處走走,到時候自然就脫敏了。有希望不代表有未來,要相信主的判斷。”


    此地的信徒們無法察覺魏民的存在,但祝玨的本我卻從此縫合中感覺到了什麽。


    有機化學對祝玨當初離開的階段來說超綱了,但有得有失,這一大堆完全看不懂的東西裏,魏民的存在因此變得醒目。


    他能感覺到,魏民不是這諸多信徒之一。


    這並不足以讓他試圖與魏民建立什麽聯係,但足以吸引其注意,使得他的窮舉嚐試方向發生改變。


    在魏民看來,這裏有可行性的方案非常多,隻是不知道為什麽,他們的主就是不予受理。


    他倒覺得這些邪門歪道也沒有多麽大的問題。


    “大腦也差不多就該這麽運轉。意識歸意識,隻要用注意力為其他部分賦予反複的反應,使之不斷向意識匯報注意力的結果,也能讓注意力擴張,增幅控製力。”


    所謂的歪門邪道,不過是將自己的想法傳出去,講給更多人聽,並且鍥而不舍,以至於人盡皆知。


    如此,大家知道這說法是誰提出來的,但凡與其有關或衍生的東西被采納,人們便會不自覺聯想到講述者。


    如果他們的主跳過了那個講述者,觸了網,卻交給了別人,那這些四處遊曆的人們對他們的主會不可避免地消耗信任。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個講述者確實太魔怔了。這確實是將矛頭指向了他們的主,使之沒有選擇。


    “這麽亂搞,意識豈不是一直受到渙散的注意力衝擊,萬一導致核心智力不進反退了呢?”


    如此,也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他想法的問題。


    雖未形成課題,但在如此不斷反複的過程中,他的想法也在演化。


    “那沒關係,意識沒必要時時刻刻接受這些注意力的影響。隻有在陷入困境,當前所知的東西不足以讓他找到答案的時候,才利用這些注意力發散思維。”


    魏民可不同意他的觀點:


    “那這有什麽用呢?這對主受到大量外部腐蝕,難以反擊的情況沒什麽好處。如果這些被注意力籠罩的部分隻有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與核心意識聯係,那其豈不是也是被入侵者撿起來就用?”


    魏民覺得自己直指他的想法不被他們的主采納的核心,一針見血,但此言一出,卻引得周圍的信徒們盡皆無聲凝視著他。


    魏民能感覺到有什麽不對,但直到有人大喊出聲“入侵者”之前,他都沒有完全反應過來。


    他顯然沒有足夠斟酌他的發言。


    這裏的信徒們的研究目的非常純粹,大多數都隻知道他們的主在替他們抵抗危機,爭取時間,至於在抵抗什麽,麵臨什麽問題,沒人知道。


    魏民這是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好在魏民在這麽個神跡的籠罩之下,已經休息得差不多,自身的實力在沒有被壓起身,可以發揮出來的情況下,逃離追捕還是比較簡單。


    大多數信徒們的前身都是老燈部下的學徒,他們在法術上的造詣上限非常一般,與從記憶的角度上來說基本上就是法修的魏民來說,人數優勢毫無作用。


    魏民其實不該知道祝玨當前麵臨的困境,但通過一些法術的輔助,以及對月亮的觀察,他還是知道了。


    脫離直接追捕之後,他隻需要稍微躲一段時間,這些總是沉浸在各種課題裏的人大概率就會忘記他,現在,魏民就需要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應該隱藏些什麽了。


    “他們是不會忘記你的。”


    魏民一個激靈,迴頭卻看到了之前那講述者。


    他完全不知道對方是怎麽找到他的。他分明傳送了,不會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鏡相仙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遲並收藏鏡相仙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