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迴家,速度還可以,沒多久就抵達了家裏,然後分道揚鑣,蘇宇迴自己家,劉玉芝領著三舅,蘇父迴了家。


    時間不久,黃夙娥母親也從老院迴來了,估計是客套了幾句,問了一下情況就急不可耐迴來看閨女了。


    “夙娥,情況怎麽樣?大夫怎麽說?”


    一進門,黃夙娥母親就急匆匆問出了口,頗為急迫。


    “娘別急,沒啥事,就是複查一下,已經沒事了您放心住下。”


    得知女兒懷孕,嶽母可是收拾東西過來住幾天的,陪一陪閨女,免得她懷孕胡思亂想。


    蘇宇也不差這一口飯,所以倒是十分歡迎。


    到了晚上,蘇宇帶著一家人去了老院,親家母來了,說啥第一頓飯也要在老院吃。


    好在蘇宇經常給老院送肉,並不差肉下菜,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


    酒過三巡還未散席,蘇宇兩個大舅哥來了,這在蘇宇意料之中。


    妹控,可是很可怕的,得知自己妹子懷孕了,他們連夜過來了,畢竟第二天還要上班,你沒請假可是算曠工的,所以隻能晚上過來看看。


    蘇宇又張羅大舅哥入席,大哥跟他們屬於是同事,自然有話題,他全程陪同。


    該喝酒喝酒,該吃飯吃飯。


    席間幾個大舅哥問了一下妹子的情況,表示了自己的關心,蘇宇也一一作答。


    吃了飯人數太多,房間太窄,也放不下那麽多人,蘇宇就帶著媳婦兒,丈母娘還有大舅哥,小舅哥一塊兒迴來自己家。


    再說大舅二舅和三舅,他們吃了飯同樣要住在蘇宇家,隻是北屋讓嶽母住了,他們隻能住東屋或者南屋。


    但好在有房子安置,倒是不用住在其他人家。


    吃過飯,來到蘇宇家,閑聊一會,大舅哥二人就要返迴。


    “大哥,二哥,你們住下吧,我舅住在東屋和南屋就行,這不是還有西屋嗎?雖然窄了點,但住下兩人剛好。”


    “第二天吃了早飯,你們和我哥在一塊去上班,不用來迴跑了。”


    兩兄弟想了想,還是拒絕了。


    “算了,妹夫來的時候,沒有跟老爹說要住下,要是不迴去,第二天直接去上班,老爹肯定擔心。”


    讓了讓,他們不住,蘇宇就不勉強了,從後廚拿出一個麅子後腿遞給他們。


    “帶迴去給嶽父,他一個人在家,也不會做飯,燉肉,簡單,夥食還不差。”


    身為獵人,或許不會做飯,但肯定會烤肉,燉肉,這是必備技能,因為你也說不準能不能準時下山,不是人人都有手表的,都是猜測時間,猜測錯了,你就下不了山,來不及。


    可你打了一天獵,不拿下山,那不白忙活了?所以暫時在山裏過夜,也是偶爾要發生的事,比如突然下雨,你下不了山,就隻能尋一處遮風擋雨的地道度過一夜。


    不會烤肉,你怎麽活?活人還能讓尿憋死?所以多少都會一點。


    “這……不行,哪能拿你的東西,俺娘來都沒有帶口糧,臨走還連吃帶拿,像什麽樣子?”


    嶽母過來確實沒帶口糧,這時候走親戚,就是親姐家,那你也得帶口糧,不是舍不得給你吃,而是沒有多餘的。


    城裏先不管,就說農村,吃的是大鍋飯,你工作一天,給你工分,你才有飯吃。


    三水灣為什麽沒有吃大鍋飯?反而分糧?然後自己做飯吃?按說誰家有鐵鍋都會被沒收。


    那是因為被知青下鄉搞得,部分地區進行不下去了,這個知青來了你就得給人家找地方住,這個農戶家如果房子不夠多,無法提供給知青居住,那麽你就要重新給人家劃分一塊地,並且幫人家蓋一棟房子讓人家居住。


    哪怕就是一個窩棚,你也得幫人家弄好了。


    但如此一來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就是選址到底放在哪裏?村裏頭肯定是沒有空地的,因為都是一戶連著一戶。


    而且知青下鄉對於農民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的,這幫城裏的少爺小姐們,說白了就是在城裏吃閑飯,沒地方吃,打發來農村混日子的。


    你讓他們幹農活兒,他們根本就不會,你需要重新的教他們怎麽幹。


    一幫五穀不分的人,小麥和韭菜都分不清,你需要重新教,可見其難度。


    這要是不缺吃不缺喝,招待他們也無所謂,不就是教人家怎麽幹農活嗎?這還不簡單?可你別忘了他來了你就得給他一頓飯吃,這是什麽時代呀?這是吃大鍋飯的時代,有人多吃了一口,有人必然要少吃一口。


    試想一下,一幫什麽都不會的人,還要平分他們的糧食,換做是你,你沒有情緒嗎?


    所以也就是政策壓著有村裏的主任管著,才沒有造成太大影響,所以給他們找地方住,這就很講究了。


    有的是選在村外麵的窯洞,也就是燒磚的地方。


    有的呢就在村外麵隨便找個地方給他們蓋一棟木質的房子,讓他們居住。


    總之大多數都是在村外麵,當然了,村裏死的人多了,有空房子的那自然是放在村裏了,不會搞特別歧視。


    如此一來的話,知青想要吃大鍋飯,就需要從從外麵趕迴來,如此一來一去太麻煩,尤其是靠近大山的知青。


    索性分給他們糧食,自己開火,這樣村裏人也不用等人齊開飯了,知青也不用來迴跑。


    可村裏人發現知青吃的比他們滋潤,因為是分給他們的糧食,他們不會浪費,反而勉強夠用,反倒是公共的一起的,恨不得天天豬肉燉粉條,上半個月,鑽石王老五,下半個月,天橋賣藝為生。


    所以就有人提議,感覺分了糧食,讓他們自己開火。


    可並不是每個村都如此,這就導致你即便走親戚,到了也沒有你的飯,畢竟吃不吃飯不是他姐說了算,是村集體有沒有你的口糧?讓你吃,那就必須有人讓出一分口糧。


    說白了就是你想吃可以,但是你家人誰讓出一份口糧,誰挨餓?這樣一來,走親戚的不想讓親戚家裏誰挨餓,那就隻能自己帶口糧。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走進去帶口糧。


    這一習慣知道糧食可以自己做主,可以自己開火,能有自主權了,才算逐漸消亡,主要是不怕吃不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70年,覺醒係統從打獵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戮駿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戮駿侯並收藏重生70年,覺醒係統從打獵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