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大漢帝國很難擊垮,容易被拖入消耗戰,必須有足夠的國力和體量才能考慮跟大漢帝國對抗。


    但匈奴人則可以短期內擊敗,占據草原後還能快速獲得大量騎兵和草原馬,所以戰略上先攻擊草原準沒錯。


    更何況,如今大漢帝國遞出了橄欖枝,但草原上的匈奴人可沒有絲毫表示,更不用說現如今帶領八旗軍的皇太極和趙作仁還有殺父之仇。


    甭管皇太極是否在意努爾哈赤老爹的死後,他隻要想要保住自己的位子,就不能跟殺父仇人聯合起來。


    一個連父母都不當迴事的人,怎麽指望下麵人獻上真正的忠誠?


    因此,八旗軍和燕國很難達成和解,除非其中一方被徹底打趴下,在生存危機麵前,皇太極或許會低頭。


    不過那時候就要看趙作仁是否會原諒了,既然取得了絕對優勢,為何不斬草除根呢?


    同樣的道理,如果八旗軍打垮燕軍,趙作仁並不認為自己俯首稱臣就能得到皇太極的饒恕。


    進兵草原的戰略基調定下來後,燕國和大漢帝國的外交關係急速升溫,大漢帝國甚至在燕京設立了一個常駐的使者。


    沒辦法,遍觀大漢帝國四方,隻有燕國的使者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其他出使的使者下場都不咋地。


    去夜郎的大漢使者直接被夜郎國王剁了腦殼送了迴來,當然,送迴來的是使者的隨從。


    滇國的大漢使者倒是受到了歡迎,但也僅僅隻是歡迎而已,夜郎這個仇視大漢帝國的國家距離滇國太近,滇國不打算製造邊境衝突,而且滇國自己內部還有大量的土司部落,距離大一統還有不小的距離,自然沒有心情對外擴張。


    前往西羌的大漢帝國使者不光沒有達成目的,反倒讓西羌認為大漢帝國到了虛弱的時候,表麵迎合大漢帝國使者,背地裏西羌的各個部落頭人卻私下裏頻繁聯絡,打算趁著大漢帝國虛弱之際奪下隴西之地!


    西羌的異動讓大漢帝國不得不抽調一部分兵力進駐隴西,防止西羌叛亂。


    前往西域諸國的大漢使者更倒黴,樓蘭是西域諸國的入口,掌握著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所以大漢使者想要前往西域諸國,首先要經過樓蘭。


    同時,樓蘭也是出使國之一。


    結果大漢帝國的使者在樓蘭現身後,直接被樓蘭王派人抓了起來敬獻給匈奴的僮仆都尉,那些大漢使者的下場可想而知……


    不得不說,習慣了使用武力外交的大漢帝國,走文資路線是真的不行,除了趙作仁這個變數外,所有的出使都遭遇失敗。


    大燕王國作為唯一一個成功案例,想不被大漢帝國重視都不可能,為了聊表誠意,大漢帝國甚至進一步抽調了遼東郡的兵力支援居庸關。


    當然,這是大漢帝國使者的說法,其實是因為大漢帝國要防備夜郎和西羌,兵力進一步緊缺,不得不抽調暫時還不是敵人的遼東郡兵力填坑。


    趙作仁為了盡快拿到大漢帝國‘補助’的軍用物資,在燕武七年給5歲的兒子趙日天過萬生日後,帶領燕軍出兵皇太極控製下的東胡幕帳草原。


    平定三韓這兩年趙作仁竭盡所能的搜刮戰馬,增加燕軍中的騎兵比例,再加上時不時的到隔壁草原掠奪那些小部落,總算是將騎兵部隊擴編到了萬人規模作用。


    步兵和騎兵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3比1!


    這次出征趙作仁除了帶走燕軍三個野戰主力師外,還拉走了扶餘郡庫帕為首的大小軍頭私兵,和肅慎郡的簡斐慥所部。


    然而,肅慎郡和扶餘郡都不是富裕的郡治,他們才紮根兩年左右,自然不可能訓練出多少兵力,合在一起還不到六千人……


    這是在把他們所攜帶的普通青壯民夫都算上的數字!


    畢竟扶餘郡和肅慎郡的分封勳貴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封戶青壯都拉上,他們要保證農田裏有勞動力不至於拋荒。


    能拉出5000多人,已經是極限了,再多就會影響到肅慎郡和扶餘郡的糧食收成。


    至於這支部隊的質量,別說跟虎賁師相提並論,即便是普通的第一師和第二師都比他們強得多。


    光是武器裝備這一條就能落下。


    如今燕軍的三個主力師已經完成了裝備製式化,兩年時間中,趙作仁通過把戰利品賄賂和搜刮礦石原材料,已經完成了兩個主力師最低配備皮甲和鐵製武器,最好配備鑲鐵皮甲和包鐵圓盾的裝備。


    其中弓弩手普遍都是普通的皮甲,前排的槍兵和盾兵一般都會配備鑲鐵皮甲和包鐵圓盾。


    除此之外,各部還有一支專門的大盾兵,就是裝備門麵一般的方形大盾,這種大盾兵僅僅配備了短劍作為自衛武器,戰場上主要負責立盾防護。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燕軍通過戰爭紅利已經接近漢軍中的正規部隊。


    比大漢帝國的郡兵縣兵之流強出一籌。


    要知道,在大漢帝國中最精銳的軍隊也不過披著鎖子甲罷了,中堅主力一般隻有鑲鐵皮甲。


    普通的漢軍野戰部隊隻有鑲板皮甲。


    當然,無論是鑲鐵還是鑲板,對箭矢都有不錯的防禦力。


    而與大漢帝國對抗的匈奴軍隊,隻有最精銳的衝鋒騎兵身上才有鐵片,哪怕是匈奴中的射雕者騎**銳,身上也隻有一件精良的皮甲。


    不少匈奴衝鋒騎兵,身上還穿著落後的青銅甲胄。


    漢軍和匈奴軍隊在裝備上明顯有著代差。


    這不是因為匈奴缺鐵,而是匈奴的手工業和冶煉技術太差勁,雖然同為精鐵時代,但精鐵時代的標準隻是打造出精鐵武器。


    能獨自打造出一件屬於精鐵時代,能獨自打造出一百件同樣是精鐵時代,所以同一個時代的兩個國家,會因為冶煉技術和手工業規模出現極大的差距。


    匈奴人製造的精鐵彎刀質量是很好,隻可惜無法量產,隻能成為匈奴將領的專用武器。


    相對而言,大漢帝國的手工業規模就很恐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明爭霸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迷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迷1並收藏文明爭霸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