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位居和尉仇台來的倒是挺快,命令所有人放棄搜羅戰場,把俘虜就地圈起來,交給奴隸營看管,懲戒營和先鋒營整備武器列陣迎敵!”
趙作仁聽到斥候探子的報告後,立刻下達了相應指令。
再次獲得一場大勝的燕族戰兵絲毫沒有拖拉時間,在趙作仁的口令下迅速匯聚起來。
清理戰場主要是懲戒營和奴隸營的活,所以沒有散出去的先鋒營在第一時間就列出了迎敵方陣。
然後就是那些擊潰敵人後,一直在歇息的殷商戰車車兵駕馭著自己的殷商戰車歸隊。
麻餘王的大敗讓尉仇台和簡位居收起了坑隊友的心思,眼前的燕族蠻子比預想中要強得多。
兩人本來是抱著看戲的心態,讓麻餘王所部先跟燕族蠻子消耗一波,結果他倆還沒擺好台子看戲,戰鬥就結束了!
麻餘王所部敗得那叫一個徹底,根本沒有消耗多少燕人蠻子的實力!
如果不是戰場上遺留的一些殷商戰車殘骸,簡位居和尉仇台還以為燕族蠻子打出了零戰損呢……
麻餘王敗得實在是太快了!
一點都不像勢均力敵的作戰!
簡位居和尉仇台分列兩個方向,並漸漸朝著趙作仁所部外圍包抄而來,一旦讓兩隻隊伍走到相應方位,趙作仁所部就要麵對兩麵夾擊的局麵。
這時候,趙作仁想要破局隻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就是認慫,帶著大部隊全體後撤。
這麽做是最安全的,但卻會將燕族戰兵積累起來的士氣宣泄一空……
如果後撤的時候敵人緊追不放,再想反擊就難了!
第二個就是挑選其中一個猛攻!
由於這兩支隊伍都是以作戰隊列穩步前進,一旦趙作仁選取一個進攻,對方可以迅速進入防禦陣列抵抗。
若是短時間內無法破開敵陣,另一麵的敵軍定然會從他們的方向發起猛攻。
到時候即便不是兩麵夾擊,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
雙方都是步兵主力,除非實力上有碾壓級別的優勢,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破開敵軍步兵防禦陣列,在簡位居和尉仇台看來,裏麵的燕族蠻子一旦主動進攻,必然會陷入雙線作戰的窘境。
到時候他們就不信這些燕族蠻子的戰鬥韌性比他們麾下的部族戰兵還強。
更何況,他們還占據著武器和兵力上的優勢!
不過有著麻餘王的前車之鑒,兩個扶餘小王都十分謹慎,當簡位居看到燕族蠻子的戰車唿啦啦的朝著自己開過來時,立刻下達了就地結陣的命令。
並且前排清一色全都是專門克製騎兵的長矛兵,層層疊疊的長矛整整擺了6排!
再往後才是弓箭手和其他肉搏兵。
另一麵的尉仇台看到燕族蠻子不出意外的主動出擊後,也迅速下達命令,讓整個軍陣快速前壓。
隻是前壓並不是進攻!
因為尉仇台害怕自己會重蹈麻餘王的覆轍,萬一整個軍陣發起進攻,對麵的燕族蠻子在憑空拉出來一批戰車糊臉,他該怎麽做?
然而,整個戰陣前壓的速度其實就是結陣慢走的速度,比進攻衝鋒慢了可不止一倍!
在尉仇台所部前壓的時候,趙作仁投入了所有的殷商戰車全都砸入到簡位居的隊伍中。
衝鋒中的殷商戰車先是經曆了一陣軟綿綿的箭雨。
青銅時代的扶餘人雖然普遍列裝了弓箭手,但扶餘人的弓都是木製的軟弓,質量比白山林海中連獵弓都算不上的木弓自然要好很多,但拋射的箭雨仍然軟綿綿的,而且殺傷力嚴重不足。
如果趙作仁麾下的戰兵身上有一層甲胄,哪怕隻是最基礎的輕型鐵質甲胄,也能有效防護這種箭雨,甚至保證普通士卒不會受到箭雨傷害。
隻可惜,扶餘人之所以明知道這種軟弓殺傷力不咋地,仍然大規模裝備,就是因為扶餘人麵對的敵人都是一群披甲率約等於零的敵人。
至於身披鐵甲的人,絕大多數扶餘人這輩子都沒見過……
在扶餘人眼裏,青銅甲胄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奢侈品了,他們使用的弓箭幾乎對青銅甲胄毫無作用,除非能準確射入青銅甲胄的縫隙和裸露出來的肉體部位。
顯而易見的,殷商戰車上麵的勇士並沒有披甲,麵對簡位居所部射出來的箭矢不少人都被射下了戰車,甚至有的殷商戰車兩匹拖拽的戰馬也被射倒,來了一個車毀人亡……
好在殷商戰車在衝鋒時已經考慮到這種情況,前後左右拉開的距離很大,不會出現連環追尾事故。
在敵人箭雨覆蓋的時候,殷商戰車左右兩麵的勇士也不斷彎弓搭箭,隻是殷商戰車衝鋒的速度很快,他們僅僅射了兩輪就換上了長戈等近戰武器,狠狠的撞入長矛方陣當中!
當先撞進去的兩匹戰馬當場被林立的矛頭變成刺蝟,與此同時,矛頭刺入戰馬的長矛兵無不慘叫著飛了出去!
這些殷商戰車上的勇士可都是係統出產,願意為趙作仁去死的勇士,駕馭的殷商戰車是以最高時速撞在人堆裏,完全奔著同歸於盡的目的去的!
撞入長矛陣的殷商戰車雖然被擋住了,但整個長矛陣卻被砸出來一個不大不小的凹陷,數個人形物體飛入空中,以拋物線的方式砸入後排的弓箭手人堆裏!
其中甚至還包括戰車上的勇士!
一名手持銅劍的戰車勇士砸下來的時候,幸運的得到兩個肉墊的犧牲,活了下來,晃著有點眩暈的腦袋從地上爬了起來。
也就身體素質遠超普通人的勇士能做到這一點!
隨後,這名手持銅劍的戰車勇士就朝著周圍目瞪狗呆的敵人揮舞出一片劍光!
將這些弓箭手殺了個措手不及!
雖然這名單打獨鬥的戰車勇士很快被反應過來的人潮吞沒,但他卻成功將自己所在這片區域的敵軍軍陣徹底攪亂!
如同這名戰車勇士的幸運兒可不止一人!
隨著一連串殷商戰車自殺式撞在長矛陣上,原本嚴密的軍陣不斷凹陷散亂,前排幸存的長矛兵看到同伴淒慘的死狀,無不肝膽俱寒!
趙作仁聽到斥候探子的報告後,立刻下達了相應指令。
再次獲得一場大勝的燕族戰兵絲毫沒有拖拉時間,在趙作仁的口令下迅速匯聚起來。
清理戰場主要是懲戒營和奴隸營的活,所以沒有散出去的先鋒營在第一時間就列出了迎敵方陣。
然後就是那些擊潰敵人後,一直在歇息的殷商戰車車兵駕馭著自己的殷商戰車歸隊。
麻餘王的大敗讓尉仇台和簡位居收起了坑隊友的心思,眼前的燕族蠻子比預想中要強得多。
兩人本來是抱著看戲的心態,讓麻餘王所部先跟燕族蠻子消耗一波,結果他倆還沒擺好台子看戲,戰鬥就結束了!
麻餘王所部敗得那叫一個徹底,根本沒有消耗多少燕人蠻子的實力!
如果不是戰場上遺留的一些殷商戰車殘骸,簡位居和尉仇台還以為燕族蠻子打出了零戰損呢……
麻餘王敗得實在是太快了!
一點都不像勢均力敵的作戰!
簡位居和尉仇台分列兩個方向,並漸漸朝著趙作仁所部外圍包抄而來,一旦讓兩隻隊伍走到相應方位,趙作仁所部就要麵對兩麵夾擊的局麵。
這時候,趙作仁想要破局隻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就是認慫,帶著大部隊全體後撤。
這麽做是最安全的,但卻會將燕族戰兵積累起來的士氣宣泄一空……
如果後撤的時候敵人緊追不放,再想反擊就難了!
第二個就是挑選其中一個猛攻!
由於這兩支隊伍都是以作戰隊列穩步前進,一旦趙作仁選取一個進攻,對方可以迅速進入防禦陣列抵抗。
若是短時間內無法破開敵陣,另一麵的敵軍定然會從他們的方向發起猛攻。
到時候即便不是兩麵夾擊,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
雙方都是步兵主力,除非實力上有碾壓級別的優勢,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破開敵軍步兵防禦陣列,在簡位居和尉仇台看來,裏麵的燕族蠻子一旦主動進攻,必然會陷入雙線作戰的窘境。
到時候他們就不信這些燕族蠻子的戰鬥韌性比他們麾下的部族戰兵還強。
更何況,他們還占據著武器和兵力上的優勢!
不過有著麻餘王的前車之鑒,兩個扶餘小王都十分謹慎,當簡位居看到燕族蠻子的戰車唿啦啦的朝著自己開過來時,立刻下達了就地結陣的命令。
並且前排清一色全都是專門克製騎兵的長矛兵,層層疊疊的長矛整整擺了6排!
再往後才是弓箭手和其他肉搏兵。
另一麵的尉仇台看到燕族蠻子不出意外的主動出擊後,也迅速下達命令,讓整個軍陣快速前壓。
隻是前壓並不是進攻!
因為尉仇台害怕自己會重蹈麻餘王的覆轍,萬一整個軍陣發起進攻,對麵的燕族蠻子在憑空拉出來一批戰車糊臉,他該怎麽做?
然而,整個戰陣前壓的速度其實就是結陣慢走的速度,比進攻衝鋒慢了可不止一倍!
在尉仇台所部前壓的時候,趙作仁投入了所有的殷商戰車全都砸入到簡位居的隊伍中。
衝鋒中的殷商戰車先是經曆了一陣軟綿綿的箭雨。
青銅時代的扶餘人雖然普遍列裝了弓箭手,但扶餘人的弓都是木製的軟弓,質量比白山林海中連獵弓都算不上的木弓自然要好很多,但拋射的箭雨仍然軟綿綿的,而且殺傷力嚴重不足。
如果趙作仁麾下的戰兵身上有一層甲胄,哪怕隻是最基礎的輕型鐵質甲胄,也能有效防護這種箭雨,甚至保證普通士卒不會受到箭雨傷害。
隻可惜,扶餘人之所以明知道這種軟弓殺傷力不咋地,仍然大規模裝備,就是因為扶餘人麵對的敵人都是一群披甲率約等於零的敵人。
至於身披鐵甲的人,絕大多數扶餘人這輩子都沒見過……
在扶餘人眼裏,青銅甲胄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奢侈品了,他們使用的弓箭幾乎對青銅甲胄毫無作用,除非能準確射入青銅甲胄的縫隙和裸露出來的肉體部位。
顯而易見的,殷商戰車上麵的勇士並沒有披甲,麵對簡位居所部射出來的箭矢不少人都被射下了戰車,甚至有的殷商戰車兩匹拖拽的戰馬也被射倒,來了一個車毀人亡……
好在殷商戰車在衝鋒時已經考慮到這種情況,前後左右拉開的距離很大,不會出現連環追尾事故。
在敵人箭雨覆蓋的時候,殷商戰車左右兩麵的勇士也不斷彎弓搭箭,隻是殷商戰車衝鋒的速度很快,他們僅僅射了兩輪就換上了長戈等近戰武器,狠狠的撞入長矛方陣當中!
當先撞進去的兩匹戰馬當場被林立的矛頭變成刺蝟,與此同時,矛頭刺入戰馬的長矛兵無不慘叫著飛了出去!
這些殷商戰車上的勇士可都是係統出產,願意為趙作仁去死的勇士,駕馭的殷商戰車是以最高時速撞在人堆裏,完全奔著同歸於盡的目的去的!
撞入長矛陣的殷商戰車雖然被擋住了,但整個長矛陣卻被砸出來一個不大不小的凹陷,數個人形物體飛入空中,以拋物線的方式砸入後排的弓箭手人堆裏!
其中甚至還包括戰車上的勇士!
一名手持銅劍的戰車勇士砸下來的時候,幸運的得到兩個肉墊的犧牲,活了下來,晃著有點眩暈的腦袋從地上爬了起來。
也就身體素質遠超普通人的勇士能做到這一點!
隨後,這名手持銅劍的戰車勇士就朝著周圍目瞪狗呆的敵人揮舞出一片劍光!
將這些弓箭手殺了個措手不及!
雖然這名單打獨鬥的戰車勇士很快被反應過來的人潮吞沒,但他卻成功將自己所在這片區域的敵軍軍陣徹底攪亂!
如同這名戰車勇士的幸運兒可不止一人!
隨著一連串殷商戰車自殺式撞在長矛陣上,原本嚴密的軍陣不斷凹陷散亂,前排幸存的長矛兵看到同伴淒慘的死狀,無不肝膽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