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紅樓47
慢穿之還是社會主義好 作者:小二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史家分家還銀的事很快傳了出來,顧嫵一聽這是心裏有些詫異, 分家她倒理解, 畢竟史家長輩該走的都走了,上頭沒個人壓著, 要是平常人家早就分了,他們這樣在父母早去了還能過到一起的還真不多。
現在史家兄弟也算功成明就了,就算分出去別人也隻會說史鼒把兩兄弟拉扯出來了, 定不會有人再說什麽不好的。
可還國庫銀兩, 這是什麽鬼?她看小說的時候沒聽說過四大家族還欠過國庫銀兩啊!怎麽冷不丁就冒出來這麽一件事?
而既然顧嫵都得了消息,別處的人也都聽說了, 賈代善一聽這事眉頭就是一皺, 當初向朝廷借銀, 可不止他們幾家,不過算下來借的最多的還真是金陵這幾大家。
初時為了招示天恩浩蕩,就是家中有多餘的錢財, 也不用去還。
後來國庫空虛,又打了幾場大仗,朝廷倒是想收迴銀兩, 可這麽些年下來,借了銀的人越來越多, 原來借了的也時不時去借些迴來, 日積月累的,居然還真成了一筆大數目。
這種情況下,想還要不就要傷筋動骨, 要不賣了祖宅族田都還不起。
誰讓這幾十年他們過得也太過奢豪,族中子弟出門更是一擲千金,偏偏進的少,出的多,收支不平衡。
等缺錢花了怎麽辦?掏東牆補西牆,別說庫銀了,就是原本發了戰爭財,頗有家底的也被耗的差不多了。
這樣一來,揮霍了銀兩的人家還不起,就去聖上那裏哭訴,而想還的怕犯眾怒,也都畏縮不出,朝廷屢次派人來收,也沒多大成效。
聖上見這麽一大筆錢死活收不上來,早成了一塊心病,每次朝廷一缺錢,就都會想起來。
可為了顯示自己仁愛寬和,他還不能在大臣前來哭訴的時候發火,隻能僵著臉說些寬慰的話,可心裏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而此次史家借著分家一事直接還了庫銀,倒打破了這一局麵,以如今的情況,北戎被滅,而北方現在也算安穩起來了。
聖上定不會再讓他迴西北軍去,多半隻是升爵加官,將他榮養起來,待再有戰事再行安排。
既然肯定隻拿高官厚祿榮養著,那史鼒就不用擔心西北軍糧草輜重被卡。
而就算賜了朝中的官位,他現在有傷在身,聖上體恤,也不會真他要做什麽差事,別人想要找茬也沒法找。
這樣一來,他算是有恃無恐,直接還了銀兩,不但不給二三房一點便宜,而且還給無計可施的皇帝賣了好,真是算得上一石三鳥了。
誰說武官性子直,為官沒成全,看看保齡侯跟大兒子,還真沒一個省油的燈。
賈代善原本倒是想過,府中若是真沒了指望,他去之前定要囑咐妻子還了錢,落下一個香火情,到時候就算因為這個,皇家清算起來,也會睜隻眼閉隻眼的放過去。
可後來大兒子總算開了竅,可用力過猛,讓府力常年處於風頭過浪尖,他們低調還來不及,哪還敢把這種要命的事往身上攬?
早知道大兒子就在宮裏當差,二兒子在翰林院也要人脈,真要出了這個頭,不被人使絆子才怪。
不過現在史家出頭還了,一片鐵桶已經裂開了,待聖上發下表彰,他們再去還倒也應當,畢竟這是多年的姻親,真要撇下史家也不像話。
而府裏夾在一幫礙於情麵不好出麵還銀的官員中,倒也不顯眼,隻是也該趁早清算起來了。
賈代善正想找兒子們過來商量商量,就聽下人稟告,老爺,夫人,二老爺,二夫人前來請安,知道他們也是為這事來的,就忙讓他們進來了。
等進門請了安,林緒之便道:“聽聞史家還了庫銀,那家中是否……”
賈代善接口道:“不錯,家中也借了,前前後後也得百萬兩。”
“什麽?”
“什麽?”
二房兩口子被這數額嚇著了,畢竟這年頭幾兩銀子就抵得上農家三口之家的家用了,這麽多欠銀,光聽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
賈代善心中略有不愉,可兒子畢竟是兒子,因此隻冷著臉道:“不止史家與府裏,王家也借了差不多的數目。”金陵四大家,隻有薛家因家中經商不曾外借,可一個都逃不過。
王夫人一聽這話臉色更難看了,她乃出嫁女,這等密事自然毫無所知,隻這麽一來,隻要還了欠銀,府裏怕都要掏空了。
賈代善見眾人不再說話,這才道:“既然史家還了,老大媳婦你也去清點下公庫。”
說完也不等四人反應,就讓鄭大送了客。
顧嫵夫妻出了門就迴了榮禧堂,派人找來各位管事,要他們清點各處財務,這是個大工程,管事們聽了趕緊去清點了。
幸虧自她當家,每年都要輕點一次,收支項目又比較透明,各處隻要按著往年的程序清點就是了,不然沒個五六天怕都清算不完。
等吩咐好了,她這才跟林緒之說:
“我說堂堂史家怎麽到了連針線婆子都養活不起的地步,原來還有這麽一著,老爺子也真是的,也不早點說說這事,這要是我看著府裏銀兩多,不鼓搗自己的產業,日後還真被坑出一臉血。”
林緒之笑笑,他置辦的產業都在媳婦的名下,就是分家別人也說不出什麽來,可二房就慘了,他們可全靠著公中的銀兩過活,就算有老太太補貼,也都過得緊緊巴巴的,現在這麽一來,公中的銀兩都要被掏空了,還真分不到什麽。
這麽飛來一筆,王氏怕要嘔出血來。
等顧嫵迅速清算完畢,就讓林緒之直接拿著賬本子去給了代善。
代善收到後一翻看心裏就是一鬆,這數目比他想象的好的多,看來老大家的這些年真是費心了。
既打定了主意,他便把大房二房都叫過來了,等兩房人一到齊,他便道:“今次既然要還庫銀,我便直接把東西分了,免得我百年後你們鬥的跟烏眼雞似得。”
說完就抬了抬手,製止了要說話的兩兒子:
“隻是提前分了家產,至於分家,還要等我同你們娘去了你們自己來。
我派鄭大去找了戶部蓋章的欠條,總共一百二十萬兩銀子,隻這銀子是上一輩欠的,我也有些責任,因此我的私房左右扒拉一下,也有四十多萬,便不再單給那個,就全數算進去吧!
再拿公中的八十萬現銀就直接還了,也就盡數夠了。
而其中的鋪麵、古玩、房契地契,直接分也不好分,又不能拿出去兌現,你們兩房便按著市價換了,換得銀兩便按著規矩,大房七成,二房三成。”
王夫人一聽就急了,這些東西可全是金疙瘩,按市價拿下真是再劃算不過,可他們這邊還真沒有多餘的銀兩,總不能拿著自己的嫁妝去換吧,可即使如此,也換不了多少,畢竟王家就是再富,給出嫁女的也沒有幾十萬兩。
而且都是嫡出,大房都占了爵位的好處,憑什麽連財產也要按三七分。
賈母聽了眉頭也是一皺,隻這種情況下也不容自己開口,且她便是偏心,可卻不是沒有眼色,她現下若開口,怕要傷了老大的心了,便強忍下了。
代善見狀暗暗點了點頭,自己這個老婆子,總算是拐過彎了。
便又接著說:“我的私房除了現銀,剩下的便全給瑚兒,別人一概沒有。”
王夫人終於忍不住了,開口道:“這也太……”
賈政見狀一把拉住她,輕嗬道:“住口……”
王夫人委屈的住了口,可心裏卻憋了一口火,公中的東西三七分就算了,可其他家這麽分了,老人的體己便肯定補貼給次子,可這老不死的是不是真糊塗了,憑什麽大房就能占盡便宜?自己的珠兒跟寶玉難道不是他的嫡孫不成。
賈代善隻當沒看到老伴跟王氏的不滿,又說:“至於老太太的體己,就隨她給誰,就是我去了,別人也一概不能過問。”
賈母這才明白過來,這是丈夫怕大房對自己偏心二房不滿,把體己都給珠兒寶玉做鋪墊。
這麽一來,家產也算平分了,還真虧不了任何一個。
見賈代善說完了,賈政便先拱手道:“一切聽從父親吩咐。”
林緒之卻笑著道:
“父親不必如此,您的私房想給誰就給誰,不容兒子置喙,可公中的便五五分了,兒子不過多生了幾年,便占了天大的便宜,若是連這點東西都占了,那豈不是虧待了弟弟。
況且您知道,顧氏生意做的好,我就是吃軟飯也餓不死,可……哎!就當我這個做大伯的給元春的添妝了,顧氏教養了她一場,也算善始善終了。”
代善一聽喝道:“嘴裏胡唚什麽?多大人了嘴上也沒個尺度。”自己的嫡長子,靠個婦人過活,像什麽話?不過心裏卻愈發滿意。
老人家最愛看的就是子孫和睦,老大是個好的,雖嘴上沒個把門的,可這些年的行事他都看在眼裏,知道提攜弟弟,這才是最難得的。
現在史家兄弟也算功成明就了,就算分出去別人也隻會說史鼒把兩兄弟拉扯出來了, 定不會有人再說什麽不好的。
可還國庫銀兩, 這是什麽鬼?她看小說的時候沒聽說過四大家族還欠過國庫銀兩啊!怎麽冷不丁就冒出來這麽一件事?
而既然顧嫵都得了消息,別處的人也都聽說了, 賈代善一聽這事眉頭就是一皺, 當初向朝廷借銀, 可不止他們幾家,不過算下來借的最多的還真是金陵這幾大家。
初時為了招示天恩浩蕩,就是家中有多餘的錢財, 也不用去還。
後來國庫空虛,又打了幾場大仗,朝廷倒是想收迴銀兩, 可這麽些年下來,借了銀的人越來越多, 原來借了的也時不時去借些迴來, 日積月累的,居然還真成了一筆大數目。
這種情況下,想還要不就要傷筋動骨, 要不賣了祖宅族田都還不起。
誰讓這幾十年他們過得也太過奢豪,族中子弟出門更是一擲千金,偏偏進的少,出的多,收支不平衡。
等缺錢花了怎麽辦?掏東牆補西牆,別說庫銀了,就是原本發了戰爭財,頗有家底的也被耗的差不多了。
這樣一來,揮霍了銀兩的人家還不起,就去聖上那裏哭訴,而想還的怕犯眾怒,也都畏縮不出,朝廷屢次派人來收,也沒多大成效。
聖上見這麽一大筆錢死活收不上來,早成了一塊心病,每次朝廷一缺錢,就都會想起來。
可為了顯示自己仁愛寬和,他還不能在大臣前來哭訴的時候發火,隻能僵著臉說些寬慰的話,可心裏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而此次史家借著分家一事直接還了庫銀,倒打破了這一局麵,以如今的情況,北戎被滅,而北方現在也算安穩起來了。
聖上定不會再讓他迴西北軍去,多半隻是升爵加官,將他榮養起來,待再有戰事再行安排。
既然肯定隻拿高官厚祿榮養著,那史鼒就不用擔心西北軍糧草輜重被卡。
而就算賜了朝中的官位,他現在有傷在身,聖上體恤,也不會真他要做什麽差事,別人想要找茬也沒法找。
這樣一來,他算是有恃無恐,直接還了銀兩,不但不給二三房一點便宜,而且還給無計可施的皇帝賣了好,真是算得上一石三鳥了。
誰說武官性子直,為官沒成全,看看保齡侯跟大兒子,還真沒一個省油的燈。
賈代善原本倒是想過,府中若是真沒了指望,他去之前定要囑咐妻子還了錢,落下一個香火情,到時候就算因為這個,皇家清算起來,也會睜隻眼閉隻眼的放過去。
可後來大兒子總算開了竅,可用力過猛,讓府力常年處於風頭過浪尖,他們低調還來不及,哪還敢把這種要命的事往身上攬?
早知道大兒子就在宮裏當差,二兒子在翰林院也要人脈,真要出了這個頭,不被人使絆子才怪。
不過現在史家出頭還了,一片鐵桶已經裂開了,待聖上發下表彰,他們再去還倒也應當,畢竟這是多年的姻親,真要撇下史家也不像話。
而府裏夾在一幫礙於情麵不好出麵還銀的官員中,倒也不顯眼,隻是也該趁早清算起來了。
賈代善正想找兒子們過來商量商量,就聽下人稟告,老爺,夫人,二老爺,二夫人前來請安,知道他們也是為這事來的,就忙讓他們進來了。
等進門請了安,林緒之便道:“聽聞史家還了庫銀,那家中是否……”
賈代善接口道:“不錯,家中也借了,前前後後也得百萬兩。”
“什麽?”
“什麽?”
二房兩口子被這數額嚇著了,畢竟這年頭幾兩銀子就抵得上農家三口之家的家用了,這麽多欠銀,光聽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
賈代善心中略有不愉,可兒子畢竟是兒子,因此隻冷著臉道:“不止史家與府裏,王家也借了差不多的數目。”金陵四大家,隻有薛家因家中經商不曾外借,可一個都逃不過。
王夫人一聽這話臉色更難看了,她乃出嫁女,這等密事自然毫無所知,隻這麽一來,隻要還了欠銀,府裏怕都要掏空了。
賈代善見眾人不再說話,這才道:“既然史家還了,老大媳婦你也去清點下公庫。”
說完也不等四人反應,就讓鄭大送了客。
顧嫵夫妻出了門就迴了榮禧堂,派人找來各位管事,要他們清點各處財務,這是個大工程,管事們聽了趕緊去清點了。
幸虧自她當家,每年都要輕點一次,收支項目又比較透明,各處隻要按著往年的程序清點就是了,不然沒個五六天怕都清算不完。
等吩咐好了,她這才跟林緒之說:
“我說堂堂史家怎麽到了連針線婆子都養活不起的地步,原來還有這麽一著,老爺子也真是的,也不早點說說這事,這要是我看著府裏銀兩多,不鼓搗自己的產業,日後還真被坑出一臉血。”
林緒之笑笑,他置辦的產業都在媳婦的名下,就是分家別人也說不出什麽來,可二房就慘了,他們可全靠著公中的銀兩過活,就算有老太太補貼,也都過得緊緊巴巴的,現在這麽一來,公中的銀兩都要被掏空了,還真分不到什麽。
這麽飛來一筆,王氏怕要嘔出血來。
等顧嫵迅速清算完畢,就讓林緒之直接拿著賬本子去給了代善。
代善收到後一翻看心裏就是一鬆,這數目比他想象的好的多,看來老大家的這些年真是費心了。
既打定了主意,他便把大房二房都叫過來了,等兩房人一到齊,他便道:“今次既然要還庫銀,我便直接把東西分了,免得我百年後你們鬥的跟烏眼雞似得。”
說完就抬了抬手,製止了要說話的兩兒子:
“隻是提前分了家產,至於分家,還要等我同你們娘去了你們自己來。
我派鄭大去找了戶部蓋章的欠條,總共一百二十萬兩銀子,隻這銀子是上一輩欠的,我也有些責任,因此我的私房左右扒拉一下,也有四十多萬,便不再單給那個,就全數算進去吧!
再拿公中的八十萬現銀就直接還了,也就盡數夠了。
而其中的鋪麵、古玩、房契地契,直接分也不好分,又不能拿出去兌現,你們兩房便按著市價換了,換得銀兩便按著規矩,大房七成,二房三成。”
王夫人一聽就急了,這些東西可全是金疙瘩,按市價拿下真是再劃算不過,可他們這邊還真沒有多餘的銀兩,總不能拿著自己的嫁妝去換吧,可即使如此,也換不了多少,畢竟王家就是再富,給出嫁女的也沒有幾十萬兩。
而且都是嫡出,大房都占了爵位的好處,憑什麽連財產也要按三七分。
賈母聽了眉頭也是一皺,隻這種情況下也不容自己開口,且她便是偏心,可卻不是沒有眼色,她現下若開口,怕要傷了老大的心了,便強忍下了。
代善見狀暗暗點了點頭,自己這個老婆子,總算是拐過彎了。
便又接著說:“我的私房除了現銀,剩下的便全給瑚兒,別人一概沒有。”
王夫人終於忍不住了,開口道:“這也太……”
賈政見狀一把拉住她,輕嗬道:“住口……”
王夫人委屈的住了口,可心裏卻憋了一口火,公中的東西三七分就算了,可其他家這麽分了,老人的體己便肯定補貼給次子,可這老不死的是不是真糊塗了,憑什麽大房就能占盡便宜?自己的珠兒跟寶玉難道不是他的嫡孫不成。
賈代善隻當沒看到老伴跟王氏的不滿,又說:“至於老太太的體己,就隨她給誰,就是我去了,別人也一概不能過問。”
賈母這才明白過來,這是丈夫怕大房對自己偏心二房不滿,把體己都給珠兒寶玉做鋪墊。
這麽一來,家產也算平分了,還真虧不了任何一個。
見賈代善說完了,賈政便先拱手道:“一切聽從父親吩咐。”
林緒之卻笑著道:
“父親不必如此,您的私房想給誰就給誰,不容兒子置喙,可公中的便五五分了,兒子不過多生了幾年,便占了天大的便宜,若是連這點東西都占了,那豈不是虧待了弟弟。
況且您知道,顧氏生意做的好,我就是吃軟飯也餓不死,可……哎!就當我這個做大伯的給元春的添妝了,顧氏教養了她一場,也算善始善終了。”
代善一聽喝道:“嘴裏胡唚什麽?多大人了嘴上也沒個尺度。”自己的嫡長子,靠個婦人過活,像什麽話?不過心裏卻愈發滿意。
老人家最愛看的就是子孫和睦,老大是個好的,雖嘴上沒個把門的,可這些年的行事他都看在眼裏,知道提攜弟弟,這才是最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