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宇宙二點五宇宙年四十五恆星年二千禧年地球曆二十四年


    酉月初十 小雨


    自怨自艾,自討苦吃。夏花燦爛,仲夜初晴。喏喏艾艾,蟲鳴悠悠。星羅棋布,草盛豆稀。垂敗墮淪,淡沉似水。天葵瑟瑟,紅姚澈澈。空海鮫淚,食色生香。漫泊失性,川澤且彰。人間草木,春華秋實。輞川弱水,獨行覓尋。


    行於這塵世之間,心若飄萍,無所依傍。觀那夏花雖燦爛,然吾心已似垂敗之葉,墮淪於這世間諸般無奈之中。仲夜初晴,本是良辰,卻獨餘吾一人,聽那蟲鳴悠悠,更添寂寥。


    星鬥滿天,恰似這世間芸芸眾生,各安其位,獨吾似那草盛豆稀之景,雖存於世,卻覺自身之微末。天葵瑟瑟於風中,似吾此刻心境,惶惶而無所定;紅姚澈澈,其豔其嬌,卻難入吾這黯淡之眸。


    空海之上,傳有鮫人之淚,化為明珠,珍貴無比。吾常思,吾之淚又何嚐不是這塵世漂泊之苦的凝結?食色生香,人間諸般誘惑,於吾而言,不過是過眼雲煙,徒增煩惱罷了。


    漫泊於這川澤之間,吾性漸失,不知何去何從。然這川澤之水,波光粼粼,似在彰顯著這世間的生機與活力,又似在嘲諷吾之消沉。人間草木,歲歲枯榮,春華秋實,自有其定數。吾卻似那不合時宜之人,於這規律之中,迷失了方向。


    輞川弱水,吾獨自行於其間,尋覓那或許並不存在的歸宿。路遇一老叟,鶴發童顏,正於溪邊垂釣。吾上前作揖,問道:“老丈在此垂釣,可有收獲?”老叟抬眼,微微一笑,曰:“釣者之意,不在魚也,在乎山水之間。小友這般匆匆,所尋何事?”


    吾遂將心中苦悶,一一傾訴。言及自身之自怨自艾,在這繁華世間,卻覺處處不如意,如那孤鴻獨飛,無枝可依。老叟聽畢,撫須長歎,曰:“小友,世間之事,豈能皆如人意?夏花雖燦爛,亦有凋零時;草木雖春華秋實,亦曆寒冬酷暑。人之一生,亦是如此,有順境,必有逆境。”


    吾聞其言,心中似有所悟,然仍難釋懷,曰:“老丈所言,吾亦明白。但身處困境,實難自拔。”老叟起身,收了釣竿,曰:“小友且隨吾來。”


    吾隨老叟行至一山穀之中,隻見那穀中繁花似錦,蝶舞翩翩,清泉潺潺,鳥鳴啾啾。老叟指此景曰:“小友看這山穀,昔日亦是一片荒蕪。後經風雨洗禮,歲月沉澱,方有日前之美景。人亦當如此,困境不過是磨礪之石,經其打磨,方能綻放光芒。”


    吾凝視此景,心中若有所思。與老叟在穀中盤桓良久,聽其講述諸多往昔之事,皆為曆經艱難,終獲轉機之人。離去之時,吾對老叟千恩萬謝,老叟笑曰:“小友且去,望日後能釋懷於心,尋得己道。”


    自別老叟,吾繼續前行。行至一城鎮,見那街頭巷尾,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有那小販叫賣之聲,有那孩童嬉戲之影,好一幅人間煙火圖。吾於一客棧暫居,欲在此稍作歇息,同時也想觀察這世間之人,如何在這塵世中安身立命。


    一日,於客棧大堂,聞得鄰桌幾人談論當地一富賈。言其年少時家境貧寒,遭人白眼,然憑借自身之聰慧與努力,曆經多年打拚,終成一方巨富。如今富而不驕,常行慈善之事,救濟窮苦之人。


    吾聞此,心中感慨,想那富賈也曾身處困境,卻能奮發圖強,成就一番事業。吾又豈能因一時之消沉,而放棄這人生之路?遂決定於這城鎮之中,尋一營生,暫作安身之計,同時也磨礪自身。


    尋得一私塾,欲教授童子讀書識字。初時,童子們頑皮好動,難以管教。吾雖心有不耐,然想起老叟之言,便強自鎮定,以耐心教導之。時日一久,童子們亦漸漸聽從吾之教誨,學業有所長進。


    其間,吾結識一友人,亦是這私塾之先生。此人學識淵博,為人豁達。吾與他常於閑暇之時,談詩論文,探討世間學問。一日,談及人生之誌向,吾言及曾幾何時,亦有那遠大抱負,然皆因自身之消沉,而未能踐行。友人聽後,鼓勵吾曰:“兄台不必灰心,人生之路漫漫,此刻起步,亦不為晚。”


    在這城鎮生活久了,吾漸覺生活亦有其樂趣。每日與童子們相伴,傳授知識,看他們那純真無邪之麵容,心中亦覺溫暖。與友人之交流,亦讓吾增長了不少見識。


    然好景不長,一日,城鎮中突發疫病。起初,隻是幾人患病,未引起眾人重視。未幾,患病之人越來越多,城中人心惶惶。吾與友人商議,決定盡吾等所能,幫助城中之人。


    吾雖非醫者,但曾讀過諸多醫書,略懂些藥理知識。遂與友人四處尋找草藥,熬製湯藥,分發給患病之人。同時,亦協助醫者照顧病人,安撫眾人之心。


    疫病肆虐之下,城中不少人不幸離世,哭聲震天,慘不忍睹。吾日夜操勞,身體漸感疲憊,然心中那股助人之念,支撐著吾繼續堅持。


    一日,吾於照顧病人之時,不幸也感染了疫病。起初隻是發熱咳嗽,吾並未在意,仍繼續忙碌。未幾,病情加重,吾臥床不起。友人焦急萬分,四處尋醫問藥,然諸多醫者亦是束手無策。


    吾於病榻之上,心中感慨萬千。想吾這一生,自怨自艾,未曾真正有所作為。如今,卻要因這疫病,早早離世。望著窗外那逐漸凋零之花木,吾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命運。


    然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吾幾近絕望之時,聽聞城外山中,有一隱世神醫,醫術高超,或許能治此病。友人二話不說,背起吾,便往那山中而去。


    山路崎嶇,行至半途,吾已幾近昏厥。友人咬牙堅持,終是尋到了那神醫居所。神醫見吾病情嚴重,立刻著手診治。


    經過神醫一番救治,吾之病情漸漸好轉。在養病期間,吾與神醫交談甚多。神醫言其年少時,亦是經曆諸多磨難,後因機緣巧合,習得醫術,便隱居於此,以救人為樂。


    吾聞其言,心中敬佩不已。想這世間,總有那等仁人誌士,不為名利,隻為心中那一份信念,默默奉獻。吾自慚形穢,決定待病愈之後,定要好好學習醫術,以幫助更多之人。


    病愈之後,吾拜神醫為師,潛心學習醫術。神醫之醫術博大精深,吾日夜苦學,不敢有絲毫懈怠。從藥理藥性,到病症診斷,再到治療之法,吾一一用心鑽研。


    在學習醫術過程中,吾亦隨神醫出診,見識了諸多疑難病症。每一次成功救治病人,吾心中便多一份成就感。吾深知,此刻吾所做之事,雖渺小,卻意義非凡。


    如此者數年,吾之醫術已有小成。神醫見吾學有所成,便讓吾下山,去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拳腳。臨行前,神醫贈予吾一本醫書,曰:“此書乃吾畢生心血所凝,望你能好好研讀,繼續造福世人。”


    吾接過醫書,對神醫千恩萬謝,發誓定不辜負神醫期望。


    下山之後,吾遊曆四方,每到一處,便以醫術濟世救人。見那窮苦之人患病,吾分文不取,盡心盡力救治。其間,亦遇到諸多誌同道合之人,我們一同組成醫療隊伍,奔走於各地,抗擊疫病,救助傷病。


    一日,行至一偏遠山村,聽聞村中有一種怪病,患病之人渾身無力,日漸消瘦,諸多醫者皆束手無策。吾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進村之後,吾仔細查看病人症狀,又詢問其平日飲食起居等情況。經一番探查,吾發現此怪病乃因村中山泉被汙染所致。


    吾遂與村民商議,一同尋找汙染源,經多日努力,終是找到了汙染源所在。原來是村外一礦場,其廢渣廢水流入山泉,導致水質惡化。


    吾與村民們一起,想辦法治理汙染,同時運用醫術為患病之人治療。經過數月努力,山村之怪病逐漸得到控製,村民們對吾感恩戴德,稱吾為“活菩薩”。


    吾心中欣慰,想吾這一路走來,從自怨自艾,到如今能為他人帶來希望,實是不易。然吾亦深知,這世間病痛眾多,吾之醫術雖有所成,但仍有許多難題待解。


    於是,吾繼續遊曆,不斷學習,與各地醫者交流經驗,提升自己的醫術水平。


    歲月悠悠,吾已漸入暮年。然吾之心,依然火熱,依然渴望為這世間之人解除病痛。


    吾於各地收徒授業,將自己所學之醫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後人。吾常告誡弟子們,醫者仁心,當以救人為首要之事,莫要貪圖名利。


    在這晚年時光,吾時常迴憶起自己這一生。從最初的迷茫消沉,到後來的堅定前行,曆經無數磨難,卻也收獲了諸多溫暖與感動。


    人間草木,春華秋實,吾這人生之路,亦如那草木一般,雖有風雨,卻也有陽光。


    願後世醫者,能繼承吾之衣缽,繼續在醫術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解萬民之苦,為這世間的健康與安寧,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如此,吾雖身死,亦無憾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前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心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心瘋並收藏流浪前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