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不是唱反調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嘿嘿嘿嘿……咬,咬啊……”劉禪充耳不聞,繼續自得其樂地逗著蛐蛐。】
【楊儀跪到劉禪麵前:“陛下,南王孟獲進犯。”】
【“陛下應該上殿議事。”】
【劉禪斜眼看了一眼,將手中逗棒一丟,不耐煩道:“唉~上殿。”】
彈幕:
——“臥槽,怎麽就變成這樣了?”
——“劉禪畫風逐漸失控。”
——“這兩年發生了什麽。”
——“喵咪咪的,丞相‘可自取之’啊!”
——“劉備要是知道,可能會扇死這個兒子。”
——“現在知道為什麽叫生子當如孫仲謀了吧。”
——“孫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丞相:我他媽心態崩了。”
——“阿鬥:有事別來找我,沒事也別來找我。”
【劉禪上殿後,諸葛亮跪拜稟報:“南方不服,實乃國家大患。”】
【“臣當親領大軍,前往征討。”】
【劉禪連忙擺手阻止:“額不可不可,相父怎能棄朕而去呢?”】
【劉禪一臉為難道:“相父……您看……哎喲……”】
【“東有孫權,北有曹丕。”】
【“如今相父棄朕而去,倘若吳魏來攻,如之奈何啊?”】
彈幕:
——“哈哈哈哈哈哈他就聽到相父要走。”
——“祖傳book。”
——“此時劉禪十八歲。”
——“沒有了諸葛亮,你是不是不活了了?”
——“趙雲:我當年在長阪坡救了一個什麽玩意兒。”
——“這個白癡。”
——“劉備:當初怎麽沒摔死你啊!”
【諸葛亮無奈說道:“東吳已與我國和好,料無異心。”】
【“若有異心,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敵陸遜。”】
【“曹丕新敗,銳氣已喪失,難有遠圖。”】
【“且有馬超把守汗中各處關口,不必憂慮。”】
【“臣留下關興、張苞等,分兩軍為救應。”】
【“保陛下萬無一失。”】
【劉禪聽到諸葛亮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又放下心來。】
——“阿鬥:那沒事了。”
——“諸葛亮:。。。連東吳和我們和好了你都不知道,你每天在幹嘛?”
——“李嚴:我這麽強?”
——“劉禪畢竟劉備之子,諸葛還是太寵了。”
——“都要打仗了,還在鬥蛐蛐,這樣的君王有什麽好輔佐的,直接反了他吖的。”
【諸葛亮拱手道:“臣先去平定南方,然後北伐。”】
【“以圖中原,重興漢室,報先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
【“好……好!”劉禪憨笑道:“朕年幼無知,相父可斟酌而行,斟酌而行……”】
——“媽呀,劉禪怎麽是個這樣的皇帝,。”
——“阿鬥菜是菜,但是知道自己菜。不瞎指揮,不然亮亮更累。”
——“劉禪:你辦事,我放心。”
【忽有官員起身阻止道:“陛下,不可,不可呀。”】
【諸葛亮等人迴頭看到,阻止的人乃蜀郡太守王連。】
【王連對諸葛亮拱手:“丞相,南方乃不毛之地,瘴疫之鄉。”】
【“丞相重任在身,不宜遠征。”】
【“隻需派遣一員大將前往,必能成功。”】
——“諸葛亮:你在教我做事?”
——“這也是怕丞相身體出事啊。”
——“有個屁大將啊,都在邊疆了。”
——“王連:我就是那個大將!”
【諸葛亮迴身對王連說道:“南方邊地,離國甚遠。”】
【“人多不習王化,收服甚難。”】
【“我當親往征討。”】
【“或剛或柔,自有斟酌。”】
【“豈可輕易托人?”】
【王連道:“長驅遠征,山險水惡。”】
【“且逢六月酷暑,丞相實實不宜前往。”】
——“這是真心擔心丞相,南方山高水惡,氣溫條件都差,不是唱反調。”
——“這個確實,甚至到清朝的時候南征也不安全,傅恆都染病了。”
【諸葛亮道:“南方不平,北伐難行。”】
【“我親自率兵入山險水惡之地,並非不自量力。”】
【“乃不負先帝臨終之重托也。”】
——“人家不是說你不自量力,是心疼你啊丞相!。”
【諸葛亮力排眾議,帶著馬謖、趙雲、王平、魏延、馬岱等將,前往南方,平定叛亂。】
【諸葛亮到達雲喃後,用反間計除掉了叛將首領雍闓、朱褒,收降了高定。】
【“率軍進入永昌城,準備與南王孟獲交戰。”】
——“好家夥直接全搞定了。”
——“子龍太累了。”
【孟獲得知諸葛亮前來,立即召集其他洞主。】
【“今諸葛亮率領大軍前來,我等須並立迎敵。”】
【“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
【“爾等分兵三路夾擊,務必取勝。”】
【“是!”幾名洞主下跪領命。】
——“作戰計劃如此簡潔。”
——“沒看見蘇辰把他們寫作洞主嗎?”
——“這名字……都是些還未開化的少數民族吧。”
——“孟獲:孔明,吃蘑菇嗎。”
【永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幼常(馬謖的字)新到南地,對此次征戰,不知有何高見?”】
【諸葛亮在屋內,與馬謖商議對敵之策。】
【馬謖拱手:“不敢。”】
【“丞相,愚有片言,請丞相明察。”】
【諸葛亮笑著與其討論:“請快說說。”】
【馬謖道:“恕我直言,此番南征,擒孟獲易,服孟獲難。”】
【諸葛亮笑著點頭:“請道其詳。”】
【馬謖笑著道:“丞相,南王恃其地遠山險,不服已久。”】
【“今日雖破之,難保日後再反。”】
【諸葛亮一邊吃著橘子,一邊讚同地點點頭。】
【馬謖認真說道:“若丞相此次平叛之後,班師北伐。”】
【“南王必會再亂邊庭。”】
【“丞相後顧之憂,終不能解。”】
【“依你之見……”諸葛亮欣賞地看著馬謖。】
【馬謖更加自信道:“依某看來,征南王。”】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願丞相但服其心,以圖長治久安。”】
【馬謖繪聲繪色地揮舞雙手:“然後揮師北上,大業可成矣!”】
【楊儀跪到劉禪麵前:“陛下,南王孟獲進犯。”】
【“陛下應該上殿議事。”】
【劉禪斜眼看了一眼,將手中逗棒一丟,不耐煩道:“唉~上殿。”】
彈幕:
——“臥槽,怎麽就變成這樣了?”
——“劉禪畫風逐漸失控。”
——“這兩年發生了什麽。”
——“喵咪咪的,丞相‘可自取之’啊!”
——“劉備要是知道,可能會扇死這個兒子。”
——“現在知道為什麽叫生子當如孫仲謀了吧。”
——“孫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丞相:我他媽心態崩了。”
——“阿鬥:有事別來找我,沒事也別來找我。”
【劉禪上殿後,諸葛亮跪拜稟報:“南方不服,實乃國家大患。”】
【“臣當親領大軍,前往征討。”】
【劉禪連忙擺手阻止:“額不可不可,相父怎能棄朕而去呢?”】
【劉禪一臉為難道:“相父……您看……哎喲……”】
【“東有孫權,北有曹丕。”】
【“如今相父棄朕而去,倘若吳魏來攻,如之奈何啊?”】
彈幕:
——“哈哈哈哈哈哈他就聽到相父要走。”
——“祖傳book。”
——“此時劉禪十八歲。”
——“沒有了諸葛亮,你是不是不活了了?”
——“趙雲:我當年在長阪坡救了一個什麽玩意兒。”
——“這個白癡。”
——“劉備:當初怎麽沒摔死你啊!”
【諸葛亮無奈說道:“東吳已與我國和好,料無異心。”】
【“若有異心,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敵陸遜。”】
【“曹丕新敗,銳氣已喪失,難有遠圖。”】
【“且有馬超把守汗中各處關口,不必憂慮。”】
【“臣留下關興、張苞等,分兩軍為救應。”】
【“保陛下萬無一失。”】
【劉禪聽到諸葛亮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又放下心來。】
——“阿鬥:那沒事了。”
——“諸葛亮:。。。連東吳和我們和好了你都不知道,你每天在幹嘛?”
——“李嚴:我這麽強?”
——“劉禪畢竟劉備之子,諸葛還是太寵了。”
——“都要打仗了,還在鬥蛐蛐,這樣的君王有什麽好輔佐的,直接反了他吖的。”
【諸葛亮拱手道:“臣先去平定南方,然後北伐。”】
【“以圖中原,重興漢室,報先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
【“好……好!”劉禪憨笑道:“朕年幼無知,相父可斟酌而行,斟酌而行……”】
——“媽呀,劉禪怎麽是個這樣的皇帝,。”
——“阿鬥菜是菜,但是知道自己菜。不瞎指揮,不然亮亮更累。”
——“劉禪:你辦事,我放心。”
【忽有官員起身阻止道:“陛下,不可,不可呀。”】
【諸葛亮等人迴頭看到,阻止的人乃蜀郡太守王連。】
【王連對諸葛亮拱手:“丞相,南方乃不毛之地,瘴疫之鄉。”】
【“丞相重任在身,不宜遠征。”】
【“隻需派遣一員大將前往,必能成功。”】
——“諸葛亮:你在教我做事?”
——“這也是怕丞相身體出事啊。”
——“有個屁大將啊,都在邊疆了。”
——“王連:我就是那個大將!”
【諸葛亮迴身對王連說道:“南方邊地,離國甚遠。”】
【“人多不習王化,收服甚難。”】
【“我當親往征討。”】
【“或剛或柔,自有斟酌。”】
【“豈可輕易托人?”】
【王連道:“長驅遠征,山險水惡。”】
【“且逢六月酷暑,丞相實實不宜前往。”】
——“這是真心擔心丞相,南方山高水惡,氣溫條件都差,不是唱反調。”
——“這個確實,甚至到清朝的時候南征也不安全,傅恆都染病了。”
【諸葛亮道:“南方不平,北伐難行。”】
【“我親自率兵入山險水惡之地,並非不自量力。”】
【“乃不負先帝臨終之重托也。”】
——“人家不是說你不自量力,是心疼你啊丞相!。”
【諸葛亮力排眾議,帶著馬謖、趙雲、王平、魏延、馬岱等將,前往南方,平定叛亂。】
【諸葛亮到達雲喃後,用反間計除掉了叛將首領雍闓、朱褒,收降了高定。】
【“率軍進入永昌城,準備與南王孟獲交戰。”】
——“好家夥直接全搞定了。”
——“子龍太累了。”
【孟獲得知諸葛亮前來,立即召集其他洞主。】
【“今諸葛亮率領大軍前來,我等須並立迎敵。”】
【“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
【“爾等分兵三路夾擊,務必取勝。”】
【“是!”幾名洞主下跪領命。】
——“作戰計劃如此簡潔。”
——“沒看見蘇辰把他們寫作洞主嗎?”
——“這名字……都是些還未開化的少數民族吧。”
——“孟獲:孔明,吃蘑菇嗎。”
【永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幼常(馬謖的字)新到南地,對此次征戰,不知有何高見?”】
【諸葛亮在屋內,與馬謖商議對敵之策。】
【馬謖拱手:“不敢。”】
【“丞相,愚有片言,請丞相明察。”】
【諸葛亮笑著與其討論:“請快說說。”】
【馬謖道:“恕我直言,此番南征,擒孟獲易,服孟獲難。”】
【諸葛亮笑著點頭:“請道其詳。”】
【馬謖笑著道:“丞相,南王恃其地遠山險,不服已久。”】
【“今日雖破之,難保日後再反。”】
【諸葛亮一邊吃著橘子,一邊讚同地點點頭。】
【馬謖認真說道:“若丞相此次平叛之後,班師北伐。”】
【“南王必會再亂邊庭。”】
【“丞相後顧之憂,終不能解。”】
【“依你之見……”諸葛亮欣賞地看著馬謖。】
【馬謖更加自信道:“依某看來,征南王。”】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願丞相但服其心,以圖長治久安。”】
【馬謖繪聲繪色地揮舞雙手:“然後揮師北上,大業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