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代筆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山上那人不動聲色,繼續彈奏。】
【周瑜撐起身子,衝山上喊道:“汝怎會彈奏我的《長河吟》?”】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周瑜:你有版權嗎?”
【山上那人站起身,聲音洪亮道:“亮對公瑾之絕唱,銘心傾慕。”】
【“故不惜重金求之。”】
【“亮得此曲,愛不釋手,實時彈撥。”】
【“常為曲中所蘊含之深意,感慨不已。”】
【“大英雄壯誌難酬,豈不令人悲愴。”】
——“又是陰陽怪氣亮亮子。”
——“絕唱???”
【浜~】
【諸葛亮輕撫一聲後,繼續道:“都督乃一代豪傑,英姿勃發,氣宇蓋世。”】
【“亮以為,自赤壁戰後,而今三國鼎足之勢已成。”】
【“然魏強而孫、劉皆弱,亦是事實。”】
【“若兩家聯手,共擊曹操,或許可成統一大業。”】
【“今曹操在北,疆埸未靜。”】
【“都督卻不顧東吳自身之安危,擅自興兵與我主相拚。”】
【“豈不知曹操兵敗赤壁,時刻思念雪恥報仇。”】
【諸葛亮遙遙向周瑜拱手:“都督乃明智之士,行事萬望熟思。”】
彈幕:
——“亮亮攤牌了,三國鼎足之勢已成,不合作一起死,合作才能有機會打贏曹操。所以荊州不還啦。”
——“代入周瑜視角,這一波真是狠狠氣死。先是被對方撿漏,然後對方說是借,現在直接攤牌不還了。”
——“周瑜之前還好幾次想殺諸葛亮呢,這樣做有什麽過分的。”
——“←還個p,荊州從來沒有屬於過東吳,一天都沒有。”
——“當這麽多人麵讓周瑜下不來台,嘟嘟嘴巴都要氣歪了。”
——“兩個英傑四目相對,在琴曲中理解了彼此——他們是一對各為其主、勢不兩立的知音。”
【“孔明!”周瑜大聲對山上的諸葛亮喊道,“我知汝素能巧言善辯。”】
【“適才所言,我豈能不知?”】
【“然而,你與劉備據我東吳州郡,強借不還。”】
【“莫非與人聯盟,就可如此豪奪詐取嗎?”】
【“我既為東吳之臣,便與吳主謀事。”】
【“今日,我拚卻性命不要,也要與汝決一雌雄!”】
【“上!”周瑜一聲令下,東吳士兵采取仰攻的方式,往山上殺去。】
【剛跑出沒幾步,諸葛亮安排的漫山遍野的伏兵突然站起,舞起旗幟,舉著弓弩,高聲唿喊:“活捉周瑜!”】
【“活捉周瑜!】
【“活捉周瑜!】
【……】
【看到這個陣勢,東吳士兵不敢再往上去。】
【大路之上,張飛、黃忠、魏延、關羽依次從率軍四麵八方圍了過來。】
【周瑜左右扭頭看到,一時慌了神。】
【喊殺聲中,周瑜箭傷處又是一陣劇痛,一口濃血噴出,再次暈厥過去。】
——“幾萬人一起喊,高血壓都給你喊出來。”
——“孔明:那個荊州什麽時候就是你的了...。”
——“當初是你說的,你拿不下就不要怪劉備橫刀插手了。”
——“劉表劉備劉琦劉琮曹老板甚至蔡瑁黃祖都有資格這麽說但東吳卻沒有。”
——“周瑜:我以為他就三個人。”
【見周瑜再次昏厥過去,諸葛亮羽扇一揮,全軍安靜。】
【諸葛亮皺起眉頭,盯向周瑜擔架。】
【黃忠、張飛、關羽、魏延,也都止住大軍,靜靜地看向周瑜。】
【周瑜一幫將領,則是圍在周瑜身邊,警惕地看向劉備大軍。】
【諸葛亮不忍,轉身揮扇:“讓道放行。”】
【關羽舉刀,命士兵讓開一條東去道路。】
【東吳大軍,扶著周瑜小心翼翼地從這條道往東撤去。】
——“孔明:媽呀,好像玩大了。”
——“又是二爺放人,專業對口了屬於是。”
——“關羽:早知道摁住軍師先立個軍令狀了。”
——“周瑜:我裝死呢,諸葛村夫中我計也~哈哈哈哈”
【周瑜迴到柴桑,魯肅前來探望。】
【周瑜捂著傷口:“當初我不聽子敬之言,以致,以致今日蒙羞啊。”】
【魯肅勸慰道:“公瑾,多多保重。”】
【“切莫再提傷心之事。”】
【周瑜有氣無力,看向起來探望的眾人道:“我非不想盡忠報國。”】
【“奈何天命已絕,望諸公齊心竭力,輔佐吳侯,成就大業。”】
【“父親……”小喬帶著周瑜的兩兒一女來到屋內。】
【三個小孩一見到父親,就衝了上去,圍在周瑜床前。】
【周瑜抱著三個孩子,一時潸然淚下。】
【眾人退出屋中,給周瑜一家人獨處空間。】
【周瑜拍了拍孩子:“你們先出去,我和你們母親有話要說。”】
【三個孩子依依不舍出門去了,小喬走到病床前,握住周瑜的手:“公瑾。”】
【……】
【夫妻二人互訴衷腸一番之後,周瑜讓小喬拿來紙筆。】
【周瑜在小喬的攙扶下,想要寫下書信。】
【小喬哭泣著,為其沾墨鋪卷。】
【周瑜拿起筆,雙手顫抖寫不下一個字。隻好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扶……”】
【小喬明白周瑜這是拿不動筆,立刻哭泣地對其說道:“夫君,我來代筆。”】
【周瑜將筆放到小喬手上,無力地靠著小喬的肩膀。】
【小喬一手扶著周瑜,一手執筆書寫。】
【周瑜無力地念著要寫的內容:“瑜以凡才,得遇明主之恩。”】
【“托以重任,統帥三軍。”】
【“方今天下,曹魏在北,疆埸未靜。”】
【“劉備寄遇,如虎在鄰。”】
【“乾坤未定,成敗難分。”】
【“如此亂世之際,瑜撒手而去,心何安也?”】
【“幸有魯肅忠烈,謀略長遠,臨事不苟。”】
【“此乃天賜吳侯賢才,可以代瑜之重任也。”】
【“屆時,隻需全權委托子敬,必無咎也。“】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倘蒙垂鑒……瑜死、死……死而無恨矣。”】
彈幕:
——“這怎麽看著像遺書啊。”
——“不至於不至於,都督你要挺住啊,魯肅一介文人,他哪裏擔得起大都督的重任。”
——“箭傷在身,又屢次被曹仁、諸葛亮氣到吐血,周瑜是怕自己萬一掛了,後事沒得交代吧。”
——“知道自己身體不好還這麽作,少管點事兒對誰都好,可惜不聽勸。”
——“唉,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千萬不要再生氣了哇都督。”
【長江邊上。】
【周瑜仰躺在躺椅之上,看著江河落日。】
【身旁小喬淚珠落下,周瑜握著小喬的手:“夫人。”】
【“人言我與孔明兩雄相爭,水火不容。”】
【“誰知,他竟能深解我《長河吟》之寓意……”】
【周瑜撐起身子,衝山上喊道:“汝怎會彈奏我的《長河吟》?”】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周瑜:你有版權嗎?”
【山上那人站起身,聲音洪亮道:“亮對公瑾之絕唱,銘心傾慕。”】
【“故不惜重金求之。”】
【“亮得此曲,愛不釋手,實時彈撥。”】
【“常為曲中所蘊含之深意,感慨不已。”】
【“大英雄壯誌難酬,豈不令人悲愴。”】
——“又是陰陽怪氣亮亮子。”
——“絕唱???”
【浜~】
【諸葛亮輕撫一聲後,繼續道:“都督乃一代豪傑,英姿勃發,氣宇蓋世。”】
【“亮以為,自赤壁戰後,而今三國鼎足之勢已成。”】
【“然魏強而孫、劉皆弱,亦是事實。”】
【“若兩家聯手,共擊曹操,或許可成統一大業。”】
【“今曹操在北,疆埸未靜。”】
【“都督卻不顧東吳自身之安危,擅自興兵與我主相拚。”】
【“豈不知曹操兵敗赤壁,時刻思念雪恥報仇。”】
【諸葛亮遙遙向周瑜拱手:“都督乃明智之士,行事萬望熟思。”】
彈幕:
——“亮亮攤牌了,三國鼎足之勢已成,不合作一起死,合作才能有機會打贏曹操。所以荊州不還啦。”
——“代入周瑜視角,這一波真是狠狠氣死。先是被對方撿漏,然後對方說是借,現在直接攤牌不還了。”
——“周瑜之前還好幾次想殺諸葛亮呢,這樣做有什麽過分的。”
——“←還個p,荊州從來沒有屬於過東吳,一天都沒有。”
——“當這麽多人麵讓周瑜下不來台,嘟嘟嘴巴都要氣歪了。”
——“兩個英傑四目相對,在琴曲中理解了彼此——他們是一對各為其主、勢不兩立的知音。”
【“孔明!”周瑜大聲對山上的諸葛亮喊道,“我知汝素能巧言善辯。”】
【“適才所言,我豈能不知?”】
【“然而,你與劉備據我東吳州郡,強借不還。”】
【“莫非與人聯盟,就可如此豪奪詐取嗎?”】
【“我既為東吳之臣,便與吳主謀事。”】
【“今日,我拚卻性命不要,也要與汝決一雌雄!”】
【“上!”周瑜一聲令下,東吳士兵采取仰攻的方式,往山上殺去。】
【剛跑出沒幾步,諸葛亮安排的漫山遍野的伏兵突然站起,舞起旗幟,舉著弓弩,高聲唿喊:“活捉周瑜!”】
【“活捉周瑜!】
【“活捉周瑜!】
【……】
【看到這個陣勢,東吳士兵不敢再往上去。】
【大路之上,張飛、黃忠、魏延、關羽依次從率軍四麵八方圍了過來。】
【周瑜左右扭頭看到,一時慌了神。】
【喊殺聲中,周瑜箭傷處又是一陣劇痛,一口濃血噴出,再次暈厥過去。】
——“幾萬人一起喊,高血壓都給你喊出來。”
——“孔明:那個荊州什麽時候就是你的了...。”
——“當初是你說的,你拿不下就不要怪劉備橫刀插手了。”
——“劉表劉備劉琦劉琮曹老板甚至蔡瑁黃祖都有資格這麽說但東吳卻沒有。”
——“周瑜:我以為他就三個人。”
【見周瑜再次昏厥過去,諸葛亮羽扇一揮,全軍安靜。】
【諸葛亮皺起眉頭,盯向周瑜擔架。】
【黃忠、張飛、關羽、魏延,也都止住大軍,靜靜地看向周瑜。】
【周瑜一幫將領,則是圍在周瑜身邊,警惕地看向劉備大軍。】
【諸葛亮不忍,轉身揮扇:“讓道放行。”】
【關羽舉刀,命士兵讓開一條東去道路。】
【東吳大軍,扶著周瑜小心翼翼地從這條道往東撤去。】
——“孔明:媽呀,好像玩大了。”
——“又是二爺放人,專業對口了屬於是。”
——“關羽:早知道摁住軍師先立個軍令狀了。”
——“周瑜:我裝死呢,諸葛村夫中我計也~哈哈哈哈”
【周瑜迴到柴桑,魯肅前來探望。】
【周瑜捂著傷口:“當初我不聽子敬之言,以致,以致今日蒙羞啊。”】
【魯肅勸慰道:“公瑾,多多保重。”】
【“切莫再提傷心之事。”】
【周瑜有氣無力,看向起來探望的眾人道:“我非不想盡忠報國。”】
【“奈何天命已絕,望諸公齊心竭力,輔佐吳侯,成就大業。”】
【“父親……”小喬帶著周瑜的兩兒一女來到屋內。】
【三個小孩一見到父親,就衝了上去,圍在周瑜床前。】
【周瑜抱著三個孩子,一時潸然淚下。】
【眾人退出屋中,給周瑜一家人獨處空間。】
【周瑜拍了拍孩子:“你們先出去,我和你們母親有話要說。”】
【三個孩子依依不舍出門去了,小喬走到病床前,握住周瑜的手:“公瑾。”】
【……】
【夫妻二人互訴衷腸一番之後,周瑜讓小喬拿來紙筆。】
【周瑜在小喬的攙扶下,想要寫下書信。】
【小喬哭泣著,為其沾墨鋪卷。】
【周瑜拿起筆,雙手顫抖寫不下一個字。隻好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扶……”】
【小喬明白周瑜這是拿不動筆,立刻哭泣地對其說道:“夫君,我來代筆。”】
【周瑜將筆放到小喬手上,無力地靠著小喬的肩膀。】
【小喬一手扶著周瑜,一手執筆書寫。】
【周瑜無力地念著要寫的內容:“瑜以凡才,得遇明主之恩。”】
【“托以重任,統帥三軍。”】
【“方今天下,曹魏在北,疆埸未靜。”】
【“劉備寄遇,如虎在鄰。”】
【“乾坤未定,成敗難分。”】
【“如此亂世之際,瑜撒手而去,心何安也?”】
【“幸有魯肅忠烈,謀略長遠,臨事不苟。”】
【“此乃天賜吳侯賢才,可以代瑜之重任也。”】
【“屆時,隻需全權委托子敬,必無咎也。“】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倘蒙垂鑒……瑜死、死……死而無恨矣。”】
彈幕:
——“這怎麽看著像遺書啊。”
——“不至於不至於,都督你要挺住啊,魯肅一介文人,他哪裏擔得起大都督的重任。”
——“箭傷在身,又屢次被曹仁、諸葛亮氣到吐血,周瑜是怕自己萬一掛了,後事沒得交代吧。”
——“知道自己身體不好還這麽作,少管點事兒對誰都好,可惜不聽勸。”
——“唉,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千萬不要再生氣了哇都督。”
【長江邊上。】
【周瑜仰躺在躺椅之上,看著江河落日。】
【身旁小喬淚珠落下,周瑜握著小喬的手:“夫人。”】
【“人言我與孔明兩雄相爭,水火不容。”】
【“誰知,他竟能深解我《長河吟》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