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水平不夠就別發言
讓你寫猴子,你現場寫大鬧天宮 作者:浮遊1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滔道:“按照《神來之筆》的大賽精神,我們不得影響選手創作。”
“因此,在發布正式退賽要求前,蘇辰是不會知道自己直播間被暫時封禁的。”
韓鱈問道:“那節目組文學委員會得出結論之後呢?”
洪滔解釋道:“如果確定蘇辰所寫內容封建迷信,那麽蘇辰的直播間將由暫時封禁,改為永久封禁,蘇辰本人也將被要求退賽。”
“如果確定蘇辰所寫內容不是封建迷信,那麽蘇辰直播間將恢複正常直播,蘇辰的比賽資格也將保持正常。”
韓鱈又問道是:“節目組文學委員會,根據什麽來判定蘇辰所寫內容是否封建迷信呢?”
洪滔迴答道:“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由十三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
“專家們會根據自身見識進行討論,並且還會參考在場各位的點評,來為蘇辰所寫內容是否封建迷信做出投票。”
顧長庚站起身:“導演的意思是?”
“我們在現場的發言,有可能影響到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的投票結果?”
洪滔點點頭,指向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的辦公室:“沒錯,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現在也在看著現場直播。”
顧長庚看向愛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的方向:“既然這樣,那老頭子我可就要說道說道了。”
“說蘇辰所寫內容封建迷信,這一點我是不支持的。”
“蘇辰的文章裏,隻寫了諸葛亮穿上道袍,在七星壇上舉行儀式。”
“然後東風就真的來了。”
“這裏麵,沒有任何關於鬼神的描寫。”
“談何封建迷信呢?”
郭靜明反駁道理:“蘇辰這是暗示,暗示。”
“道袍、濃煙、童子、守陣,這麽明晃晃的封建迷信,您看不出來嗎?”
顧長庚轉頭看向郭靜明:“這是我們華夏道教的傳統文化,你不知道嗎?”
“小夥子,你剛才說你最喜愛的作家是魯迅。”
“那你應該魯迅曾經寫過一句話。”
“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
“立刻想到全luo體,立刻想到生zhi器。”
“立刻想到xing交,立刻想到za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華夏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郭靜明一臉迷茫:“魯迅寫過這句話嗎?”
顧長庚無語地看向郭靜明:“我現在甚至以為,應該被被淘汰的不是蘇辰,而是你郭靜明!”
撒唄寧見到火藥味越來越重,急忙站出當和事佬,笑著道:“顧佬,咱們盡量對事不對人哈。”
郭靜明仍舊不服氣:“那你說,這東風到底怎麽來的?”
“這不是封建迷信,又是什麽?”
顧長庚一時也不知道如何說。
這時候,節目組文學委員會一位專家走了出來。
“誰說冬天就沒有東風了?”
華夏著名氣象學家曾慶村走上舞台。
“我仔細研讀了蘇辰所寫的內容。”
“他所寫故事的發生地點,是在鄱陽湖附近。”
“恰巧,我研究過這一地區的氣候。”
“根據多年的數據觀察,這一地帶,的確是可能在冬天吹東風的。”
“在冬季的時候,陸地降溫比海洋快,因此,在我們所處的亞洲中部地區,常常會形成冷高壓。”
“這個冷高壓,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逐漸往東移動。”
“當它移動到鄱陽湖附近的時候,由於鄱陽湖水汽旺盛,愛很容易就形成短時間的東南風。”
“除此之外,這一地區還極易出現氣旋與反氣旋的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東南風。”
“氣旋在內部,盛行輻合上升氣流,而反氣旋則會導致氣流順時針流出,兩者相互作用,短暫的東南風,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這個東風不是請來的,而是諸葛亮預測到的。”
郭靜明一臉兇惡:“這個老頭又是誰?”
“他當他是氣象專家啊,什麽狗屁冷高壓氣旋反氣旋的,我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麽!”
“哪來的怪人,快把他趕出去。”
曾慶村一臉厭惡地看向郭靜明,正要說些什麽,洪滔拿起話筒就懟向郭靜明。
“郭靜明,請注意你的態度。”
“站在你麵前的,是國際著名華夏籍大氣科學家,毛熊國外籍院士,老鷹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曾經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華夏國寶級的元老人物,曾慶村先生。”
曾慶村擺擺手:“都是些虛名罷了。”
“我站在這裏,就是想為蘇辰這樣的年輕人說句公道話。”
“他所寫的內容,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我們看文學作品,不能光看作者寫了什麽。”
“畢竟作者為了故事情節的緊湊,為了增加可讀性,必然會在內容上有所取舍。”
“剛才我說的那些個理論,如果蘇辰寫到故事中,讀者們會有耐心看嗎?”
“現在讀者們最關心的,就是周瑜到底能不能打贏曹操,誰會關心這個東南風究竟是怎麽來的。”
郭靜明被群嘲了一番,仍舊死鴨子嘴硬道:“曾院士,就算你說得有理。”
“就算諸葛亮和您一樣,算出了東風會來,那他讓周瑜建造七星壇,又是穿道袍,又是舞劍的,不是多此一舉嗎?”
“直接告訴周瑜,他懂氣象,算到了東南風要來,不就好了嗎?”
曾慶村攤手:“對於文學,我是個門外漢。”
“但是有一點,我很清楚。”
“那就是,跟你交談的人,並不一定具有和你同等水平的知識儲備。”
“當你所掌握的知識,高出對方太多量級的時候,與其試圖向別人解釋,還不如用其他方式讓人相信。”
“諸葛亮所麵對的,是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古代士兵。”
“如果要讓他向士兵們解釋清楚為什麽會來東風,不如以法術之名,讓士兵們篤信東風是借來的。”
“隻有這樣,東吳的士兵們,才能以最認真的態度進行備戰。”
此時,郭靜明被懟得啞口無言。
他一個專門搞故事創作的,對於故事的理解,竟然還沒有一個搞氣象的深刻。
這對於郭靜明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因此,在發布正式退賽要求前,蘇辰是不會知道自己直播間被暫時封禁的。”
韓鱈問道:“那節目組文學委員會得出結論之後呢?”
洪滔解釋道:“如果確定蘇辰所寫內容封建迷信,那麽蘇辰的直播間將由暫時封禁,改為永久封禁,蘇辰本人也將被要求退賽。”
“如果確定蘇辰所寫內容不是封建迷信,那麽蘇辰直播間將恢複正常直播,蘇辰的比賽資格也將保持正常。”
韓鱈又問道是:“節目組文學委員會,根據什麽來判定蘇辰所寫內容是否封建迷信呢?”
洪滔迴答道:“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由十三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
“專家們會根據自身見識進行討論,並且還會參考在場各位的點評,來為蘇辰所寫內容是否封建迷信做出投票。”
顧長庚站起身:“導演的意思是?”
“我們在現場的發言,有可能影響到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的投票結果?”
洪滔點點頭,指向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的辦公室:“沒錯,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現在也在看著現場直播。”
顧長庚看向愛節目組文學委員會的方向:“既然這樣,那老頭子我可就要說道說道了。”
“說蘇辰所寫內容封建迷信,這一點我是不支持的。”
“蘇辰的文章裏,隻寫了諸葛亮穿上道袍,在七星壇上舉行儀式。”
“然後東風就真的來了。”
“這裏麵,沒有任何關於鬼神的描寫。”
“談何封建迷信呢?”
郭靜明反駁道理:“蘇辰這是暗示,暗示。”
“道袍、濃煙、童子、守陣,這麽明晃晃的封建迷信,您看不出來嗎?”
顧長庚轉頭看向郭靜明:“這是我們華夏道教的傳統文化,你不知道嗎?”
“小夥子,你剛才說你最喜愛的作家是魯迅。”
“那你應該魯迅曾經寫過一句話。”
“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
“立刻想到全luo體,立刻想到生zhi器。”
“立刻想到xing交,立刻想到za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華夏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郭靜明一臉迷茫:“魯迅寫過這句話嗎?”
顧長庚無語地看向郭靜明:“我現在甚至以為,應該被被淘汰的不是蘇辰,而是你郭靜明!”
撒唄寧見到火藥味越來越重,急忙站出當和事佬,笑著道:“顧佬,咱們盡量對事不對人哈。”
郭靜明仍舊不服氣:“那你說,這東風到底怎麽來的?”
“這不是封建迷信,又是什麽?”
顧長庚一時也不知道如何說。
這時候,節目組文學委員會一位專家走了出來。
“誰說冬天就沒有東風了?”
華夏著名氣象學家曾慶村走上舞台。
“我仔細研讀了蘇辰所寫的內容。”
“他所寫故事的發生地點,是在鄱陽湖附近。”
“恰巧,我研究過這一地區的氣候。”
“根據多年的數據觀察,這一地帶,的確是可能在冬天吹東風的。”
“在冬季的時候,陸地降溫比海洋快,因此,在我們所處的亞洲中部地區,常常會形成冷高壓。”
“這個冷高壓,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逐漸往東移動。”
“當它移動到鄱陽湖附近的時候,由於鄱陽湖水汽旺盛,愛很容易就形成短時間的東南風。”
“除此之外,這一地區還極易出現氣旋與反氣旋的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東南風。”
“氣旋在內部,盛行輻合上升氣流,而反氣旋則會導致氣流順時針流出,兩者相互作用,短暫的東南風,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這個東風不是請來的,而是諸葛亮預測到的。”
郭靜明一臉兇惡:“這個老頭又是誰?”
“他當他是氣象專家啊,什麽狗屁冷高壓氣旋反氣旋的,我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麽!”
“哪來的怪人,快把他趕出去。”
曾慶村一臉厭惡地看向郭靜明,正要說些什麽,洪滔拿起話筒就懟向郭靜明。
“郭靜明,請注意你的態度。”
“站在你麵前的,是國際著名華夏籍大氣科學家,毛熊國外籍院士,老鷹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曾經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華夏國寶級的元老人物,曾慶村先生。”
曾慶村擺擺手:“都是些虛名罷了。”
“我站在這裏,就是想為蘇辰這樣的年輕人說句公道話。”
“他所寫的內容,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我們看文學作品,不能光看作者寫了什麽。”
“畢竟作者為了故事情節的緊湊,為了增加可讀性,必然會在內容上有所取舍。”
“剛才我說的那些個理論,如果蘇辰寫到故事中,讀者們會有耐心看嗎?”
“現在讀者們最關心的,就是周瑜到底能不能打贏曹操,誰會關心這個東南風究竟是怎麽來的。”
郭靜明被群嘲了一番,仍舊死鴨子嘴硬道:“曾院士,就算你說得有理。”
“就算諸葛亮和您一樣,算出了東風會來,那他讓周瑜建造七星壇,又是穿道袍,又是舞劍的,不是多此一舉嗎?”
“直接告訴周瑜,他懂氣象,算到了東南風要來,不就好了嗎?”
曾慶村攤手:“對於文學,我是個門外漢。”
“但是有一點,我很清楚。”
“那就是,跟你交談的人,並不一定具有和你同等水平的知識儲備。”
“當你所掌握的知識,高出對方太多量級的時候,與其試圖向別人解釋,還不如用其他方式讓人相信。”
“諸葛亮所麵對的,是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古代士兵。”
“如果要讓他向士兵們解釋清楚為什麽會來東風,不如以法術之名,讓士兵們篤信東風是借來的。”
“隻有這樣,東吳的士兵們,才能以最認真的態度進行備戰。”
此時,郭靜明被懟得啞口無言。
他一個專門搞故事創作的,對於故事的理解,竟然還沒有一個搞氣象的深刻。
這對於郭靜明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