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還要去山上
繡滿田園:山裏漢,小嬌娘 作者:醉臥閑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鎮上每年到這一天都有舉辦的龍舟大賽,至於村子裏的人對於這個節日並沒有什麽好感。
畢竟家裏條件不行的,誰也不會為了過端午節用一大些米去包粽子,更不要說把粽子給扔到江裏了。
把粽子扔到江底,那些都是有錢人家閑著沒事閑的。
不過村子裏大部分人沒有興趣,但韓氏卻在這一天在廚房外頭蒸了一鍋的竹筒粽子。
蒸了整整一下午,等到下午下工的時候,她一個人給作坊裏的人捎兩個,也算是應景了。
白糯米放在竹筒裏一蒸,摻雜著清香的竹子味道,味道十分可口。
這樣的竹筒粽,可以加糖,也可以配菜吃鹹的。
雲繡愛甜的,加一點紅糖,吃了一個就沒再吃了。天氣熱,她實在是什麽東西都吃不下。
末了,見她這樣,韓氏去廚房熬了小半鍋的甜湯。
銀耳、醪糟、澱粉,打上雞蛋花,熬好之後,放進水缸中,等雲繡什麽時候想吃了,就可以盛著吃。
天氣熱,吃過飯,倒是熱鬧了村裏的孩子們。
三五成群,從村頭跑到村尾,捉『迷』藏,還有跑去河邊洗澡的。
雖是農忙季節,但一吃過晚飯,村裏的大人們也沒有事情做了。一群一群的聚在平日裏他們常聚會的地方,談天說地。
男人們一撥,談一些村裏村外的事情。
女人們一撥,家長裏短,從前一輩的前一輩開始起底,一直談論到最小的那一輩,有時候談著談著就講起了鬼故事。
陳芝麻爛穀子的鬼故事,有年老的人,一個鬼故事講了幾十年,但每次都講的新鮮。
大體上是一個故事,但有時候情節就變了。
吃過飯,過了幾晌,作坊裏就坐滿了人。兩扇窗戶開著,門也開著,屋裏點了好幾根女人手腕粗細的大蠟燭。
燭光把屋裏照的亮堂堂,大家夥坐在一起低頭刺繡。
廖靜無聲。
趙正學跟著高氏幾個人一塊來,給眾人添茶倒水。韓氏坐在一邊刺繡,一邊監督,等忙的差不多,她就讓人停下來歇歇,將備好的點心端過來,讓大家品嚐。
剩下的,讓她們臨走的時候帶上。
“你腳還沒有好,就不要『亂』跑了,這兩天好好養養傷,等你腳傷好了,咱們再去看看。”
村裏人在農忙,雲繡那一畝地,她還沒有開口,趙正良就領著他那幾個小夥伴給她一上午就割完了。
割完之後,因那一畝地跟村長家割的很近。
趙令平順帶給看著,又牽著牛把麥子用石滾給壓了出來。
他們要幫忙,正合了雲繡的意,從鎮上迴來,又兩天沒有出門,雲繡覺得自己在家裏呆的都快發黴了。
硬是要去上山。
看著她腳還沒有徹底好全,韓氏就將她給攔下了。
“前幾天,咱們不是去過山上一趟了嗎?現在再去一下沒問題的,坐著馬車到山底,咱們慢慢走,能走上去的。”
二十二從山上掉下來,迴來之後,雲繡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外公留給她的唯一遺物,也就是那支玉簪找不到。
畢竟家裏條件不行的,誰也不會為了過端午節用一大些米去包粽子,更不要說把粽子給扔到江裏了。
把粽子扔到江底,那些都是有錢人家閑著沒事閑的。
不過村子裏大部分人沒有興趣,但韓氏卻在這一天在廚房外頭蒸了一鍋的竹筒粽子。
蒸了整整一下午,等到下午下工的時候,她一個人給作坊裏的人捎兩個,也算是應景了。
白糯米放在竹筒裏一蒸,摻雜著清香的竹子味道,味道十分可口。
這樣的竹筒粽,可以加糖,也可以配菜吃鹹的。
雲繡愛甜的,加一點紅糖,吃了一個就沒再吃了。天氣熱,她實在是什麽東西都吃不下。
末了,見她這樣,韓氏去廚房熬了小半鍋的甜湯。
銀耳、醪糟、澱粉,打上雞蛋花,熬好之後,放進水缸中,等雲繡什麽時候想吃了,就可以盛著吃。
天氣熱,吃過飯,倒是熱鬧了村裏的孩子們。
三五成群,從村頭跑到村尾,捉『迷』藏,還有跑去河邊洗澡的。
雖是農忙季節,但一吃過晚飯,村裏的大人們也沒有事情做了。一群一群的聚在平日裏他們常聚會的地方,談天說地。
男人們一撥,談一些村裏村外的事情。
女人們一撥,家長裏短,從前一輩的前一輩開始起底,一直談論到最小的那一輩,有時候談著談著就講起了鬼故事。
陳芝麻爛穀子的鬼故事,有年老的人,一個鬼故事講了幾十年,但每次都講的新鮮。
大體上是一個故事,但有時候情節就變了。
吃過飯,過了幾晌,作坊裏就坐滿了人。兩扇窗戶開著,門也開著,屋裏點了好幾根女人手腕粗細的大蠟燭。
燭光把屋裏照的亮堂堂,大家夥坐在一起低頭刺繡。
廖靜無聲。
趙正學跟著高氏幾個人一塊來,給眾人添茶倒水。韓氏坐在一邊刺繡,一邊監督,等忙的差不多,她就讓人停下來歇歇,將備好的點心端過來,讓大家品嚐。
剩下的,讓她們臨走的時候帶上。
“你腳還沒有好,就不要『亂』跑了,這兩天好好養養傷,等你腳傷好了,咱們再去看看。”
村裏人在農忙,雲繡那一畝地,她還沒有開口,趙正良就領著他那幾個小夥伴給她一上午就割完了。
割完之後,因那一畝地跟村長家割的很近。
趙令平順帶給看著,又牽著牛把麥子用石滾給壓了出來。
他們要幫忙,正合了雲繡的意,從鎮上迴來,又兩天沒有出門,雲繡覺得自己在家裏呆的都快發黴了。
硬是要去上山。
看著她腳還沒有徹底好全,韓氏就將她給攔下了。
“前幾天,咱們不是去過山上一趟了嗎?現在再去一下沒問題的,坐著馬車到山底,咱們慢慢走,能走上去的。”
二十二從山上掉下來,迴來之後,雲繡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外公留給她的唯一遺物,也就是那支玉簪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