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馬上準備撤離,後會有期!”,邱自強向章嘯衡敬了個標準的軍禮。


    章嘯衡迴禮,然後兩人緊緊的握手,“後會有期!”,章嘯衡說道!


    當晚,邱自就帶著剩下的戰士,帶著輕重傷員,撤到了螺螄山。


    經過兩天的激戰,200人的連隊,隻剩下40多人,其中還有輕傷10人,重傷5人。


    馬國榮親自帶隊過來迎接,“邱老弟,你連獨撐大局,功不可沒阿!”


    “團長,為團座分憂,是我們這些做下屬的本分!”,邱自強迴道。


    “好,好!人人都像你這樣,何愁倭寇不滅!”,馬國榮笑道。


    馬說完國榮握住邱自強的,拉著他一起往迴走,“邱老弟,我會向上峰匯報你連的戰績,為你們請功!”


    “團長,真正有功的,是那些犧牲的戰士!”,邱自強說道,想到有100多位戰士永遠埋骨在筆架山,心中百感交集。


    “是啊,我們的戰士才是英雄。可是,打仗總有犧牲,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狠狠的打擊日本鬼子,為死去的兄弟報仇!” 馬國榮很會做思想工作。


    “大部隊已經撤離,軍部命令我們,天亮之前,撤到繁昌境內,以後就在繁昌銅陵一帶,打擊江麵日本船隻!”,馬國榮說道。


    軍部給馬國榮團的任務,還是在沿江一帶行動,找到機會就擊沉或者阻擊日本船隻,防止日本船隻溯江而上,威脅到中華腹地。


    現在已接近年末,天氣逐漸轉涼,長江進入枯水季節,江麵變窄,更有利於襲擊江麵的船隻。


    馬國榮帶領部隊當晚出發,經過一夜的急行軍,進入繁昌境內,最後駐紮到靈山寺附近。


    繁昌靈山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大都是那時的產物。靈山寺當是四百八十寺中之一。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曾遊靈山寺,當時靈山寺已具相當規模,成為供人遊覽的江南名寺。


    杜牧的《靈山寺》,對靈山寺的美景,進行了描繪。


    “西岩一徑不通樵,八十持筇未覺遙。龍在石潭聞夜雨,雁移沙渚見秋湖。經函露濕文多暗,香印風吹字半涓。應笑南來又東去,越山無路水迢迢。”


    馬國榮部隊駐紮在距離靈山寺不到2公裏的沿江村。馬國榮治軍有方,紀律嚴明,部隊駐紮在村外,不打擾群眾。


    需要借用老百姓的工具,有借有還,損壞照價賠償。需要采購物資,公買公賣,不侵害老百姓利益。


    派出專人與百姓打交道,其餘官兵,—律駐紮村外,不準擅自離開駐地。同時注重收集群眾意見,及時改進。


    馬國榮的部隊雖然不能像共產黨的部隊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係,如同魚水,但是在國民黨的部隊中,馬國榮部是一股清流,不被百姓厭惡。


    沿江村顧名思義,離長江很近,和安慶的前江村一樣,距離長江岸邊隻有幾百米。


    以前,馬國榮部的任務是掩護炮兵,利用火炮對江麵船隻進行炮擊,但是銅陵淪陷以後,炮兵擔心身處險地,全軍覆沒,已經先行撤離。


    現在,馬國榮部隻能通過布置水雷的方式,阻攔日軍船隻。


    馬國榮在江邊安排了幾個崗哨,觀察長江上的船隻來往情況,了解日本軍艦、商船的行動軌跡,為炸毀日本鬼子船隻做準備。


    由於馬國榮率領的部隊以前跟水雷都沒打過交道,不知道該如何製作,如何放置水中。


    因此在馬國榮與上級請示過後,上級安排海軍布雷大隊大隊長林遵、隊員鄭天傑,指導馬國榮團戰士製作和布置水雷。


    這個林遵大有來頭。1905年8月,林遵出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市)一個海軍世家。其父林朝曦畢業於江南水師學堂第二屆魚雷班,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


    林遵還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正是受到祖輩的影響和家庭的熏陶,林遵從小就樹立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並對海軍情有獨鍾。


    他1924年入煙台海軍學校學習,1929年考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1934年畢業迴國。先後在“寧海”艦、“海容”艦當槍炮員、航海官,不到半年,被調到福州馬尾海校當隊長。不久,林遵又調任“自強艦”副長。


    1937年,國軍海軍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殆盡,剩餘海軍便在長江實行分段封鎖布雷,林遵任第五遊擊布雷大隊少校大隊長,在長江中遊的貴池、銅陵、繁昌一帶活動,於是便和馬國榮部有了交集。


    林遵個子不高,身材瘦弱,但是人很精神。來到馬國榮團後,對馬國榮團有那麽多製造水雷的材料,大加讚賞。


    特別是水雷管,這在當時可是十分緊缺的材料,連海軍布雷大隊都很缺乏。


    為了加緊製作水雷,實施江麵封鎖,林遵將整個第五遊擊布雷大隊都帶到了馬國榮團,與馬國榮團駐紮在一起,同吃同住。


    在製作水雷的同時,林遵還舉辦培訓班,教授戰士們如何在水麵布置水雷,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等。


    斯有才和張宗兵也參加了培訓班,他們的優勢是水性好,這也是海軍布雷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


    雖然布置水雷一般都是坐著船隻去布,但是也不排除下水布雷的情況,所以布雷的人會遊泳,是必要條件。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水雷的數量不斷增加,斯有才、張宗兵通過學習,也掌握了在江麵放置水雷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項。


    當然,再好的教學都不如進行一次實踐的檢驗。這一天,林遵和馬國榮商量,由布雷大隊隊員和馬國榮團戰士共同在江麵布雷,初步計劃是布下15具漂雷。


    馬國榮和村裏漁民商量,征用了3條漁船,每條船上裝5顆漂雷,除了劃船的漁民,林遵帶著斯有才和張宗兵上了一條漁船,鄭天傑帶著江闖和江華上了另一條漁船,另一個布雷大隊隊員則帶著王定榮和一名戰士上了第三條船。


    斯有才和張宗兵在林遵的指導下,放下了5顆漂雷,很幸運,布雷不久,日軍的一艘大型運輸船和一艘汽艇撞到了雷上,均被炸沉。


    聽到轟隆隆的爆炸聲,看著鬼子的船隻沉沒,戰士們在岸上鼓掌叫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一個普通戰士的傳奇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後知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後知者並收藏抗戰,一個普通戰士的傳奇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