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般天氣。”一青年有些煩悶地坐在山崖角,手中的狗尾巴草合著浪潮的拍聲在不斷搖擺。
他左腳伸出懸崖,右手則抱住折曲的右腿,腦袋靠在膝蓋上,喃喃自語。
“柳庵幼!”
另一個青年在遠處招唿他。
“幹嘛?”年輕的柳庵幼轉過身,今天的練功時間已經過去,他應當沒有事情了。
“快來快來!”對方壓低聲音唿道,“小正出海迴來了,他說遇上了一件怪事,要與我們說,就等你了。”
“哦?”柳庵幼驚喜,“小正總算是迴來了。”他聽到友人平安歸來的消息,忍不住打趣道,“虧我們之前還說他的船被海浪給打沉了,這小子還知道迴來!”
“可不是。”
青年走到了柳庵幼身前。他是柳庵幼從小的朋友,名為淮書,兩人在十歲的時候正是加入海龍幫,從此便一直生活在琉璃群島。他們接下來要見的“小正”全名易伸正,他的父母便是海龍幫的武人,他從小就在這長大,年紀比二人小不到兩歲,所以叫他“小正”。
“他什麽時候迴來的?”
“就在剛才。”淮書迴答。
“這樣啊。”柳庵幼點頭,“你看東邊,那邊的天色又變成那般模樣了。”
“唉,挺奇怪的,你還記得以前易師兄告訴我們的?就是說二十多年前,那邊也有一次變成那樣。”
“當然記得。”柳庵幼說道,“我就是想起他說的,剛才才坐在那邊看。這連著五天都是那樣的天氣,太古怪。”
“說不定這就是小正要跟我們說的,”淮書興奮地拍了拍柳庵幼的背,“那小子這次就是去東海了。”
柳庵幼加快步伐。
根據他們那位不正經的易師兄,易煒光——也就是易伸正的親哥所說,在二十多年前,東邊曾發生過一場讓他記憶猶新的變天,易煒光那時才四歲,但他口口聲聲強調,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當時看到的場景。他說整個東方都被厚重漆黑的雲層遮蓋,就像有人在天空砌上了一排排的轉頭一樣,不過那些雲層也並非密實,而是如同芝麻一樣密密麻麻地散在天空,一層一層的,讓人看了非常壓抑,伴隨黑雲的還有震耳欲聾的雷聲,以及耀眼的樹根狀閃電。
當時柳庵幼還不信,以為是易煒光誇大其詞,而且他來琉璃群島也有十多年了,從沒見過他口中的奇景。
不過現在他信了。
就在五天前的下午,一陣悶雷在遠方炸裂,柳庵幼估計整個琉璃群島上的人都應當聽到了那聲悶雷。
大海之上,打雷下雨的天氣不少見,不過如此強勁的雷聲——它的音波狠狠地將海島上柔軟的草木衝擊到歪斜身子——柳庵幼這麽多年來還是頭一迴聽到。
易煒光很早以前說過的故事瞬間就跳進了他的腦中。
接下來,遠東天空的異變和易煒光所說的如出一轍。
那些漆黑卻又彌散的雲朵從藍天中慢慢冒出,就像女媧補天之故事一樣,仿佛天空的某處被破開了一個大洞,將天之上的東西傾斜了下來,那些黑色的東西——柳庵幼甚至不覺得那樣的東西還能算是雲——開始蔓延開來,伴隨不斷發出的雷聲和閃電,沒過多久,整個東麵就變成了一團黑,與黑雲交界的地方則由深灰到淺灰,最終,那些雲層的邊角被落日照得璀亮。
因為是下午,大家還在練功,不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那景象吸引,就連那些平日一本正經的弟子、護法、甚至長老都出麵了。
沒多久,幫主海玖現身,取消了接下來的練習,讓所有人都迴到屋中躲避即將到來的風暴。
說到風暴,柳庵幼這才想起易煒光所說的那個故事還有後續:黑雲漫天,風暴驟降,海浪奔湧——不夠這些事情不是易煒光告訴他的,因為那時的他才四歲左右,根本記不清楚。是個年紀更大一些的師兄在醉酒後說的,很早以前。
“小正!”淮書招手。
易伸正身邊還站著另外的幾個人,其中還有他的哥哥易煒光,這些人都算得上柳庵幼的好友。
“淮哥,柳哥!”易伸正招唿他們快來。
幾人圍坐在老槐樹下的石頭桌邊,桌上放著一些已經烤好的小魚,柳庵幼不客氣地抓起一隻,大口吃起來,吧啦嘴巴的同時問:“小正,你怎麽過了這麽久才迴來?你出海有五六天了吧?”
“別提了,”易伸正苦笑,拿著魚骨頭指向東邊,“你們是不知道那邊天氣有多惡劣,我們的船都要被打翻了——而且還用內功護住了。要不是師兄們經驗老到,恐怕早葬身魚腹。”
幾人都發出大小不一的驚唿。他的哥哥易煒光沒什麽反應,因為他們是一同出海的。
“你之前說你遇上怪事,什麽事?”柳庵幼問。
“這怪事可不止一件,”易伸正故作神秘地說道,“我哥也能作證。”
“你趕快說吧,別在這裝神弄鬼的。”淮樹催促。
“第一件事,我們遇上了以前從未見識過的怪魚,還是陳師兄最先發現的。那些魚大概這麽大,”易伸正捏起自己的拳頭,“比一個拳頭稍小,它們是成群結隊行動,似乎是把我們當做目標,一直跟在我們的船後。那魚嘴就不停地張。”
他學著那些魚的模樣,張牙舞爪地開閉自己嘴巴。
“能張開特別大,比它們身子都大。”他哥哥補充。
“而且它們一瞬間就把一條被海浪打暈的魚給吞了,”易伸正對柳庵幼和淮書使眼色,“你們是從陸地來的,應該比我們更清楚蝗災。”
柳庵幼瞪大眼睛,他小時候見識過一次,那些布滿天空的蝗蟲刷的掠過穀地,留下淩亂的一片和農夫的哀嚎。
他忽然想到,東邊那些黑乎乎的雲層有點像蝗蟲群。
“知道。”淮書點頭。
“總之就是那樣的魚,很嚇人。不過因為我們用內功阻擋它們靠近,那些家夥並沒有過來,要是普通人,估計船都被它們給啃爛了。”
“有這麽誇張嗎。”一個朋友有些不相信。
“真的,說不定你下次去東海就遇上那些東西了。”易伸正嚴肅地迴答。
“那第二件事?”柳庵幼覺得小正沒理由胡說,他覺得出現那種怪魚,和天色異變有很大關係。
易伸正的聲音更小,仿佛說出來,這輩子都會改變:“我們看到了一大群活人,向更東遊去。”
“要會遊泳,肯定是活人啊。”淮書覺得他沒必要強調一大群活人。
“可那種天氣,那樣的大浪,就算是我們也活不下去,可居然有一群人在遊泳,這難道不可怕嗎?”
大家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所以我們又覺得那是死人,因為怎麽唿喊他們,都無人搭理我們,不過不管怎麽說,他們在逆著海水前行。”
“逆浪而行,怎麽也不會是死人吧?”柳庵幼說。
“所以說,這是第二件怪事。”
“你們沒看清那些人是誰嗎?是我們幫派的?還是合氣。”
“怎麽可能是合氣,”有人大笑道,“合氣的人再怎麽也不可能到這邊來,距離這麽遠,他們正要前往更東邊,肯定要現在我們這落腳。”
“那倒也是。”淮書點頭,他看了眼易伸正,“還有第三件事?”
“有是有……”他和哥哥對視一眼,“不過也算不上怪事吧,可能隻是我們的錯覺。”
“說來聽聽。”柳庵幼放下吃剩的魚骨。
“我們離開了大概六天,對吧?”
“嗯。”柳庵幼點頭,他還記得目送小正他們離開的那天中午。
“不過我們一直覺得隻過了大概三四天。可能是因為一直烏雲密布,看不著太陽,而且始終在波濤洶湧之中掙紮,所以淡漠了時間吧。”
他左腳伸出懸崖,右手則抱住折曲的右腿,腦袋靠在膝蓋上,喃喃自語。
“柳庵幼!”
另一個青年在遠處招唿他。
“幹嘛?”年輕的柳庵幼轉過身,今天的練功時間已經過去,他應當沒有事情了。
“快來快來!”對方壓低聲音唿道,“小正出海迴來了,他說遇上了一件怪事,要與我們說,就等你了。”
“哦?”柳庵幼驚喜,“小正總算是迴來了。”他聽到友人平安歸來的消息,忍不住打趣道,“虧我們之前還說他的船被海浪給打沉了,這小子還知道迴來!”
“可不是。”
青年走到了柳庵幼身前。他是柳庵幼從小的朋友,名為淮書,兩人在十歲的時候正是加入海龍幫,從此便一直生活在琉璃群島。他們接下來要見的“小正”全名易伸正,他的父母便是海龍幫的武人,他從小就在這長大,年紀比二人小不到兩歲,所以叫他“小正”。
“他什麽時候迴來的?”
“就在剛才。”淮書迴答。
“這樣啊。”柳庵幼點頭,“你看東邊,那邊的天色又變成那般模樣了。”
“唉,挺奇怪的,你還記得以前易師兄告訴我們的?就是說二十多年前,那邊也有一次變成那樣。”
“當然記得。”柳庵幼說道,“我就是想起他說的,剛才才坐在那邊看。這連著五天都是那樣的天氣,太古怪。”
“說不定這就是小正要跟我們說的,”淮書興奮地拍了拍柳庵幼的背,“那小子這次就是去東海了。”
柳庵幼加快步伐。
根據他們那位不正經的易師兄,易煒光——也就是易伸正的親哥所說,在二十多年前,東邊曾發生過一場讓他記憶猶新的變天,易煒光那時才四歲,但他口口聲聲強調,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當時看到的場景。他說整個東方都被厚重漆黑的雲層遮蓋,就像有人在天空砌上了一排排的轉頭一樣,不過那些雲層也並非密實,而是如同芝麻一樣密密麻麻地散在天空,一層一層的,讓人看了非常壓抑,伴隨黑雲的還有震耳欲聾的雷聲,以及耀眼的樹根狀閃電。
當時柳庵幼還不信,以為是易煒光誇大其詞,而且他來琉璃群島也有十多年了,從沒見過他口中的奇景。
不過現在他信了。
就在五天前的下午,一陣悶雷在遠方炸裂,柳庵幼估計整個琉璃群島上的人都應當聽到了那聲悶雷。
大海之上,打雷下雨的天氣不少見,不過如此強勁的雷聲——它的音波狠狠地將海島上柔軟的草木衝擊到歪斜身子——柳庵幼這麽多年來還是頭一迴聽到。
易煒光很早以前說過的故事瞬間就跳進了他的腦中。
接下來,遠東天空的異變和易煒光所說的如出一轍。
那些漆黑卻又彌散的雲朵從藍天中慢慢冒出,就像女媧補天之故事一樣,仿佛天空的某處被破開了一個大洞,將天之上的東西傾斜了下來,那些黑色的東西——柳庵幼甚至不覺得那樣的東西還能算是雲——開始蔓延開來,伴隨不斷發出的雷聲和閃電,沒過多久,整個東麵就變成了一團黑,與黑雲交界的地方則由深灰到淺灰,最終,那些雲層的邊角被落日照得璀亮。
因為是下午,大家還在練功,不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那景象吸引,就連那些平日一本正經的弟子、護法、甚至長老都出麵了。
沒多久,幫主海玖現身,取消了接下來的練習,讓所有人都迴到屋中躲避即將到來的風暴。
說到風暴,柳庵幼這才想起易煒光所說的那個故事還有後續:黑雲漫天,風暴驟降,海浪奔湧——不夠這些事情不是易煒光告訴他的,因為那時的他才四歲左右,根本記不清楚。是個年紀更大一些的師兄在醉酒後說的,很早以前。
“小正!”淮書招手。
易伸正身邊還站著另外的幾個人,其中還有他的哥哥易煒光,這些人都算得上柳庵幼的好友。
“淮哥,柳哥!”易伸正招唿他們快來。
幾人圍坐在老槐樹下的石頭桌邊,桌上放著一些已經烤好的小魚,柳庵幼不客氣地抓起一隻,大口吃起來,吧啦嘴巴的同時問:“小正,你怎麽過了這麽久才迴來?你出海有五六天了吧?”
“別提了,”易伸正苦笑,拿著魚骨頭指向東邊,“你們是不知道那邊天氣有多惡劣,我們的船都要被打翻了——而且還用內功護住了。要不是師兄們經驗老到,恐怕早葬身魚腹。”
幾人都發出大小不一的驚唿。他的哥哥易煒光沒什麽反應,因為他們是一同出海的。
“你之前說你遇上怪事,什麽事?”柳庵幼問。
“這怪事可不止一件,”易伸正故作神秘地說道,“我哥也能作證。”
“你趕快說吧,別在這裝神弄鬼的。”淮樹催促。
“第一件事,我們遇上了以前從未見識過的怪魚,還是陳師兄最先發現的。那些魚大概這麽大,”易伸正捏起自己的拳頭,“比一個拳頭稍小,它們是成群結隊行動,似乎是把我們當做目標,一直跟在我們的船後。那魚嘴就不停地張。”
他學著那些魚的模樣,張牙舞爪地開閉自己嘴巴。
“能張開特別大,比它們身子都大。”他哥哥補充。
“而且它們一瞬間就把一條被海浪打暈的魚給吞了,”易伸正對柳庵幼和淮書使眼色,“你們是從陸地來的,應該比我們更清楚蝗災。”
柳庵幼瞪大眼睛,他小時候見識過一次,那些布滿天空的蝗蟲刷的掠過穀地,留下淩亂的一片和農夫的哀嚎。
他忽然想到,東邊那些黑乎乎的雲層有點像蝗蟲群。
“知道。”淮書點頭。
“總之就是那樣的魚,很嚇人。不過因為我們用內功阻擋它們靠近,那些家夥並沒有過來,要是普通人,估計船都被它們給啃爛了。”
“有這麽誇張嗎。”一個朋友有些不相信。
“真的,說不定你下次去東海就遇上那些東西了。”易伸正嚴肅地迴答。
“那第二件事?”柳庵幼覺得小正沒理由胡說,他覺得出現那種怪魚,和天色異變有很大關係。
易伸正的聲音更小,仿佛說出來,這輩子都會改變:“我們看到了一大群活人,向更東遊去。”
“要會遊泳,肯定是活人啊。”淮書覺得他沒必要強調一大群活人。
“可那種天氣,那樣的大浪,就算是我們也活不下去,可居然有一群人在遊泳,這難道不可怕嗎?”
大家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所以我們又覺得那是死人,因為怎麽唿喊他們,都無人搭理我們,不過不管怎麽說,他們在逆著海水前行。”
“逆浪而行,怎麽也不會是死人吧?”柳庵幼說。
“所以說,這是第二件怪事。”
“你們沒看清那些人是誰嗎?是我們幫派的?還是合氣。”
“怎麽可能是合氣,”有人大笑道,“合氣的人再怎麽也不可能到這邊來,距離這麽遠,他們正要前往更東邊,肯定要現在我們這落腳。”
“那倒也是。”淮書點頭,他看了眼易伸正,“還有第三件事?”
“有是有……”他和哥哥對視一眼,“不過也算不上怪事吧,可能隻是我們的錯覺。”
“說來聽聽。”柳庵幼放下吃剩的魚骨。
“我們離開了大概六天,對吧?”
“嗯。”柳庵幼點頭,他還記得目送小正他們離開的那天中午。
“不過我們一直覺得隻過了大概三四天。可能是因為一直烏雲密布,看不著太陽,而且始終在波濤洶湧之中掙紮,所以淡漠了時間吧。”